《明朝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好女婿-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中对苏木好奇,孟洋就同苏木攀谈起来,从天文说到地理,再说到八股文章、师承学派。
作为一个现代人,别的不说,单就见识而言,却要甩古人两条街。
苏木本就是个口才了得之人,一开口,顿时叫孟大人心中一动:这个苏木果然不错,听他所言,定然是去过许多地方,岭南、漠北的风土人情都是一清二处,小小年纪竟去过这么多地方。
就连朱厚照也听入了神,他一辈子都呆在北京城里,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是如此的新鲜有趣,这可比前阵子在苏木那里抄《大学》有意思多了。
看苏木和孟洋这样的如同在天上的达官官人侃侃而谈,偏偏那孟大人还对他如此客气,站在旁边的胡顺如果置身在梦境之中,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刚才在禀告孟洋的时候,胡百户说苏木是他的师爷,可看现在的情形,自己反倒成了他的跟班。
相比起当初在保定,如今的苏木身上跟多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势,隐约地跟了胡顺一种压迫感。
外面读书人的呼啸声一阵接一阵传来,动静好象比以前还大了许多。
胡顺心中不觉有些急噪起来,他今天之所以让胡进学将苏木请过来,实在是遇到翻不过去的坎。对于苏木的智谋,他有一种盲目的信心。
在他看来,这天底下就没有一件难事是苏木无法解决的。
想当初在倒马关的时候,形势如此险恶,苏木一出马,自己不但顺利过关,还得了个大机缘,挤进了锦衣卫的队伍之中,很是得意了几日。
可自己已经将苏木得罪成那样了,胡顺不认为苏木肯帮自己这个忙。苏木今天之所以过来,估计也是看在自己女儿和胡进学的面子上,随意过来应付一下。
不然,他怎么还带着朱寿这个不着调的混小子。而且一进顺天府衙门就只顾着和孟洋攀谈闲聊,看起来好象也不着急的模样。
不过,这事也可以理解,毕竟同苏木也没任何厉害关系。
至于孟大人,本就是读书人出身,估计也不回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使用霹雳手段处置此事。对于他来说,只要士子们不冲进衙门,怎么着都好。
也因为这样,从早晨到现在,顺天府衙门都大门紧闭。
孟大人最大可能是继续拖下去,拖到最后,再将锦衣卫抛出来顶缸。
时间紧迫,必须在事情闹大之前解决此事,一想到这里,他就有些着急了,忍不住悄悄踢了胡进学一脚。
胡进学忙叫道:“子乔,你究竟有主张没有,外面的人是越聚越多了。”
孟洋这才停了下来:“子乔,刚才本府只顾和你说话,倒忘记正事了,你可有主张,快说快说,这事须拖延不得。”
苏木摸了摸下巴,看着胡顺:“此事既然朝廷责成锦衣卫处置,自然就得由胡百户来拿主意。”
胡顺一张脸气得通红:“子乔……”
苏木微微一笑:“不过,既然我是胡百户的师爷,这个主意自然得我来出。”
胡顺被苏木戏耍,本要发怒,可听到苏木应许,却是一喜:“子乔快说,子乔快说,只要过得这一关,你说什么都好。看到我女儿的份上,看到你我差点做了翁婿的份上……”
他也是急眼了。
话刚说出口,胡顺才意识到当着孟大人的面对自己名义上师爷如此低声下气,却是一件怪事,顿时大为尴尬。
“翁婿?”朱厚照“咦”一声,急问:“子乔,怎么回事,快说说,快说说。”
苏木也是不好意思:“说正事了,此事如何解决,我却有些眉目,不过,最后还得问一句,那林文六岳家还有什么人,各自都是什么性子?”
孟大人身边一个书办回答说:“晚生同这个林举人倒是有过一面之缘分,此人以山人自居,在这一带也有些名气。他岳家除了岳父,还有个小舅子。他泰山人倒是不错,是个爱面子之人。林举人住在他家白吃白喝,虽然家里人不太乐意,可他岳父却以这个女婿为荣。至于小舅子,却对林举人好象很不满意。毕竟,林举人的花消颇大,所需要银子可都得他掏腰包。”
苏木听完,点点头:或许,可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他端起茶杯,看着那一碗绿色的茶汤,整个人都好象定住了一样。
这个肢势保持了半天,苏木就将杯子轻轻地放在桌上:“有了。”
屋中众人同是问:“如何?”
苏木看了看朱厚照,心道:这事还真得这小子去干。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钧一发

    林文六站在顺天府衙门的大门口,看着身后山呼海啸的同道们,心中越来越得意,嘴角也带着一丝冷笑。
他今年已经四十岁了,早在十年中了举人之后,就寄居在京城老丈人家里,备考。可一晃眼三界会试过去,却次次名落孙山。他也看得明白,自己就没有做官的命。
当年在保定的时候,他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名士,院试的成绩也很不错,后来进京参加乡试,也顺利中了举人。当初的他也是踌躇满志,决定自己是个一等一的人才。
可一旦参加会试,同天下读书人竞争,他才明白,其实,放在全国,自己也不过是中等偏下的成色,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以自己的学问,就算再考一百年,也一样落选。
理想是如此丰满,显示却这样骨感。
科举之途破灭之后,按说他应该花些银子去吏部打点,怎么着也能弄个从七品的官做做,举人可是有做官资格的。
无奈他在林家也不过是一个旁系子弟,家族根本不会出这笔钱。而他,早已经穷得只能靠在丈人家混饭吃的地步。
不过,这两年以山人自居之后,他也渐渐地有了些名气,被人看成有才的隐士。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丈人家当了这么多年寄生虫,丈人还好说。就是小舅子的脸色一天天黑下去,说的话一天比一天难听。毕竟,他在外面行走应酬,都需要不少钱。而这钱都要着落到丈人身上,今日多用一分,将来落到舅子手头的就少一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林文六相当于寄生在小舅子身上。
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非常不好,好在最近丈人家的房屋正好碰到顺天府征地拆迁,这给了林文六一个机会。
按照顺天府的补偿标准,衙门要陪丈人家一百多两白银。
当是丈人一家还是很满意的,这个补偿标准很高不说,得了钱,还能另起一座新宅子,不用一大家人再挤在一百多年的老屋里憋屈。
问题是这一拆迁,家里人就会在外面另外租一套院子暂住。依小舅子一家的脾性,肯定会把他林举人给赶出去的。
林文六心中一急,立即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同丈人沟通了半天,决定由他出面和官府理论,看能不能狠狠地敲顺天府一笔。得到银子,除了那一百多两补偿款,剩余部分就由他拿去买官。
林举人想得美好,他现在开出两千两的天价,又纠集了一大群读书人闹事。这一百人可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扔出去一块石头,一不小心就能砸中一个举人老爷,最差的也是一个秀才相公。
这可是明王朝的统治基础,直接掌握着社会舆论风向。
只要这一百多书生把顺天府衙门一围,事情就算是闹大了。如今满朝的文官可都是读书人出身,天下读书人本是一家,真论起来理来,御使和言官们肯定会站在自己一边。
到时候,顺天府不大出血,就别想平息这一事件。
此事对他林文六有两大好处。
首先这几年在京城混迹,开销极大,他早就穷得厉害。这笔巨款一到手,可解燃眉之急。到时候,花上钱去走门子,未必不能谋上一个好差使,若是运作得当,弄个从七品实缺都是有可能的。
这年都买官卖官可都有明鞍标价的,而且钱也值钱。
一省的督抚夏冬两季给内阁阁老所送的冰敬和炭火也不过三千两,两千两银子一出手,弄不好就能整个江浙富庶之地的县丞,干上一任,两本带利都回来了。
关键是当官过瘾啊!
读书人十年寒窗,不都是以做官为最高理想吗?
再则,此事一旦弄大,他林文六的名声可就算是响彻全国了,妥妥一个大名士,清流中间的名气到手。这年头,文风鼎盛,名声就是钱啊!
于是,琢磨了几日,在说服丈人和小舅子之后,林文六就将帖子如雪片一样发出去,说顺天府勾结厂卫*力拆迁,残害百姓。致使堂堂举人即将露宿街头,这是对读书种子的极大挑衅,望在京城的正人君子们与他一道共倡义举,找顺天府要个说法。
明朝有功名的读书人早已经变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这群人无论是在家种田还是做生意,都不需要交纳任何赋税。而且,这些人大多充任地方的族长、里保、衙门书办,地方但有事,只要不是命案,他们可以自行解决。
大明政权不下县,基础组织基本掌握在这群读书人手里。
而且,士子们自视甚高,作为人上人,自然不能和普通百姓一样。这次差遣,普通百姓赔偿一百两,咱们怎么说得翻是十倍才不算是玷污了读书人的身份。
因此,林文六的帖子一发出来,与他相熟的几个秀才举人就出离的愤怒了。
于是,这几人又发出帖子,传播正义的呼声。
正能量以裂变的方式扩散,很快,顺天府衙门口就积聚了上百位儒生。
这种情形如果放在朱元璋时代,早被厂卫一网打尽,然后顺藤摸瓜,抄家的抄家,杀头的杀头,未必不弄成一件大案。
可现在是弘治年间,文官集团已经形成一股可以左右朝野舆论,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的利益团体,对于士大人的政策,甚至比北宋时期还优厚。一旦读书人闹事,朝廷第一时间只会从自己身上和体制上找问题,然后开出条件安抚士心。
事情的发展趋势果然如林文六所想象的那样,顺天府一遇到这事,就紧闭大门,在不敢同他们多说一句废话。
至于锦衣卫,更是不敢将大对人马开过来。只派了一个人微言轻的普通锦衣卫士过来晃了一圈,然后抱头鼠蹿地躲进了衙门里。
士子们还在骂着,陆续又有十多个秀才慕名而来,加入正义的队伍。
林文六一想起这事若能顺利解决,自己财、名皆收的美好前景,心中笑得更欢。
但旁边于他相熟的一个五十出头的穷秀才却忧心忡忡道:“林兄,这天气实在太热,虽然拖延下去,来声援的士子也会越来越多,声势也必将越发地大起来,对我等也有好处。可人心这种东西最是难以琢磨,怕就怕大家经不住这种热,将气泻了。顺天府高挂免展战牌,分明使的就是一个拖字诀。只要拖到晚饭时,大家肚子饿了,都回家去吃饭。在要招集到这么多人就难了。”
这人姓名廖,乃是同林文六一起在士林混迹的老友,同他一样穷困潦倒。在此事之前,林文六答应给他三十两银子的辛苦钱。
廖秀才家中有个独女,已经许了人家。可就因为没能力置办嫁妆,这一拖就把女儿的年纪给拖大了,也成了街坊邻居眼中的笑话。
有了这三十两银子,可算是为他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了。
所以,这个廖秀才对此事情最为热心,是林文六的急先锋。
同样得了林文六许诺的还有另外两个秀才。
听到廖秀才这么说,那两人也同时小声道:“文六,夜长梦多,三思啊!”
就他们而言,尽快干完着一票,领钱走人那是最好不过。
天气实在太热,读书人身体又差,晒了两个时辰,都有些扛不住。
从先前那群锦衣卫躲进顺天府衙门,迄今已经两个时辰。
烈日正当中,晒得人浑身是汗。
听到廖秀才等人所言,林文六忍不住看了看四周。这才发现所有人都抽出折扇,奋力地扇着,一个个都是精神委靡,眼见着就承受不住了。
更有身体差的人,已经早一步躲到街边的树阴下,开始大口大口地喝着贩子送来的凉茶。
这才是午时,下午的太阳更厉害。
看这情形,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也好,人已经来得差不多,索性把事情闹大好了!
林文六忍不住住问:“廖兄,可有计教我?“
廖秀才:“我朝善待士大夫,当今弘治天子自登基以来,宽厚柔弱,遇事都以安抚为主,求的就是一个和谐稳定的局面。可事行有度,过尤不足。一心求和谐的结果是官府处理起事务来畏手畏脚,没有担待。如此,百官固有怨言,百姓也是不敬,我们就算将事情闹大,朝廷也只会处罚顺天府处置不当,与我等却没有任何关系。况且,法不则众。到时候他们又能拿我等怎样,总不可能兴大狱,把这一百多读书人都给抓了吧?”
听廖秀才说得有理,林文六一咬,跳上台阶,对着众人一声大喊:“各位同年,各位同窗,今日我林文六受到顺天府和厂卫贼子迫害,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我的家事。可我林文六好歹也是圣人门徒,我辈身负功名,读书种子,乃是大明重器。今日,顺天府朝廷可以迫害我林文六,各位若不说话,明天*佞小人们就会找到你们头上。如此一来,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得了功名,同一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区别?你们说,难道我等就这么束手待毙吗?”
这一句话立即点燃了众人胸中的怒火,顿时同时大吼:“不可以!”
林文六身边的廖秀才等人立即借这个机会振臂大呼:“我等读书种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胸中装的只是一口正气,如今顺天府衙门勾结厂卫,已是*佞小人无疑。今日,我等当冲进去,当着顺天府府尹的面,向他讨个公道。可有仁人志士,愿与我等共同举义?”
“我等愿意同去,砸开顺天府大门!”
立即,上百个读书人同时涌上前来,用拳头和脚使劲地砸着大门。
整个顺天府衙门都在这一阵轰隆中颤抖起来。
    
    
第一百三十九章 坑爹的女婿

    这么多人围住衙门不说,现在又要使用*力冲击官府,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造反无疑。
可这里是明朝,读书人也不是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如果敢这么干,早就被衙役一顿乱棍打散了。
但读书做这种事情,只能算是陈情,是帮助官府改正不足,是正义之举,先前上就站在了道德的高度。
顺天府衙门的人也知道这一点,根本就不敢废话,只派出衙役死死顶住大门。
并有几个人架了梯子,将脑袋从上面探出来,一脸苍白地看着外面的群情汹涌。
接过,就迎接了一阵暴雨般的石子和烂菜叶。
然后是“哎哟!”一声,墙上的人摔了下去。
外面的书生们见取得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