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好女婿-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乱编造,落到大方家眼里,岂不是一场笑话?
这就是没准备的穿越的后果。
实在要抄,也只能抄《三言二拍》,反正那书里全是短篇,不用全部记住。只要随便抄几个故事下来,合成一个集子即可。
可是,短篇小说可不受欢迎。一个小故事不过几千字,一眼就能过去,没有转承启合,也缺乏抓人的段子。
蒲松龄厉害吧,他的《聊斋志异》是名著吧,可当年却卖得不好,老蒲也穷得浑身虱子,并没有靠这本书发财啊!
苏木只想到脑袋发涨,又回忆起李帐房先前看得那本《品花录》,这才知道,现在市面上卖得最好的是十几万字的那种小长篇。
自己不管怎么着,也只能写这种东西。
    
    
第二十六章 金猴奋起千钧棒

    那么,写什么才好呢?
呓,先前正在郁闷若是抄名著,无疑是重新创作,怎么想了半天,最后又绕到自己写一本书的上面了?
罢,就自己写吧。反正也不过是写一本通俗读物,又不是立德立言,只要能赚到银子,能不能传诸后世也不打紧。
明朝的话本,大多是四五万字一集,十几万字的小长篇正好出三本。和后世几百万字的小说根本没办法比,因为篇幅限制,要在区区十几万字之内写出彩来,也不太容易。
大学的时候,他也教过写作课,比如一个故事要由起因、经过、**三个部分组成。
再讲深点,一篇抓人的小说应该这么写:以一个悬念开头,然后是铺垫部分,就好象将一壶水放在火炉上,等到铺垫到一定的部分,水沸腾了,就到了**部分。**之后,就是享受**后的感觉,需要有一个不错的结尾。
这其中,悬念得设置非常重要,而且故事也需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不断挖坑填坑,这才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追下去。
若说起讲故事的功夫,纯文学自然是不成的,但网络文学却已经将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
从网文借鉴倒是一条好的路子。
《诛仙》,那就是一本言情小说,说的是儿女情长,换一个背景,就是现代爱情故事。那种爱怨情仇,古人根本理解不了?
仙侠小说,升级、过关、杀人、夺宝,还是算了吧?
这套仙侠体系实在有些复杂,而且仙侠玄幻小说的主角说好听点都是杀伐果断之人,说难听的就是没有道德底线,在三纲五常等级森严的明朝,叫人无法接受。
文学技巧苏木都懂,可应该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却死活也想不出来。
苏木一回家就呆在书房里又是磨墨,又是皱眉思考,小蝶以为自家少爷正在刻苦用功,心中欢喜,也不敢打搅,只煮了一杯茶,轻手轻脚地放到书桌上,正要离开。
苏木却叫住了她:“小蝶,你平日里看书吗?”
小蝶心中奇怪:“少爷为什么这么问,难道不知道小蝶不识字吗,怎么会看书?”
苏木:“倒是忘记了,我且问你,平日间进茶馆听过说吗,看过戏没有?”
小蝶没好气地说:“家里穷成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哪里有闲钱去听书看戏,少爷不会是糊涂了吧?”
想到这里,小姑娘一脸色的忧虑:难怪少爷回家之后就躲进房里不说话,我还道是他在刻苦用功……难道他在外面做帐房先生时受了别人的气,被刺激到了,犯了病?
苏木见小蝶表情古怪,忙解释道:“我没问题,就是事少,看到帐房李先生看话本解闷。我以前从来没读过那种书,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小蝶这才拍了拍胸脯,舒了一口气:“原来如此,话说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讲的故事也是从书上看来的。我虽然没去过,却也听族里的人讲过从茶馆里听来故事,比如那个什么《白蛇传》就……白娘子吃了雄黄酒之后变成了一条大蛇……好吓人!”
一想起这个恐怖故事,小蝶俏脸煞白,道:“这说书先生也真是,弄这种故事出来做什么?不过,故事是真的好,叫人又怕,又想听。”
“这年头《白蛇传》都出来了……”苏木一惊,立即失笑。其实古典文学中的许多经典名篇以前都是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只不过被文人重新整理后二次创作的结果。比如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的版本,那是在崇祯年间的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在此之前,鬼知道被多少人写进书里。
小蝶又哼了一声:“那许仙也不是个男人,白素贞对他那么好,却伙同法海来欺负她,这种男人,我看死了也好,又何必去瑶池盗窃灵芝来救?说起来,这个故事也不好,墨迹得很,不够爽快。”
“爽快,爽感,爽度,快节奏,这不是网络文学吗?”苏木心中一动:快节奏、神怪背景、故事爽快不憋屈,这样的小说在明朝还真没见过,如果弄出一本来,应该能够吸引读者。好象我手头正有一本适合的,姑且一试。
有了主意,心头一松,提起笔在纸上写下《西游记》三个大字。
没错,他打算将《西游记》这本书抄下来换点银子改善自己的生活。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这本书成书于万历年十几年,现在的吴大大也不过是一个小屁孩,此书距离问世至少好有六七十年时间,也不怕撞车。
至于笔名,本打算用真名的。可转念一想,在万般皆下品,惟有功名高的时代,写话本小说也不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算了,随便弄一个什么山人散人废人什么的就行。
咦,废人,这个不错。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陆乘风不就自号五湖废人吗,就用这个好了。
至于金先生在未来该给陆大侠取个什么名号,这就不是苏木应该操心的事情了,能够给金庸制造一些麻烦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刚才苏木已经想得明白,抄袭《西游记》有几桩好处。
首先,这书的故事性非常强,打斗激烈,读起来快感十足,尤其是大闹天宫一节。猴子以一根棍子打遍天庭无敌手,更是嗨到爆,可以说是开爽文和YY文的先河。
其次,这书读起来直白流畅。不外乎是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杀几个妖怪,读者群涵盖所有年龄段,从、七八十岁的老翁和六岁孩童通杀。只有读者群足够大,才能赚到足够多的银子。不像《红楼梦》,其中太多风花雪月,是有名的才子书,引车卖浆者流未必喜欢。
最最重要的是,如果抄四大名著的其他三本,苏木因为记不住所有的故事,写起来只怕要出漏洞。实际上,就《西游记》而言,里面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苏木也只记得三四十个,比如高老庄、车迟国降三妖、真假猴王之内的几个名篇。
不过,不要紧,反正这本书每一章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故事于故事之间也没有任何关系。少写几章也不影响阅读。
不像《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你少写一个故事,这本书就没办法读下去。
《水浒》也是单元剧,不过这本书的构架很古怪,是典型的撞珠式结构。虽然没个故事都单独成篇,但里面的人物却有因果关系,由一个人物引出另外一个新人新故事。
比如开篇时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被高逑迫害,远走华阴,然后引出九纹龙史进;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远走东京做和尚的故事完结后,又引出林冲,然后是火烧草料场,逼上梁山,一个故事也不能少。
    
    
第二十七章 猴子死了

    这个时代的演戏话本开篇都会写一首诗,以“诗云”起头,告诉读者这本书是什么类型,说的是什么故事,类似于后世小说的简介。
还好苏木在课堂上教过这本书,那首诗还记得。
于是,又一旋笔写道: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也不求字迹工整,《西游记》全书大约八十万字,若都用标准的小楷书写,还不累死。所以,苏木也写得潦草,以行书飞快地抄了下去。
诗云之后,应该是解释刚才这本书,算是一个过度,有点像八股文的承题,刚才那首诗算是破题吧。
接下来应该以“盖”字起首,和八股文的格式完全一样。
抄到这里,苏木心中一乐,突然想起原作者吴承恩大大原本是嘉靖年的举人,就算写起小说来也免不了带着文人士大夫的的习惯。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接来是什么呢?
苏木一呆,在他印象中,这一段大约两百来字,说的是周天易数,什么“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什么“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别说一般读者看这本书的时候,大多会将这段跳过去,连他这个教授中文的教师也是视而不见,专一去读后面的故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苏木心中烦恼。
好在这一段和故事无关,就提起笔将这行文字抹掉,继续写道:“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赋曰……这篇赋我也记不住啊!”苏木苦笑着摇了摇头,又将这将个字抹掉:“吴大大啊,不是我说你,写故事就写故事吧,你弄这么多诗词歌赋进去做什么,这不是文青病吗?”
没办法只能跳过这句,继续编故事。
这一写,就是老半天,夜色渐渐地暗了下去,小蝶给苏木点了一盏油灯,屋子显得朦胧昏黄。
因为算是重新创作,刚开始写的时候苏木还有些畏手畏脚,一句话通常要斟酌再三才肯落笔。可写到后面,自己中文专业的素养就体现出来。也顾不得词句是否优美,就那么一气地写下去。
又两个时辰,开篇第一章总算写了一半,大约三千来字。恰恰写到石猴发现了水帘洞,做了猴王之后,突然发现自己阳寿命将尽,不觉垂下泪来。
一个通臂猿猴上前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
手心已经写热,将笔轻轻放下,转头看去,先前还服侍在身边的小蝶已经趴在床沿发出轻微的鼾声。
已经是凌晨,远出隐约有鸡鸣声传来。
一灯如豆,屋中却不是那么昏黄。
看了看手上大约十页的稿子,三千多字,其中原文只大约千余,其余都是自己的二次创作,心中突然有一种成就感。
今天这三千字先后花了五个小时,是有些慢,可如今已经摸到了规律,手写熟了,下一次应该能快上许多。
明朝的书都是四五万字一本,照《西游记》每章六千字计算,也就六章左右,刚好写到大闹天宫,二郎神在太上老君的协助下活捉孙悟空一段。
这一段是〈西游记〉中最华美的篇章,最大的一个**。而且,刚好写到大圣被捉,等待他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能够顺利脱困吗,悬念也足够。
可以想象,这书一旦发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日思夜想,急着想看到下文。
我现在的速度还不成,不过顺手之后,每天一章应该没什么问题,最多十天就能成书。
时间已经到了黎明,苏木写了五个小时,身体虽然疲惫,可精神却亢奋到极处。自然也办法睡觉,再说,胡家货栈那边清晨五点就要开门,现在再上床也没有任何意义。
既如此,索性就不睡了。
苏木烧了点水,泡了杯茶,刚喝没两口,小蝶就一骨碌爬起来,吃惊地看了看天色,“少爷你这么早就起来了,现在什么时辰?”
“还没到卯时。”城中自有更夫,刚三更天:“你先上我的床睡吧,等会儿我就去胡家。”
“没办法睡,都被你抄醒了。”小蝶走到书桌旁边,看着满桌的稿子,问:“这是少爷你写的文章?”
苏木:“闲着无聊,写的一个小故事。要不我念给你听。”他心中一动,老实说,虽然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是极好的,可自己写得究竟如何,他心中还是没底。既如此,何不让小蝶做自己的第一个读者,也好调查一下市场。
于是,他拿地稿子,缓缓地念了起来,三千字,也不过几分钟就念完了,也没多少意思。索性接着讲下去,直到第五回大圣偷蟠桃一节时,卯时终于到了。
苏木将稿子收拢放进怀里:“先做饭,我还要赶着去做工呢!”
喊了几声,却没有人动。
回头一看,小蝶正一脸痴迷地坐在那里,听到苏木喊,尤自问:“接下来呢,接下来呢?”
苏木哈哈一笑,捏了她小鼻子一记:“醒醒,我且问你,这个故事如何?”
小蝶这才从故事中清醒过来,叫道:“少爷,这故事真好,是你写的吗?这猴子真是有趣,成天折腾,就没个累的时候。不过,这也可以理解,猴子吗?不过,他偷了王母娘娘的蟠桃,闯了这么大祸,如何是好?会被人抓住砍头吗?不会,不会的,大圣这么大本事,谁打得赢他……可是,天庭那么多高人神仙,只怕猴子这次要倒霉了……”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苏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可看到她一脸的迷醉,心中一阵欢喜:看样子,这书成了。
“猴子倒霉不倒霉我不知道,不过你若不早些做饭,却要倒霉了。”苏木又伸出手指在她鼻子上扭了扭,疼得小姑娘惨叫出声。
早饭简单,但味道却不错,小米粥熬得粘糯、尤其是那一碟子咸菜,又香又脆。可苏木却吃得很不爽,小丫头不住地催问接下来的故事:“猴子怎么了,猴子后来怎么了?”问得苏木脑袋都打了一圈。
心中无奈,叫道:“死了!”
“什么,死了,怎么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