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资产类审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资产类审计-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年末余额是否恰当。
      ⑩抽查材料采购帐户,对大额的采购业务,追查自订货至到货验收、入库全过程的合同、凭证、帐簿记录,以确定其是否完整、正确,抽查有无购货折让、购货退回、损坏赔偿、掉换等事项,抽查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并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
      不设“材料采购〃科目的,上述检查方法适用于对在途材料和原材料,包装物购进的检查。
      ⑩抽查存货发出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
      ⑩抽查委托加工材料发出收回的合同、凭证,核对其计费、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无长期未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必要时对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存在进行函证。
      ⑩抽查大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原始凭证及相关协议、合同,确定其是否按约定时间收回货款,如有逾期或其他异常事项,由被审计单位作出合理解释,必要时进行函证。
      ⑩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合理,其摊销方法及摊销金额的确定是否正确。
      ⑩对业已进帐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的受托代销商品,可参照存货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未进帐、资产负债表外的受托代销商品的检查,可依据“受托代销商品备查簿,,进行实物盘点,与“备查簿〃及相关记录核对一致。如有差异,查明原因作出记录。
      ⑩抽查产成品交库单,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的结转数是否相符。
      ⑩抽查产成品的发出凭证,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相符。
      ⑩了解存货的保险情况和存货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
      ⑩验明存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0。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
      ②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流动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符;
      ②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③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④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⑤验明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1。 长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存在;
      ②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长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
      ⑤确定长期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长期投资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别列示),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检查长期投资入帐基础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重大投资项目,应查阅董事会有关决议,并取证。
      ③检查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和应计利息是否按规定恰当地进行了核算。
      ④检查年度内长期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并追索其变动的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
      ⑤检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是否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对于采用权益法的,应获取被投资单位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
      ⑥检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⑦了解股票、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并作出详细记录,当市值与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时,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⑧检查对外长期投资是否超过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的50%,若超过,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恰当披露。
      ⑨验明长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2。 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⑤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手续是否齐备,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等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
      ③实地抽查部分新增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
      ④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⑤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正确及时入帐;
      ⑥复核固定资产保险范围、数额是否足够;
      ⑦获取租入(含融资租入)、租出固定资产相关的证明文件,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⑧调查年度内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状况,及未使用、不需用的起止时间,并作出记录;
      ⑨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核本年度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
      ⑩检查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约定的资本性支出;
      ⑩验明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3。 固定资产清理审计目标和程序
(l)审计目标
      ①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记录是否完整,反映的内容是否正确;
      ②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陆
      ③确定固定资产清理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核对固定资产清理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②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技术部门鉴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转销是否查明原因并经适当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帐,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⑤验明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4。 在建工程审计目标和程序
(l)审计目标
      ①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
      ②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在建工程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在建工程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⑤确定在建工程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核对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规模是否经授权批准;
      ③抽查年度在建工程增加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检查已完工程项目以及其他转出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检查在建工程帐户年末余额构成内容,并到工程现场实地观察、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进度,查看未安装设备的实际存在;
      ⑥检查是否存在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
      ⑦检查在建工程合约,以确定约定资本性支出;
      ⑧验明在建工程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5。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l)审计目标
      ①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
      ②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余额核对相符;
      ②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③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④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⑤验明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6。 无形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
      ②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无形资产增减变动及其摊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是否恰当;
      ⑤确定无形资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余额核对相符。
      ②获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
      ③检查以接受投资或购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分别与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检查取得无形资产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备。
      ④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复核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验明无形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7。 递延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递延资产会计政策是否恰当;
      ②确定递延资产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递延资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递延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递延资产明细表,复核其加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
      ②检查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等递延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检查递延资产的摊销政策,复核计算其摊销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验明递延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老土制作
一杯好茶,一本好书,一个安静的夜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