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雄关漫道-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的基本常识……” 
  过了不久,任弼时掌握的小电台又破译了敌人情报:蒋介石又从江西调来了两个师,归徐源泉指挥。贺龙、任弼时等经过研究,眼睛盯上了八十五师。众人分析道,这个师新到鄂西,对当地的地形很不熟悉,师长谢彬自恃武器精良,很看不起鄂军,当然也没把红军放在眼里。这样的对手,容易被钻空子,俗话说,骄兵必败嘛。 
  结果,贺龙、任弼时、萧克指挥红二、六军团,在各路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出击,向纵深穿插,成功地在板栗园一带截住了不可一世的谢彬。   
  雄关漫道 第二部分(6)   
  战斗打响后,进展顺利。最后发起总攻时,敌人的一个重机枪阵地拦住了冲锋部队的去路。贺炳炎组织了三次冲锋,牺牲了几十个同志,就是炸不掉它。阵地设置在一个孤立的山头上,上面有三挺重机枪,火力异常猛烈,红军机枪的火力压不住它,离得远,手榴弹根本丢不上去,战局就僵持在那儿了。 
  红军在打陈耀汉时缴获的两门炮,其中一门可能损坏了,打不响,只有一门可用。贺龙派罗扬带着唯一的那门山炮,赶到前沿阵地。罗扬对贺炳炎说:“只有三发炮弹,瞄准了打。”他带来的两个炮手原是机枪射手,他们自告奋勇来操作山炮,二人瞄了好一阵,打出一发炮弹,打偏了;又打了一发,又偏了。 
  只剩下一发炮弹了。敌人的机枪仍在肆虐,冲锋的部队被压得抬不起头来。两个炮手双手哆嗦着,不敢再打炮了。就在这时候,张振汉呼哧呼哧地跑来了,他说是贺总指挥派他来的,贺总指挥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这边的情况。在众人将信将疑的注视下,张振汉亲自操作山炮,他定好射击距离,大声命令两个炮手:“开炮!” 
  炮弹呼啸着出膛,像长了眼睛一样,果真朝敌人的重机枪阵地飞去,轰的一声响,敌人的机枪哑火了。人们高兴地把张振汉抬起来,抛向空中,接住又抛。四周吹起了红军的冲锋号,整个山谷喊杀声惊天动地。 
  贺炳炎跑到张振汉面前,当胸给了他一拳:“你行啊,老张!” 
  听到有人叫他老张,张振汉的眼圈不由得红了。 
  贺炳炎离开张振汉,左手提着驳壳枪,右手拿一把大刀,冲向了敌阵,接下来,他就干了一件令人咋舌的事情。他随众人冲进敌群,敌人纷纷举手投降。土坎下,敌师长谢彬腹部受伤,在地上呻吟。贺炳炎走到谢彬面前,厉声说:“装什么死!你的威风哪里去了?起来!” 
  谢彬翻了一个身,不理睬他,继续呻吟。贺炳炎见他浑身是血,说:“看来还真受伤了。”他一挥手:“担架,担架!”两个战士扛着担架过来。贺炳炎道:“抬他狗日的走。” 
  两个战士上前把谢彬搭上担架。谁知谢彬不肯走,侧身滚下担架。战士又把他提上担架,谢彬又滚下担架来。贺炳炎大怒,他拨开战士:“让我来!”只见他手起刀落,猛地吹下谢彬的头,然后用谢彬的外衣包住了血淋淋的头,扭头就走。 
  走了不远,就遇到了贺龙等人。贺龙问:“抓到谢彬了吗?” 
  贺炳炎道:“抓到了。” 
  贺龙乐坏了,自从张振汉归顺后,他就开始打谢彬的主意。谢彬也是个人才啊,他是工兵出身,如果他也归顺,以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有老师了。 
  贺龙急问:“谢彬在哪里?” 
  贺炳炎把谢彬的头往地上一扔:“我带来了。” 
  贺龙当即傻了眼:“怎么回事?” 
  贺炳炎嗫嚅道:“这个狗杂种,不愿当俘虏,不肯上担架,我就给了他一刀。” 
  贺龙张口结舌,转而大怒:“贺炳炎!你给我到号子里蹲着去!” 
  结果,贺炳炎被关了禁闭。 
  那天晚上,关向应副政委来到禁闭室里,他一番批评劝说,贺炳炎终于明白了,红军与白军的不同,就在于红军不能乱杀人,红军铁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没有纪律,像国民党那样烧杀抢掠是没有希望的。 
  贺炳炎向关向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就从这时候起,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贺炳炎脱胎换骨,真正地成熟了。   
  雄关漫道 第二部分(1)   
  蒋介石在陈诚、晏道刚等人陪同下,进入军委会作战室。执勤官轻喝一声:“起立!”几十位将军整齐地站起身,用目光迎接蒋介石。蒋介石走到上座,双手下压:“诸位,都请坐吧。” 
  蒋介石落座,众人这才座下。这些日子,蒋介石心情不错,他最大的心头之患——共产党和红军的实力大不如前,渐渐由强到弱。但他不想就此罢手。他清清嗓子,威严地说:“诸位!今天开会,就一个话题——剿匪!” 
  众人小声议论一阵,每个人都在盘算,不知委员长又要有哪些大动作。接下来,蒋介石说,自去秋以来,经过诸位共同努力,剿匪取得了巨大成功。眼下,朱毛残部流窜到陕北,已不足万人,缺衣少粮,灭亡指日可待。在四川的徐向前部,屡次遭到重创,实力大不如前,也已逃窜到偏远的西康高原,对党国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众人均感兴奋,忍不住小声议论了几句。蒋介石挥手示意安静,又道,但是,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贺龙和萧克匪部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有坐大之势。他们横行在党国的腹地,对长沙,对武汉,对长江交通运输线,都是个很直接的威胁,他们是一颗插在我心里的钉子,必须尽快拔除! 
  众人纷纷点头。蒋介石喝口茶水,道:“辞修,你来讲讲吧。” 
  陈诚站起来,庄严地说:“鉴于此,委员长决定,重新部署兵力,倾全力对湘鄂西的共匪二、六军团发动第三次进攻!这一次,以中央军为主剿力量,从江西、湘鄂边、鄂豫皖抽调汤恩伯、孙连仲、薛岳等部,总兵力达一百四十个团!” 
  众将领嗡嗡议论,陈诚续道:“委员长还决定,在宜昌设立‘行辕’,委员长亲任总司令,由本人担任参谋长,专赴宜昌,代委员长行使职权。当着委员长,当着众位将领的面,本人愿意立誓——一个月之内,占领贺龙匪部的司令部所在地——磨岗隘!” 
  蒋介石带头站起来,冲陈诚鼓掌,众人也都站起来鼓掌。陈诚向蒋介石等人敬礼,这个时候的他心里颇为得意,委员长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他,这样的荣耀,在座的,也就只有他才有。 
  当天下午,他就飞到了宜昌,乘小汽车直奔“行辕”大门口。路边警卫森严,可见何键、徐源泉对他的重视。到了门口,军乐队奏乐。他钻出车来,已经等候多时的何键、徐源泉率数十位高级将领上前与他握手问候。胖胖的何键说:“辞修老弟,辛苦啦!”清瘦的徐源泉说:“辞修老弟,欢迎啊!” 
  陈诚打着哈哈,抓起二人的手,三人一起进入院子。他顾不上休息,直接来到“行辕”作战室,众将领两厢陪坐。 
  寒暄几句,言归正传,陈诚道:“共匪最喜欢玩的,就是捉迷藏。对付他们,最管用的一招,就是不跟他们捉迷藏。” 
  何键、徐源泉频频点头。何键问:“辞修,具体有何高见?” 
  陈诚道:“想办法压缩他们活动的空间,限制他,压迫他,逼迫他与我们决战。” 
  徐源泉喜滋滋的:“辞修所言极是。” 
  陈诚道:“本人制定的作战方案已得到委员长批准,那就是像当初在江西一样,大量地修碉堡,从四面八方向里挤压。共匪与我们决战之时,也便是他们灭亡的开始!” 
  何键、徐源泉带头鼓掌,众人跟着用力鼓掌。何键道:“辞修,我和克成兄不日都要离开宜昌,这里就全仰仗你了!” 
  徐源泉道:“是啊,委员长关心湘鄂两省的剿匪,把大批的中央军调来,尤其是派老弟亲来坐镇,我和何老总都是心存感激,一百个放心!” 
  三人大笑起来。陈诚道:“今年本人这是第二次来宜昌了,上一回是总司令,这一回是参谋长,代委员长来坐镇。上一回没能聚歼共匪主力,留下遗憾,这一回,已无退路了。” 
  何键道:“老弟,我和克成兄商量过了,湘鄂两省的部队,全部无条件地听从辞修老弟的调遣,如有抗命、作战不力者,无论辞修老弟怎样处置,我等决不干预!”   
  雄关漫道 第二部分(2)   
  陈诚满意地点头:“好!有两位老总这句话,本人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陈诚到达宜昌的第二天,天上的飞机就多了起来,根据地的边缘地带,碉堡、铁丝网也很快连成了一片。一切都表明,这一回他来势汹汹,非同寻常。 
  秋日的磨岗隘,到处是灿烂的色彩。这是石门县境内的一个不大的镇子,上一次反围剿,红二军团指挥机关离开塔卧后,就没再回去,后来把大本营放在了磨岗隘。 
  这几天,任弼时进入机要室的次数格外多。这天晚上,他又来了,在发报机的声音中,众人起身相迎。没等任弼时发问,龙科长摇摇头:“首长,仍然没有任何的消息……” 
  陈琮英道:“弼时,这都一个多月了,机要科的同志每天数次发电询问,白天黑夜都有人守着,可就是没有回音。” 
  龙科长道:“可真把人急死了。” 
  任弼时道:“继续询问,不放过任何的可能。” 
  龙科长点点头:“政委,你回家休息吧,你都忙了一整天了。” 
  任弼时坐到墙边的一张行军床上,点火吸烟:“今晚我就在这守着,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管我。” 
  不管龙科长怎么劝,任弼时就是不回去。他讷讷地说:“我比你们还要着急啊……” 
  这一个多月来,他掌控的电台突然与中央的电台失去了联系,这可真是要了命,中央的指示无法得到,这边的情况又无法汇报,直把任弼时急得嘴上起泡,心里冒火……深夜,他太困了,就伏在小桌上睡着了。龙科长拿着一件大衣,轻轻披在沉睡的他的身上。 
  不知过了多久,鸡叫声传来,黎明前的黑暗一过,天亮了,任弼时揉揉眼睛,抬起头,探询地望着龙科长。龙科长仍是摇摇头。 
  任弼时洗了把脸,来到指挥部的小院内。过了一会,贺龙、关向应来了,他说,敌情空前严重,与中央的联络一直无法接通,真让人焦心呀!关向应也是着急,他说:“老贺,弼时同志,你们判断一下,中央那边到底出了什么麻烦?” 
  贺龙抽烟,不语。任弼时道:“肯定是极不正常的……” 
  贺龙站起来说:“弼时同志,这样的滋味我和向应体会太深了,现在你尝到了吧?” 
  任弼时道:“是不好受,简直是心急如焚!” 
  贺龙道:“要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在得不到中央指挥的情况下,我们自己要早做打算。敌人这回来势很猛啊!我还从没碰到过。” 
  关向应说:“我同意。” 
  任弼时道:“老贺,你重点琢磨一下,往后这仗怎么打。” 
  就在这时,龙科长兴冲冲进到院子,忘记了报告,也没敬礼,欣喜地说:“首长!有消息了!” 
  三人急忙迎出来,任弼时接过电报纸,看一眼:“来电询问我们二、六军团的情况。署名:豪。” 
  贺龙、关向应齐问:“豪?什么意思?” 
  任弼时摇摇头。龙科长又说:“首长,我们发现,这个电台的音调和报务员的手法,都很像中央的电台。” 
  任弼时急问:“这么说,是一封明码电报?” 
  龙科长道:“是的。” 
  任弼时急速地思考着:“豪……豪……会不会是周恩来?” 
  关向应眼睛一亮:“有可能!很有可能!弼时同志,你还记得吗?在上海时……” 
  任弼时接话:“恩来同志曾化名伍豪!” 
  关向应说:“对!” 
  几人兴奋起来。任弼时又皱起眉头:“可是,他为什么发明码电报?” 
  他们又陷入沉思,贺龙说:“不妨回封电报,问一问嘛!” 
  任弼时说:“可以。但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用密码回电。”他吩咐龙科长记录电文,龙科长掏出本子,他口述道:“你们现在何处?久失联络,请于来电内对此间省委委员姓名说明,以证明我们的关系……” 
  他的意思是,考验一下对方,看他们是否回答正确,否则对方就很可疑。贺龙、关向应对任弼时的细心感到满意。   
  雄关漫道 第二部分(3)   
  这封电报是用密码发出的,中央的电台和张国焘控制的红四方面军的电台都收到了,但中央与二、六军团联系的密码被张国焘收走了,所以中央那边无法翻译,只能对着一组组的数字发愁。张国焘的译电员很快把这封电报译出来,交给了张国焘的心腹万秘书。 
  万秘书把任弼时的这封电报送交张国焘时,他们是在行军的路上,在川西高原明亮的阳光下。红军总政委张国焘骑在马上,把这封电报看完,起初他有些糊涂,发给周恩来的电报怎么让我们译出来了?愣一下才突然想到,密码在我们这里,周恩来当然收不到了,收到了也没用。 
  两匹马并排行进,万秘书问:“转发给他吗?” 
  张国焘思考着,说:“不用。以后,干脆就由我们来指挥二、六军团。记住,给贺龙任弼时回电时,绝口不要提毛泽东他们的情况。” 
  万秘书点头称是,又问:“但以谁的名义发出?” 
  张国焘冷笑一声:“以我和朱德的名义。” 
  任弼时拿着刚刚收到的电报,兴奋地念给贺龙、关向应听:“……中央任命国焘为总政委……望你们以冲破敌人之‘围剿’部署的英勇和经验来冲破新的‘围剿’。今后我们应互相密切联络。朱张。” 
  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对望一下,似乎都感到味道有点不对。任弼时说:“既然电报中准确地列出了湘鄂川黔省委委员和书记的姓名,说明他们肯定是自己人。” 
  贺龙吸口烟,徐徐吐出来:“朱,肯定是朱总司令;张,自然是张国焘,噢,现在是红军总政委了。朱张联名,用的又是密码,还能有什么问题吗?” 
  任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