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边缘 作者:[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基地边缘 作者:[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俏薹ㄔげ獾模绻匀康钠宸肿釉硕捶治觯涂梢缘汲銎宓脑硕桑贸鼍缘慕崧邸
  这样的答复不—定令人完全满意(气体分子毕竟和人不同,没有意识也没有意志),但是《基地》三部曲的故事无疑引人入胜,成为艾西莫夫小说里极受欢迎的经典作品。
  无独有偶,历史学家汤恩比也是在旅行的途中,触发灵感,创造出“挑战/同应”的理论。其后汤恩比费了数十年的时光,撰写《历史的研究》来证明他的理论。艾西莫夫则在地下铁里想出银河帝国衰亡的故事,其后再添入心理史学的理论,甚至还借用了汤恩比的理论,据此撰写“帝国”及“基地”系列的虚构历史。这两个故事十分有趣,一个人由真实的历史出发,另一个人则进入虚构的历史,伹两人的原起点,都是旅行过程激发的联想。艾西莫夫另外一个著名的系列《机器人》,虽然故事的架构和气魄不如《帝国》和《基地》系列,但是对科幻界和机器人工程学的影响十分深远。有的评论家认为,艾西莫夫写机器人小说,创造了善良机器人来取代过去的邪恶机器人。其实在艾西莫夫之前,不少科幻作家写机器人并不全是邪恶机器人,即使《莫洛博士岛》里的机器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我认为艾西莫夫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有意识却无自由意志的机器人,这是过去的科幻作家不曾想到的。
  过去的机器人或者只是架机器,或者是徒具机器外壳的人类。艾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显然不只是机器,因为他们拥行意识,会思考也能自行做决定。但这些机器人没有自由意志,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受“机器人三大法则”的约束: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因为不采取行动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的存在。
  这就是有名的“机器人三大法则”。这三大法则,是人类控制机器人的安全措施,然而机器人也因此丧失自由意志。机器人不仅不得伤人,甚至没有权利自杀(因为自杀违反第三法则)!但是机器人真的就因此丧失自由意志吗?也下尽然,艾西莫夫自己也写过机器人小说《骗子》,让机器人赫比曲解“伤害”的意义。为了避免人类受到(心理的)伤害,赫比不断说谎,来迎合人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却没想到欺骗其实伤害更大。
  比较更严重的曲解三大法则,是特别强调第一法则的重要:为了避免人类彼此伤害,所以不能不把人类软禁起来(关入地底世界、关入温室……),由机器人来控制一切。机器人可以不听人类的命令,因为在第二法则和第一法则抵触时,第二法则无效。这么一来,人类反而成为机器人豢养的宠物,丧失自由意志了!
  这三大法则果然有漏洞,但因此让艾西莫夫和后世千千万万的科幻作者,可以钻漏洞创造出变化无穷的故事情节。一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时读到科幻小说里引用机器人三大法则,可见艾西莫夫这个点子影响的深远。就内容而言,《机器人》系列包括许多可圈可点的精釆故事;但就整个系列而言,《帝国》和《基地》无疑更加辽阔壮观,因此各有千秋。我个人比较喜欢《机器人》系列中的短篇小说,虽然许多读者可能比较欣赏《帝国》和《基地》的曲折故事。
  艾西莫夫的逝世,为战后一代科幻作家写下句点。艾西莫夫和克拉克等战后一代科幻作家,相等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大师。这些人学识渊博,想像力丰富,对科学抱持乐观的信心,关怀人类未来的大问题,以理性的态度撰写科幻小说,主要反映白种人的世界观。其后的科幻作家更加多采多姿,更能反映多元化、多种族的世界观,关心的范围也有了改变,甚至以感性的态度撰写科幻小说。但是大师已去,大师长在。和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一样,真正流传下来的还是能经时间考验的作品。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些经典作品,现在由叶李华等人译成中文,英文汉声出版有限公司精心制作推出,真是令人兴奋的大事,相信读者会喜欢这套作品,百读不厌。

        张系国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三日





序幕

  第一银河帝国正在崩溃瓦解之中。这个腐朽与倾颓的过程已经进行了数个世纪,却仅有一个人全盘了解这个事实。
  那人就是哈里·谢顿——第一帝国最后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心理史学在他手中发展至登峰造极之境,从此之后,人类行为得以简化为数学方程式的运算。
  个体的行为虽然无从预测,然而谢顿发现,人类群体的反应却能以统计方式处理。群体的数目越大,统计性的预测就越为精确。而谢顿所研究的群体,则是整个银河数千万住人世界的人口总和。
  谢顿根据自己导出的方程式,预测到了第一帝国终将灭亡,而人类要经历三万年悲惨痛苦的岁月,才会有另一个第二帝国自废墟中崛起。不过,假如能够修正某些现有的历史条件,则三万年的“大断层”即可减至一个仟年——免除掉二万九千年的过渡期。
  为达到这个目的,谢顿建立了两个科学家的根据地,分别命名为“第一基地”与“第二基地”,并且故意将它们设立在“银河中两个遥相对峙的端点” 。其中,专注于物理科学的第一基地,它的一切发展过程完全公开;而由心理史学家与精神科学家组成的第二基地,则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形式的纪录。
  大断层前四个世纪的重要历史,在《基地三部曲》中已有详细的记述。第一基地(一般都简称为“基地” ,因为第二基地的存在始终鲜为人知)最初只是银河外缘虚无太空中一个被人遗忘的小型社群。周期性的危机一个接一个冲击这个基地,各个危机都蕴涵着当时人类活动的各种变数。它的行动自由被限定在一条特定的轨迹上,只要沿着这条轨迹不断前进,最后必有柳暗花明的发展,进而得以开展另一个新局。而这一切,都是早巳作古的哈里·谢顿在数百年前便已规划好的。
  第一基地首先凭藉优越的科技,征服了周围数个落后的行星,随后它被迫对抗从垂死帝国脱离、割地称雄的大小军阀,并且将他们一一击败。接着,第一基地又与帝国的残躯发生正面冲突,结果在帝国最后一名强势皇帝及他麾下最后一位真正大将的武力威胁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谢顿计划看来进行得相当顺利,似乎不会再有任何艰难险阻,而第二帝国必定能够按时兴起。此外,过渡期的动荡与战祸亦能减到最低程度。
  然而,由于心理史学是一门统计性科学,某个环节发生差错的机会在所难免。接下来所发生的变故,的确连哈里·谢顿都未曾预见。一位自称为“骡”的人无端崛起,他具有银河中独一无二的精神力量,能够随意调整人类的七情六欲,进而重塑他人的心灵结构。他可以将最强硬的死敌,改造成为最忠诚的奴仆;任何军队都不能——也不会——与他为敌。第一基地终于难逃陷落的命运,谢顿计划眼看就要埋葬于历史的灰烬中。
  此时,只剩下神秘的第二基地是银河唯一的希望。不过骡的出现太过突然,以致于第二基地也措手不及,只好着手策划一个长期的反攻计划。第二基地最大的防御本钱,即在于它的下落不为人知。为了完成征服银河的壮举,骡势必要将它寻获;而第一基地流亡在外的忠贞之士,也在尽力找寻第二基地的下落,冀望能够得到它的奥援。
  双方的寻找最后都未有结果。骡的第一波搜索行动,被一个平凡的女子——贝妲·达瑞尔——所阻止,这正好为第二基地争取到充分的时间,筹划出一个天衣无缝的行动,终于彻底遏止了骡的野心。而第二基地的下一个任务,则是要将谢顿计划慢慢导回正轨。
  可是这样一来,第二基地却因此被迫曝光。第一基地获悉了第二基地存在的事实,却不希望自己的未来被那群精神学家预定。第一基地的有形武力强大绝伦,第二基地除了要化解武力的威胁,还要尽快完成一项双重任务——令第一基地放弃寻找的努力,并且将自己再度隐藏到幕后。
  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首席发言者普芮姆·帕佛领导之下,第二基地终于完成了这些使命。他让第一基地自以为大获全胜,自以为消灭了第二基地。从此之后,第一基地致力发展横扫银河的势力,第二基地则完全销声匿迹。
  如今,第一基地已经在银河中屹立了四百九十八年,势力正处于巅峰状态。然而,却有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第一章 议员

  1

  “我当然不相信。”葛兰·崔维兹说,他正站在“谢顿大厅”前宽大的台阶上,眺望着闪耀在阳光下的城市。
  端点星是一个十分宜人的行星,海/陆比率相当高。自从引进气候控制机制之后,整体环境变得更为舒适,不过,崔维兹常常想,却也因此单调不少。
  “我根本一点也不相信。”他微笑着又重复了一遍,洁白整齐的牙齿绽露在那张年轻的脸上。
  崔维兹的死党曼恩。李·康普议员——他不顾端点星的传统,坚持要保留中间那个名字——此时站在一旁,不安地摇了摇头。 “你到底不相信什么?不相信我们拯救了这座城市?”
  “唉,这点我是相信的。我们明明做到了,不是吗?谢顿早就说过我们能做得到,并且说我们这样做是对的,他早在五百年前就已经预知了这一切。”
  康普压低嗓子,用近乎耳语的声音说:“听好,你跟我讲这些事情,我是不会介意,因为我认为你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可是假如你在大庭广众之前高声呐喊,那么任何人都会听到。要真是那样,坦白讲,一旦你遭到天打雷劈,我可不要站在你身边,我对雷击的准确性不大有信心。”
  崔维兹依旧笑意不减:“我说这座城市被拯救了,说我们未曾动武就做到了,这样说说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根本没有任何敌人。”康普应道。他有一头乳黄色的头发,一对天蓝色的眼珠。虽然这两种色彩都已不再流行,他却始终按捺住改变头发与眼珠颜色的冲动。
  “难道你从来没听说过内战吗,康普?”崔维兹问道。他的身材高大,漆黑的头发微微卷曲;平常他总是系着一条宽厚的软纤腰带,并且习惯在走路的时候,将两手的大拇指勾在腰带上。
  “一场因为迁都争议而引发的内战?”
  “这个问题就足以引发谢顿危机。它毁掉了汉尼斯的政治前途,帮助你我在上次大选后双双进入议会,而且这争议还悬宕许久……”他一只手缓缓地前后摆荡,好像天平渐渐趋向平衡点。
  崔维兹在台阶上停住脚,任由许多人从他身旁穿过。那些人包括了政府官员、媒体记者,以及千方百计弄到一张邀请函,前来目睹谢顿重现(更正确地说,是他的影像重现)的当今社会名流。
  这些人全都沿着台阶往下走,一路上谈笑风生,赞美一切的发展都正确无比,淘醉在由谢顿背书的信心中。
  崔维兹不再挪动脚步,拥挤的人潮一波波从他身边卷过。康普向下走了两级台阶,也停了下来——两人好像被一条隐形的绳索系住一样。康普转过头来说:“你下来吗?”
  “没什么好急的,布拉诺市长一定会以她惯有的坚定口气,一字一顿地对当前局势发表评论。在她的演说结束之前,议会是不会进行议程的。我可不急着去忍受另一场长篇大论——你看看这座城市!”
  “我看到了,每天都能看见。”
  “话是不错,可是在五百年前,它建立之初的面貌,你曾经见过吗?”
  “是四百九十八年以前——”康普立刻更正他。“两年之后,我们才要举行五百周年大庆。布拉诺市长那时想必仍会在位,但愿如此,除非发生了什么机率极小的意外。”
  “但愿如此——”崔维兹用尖酸的口气说。“可是在五百年前,当这座城市刚刚建好时,你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吗?一个单一的城市!一个小城市,住了些准备编纂一套百科全书的人,结果那项工作一直没有完成!”
  “乱讲,它早就完成了。”
  “你是指我们现有的这套《银河百科全书》吗?那并不是他们原先编的。我们现在的这套《银河百科全书》,内容全部存放在电脑中,每天都会自动进行增删修订。他们原来没有完成的那个原始版本,你见过吗?”
  “你是指放在‘哈定博物馆’的那套?”
  “它叫作‘塞佛·哈定原始资料博物馆’,请使用全名好吗,既然你对日期年份那么斤斤计较。你到底见过没有?”
  “没有,我该看看吗?”
  “不,根本就不值得看。反正当年这座城镇的核心人物,就是那群百科全书编纂者。那时,端点市只是一个小城镇,建立在这个几乎没有金属的世界上;这个世界围绕着一个孤独的太阳,与其他星系隔离,处于银河的边缘——最外缘的星空。如今,五百年后,我们成了一个边陲重镇,要有什么金属就有什么金属。这里已经成了万事万物的中心!”
  “并不尽然,”康普说:“我们仍然围绕着一个孤独的太阳,仍然与其他星系隔离,仍然处于银河的最外缘。”
  “啊,下对,你这种讲法有欠考虑。最近这个微不足道的‘谢顿危机’,它真正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并不只是端点星上的单一世界,我们是基地,我们的触角遍布银河各处,从最边缘的位置控制着整个银河。我们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并非与银河其他区域隔绝——只有与理位置例外,但这点根本算下了什么。”
  “好吧,我姑且接受你的讲法。”康普显然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迳自跨下了一级台阶。两人之间那条看下见的绳索,遂又被他拉长了一点。
  崔维兹伸出手,好像想将他的同伴拉回来一样。“你难道看不出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