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医,7大名医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的中医,7大名医传奇-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说:“不急,您先回去,或者明天我们再去请您,成吗?”
喻嘉言后来分析道:“其意中必惧吾之面折医辈耳。”也就是说怕喻嘉言再继续骂其他的医生。
结果喻嘉言没有办法,只好被人家给劝走了。
第二天当然没有人来请他。
又过了一天,听说刘老爷子在服用了别的医生的药后,嗓子又哑了,神智也昏聩了,然后当天就死了。
喻嘉言在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悲愤不已,明明是可以救活的人,自己却偏偏失去了救人的机会,难道世上的人真的不知好歹吗?
整个一个晚上,喻嘉言都在叹气中渡过。
这么看来,喻嘉言这个人性格太直爽了,有的时候该圆滑点的时候他却无法忍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太不会包装自己了,结果有时好心反而让别人无法接受。
从《寓意草》中来看,虽然他这一时期治疗好了不少病证,但是,像上面那个事情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也很多。
心,彻底地凉了
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干部姓顾,他的两个儿子种水痘,那个时期水痘疫苗的灭活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这是有风险的。
其中一位顾公子的水痘先出,请了位医生来看,这位医生一看,这水痘长得很漂亮,“明润可爱”,就立马开始逢迎这位顾干部,这位的嘴那叫一个甜,说这是“状元痘”,吉利,真够会说话的,可这医生要是跟马屁精画等号,各位知道就一定要坏事了。
喻嘉言一看,什么状元痘啊?这不是分明有毒气要往外发吗?这时千万不要用痘科套方,那一定会危险啊,他可不会什么溜须拍马,于是就直言对顾干部说这是个危证,要服自己的药。
估计是顾干部被那位捧晕了,毫不为喻嘉言的话所动,没理喻嘉言,然后就出门,和其他干部一起,到街上去挨家普查受灾情况去了(挨户查赈饥民)。
这要是一般医生也就算了,可是喻嘉言却没有放弃,他又跑到顾干部的亲戚家,像人家游说,劝人家上街去找顾干部,那位亲戚一听,是吗?有这事儿?于是就真的上街找顾干部去了。
这边喻嘉言回到家也没闲着,自己又动笔,写了一封信给顾干部,这封信写的是“其辞激切,不避嫌疑”,估计是该用的狠词都用上了。
傍晚,一个顾干部家的仆人带来了一封信,这位仆人把信往桌子上一扔,“忿忿而去”,估计是心想:这个医生太麻烦了,害的我跑这么远的腿。
喻嘉言打开信,原来是顾干部让他开方,于是他就开了个方子,让自己的书童送去。
书童很不情愿,就跟喻嘉言说:“你一天之内,跑到人家顾干部的家里三四次,人家不待见你,你自己不觉得羞辱吗?”(是自忘其耻辱矣)
喻嘉言长叹一口气,说:“我岂是不自爱的人啊(余岂不自爱),可是如果有能救活人的机会,我怎么能不去争取呢?”
于是就不用书童去(估计是使唤不动那位自爱的书童了),他自己亲自跑去顾府。
结果到那里,夜已经晚了,大门都关了,他只好把信给了看门人,让明天早晨送进。
                  4;喻嘉言(15)
然后自己摸黑,走了五六里地,返回了住处。(余暗地独行,行返六里)
第二天又托那位亲戚劝说顾干部,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既然是状元痘,就不用那么麻烦地治疗了。”(既是状元痘,何必服药耶?)
此后喻嘉言几次想去这位顾干部家,都没有成功。
过了几天,喻嘉言早晨起来正在院子里洗脸。
那天天气还不错,早起的鸟儿到处在鸣唱。
晨光从树梢斜斜射下,带着橙色,布满了院落。
有个朋友进来,告诉了喻嘉言一个最新的消息:顾干部家的两个公子,在服用了那个医生的药后,都死了。
喻嘉言瞬间觉得天地暗了下来,鸟儿的鸣唱也变成了聒噪。
他用擦脸巾遮住脸,怕让人看见流下的泪水。
为什么?为什么我的一片良苦用心会被人拒绝?为什么奸佞的小人却会被用?!
喻嘉言痛苦地思考,可是却无法得出答案。
类似的事情不断地发生,让喻嘉言真正地陷入了痛苦之中。
他在寻求着解决之道。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患者?还是自己?
这些痛苦的问题一直缠绕着他,让他夜不成寐。
他的思想,正在寻求进入更高的境界,但是,此刻还没有找到机会。
在这个时期,喻嘉言有时会长时间地站在城边的高地上,有时会木然地在繁华的街市上漫无目的地行走,有时会写着东西,却莫名其妙地停下了笔。
他在苦苦地思索,什么,是真正的医道?
青灯古寺中的顿悟
这个时候,就是在《寓意草》出版以后,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公元1644年正月(即《寓意草》出版的第二年),李自成发兵东征,在三月份就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王朝宣布灭亡。
就在当年四月,清军入关,攻陷北京,十月顺治登基。
然后清军挥师南下,就在公元1645年,先是在四月,清兵对扬州进行了十天的屠城,杀死居民数十万,史称“扬州十日”;八月,对江阴进行了三日屠城,杀死居民十七万;七月至八月,清兵对嘉定进行了三次屠城,杀死居民二十万,史称“嘉定三屠”。
也就是在当年,清军攻破了江西豫章(现在的南昌)。
就在疯狂地镇压各地反抗的同时,清政府命令全民剃头。
就是剃成那种很搞怪的瓜瓢头,我现在已经被各个歌颂康熙乾隆皇帝的电视剧搞得很适应了,在刚看到这个发型的时候其实是很诧异的。
当时的老百姓也是这样,很不情愿自己也被搞成这种前卫的造型。
但是清政府推广这种时尚的决心很大,他们的推广方案是:你不剃这种发型,就剃你整个的头,你剃这种发型,就留着你的头。
这是一种你没法儿拒绝的推广方案,广告费用很低,贴几张告示即可,但广告回报率却几乎是百分之百,所以,几乎大部分人很快就都变成了愣头青。
但是,还有一少部分人躲过了这一次声势浩大的发型浪潮。
他们也剃头了,但是,却采取的另外一种方式。
豫章城南,百福寺。
香火缭绕,钟声悠扬。
这天,来了一位汉人。
他向主持法师提出要出家。
这个人就是喻嘉言。
此时的喻嘉言,几乎是万念俱灰,他对政府的失望,对老百姓生灵遭受涂炭的悲愤,对自己行医思想的无法执行,都把他逼上了无法解脱的地步,这些内容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是我们从种种迹象中却可以分析出来,他在晚年写的《会讲温证语录辞》中说他自己:“余中岁弃家逃禅”,这个“逃”字就透露了他当时的心境。
                  4;喻嘉言(16)
虽然文献没有记载,但是我现在把这个事情揭示出来,是希望大家了解,人生总是要经过从痛苦,到蜕变,最后到升华这样的阶段的,无论你是谁,即便像喻嘉言这样的高手,也竟然是在中年以后才有此历练的。
另外一个喻嘉言进入佛门的原因,可能和当时顺治皇帝征召他进京有关。
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后,马上下令各地把有名望的人才上报,然后征召一些人进京,授予官职,这其中就包括喻嘉言,但是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因此,出家也是一个很好的拒绝方式。
其实主持又何尝不知道喻嘉言是何许人也?
于是,他大开方便之门,不但收了喻嘉言进入佛门,还允许他可以自己攻读医书。
这样在清静的佛门中,喻嘉言得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思考自己的方向。
至此,喻嘉言的人生历程进入了一个修整阶段,他将在这里脱胎换骨,最终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代大师。
并且,获得真正的医道。
青灯古寺。
在诵经的声音中,喻嘉言的心思开始安静了下来。
他在学习佛学思想的过程中,开始参悟世间的道理。
他为了让自己能够终生修炼,喻嘉言采取了众多苦行方式中的一种,他自己说是“不倒睡卧”,佛家的术语是“不倒单”,就是在睡觉的时候不躺下睡觉,而是打坐,从此他坚持这个苦行方式一直到去世,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喻嘉言都是坐着睡觉的。
各位千万别跟他学,这种修炼方式是有技巧的,普通人这么做是会吐血的。
佛学是一门大慈悲的学问。
当年释迦牟尼曾经感慨,人世间为何有如此多的痛苦,如何才能解脱?
于是历经艰辛,创造了佛教。
千百年来,它不知使多少人的心境得以平静,多少人忘记了暂时的痛苦。
我在没有读《金刚经》以前,以为这是讲如何刚强的经典,因为它的名字太强大了,等到读了,才知道它只是在告诉世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可能是空的,也可能是不空的,不要太在意了,为什么呢?比如我手中的电脑,它现在不是空的,但是过五亿年以后,它只是一些分子或者原子了,它可能早已被组成其他的事物了,可能其中的部分原子进入了一个人体,又成为一个人的部分了,所以,这个电脑只是暂时叫它的名字为电脑,从某种程度上,它又不是电脑,它是一些物质暂时聚合而成的一个现象而已。
所以,《金刚经》告诉你别太执著于现在的一些事情了,比如愤怒,那绝对是假象,转眼就会消失的,有了这种意念,那么就没有人能够摧毁你了,连金刚都不能(的确不能,因为金刚自己也是虚幻,它在高热下就会变成二氧化碳的),因为你自己已经把自己放下了。
因此,佛学思想中,讲究一切都要在心中把它放下,当你在自己的心中有所改变的时候,你再看外面的世界,它也会改变的。
心里总是有疙瘩的朋友可以仔细想想这个事情。
落叶从附近高大的树上飘下,在寺院宽阔的院子里被风吹来吹去。
喻嘉言穿着僧衣,站在院子里,深深地沉思着。
一些信众在香炉前膜拜着佛祖。
香火缭绕,青烟袅袅。
突然,仿佛是灵光一闪,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喻嘉言逐渐明白了,原来,治人要先治心啊!
一个人的心如果没有端正,那么你可能都没有机会给他治疗,或者是暂时治疗好了,可是由于他的心仍然有问题,那么这个疾病会再次出现的。
                  4;喻嘉言(17)
比如,一个人容易愤怒,并因此而患病,你可能用药暂时给他调理好了,但是他仍经常愤怒,那么过几天他就会旧病复发的,这个时候真正的高手,会用药与治心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康复了以后不再复发。
因此,要治病与治心同时进行,这才是更高的境界啊!
下雪了,江西的雪是很难得的,薄薄的一层,洁白晶莹。
经堂里,主持在给众信徒讲经。
这些本来是各阶层的百姓,思想杂乱不一,但是在听到了这种讲述如何“放下”的理论以后,竟然慢慢地,开始变得平和了,遇到事情也不那么的在意了。
喻嘉言从他们一张张平静的脸上,看到了内心改变的力量。
原来是这样的啊,原来道理是要这么讲的啊!
你没有机会把道理这样讲,大家当然不知道,在他们患了病的时候,人的心是慌乱的,当然就更无法像平时那样做出最好的选择,你不能责怪病人和家属啊,只能责怪自己没有像这样把道理讲给人家听!
而佛教就是在这样的讲经的过程中,把平静的心态传递给了一个又一个的世人。
医学的道理为什么不能这样讲呢?
喻嘉言的心中开始豁然开朗起来。
其实,喻嘉言本来就已经是个高人了,他有高超的医术,有慈悲心肠,只是这两者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组合形式,他需要一个思想境界上的平台,将这两种东西承载起来,现在,这个平台终于找到了,他终于获得了境界上的提升,从此,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诞生了!
一个叫钱谦益的朋友
几年以后,喻嘉言蓄发下山,重新走进了世间。
从此,一个崭新的喻嘉言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在喻嘉言下山后,先是到了江西的靖安县行医,因为此时他的家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喻嘉言自己也一辈子没有结婚,他只有一个姐姐嫁到了靖安县一个姓舒的人家,于是喻嘉言就来到了姐姐住的地方。
此时的喻嘉言已经达到了医学的至高境界,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而是强调治病与调心并重,因此获得了极佳的治疗效果,《靖安县志》用了一个很生动的细节来记载当时的盛况,它说喻嘉言家“户外之履常满焉”,也就是说门外摆满了进屋的患者和家属的鞋,估计蔚为壮观的。
这种治病与治心的方法现在我们已经不大讲了,或者把一部分活儿干脆推给心理医生了,现在您在看病的时候如果见哪个医生给您瞧完病,还跟您推荐佛教思想,估计您的心里会犯嘀咕的。
但是日本人学去了,前些日子碰到了一个日本体检医院的院长,他说在日本,在体检以后,除了正常的体检数据外,还会根据心理学量表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如果是过分关注于工作,压力太大的人,就给他推荐佛家思想;如果是很消积的人,就推荐给他儒家思想;如果是杂乱无章,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在意的人,就给他推荐道家思想,这样下来,各得其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多说一句,由于这些体检工作做得好,日本近些年在医疗经费投入下降的情况下,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却也在不断下降,这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我们国家似乎有点失控了),所以有个网友说,日本的医生到中国吓了一跳,这么严重的病在日本早就不存在了!原因是在萌芽阶段就消除了。
在靖安行医若干年后,喻嘉言接到了来自常熟的一个当时著名人物的邀请,这位著名人物就是钱谦益。
                  4;喻嘉言(18)
钱谦益是何许人也?
此人还不得不讲,因为后来他与喻嘉言的关系太密切了。
这位老兄是个大才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曾经官至礼部尚书,明末的时候是东林党人的首领,当时东南称为“文宗”,此人前期深得众望,但行事亦常离经叛道,曾经做过的最不靠谱的一件事情是,在近六十岁高龄的时候,迎娶了当时秦淮名妓中的头牌柳如是做夫人,显然这位柳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