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大中华198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警大中华1985- 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芜湖新四军方面,铁询几乎没有用什么损失,连克日军两大主力师团,并且报了南京大屠杀的前仇,一血国耻,芜湖各界甚至闻听到这个消息的地区,也是极为兴奋的。
借着这个机会,新四军将触手延展到了整个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占据了包括宣城、铜陵、徽州等县在内地大片地区,充实了新四军的地盘,要不是因为新四军现下也只有四万多部队,要不然新四军必然将部队推进至周遭的江西、浙江等地了。
芜湖保卫战最终变成了皖南攻略战,事情变化之快,也出乎人们的预料。新四军指挥部联合东南局的同志也很快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皖南新四军以及cpc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问题。
会上,稳住整个皖南地区,并充实新四军的实力,成为了大家讨论的共识。不过众人对于这个任务还是很乐观的,毕竟新四军现在已有四万可战之兵,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征兵和训练提高着,最大的底牌转轮王几乎可以扭转任何不利的战局,这如何不让一众新四军领导者们信心满满。
无论是新四军的高层还是cpc的高层,这个时候都没有考虑利用红‘色’幽灵和转轮王什么的,在短时间内完成驱除日寇的重大任务。一方面他们还没有适应自己已经获得的力量,而另一方面谁也没觉得抗战胜利会是如请客吃饭般简单的事情。
毕竟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已经做了长久的准备,而在国力上,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比,也实在太过悬殊。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从经济基础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业产值相当于60亿美元,中国当年的经济产值也就13。6亿美元,日本当年的钢产量是580万吨,而中国当年的钢产量只有4万吨。日本当年煤的产量是5070万吨,中国是2800万吨。日本的石油储备169万吨,中国的石油只有1。31万吨。铜产量,日本是8。7万吨,中国只有700吨。
飞机,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战争爆发的当年就能造这么多,中国一架也造不了。大口径的火炮,日本当年生产了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日本当年造了330辆坦克,中国一辆也造不了。汽车,日本当年造了9500辆,中国也是一辆造不了。军舰,日本当年生产的军舰吨位是52400吨,中国一吨也造不了。
也就是说当世界进入这个机械化军事时代的时候,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机械化时代的主战兵器,坦克、飞机、军舰、大炮都不能造,那么无论是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本都已经遥遥领先中国一个时代。
也难怪斯大林说: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
军事上的差距也更加明显,当时中国的士兵大多数都是文盲,黄仁宇写过《万历十五年》,他在抗战的时候,当排长,据他的记录,他就发现了基层的军官,连点名的‘花’名册都点不了,不认识字。平时就更谈不上研究战术了,打仗全凭血气之勇,凭冷兵器时代那种动员,那种‘激’励士气的方法。进攻的时候呢,以密集的队形蜂拥蚁附,像蚂蚁、像蜜蜂一样。可是一旦失败,就各自逃散,完全没有战术。单就‘射’击训练来看,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7斤半大米,或者是35个‘鸡’蛋。所以平时,由于这个东西如此昂贵,军队在训练当中,舍不得打子弹,一发子弹‘射’出,七斤半大米就没有了,只能是空枪‘射’击,这就导致后来军事训练素质非常低下,枪法不准,在战场上就体现出来了。
背靠常凯申的中央军,算得上是装备最好、条件最好的了,也不过是每个士兵配发15发子弹,做实弹‘射’击。而打起仗来以后呢,每个兵只能配发20发子弹。反观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能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就是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日本老兵的‘射’术,即便是在战争结束七十年之后,依旧被那些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不断地提及。
这样的悬殊对比,直接使得有着远超国府军胆气和斗志的cpc军队领导人们,也不觉得击败日军,光复全部国土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以cpc本身的利益来说,抗战的快速结束并不算是一件好事情。当年常凯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曾经让举国大骂,但是后来的现实也能够看出,光头大队长的忧虑是现实的。当年一支被追了二万五千里,躲在高原窑‘洞’里,随时可能就要崩溃的武装力量,在与日军和国府军斗争的八年中,居然发展成了一百万军队。而仅仅用了四五年的时间,cpc就彻底地将kmt从大陆上的统治连根拔起,完成了一个实质上的统一。而kmt方面从1912年建国,一直到东北易帜建立起一个名义上的统一国家,则‘花’了16年的光‘阴’。
只要日军还在中国一天,那么吸引仇恨的mt就是国民政fu和常凯申,或者说国府军就不能全力对付cpc军队,那么cpc就有着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群众基础,去扩建自己的军队。同时,一个抗战无能的政fu,还有一个凶残暴虐的侵略者,都能够帮助cpc更好地集聚民心。
虽然以上的论调很功利也很“反动”,不过客观来说现实就是这样。同样来说,就算是将日本侵略者快速赶出本土又能怎样,也许他们不必再受侵略者的侵害,但是在国民政fu的统治下,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没有打破旧有经济秩序勇气,更多时间用来内斗和脑残的kmt政权,对于民生疾苦漠不关心,外来资本不断洗劫着人民财富,本国官权资本也在大肆聚敛财富,小农家庭在不断破产着,甚至地主们都过得越来越凄惨,城市里的工人们正在拿自己的‘性’命换一口饭,并忍受着对他们的残酷盘剥甚至人身侵害。不客气地说,中国的红‘色’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真的到了不造反就会死的地步。
不论后世gzjy们如何粉饰民国时代的歌舞升平、文化‘激’‘荡’,那些文化楷模、道德先锋们的轶事,那些风流而富有文青范儿的高人故事,都不能代表那个时代,这个时代的真正呼声就是予那万千小民一个生路。所以,最终cpc的革命成功了,带着镰锤标志的铁靴踏碎了文青小资们的醉梦,撕掉了那看似美好实则已经溃烂的面皮,从最草根最接地气的地方开始做,踏踏实实地改变这个国家的一切。
长远来考虑,中国的红‘色’革命不仅仅是驱逐日本侵略者,日本人走后cpc就需要立即将中国最为畸形的一个政党和利益群体,从已经无比虚弱的中国母体身上,铲除下来。也许有了齐愿和转轮王,摧垮kmt变得毫无悬念,但是重新建设这个国家、掌握这个国家可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的。
比如,一座城市被占据了,如何去治理这座城市?这势必需要数量很多的基层干部,以及足够好的群众基础。当地的权势力量能不能配合,有没有可以遵循的成熟的执政方针,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如何解决。经济建设方面布局,工农业发展方面的见地,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民族宗教问题的解决。这些对于稚嫩的cpc来说,恐怕都是天书一样地东西。无疑,现在的cpc还不具备这个能力,能够在武装革命胜利后,切实地掌控这个国家,并极快地发展好这个国家。
cpc只能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积蓄足够强大的力量以待变天的到来,接过这个国家的命运后,能够走得更加平稳和稳健。当然,说积蓄多大的力量才够,这个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说能够完全准备充分的一天,但是最起码在国家建立的时候,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不会出现一些人趁‘乱’搅屎的情况。
齐愿把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也没有开着转轮王满日本的搞破坏,只是定期‘性’地有目的地洗劫日军的一些物资,并造成一些破坏,更多还是为了补充新四军的需求。实际他本人的‘性’格也不如老爹齐一鸣那样热血,对待民族国家的问题,也都相对理‘性’,只要认定了一个方案,便会一直走下去,不会受个人感情左右。
1941年的‘春’季就在一场芜湖保卫战的落幕中到来了。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静,cpc忙着壮大自身,国府军还在怀疑地观察情况,而小日本则基本上处于一种失去理智的‘迷’茫中了。


 第739章 报复

张狂的日本人很久没有尝到这样的失败了,至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人虽然吃到了平型关的失败、台儿庄的失败,甚或是诺门罕的失败,但是这些都不被日本所多么重视。=平型关上,八路军以数倍的力量攻击日军的二流辎重部队,结果实际损失与日军相当,倒是好歹缴获了不少的东西。至少在心理优势上,日军可以确凿地对土八路不屑一顾。至于台儿庄,虽然号称大捷,但同样是拼着比日军多数倍的规模,还有高于日军数倍的伤亡,争到了战术战场上片刻的优势,不过最终台儿庄还是失守,日军方面也只不过将台儿庄大捷当做自己的短暂不利,并不放在心上。
无论是平型关还是台儿庄,大捷的宣传其实更多还是为了鼓舞民族士气,证实日军并非不可战胜,但从稍微大一点的全局来看,不能算是真正的大捷。就如台儿庄战役所属的徐州会战,国府军败得彻底,后世的史学家还不得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之后的武汉会战部署做了准备。当然,武汉会战的结局是什么,还不是一如徐州会战,也是败得彻底。
以整个抗日战争发生阶段来看,中**队守成尚不足,更别提进去收复失地的事情,所取得的若干胜利,要么是珙军式的打击敌后,骚扰敌军,要么是成功的守住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战略据点,如几次长沙战役。有人,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么出名的战役,苏联人打得也是防御作战。可是,在这场转折性明显的战役之后,苏联人发动了“十次斯大林突击”,收复了全部的领土,而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真正收复失土的战役却极少,而且高度集中在1945年日军末路的时期。
这个现实也是后世日本人长期对华保持俯视的重要根据,也是日本人始终不承认自己曾经被中国人击败的重要根据。虽然听上去让人很光火,但从某种角度上也算是事实。
可如今,日本两大主力陆军师团,战前保持的17个常备师团之二,居然在安徽被日军一向看不起的新四军全歼,全军上下居然一个活口都没有跑出来,还是通过一些当地人的传言才确认,第6和13师团全军覆没了。
日本大本营宁愿相信这两个主力师团是被外星人绑架了,或者群体性玩忽职守,找地方去解决生理问题了,也不能相信他们是被中国的军队全歼了。因为这个下场实在是太折磨日本人“高贵的自尊”了,而且日本大本营也觉得太过“超现实”。
这个时候能够幸灾乐祸的也只有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了,陆军马粪栽了个大跟头,让海军上下都有了辞,纷纷跳出来开始游近卫内阁以及天皇。
“什么时候皇国的陆军已经羸弱到了这种地步,这已经不是受点挫折的问题了啊,居然两个规模鼎盛的师团,被中国连装备都凑不齐的游击队给全歼了,难道是他们在南京养尊处优太久,享受惯了,乃至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战斗了吗?”
“耻辱啊,简直就是帝国的耻辱,更是对天皇陛下武功的亵渎,陆军必须有人为此负责,恐怕切腹都是轻的呢!两万多帝国男儿的玉碎,还有连带着帝国威仪的受损,必然会激励和鼓动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支那人增强对我帝国的反抗,这显然是不能容忍的!”
“我看呢,将帝国辛辛苦苦积攒出的财富,浪费在陆军的身上实在是一种犯罪啊!陆军正在辜负天皇陛下和帝国臣民的期待,他们甚至已经无法维持自己在支那的统治力了,现在正是帝国转变战略重心,将目标放到东南亚和太平洋那边的时候了。婆罗洲那边有充足的石油,能够使干涸的帝国战舰和飞机开动起来,马来西亚、菲律宾有着铜矿、金矿、镍矿等一系列重要的金属资源,这里还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能够供给更多的帝国子民,得到这里,才是帝国未来之所系啊!”
海军的一应将领开始不断地在推销他们的想法和计划,实际上自从诺门罕之后,日本的南进政策已经完全地提上了日程,他们在去年秋天也已经击败了越南的法军,占据了越南的大部分地区。随着英国、荷兰等国已经在欧洲泥足深陷,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也陷入了防御空窗期,饥饿而且根本不管自己能消化多少的日本,正贪婪地觊觎着那里的土地和资源。
近卫文磨当然知道海军内部打的是什么主意,虽然他也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敲打一下陆军,因为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表现的并不恭顺,而且随时可能对他的权力形成威胁。近卫不是军方出身的政客,他有着尊贵的五摄家血脉,属于贵族院的势力,当初也被用来调和陆海矛盾和压制日益变得骄狂的军部。不过也正是因为与军部的矛盾,近卫的第一次内阁经历最终是以辞职告终,在他推出了符合军部意志的“举国一致原则”之后,才众望所归的第二次组阁。
但是严重打击陆军很有可能造成局势不稳,甚至他还怀疑,自己可能会被那些激进的家伙们像是二二六政变一样被枪杀。军部的力量,尤其是陆军的力量在飞速地增加,近卫对此深深忧虑。
“帝国的南进政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宜提前过早,一切应有序地、按部就班地执行。倒是支那的事态已经出现超出我们掌控的现象,对此我们不应该有任何的放纵和容忍。对于两大师团玉碎的悲剧,必须进行彻底性的调查。传闻支那赤色分子得到了什么厉害的兵器,是这次两大师团不幸的原因,这应该是我们了解的重点。”近卫文磨道。
东条英机立即跟着道:“对于支那人,我们绝不可以姑息,我提议应当进行一场惩戒性的作战,使得支那人知道我皇国的厉害。根据现有情报,应该是南方的新四军战力有了一个无法理解的提升,但是北方的八路军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通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