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明-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一个从小在王府娇生惯养地女孩,还能做什么。对李孟来说,只求不添乱那就万事大吉了,可木云瑶很是坚持。最后李孟给女孩选定的差事是看邸报。
    胶州营,都司衔,李孟这边也算是可以看内参的级别了,发到知州衙门和莱州府知府衙门的文告和文书,他都有权利观看知晓。
    寻常地武官只是知道个大概地事情就罢了。不过李孟这边却在几个可以拿到邸报文书的地方安排有专人快马。只要是有消息过来,立刻是有人抄录。然后在尽可能快的时间之内传递出来。
    邸报和文告上的消息其实颇为的丰富,朝廷的动态旨意之类的,还有各地战事的消息分享,但对于李孟来说,这邸报官样文章太多,有许多只有这个时代的人才能深刻理解或者说看清地东西,他这个现代人很难明白。
    木云瑶在河南,在卢氏,对邸报发表的那些见解很是精到,最起码对于李孟说,这见解和见识已经是很不错了,既然如此,那就物尽其用,木云瑶每天的正式任务,就是看邸报并且把要紧的东西记录下来,并报告给李孟。
    李孟也很促狭的想到,这也算是给自己配个美女秘书吧!
    崇祯九年地四五六几个月,除去中原各处地灾荒之外,高迎祥,李自成依旧是在陕西和官兵鏖战,再就是朝廷一如既往加派税赋,名目繁多,有边饷,有平贼等等,这些事情好像是在崇祯年间年年如此,就连李孟都觉得如此的正常。
    这时代如此地平静,一点也不像十年后就要天崩地裂,进入黑暗和毁灭。
    到了七月初,一切差不多都是上了轨道,莱州府南部,都成了李孟的胶州营拉练演习的地方,人马喧嚷,这钱也是流水一般的花出去,不过紧张起来之后,也就渐渐的有了规律,官兵们也就适应了这些,李孟也觉得有空闲来考虑些事情。
    李孟练兵闲暇时想,自己虽说不属于这个时空,可就好像是一颗小石子一样,这个大时代就好像是汪洋大海,这么小的石子,丝毫不会在海面引起波澜,更不用说改变什么了,该来的肯定是要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躲过这一劫。
    从前和周举人谈论何处可以作为基地的时候,双方的话谈了一半,李孟却是把每句话都是记得清楚,记得周扬周举人最后说道:“这么讲,可去的地方无非是江南和湖广两处了……”
    莱州府一带,自己这段时间拉练演习差不多走了个遍,这地方确实是不适合做长久之地,没有天险,最多也就是矮山丘陵,大兵压境的话根本没有什么阻碍,而且土地贫瘠,至今还需要在济南府东昌府那边调拨粮食,看来自己要想有大发展,还要朝着其他的地方去发展。
    江南那是目前天下最富庶的所在,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富庶繁华的所在,恐怕也不夸张,这边产出各种产品,然后销售到大明和世界各地,日本的金银,西班牙在南美的贵金属都是源源不断的流进此处。
    但李孟却否定了江南,这等繁华之地,士兵们去了,怕是很快就要被这个繁华给腐化掉了,江南豪富甲于天下,自己能给士兵们发足饷,那些商人们就可以用十倍的数目来拉拢,尽管李孟这个想法过于匪夷所思,可李孟还不愿意冒这个险,现代当兵的时候,李孟听身边的战友和朋友们说过多次,驻扎在城市里面的士兵,还有那些机关兵,生活极为的悠闲惬意,外面的灯红酒绿确实是太吸引人了,现代还是有政委和指导员专门做思想工作,尚且如此,何况是自己这种情况。
    而且江南的问题不光是豪富,宗族势力也是盘根错节,庞大异常,这些宗族一来是几百年的传承,二来因为江南的繁华积攒了大批的财富,在官场在民间都有极大的影响力,胶州营的人马在莱州府这块地面,打掉丘家和彭家两户土豪还可以,遇到那种大族的话,估计就会与到许多麻烦了。
    江南不行,那去湖广?李孟琢磨了半天,也没有在脑子里面找出这个湖广准确方位,包括哪些区域的。他感觉到颇为的汗颜,心想自己来到这时代,在同样是中国的地方,居然自己还如此的糊涂,而且还是偌大的行省。
    正琢磨着去那里找个相关的书籍地图来看看,这个时代,关于地理方面,特别是和现代地理近似的书,根本没有,而且控制的很严格,毕竟是关于军事方面的重要资料。
    “李大哥,有大事!!”
    院子门被打开,紧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用出去,也知道是木云瑶,这女孩子有一种风风火火的态度,不过木云瑶对这些信息的见识却很高超,在四月份以来,只不过是略微的补充下常识,就可以发表自己的判断。
    有些判断被写成文字,李孟传给吴同知和周举人那边,他们两个“知识分子”看到之后,也是觉得看法深刻,很是不错,这让李孟对女孩更加的信任了些。
    李孟眼下所在的宅院是他自己的内宅,寻常人要是进来必须要经过亲兵们的通传,不过木云瑶乃是都司大人的“表妹”,自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听到说是大事,李孟也是有些紧张,却看见木云瑶冲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张文告,小脸因为紧张和激动红通通的,眼神中却有些担心恐惧的神色,喘着气开口说道:
    “李大哥,东虏女真自喜峰口入北直隶,朝廷下诏书命附近各个军镇严加戒备……”
    眼下大明朝廷对满洲鞑子的称呼还是东虏女真,而不是称呼他们开始的国号后金,或者是现在的国号满清,根本不承认他们是国家,只认为是流寇土匪,只是这流寇土匪的战斗力委实是太强悍了,甚至可以让他们在京畿重地横行无忌。
    李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是站了起来,两年前皇太极领军蹂躏宣府、大同一带李孟的历史知识里面压根不知道,这次的从喜峰口入京畿,同样是没有一点的记忆,北直隶和山东相连,对方到得了北直隶,也就到的了山东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记忆的历史 印证
     更新时间:2009…1…3 15:19:39 本章字数:3394


    木云瑶本来颇为的心慌,可看到李孟慎重神色,反倒是觉得有些过了,禁不住开口劝解道:
    “京师京营,宣府,蓟镇兵马众多,防守应该无碍,或许还能打个胜仗呢,让那些鞑子贼兵有去无回。”
    这话倒是有些宽慰的意思,李孟心中苦笑,心想要是能打胜仗,对方就不会这么大摇大摆的突进来了,他一边吩咐说“你那边去盯着些各处来的消息文告”一边急忙的出了院子,去布置相关的事宜。
    胶州营立刻是把状态提高到了临战,各队士卒军官都是紧张戒备,同时胶州营也派出快马想着马罡和赵能处送信,互相通报消息。
    巡抚和总兵的命令在第二天也是由快马送来,李孟这边还是那种老安排,让他确保所守备地方的平静,没有作战的任务。而驻扎在登州府的大军则是开始调拨移防,有的去往山东和北直隶的边境要地,布置防守和增援。
    山东地面上本就是因为四月份的那些揭帖闹的人心惶惶,东虏鞑子称帝建国大家虽然都是装作不当回事,可实际上人人都觉得心中惴惴,称帝建国,这就等于无视大明朝廷的尊严和权威。
    现下对方的大军又是进入京畿之地,各处天灾,陕西的乱民闹得又是这么厉害,莫非这天真要变了,凡是有见识的人心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类似的想法,只是不敢宣之于口,或者是存着几分侥幸。大明多灾多难,几百年也就挺过来了,没准这几年也是暂时地,挺过去就好了。
    这个挺过去,显然是痴心妄想了。消息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这边来,领兵的是多罗郡王阿济格,女真八旗兵和蒙古兵有人说四万。有人说十万,还有人说二十万的,昌平陷落,顺义陷落。京畿附近的一个个城市都是被鞑子兵打了下来。山东和北直隶边境地山东兵马一日数惊。
    将领们甚至约束不住收下的兵马,据说还有炸营的事情发生,鞑子兵在所谓地京畿重地,天下兵马最精最多之处,纵横往来,仿佛是关外的草场一般。
    李孟心里面也是紧张非常,他不知道女真鞑子兵在历史上,这次入关有没有打到山东过,女真鞑子不要说是十万、二十万。林雷就算是四万兵,自己也难以抵抗,该死战还是该另寻出路。
    他在这边考虑,有两点却是他压根没有想到的,一是山东全省最少有八万兵马。二是如果女真鞑子来了。和孔有德一样去主动投降。李孟这几年下来,也算是看过官兵到底是什么样子了。不值得倚靠。同样的,来自现代解放军队伍地他,对于汉奸这个身份那是想都不去想,跟祖宗(或许没有出生)丢人啊!
    在河北边境地兵马惊惶不安,马罡和赵能的队伍却在逐渐的回收,靠拢到胶州那个方向,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合兵一处。
    李孟这时候真切的发现胶州的位置确实是死地,没有足够的船只,大海等于是死路,偏偏此处是半岛的边缘,有三个方向都是临海没有战略纵深,而陆地的方向又都是多山,对方地优势兵力压过来,连个迂回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是死战。
    而且登莱都是贫瘠之地,又经常遭遇兵灾,无论是兵源,粮草都很有限,何况在登州还驻扎着朝廷的几万兵马,民间的资源更是稀少了。李孟已经是打定了主意,要是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换个地方。
    可如今怎么办,来了之后,也只有死战了!
    不过,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到了八月之后,东虏女真鞑子带着掳掠来地财物和十几万人口,在喜峰口北面地冷口出关,返回关外,京畿的险情得以解除。
    全天下人都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还真是天佑大明,驻扎在边境地军队也是撤回了驻地,这次京师兵部始终没有调兵勤王,只是调度京师和附近边镇的军兵迎战抵御,尽管没有什么胜仗。
    可山东兵马着实是吓得不轻,东虏女真的兵马最近的时候打到了大城一带,那边距离山东,快马加鞭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赶到。
    快要九月初的时候,李孟才把自己这边的部署重新恢复原来的样子,但是即墨和灵山卫这边盐场生产始终没有停下,陆地上刀光剑影打生打死,郑家的船队却好像无事一般,照常的来拉盐贩运。
    这倒是让李孟颇为的羡慕,海上霸主的日子就是从容啊,不过在豫西那边的青盐生意却停了,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一船的盐运送过来,好在有了和福建那边的生意之后,影响倒也是不大。
    更换自己的驻防地,说起来简单,可实际上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先不提移防要经过的种种手续,手下的兵丁都是莱州府本地人,六千多士兵,牵扯的是后面差不多几万家人,这可不是说动就能动的,只能是从长计议,眼前能做的,还是练兵。
    在九月中旬,去往京师送信的那名信使终于是回到了胶州城,来回路上竟然是耽搁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这名信使是李孟的亲兵,自从和王海去过京师运送银子之后,也算是熟悉了路程,李孟也就不愿意再用吴同知的信使了。
    结果这名亲兵信使的遭遇也颇为的有趣,去往京师之后,却发现刘太监的宅子已经是空了,这名信使对京师也并不熟悉,也不可能去那些衙门里面打听秉笔太监刘福来到底是搬到何处去了。
    刘太监的宅子所在的地方是京师富人居住的地带,少有做官的人,信使在附近打听了下,唯一得到的消息就是刘太监出京了,去往哪里,却都是语焉不详。
    既然问不到什么消息,信使就准备回去,谁想到鞑子这时候进入京畿,京师全城戒严,闲杂人等不得出城,一下子就被困在了里面。接下来的日子,形势自然是越来越差,出城更是不要想。
    到了后来,全城抽调民壮修缮城池工事,住在客栈里面的这位信使,虽然说路引手续都是齐全,可也逃不过这次抽调。累死累活的在京师忙碌了几个月,一直到鞑子带着掳掠的战利品离开京畿,这才是得以回来。
    现在李孟系统有个颇有意思的规矩,就是凡有外界的消息过来,在李孟所在的正厅禀报,这都是正常的规矩。
    不过和从前有些不同的是,李孟的身后放一架屏风,木云瑶坐在屏风之后,一同听取外面的禀报和消息,这些消息对于女孩来说或者是她来分析,或者是对于她来说是个了解外面的渠道。
    李孟这边的事情也在外面传扬开来,有些口滑的叫做“垂帘听政”……
    这次的信使回来也是如此,在京师呆了那么久,总是有许多要问的问题,听到刘福来不知道何处去的消息,过后,木云瑶私下问李孟道:
    “会不会是卷了银子跑掉!?”
    这个问题让李孟禁不住笑了出来,木云瑶虽然有家庭和教育的熏陶,对政治这方面先天比别人要敏感和深刻许多,但毕竟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有些事还是看不明白,他笑着说道:
    “若是刘太监跟我要五万两白银,你说我该处置?”
    木云瑶琢磨了下,回答道:
    “京师之中有这般奥援乃是重中之重,自然要筹措给他。”
    “正是如此,反正都要给他,刘公公怎么会跑掉,要不然何必在信上提那个借字。”
    听到李孟这么说,女孩却是若有所思……
    大明的行政系统还是完备异常,东虏女真才出冷口,中断了一段时间的邸报、塘报和文告,以及各种手续文书又是朝着各处分发出去,不过即便是多罗郡王阿济格领兵在北直隶横冲直撞的时候,还是有命令,旨意和奏折来往四方,但是某些次要的东西就被放弃了而已。
    女真鞑子入关,天下震动,不过这件事情余波还未平息,却又有一件大事发生,闯王高迎祥的大营在西安府附近被陕西巡抚孙传庭的部队截住,双方大战四天四夜之后,官兵用火攻,大败闯王军,活捉了高迎祥。
    高迎祥是何等人,是天下乱民反贼的共主,被目视为陕西乱军的代表人物,卢象升就在自己的奏折里面说过“陕贼闯王者,谁能当之。”李孟和那些江湖草莽之辈多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