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88年8 月1 日,这位第12任国家安全局局长宣誓就职。他一走马上任,坐到
办公楼ZB座顶层的局长办公室,就发现了许多由于前任局长管理不善遗留下来的问
题。“我刚到时,局里存在一些士气问题,”斯蒂德曼回忆道,“我感觉国家安全
局相当闭塞。”奥多姆还试图鼓动斯蒂德曼继续进行他心爱的项目。“显然,他想
使他的项目继续进行,想要保住他在开发这些项目中的既得利益。”斯蒂德曼说。
    奥多姆计划中的第一个项目是花巨资制造能在苏联的袭击中“幸免于难”的窃
听卫星。国家安全局的许多高级官员认为这种想法是痴人说梦。“显然,局里不想
把钱花在研制卫星的抗袭击的性能上,”斯蒂德曼说,“他们想搞信号情报…。。
下面的人们都憋着一股劲要耗到奥多姆下台,或者在这些项目上敷衍搪塞他。”斯
蒂德曼也对奥多姆的论点嗤之以鼻。“早些时候,”他说,“我就砍掉了那些研制
卫星抗袭击性能的项目……我认为奥多姆对自己的决策能力有些灰心丧气,”斯蒂
德曼总结说,“或者对自己解说项目的能力及让系统在这里实际运作起来的能力信
心不足。”
    斯蒂德曼就任时,冷战正酣,里根慷慨的拨款还在源源不断的流进国家安全局。
国家安全局除了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它自己的情报通讯网络,还开始帮助英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增加信号情报机构。自从1946年3 月5 日签署“英美通讯
情报协议”以来,他们的合作关系得以持续发展。到80年代末,地球上的每一寸土
地都受到这个协议的成员国的情报通讯站的监控,或者受到美国卫星的监控。
    英美协议的一个主要成员是脱胎于二战检查分队的、规模虽小但财源丰富的加
拿大通讯安全署(通安署)。1946年,加拿大外交部提议创建一个新的国家信号情
报组织,于是成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通讯部。当时全部雇员只有179 名。英国为这
个初创的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截获情报。到1962年,它已发展到约有600 名工作人员。
    到1975年,人员没有增加的国家研究委员会通讯部转由国防部负责,并改成现
在的名字“通讯安全署”。通安署坐落于提太华省一个名叫“联盟高地”的郊县境
内的土丘河旁边。它的总部在赫伦路719 号一幢难以描述的名为塞。莱昂纳多。提
勒的大楼里。楼高五层,L 形状,棕色的砖墙,四周设有高高的围栏及带刺的铁丝
网。楼内有一条地下通道通向它的附属建筑——座为防止信号外泄而设计的耗资3500
万美元的无亩水泥建筑物。它的顶上竖立着丛林般的天线。1996年,通安署的工作
人员已经超过了900 人,每年的财政预算为11680 万加元。大约1100名军队截听人
员活跃在遍及加拿大领土各个地方的通讯情报站岗位上。在总部里,分管同一个地
区工作的办公桌摆放到一起。很多雇员的桌子上都摆放着电脑。他们的耳朵上带着
塑料耳塞。
    70年代末的一段时间里,正当国家安全局为自己在卫星窃听领域取得的巨大成
就而贺喜庆功之时,通安署却变得越来越僵化守旧。环绕地球、大量传递截获数据
信息的卫星越多,国家安全局对通安署收集北极上空苏联信号的地面站的依赖就越
小。同时,通安署的密码破译组织01部也已经奄奄一息了。大多数信息还是通过人
工处理。只有埃德。谢米拉一人真正称得上是密码分析专家。但是,就连他也仅仅
使用原始的手动系统。署内的电脑装备极为落后。据加拿大有关文件称,通安署获
得的信息“非常复杂,很难分析”。而且,它的密码分析部门“已无法破译任何密
码,还得了‘死胡同’的臭名”。一位局内人士说,01部“已经变得陈旧退化,不
可信赖”。
    因此,1980年初,政府下决心使密码破译机构起死回生。新鲜血液被补充进来。
1979年,前通安署与国家安全局联系的联络员比得。亨特接任生产部长,顶替自50
年代末一直任此职的杰克。多南。一年之后,亨特被提拔为整个通安署的负责人。
他的第一步措施是求助国家安全局。他派了一位天资聪颖的科学家托马斯。约翰逊
去国家安全局取经。约翰逊是物理学博士,精通高等数学,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
他从国家安全局带回了将会耗费巨资的规划方案。要实施这项方案,就必须积极聘
用从事冷门专业,如随机过程和马尔可夫过程、移位寄存器及多项式理论的数学家。
不仅要彻底重新组建密码分析队伍,还要配置一台高级超能计算机。当时,通安署
的信号情报数据库是装在IBM370的主机上,而那些过时的PDPS及PDPll 计算机是用
来进行语言分析的。
    购买几百万美元的超能计算机的要求遭到了预算部的拒绝。但是约翰逊仍在努
力争取实现他的愿望。(同时,他成功地把一台IBM 计算机改装成密码破译机,这
台破译机能够给他提供破译外国密码的关键日常密码。)起初,约翰逊极力鼓动购
买一台300 万到500 万美元之间的控制数据组合740 电脑,其主要原因是看到国家
安全局正考虑配置这样一台机器,可是国家安全局最终买了型号更新、价格更贵的
克雷XMP ,于是约翰逊攀比的心理促使他申请更多的钱赶上国家安全局。
    国家安全局估计在计算机密码分析领域里通讯安全署与国家安全局有着“40年
的差距”。面临如此的压力,加拿大政府痛下决心,同意购买一台XMPAI 型号(调
整后)的重量减轻的克雷计算机。加上所需要的克雷维修合同,这台机器花费了1208。2
万加元。这台机器是全加拿大功能最强的计算机。
    这台威力无比的机器被安放在装有空气过滤器的宽敞的计算机中心。在米黄色
的终端旁,16位密码分析人员敲出复杂的问题,计算机平静地吃进这些数字后,瞬
间便吐出结果。给迅速飞转的计算机下达指令是国家安全局名为“民俗”的信号情
报的套装软件操作系统。国家安全局还就如何使用克雷计算机给几位加拿大密码分
析员及计算机操作员进行了培训。
    要在密码破译方面赶上国家安全局就要投入巨额资金。到1994年,通安署单在
XMP 上就花费了3400万加元的巨资。80年代期间,据估算,为通安署配置现代装备
花费了多达1 亿加元。到2001年,工作人员增加到900 人,每年的预算经费达到9800
万加元。还新建了一座每周7 天、每天24小时时刻运转不停的加拿大信号情报指挥
操作中心。
    大部分的情报收集工作是由与辅助无线电系统联系的截听员完成的。辅助无线
电系统的总部设在握大华的胜尼牧场。通安署的部分情报通讯站设在安大略省握太
华以南的加拿大部队驻地雷彻姆。其天线场设有四个大型抛物面式卫星接收器,接
收来往于提太华地区的外交通讯信息。设在纽芬兰甘德的通讯站有一个似大象笼子
般的大型天线,主要负责海上情报信息接收工作。甘德通讯站与国家安全局遍布全
球的“公牛眼”高频定位网络相联接。好几个其他的通讯站主要是通过遥控的方式
进行操作的,其中包括北部地区的埃莱斯米尔岛上的阿勒特站,几十年来这个站一
直监测苏联北极上空的通讯信息,此外还包括布列颠哥伦比亚的CFS 马塞通讯站,
这个站也有一个像大象笼般的大天线。
    通安署的监听目标包括日本、南韩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国家安全局一样,贸易
情报在整个情报中占了相当太的比例。在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协商过程中,
通安署的截听人员非常忙碌。“他们在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对墨西哥的贸易
代表实行间谍监控,”前通安署语言专家简。肖特说,“我只记得见到过这些摘要。
我知道我的那些西班牙语专家要加班加点,真是把他们累坏了。”在“宝瓶”项目
中,肖特负责监控南韩就加拿大重水铀核反应堆事项与加拿大贸易官员会见时的外
交反应。她还负责窃听往来于驻加拿大握大华南韩使馆的情报信息。
    “知识就是力量,”国会自由党议员德里克。李说,“我们代表加拿大坐下来
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时,为了在谈判中处于上风,我们就得尽可能掌握大量的信息。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会这样做。”
    在信号情报方面,加拿大被称为后起之秀,而英国则实际上是发明信号情报的
鼻祖。早在伊丽莎白时代,在英格兰至少有几个人知道女王能秘密读到所有人的信。
在斯特拉特福这样一个青山环绕、草房遍布的地方,莎士比亚曾经在《亨利五世》
中描述过这种做法:陛下知晓他们所有的盘算,做梦也未想到遭国王窥探。
    二战期间,随着破译出“谜”、“鱼”及“紫色”密码机器,英美两国的密码
破译工作都进入了鼎盛时期。战后,为了掩人耳目,不让人知道这个日益壮大的密
码破译组织的真实目的,弃用了所有与密码有关的字词。于是,政府密码学校更名
为政府通讯总部。大约在同一时间,布利彻利公园被辟为训练中心,政府通讯部迁
到科茨沃尔德丘陵地带。政府通讯部于1953年在切尔膝纳姆建起了占地广大的总部
大楼,周围是由中世纪石屋组成的古老村落和无边无际的田地。
    多年来,政府通讯部与国家安全局一直有一点不同之处:政府通讯部总部的工
会组织化。政府通讯部的密码破译员、监听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工会,甚
至可以参加短期的罢工活动。随着1984年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施用其铁腕手
段取缔了工会,政府通讯部人员的工会活动便告结束。美国在淡化政府通讯部内部
员工的工会组织活动过程中,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1979年2 月23日,两个行政部门的工会组织了几百名成员为要求带薪休假的权
利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游行活动。活动规模虽不大,却在短时间内中断了长期以来一
直进行的监听分析工作。后来,在1979年2 月份,正值苏军入侵阿富汗时期,监听
员们进行了“变相怠工”行动。结果大大降低了政府通讯部截获苏联坦克与陆军行
动的情报信息量。所谓“变相怠工”是指监听人员把接收器调到目标信息所在频率,
然后就再也不闻不问,哪怕信号会忽左忽右偏离其所在频率。
    因为国家安全局总有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在英国政府通讯部工作,所以国家安
全局马上就知道了英国政府通讯部发生了“变相怠工”事件。这令政通部部长布赖
恩。托维极为尴尬。最后,他因自己员工的玩忽职守而向当时的国家安全局局长鲍
比。雷。英曼道了歉。“这件事使我们丢尽了脸,”他回忆道,“这件事对我来说
是个转折点。从那以后,部里一直潜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与上对抗的暗流。也许
这周是无线电监听员,下周就是通讯官员,再下周是计算机工作人员。但是,人们
总是在试图遮掩着什么。”
    “大约60%的无线电(监听)人员响应‘变相罢工’的号召,”一位政通部的
监察员说,“这种行为给通讯情报信息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以至于在政通部与
国家安全局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争执。国家安全局威胁说要终止英美协议,撤回所
有的资金援助,停止一切情报交流。”他补充道:“国家安全局对政通部是否有能
力交货的信心越来越不足。”
    托维预感情况不妙。1981年春天,他说,工会“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们要拿政
通部做靶子——“一个他妈的攻击的好地方,”他补充说,“打击政通部不会伤害
民众,然而却能让女王陛下的政府坐立不安、无地自容。”
    1980年,正当苏联大举进犯阿富汗之时,政通部所属的一个通讯情报站的监听
人员进行了一场“变相罢工”。这使得国家安全局更加愤愤不平。结果,托维给那
些肇事的人员写了封密信。“我跟他们讲明了这个事件的后果以及给我们的客户和
我们的主要盟国带来的极度焦躁不安的情绪。”
    最为严重的一次罢工事件发生在1981年3 月,当时国际上重大事件频频发生。
其中包括华盛顿刺杀里根总统未遂案及波兰的团结工会号召举行全国罢工活动。英
国工会号召政通部举行一天罢工,随后发展到政通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通讯情报站
进行“有选择性的破坏性罢工”。“监听人员大规模的响应罢工号召使得许多情报
收集站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完全陷入瘫痪状态,”一位政通部监察员说,“这样
做不仅截获不到当前的情报,而且还丧失了该组织为几个月后能顺利截获有价值情
报而必需的重要信息。”
    据托维讲,当时“出于最重要的安全原因”,必须马上禁止其中一个通讯站的
罢工活动。可是,当一位政通部高级官员晓之以理,大致讲了罢工将造成的后果,
恳求工会取消在这个站的罢工活动时,这位工会官员粗暴地答复说:“我们就是要
让撒切尔夫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所以当托维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告诉国家安全局局长工会被取缔的消息时,英
曼笑着说:“太棒了。”“我们互不干涉,”托维说,“但虽然如此,看到一个主
要伙伴在工作中遇到麻烦,美国不可能无动于衷。我们注意到了美国人不太愿意与
我们合作,我们领会到了这个意思。起初是他们抱怨‘上帝呀,我们真不知道是否
还能依靠英国人’……工会的存在使他们困惑不解。国家安全局可不是心慈手软的
机构。如果国家安全局里有人胆敢罢工他立刻就会被开除。我们以前常对他们说:”
由于工业动荡,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做法,你们能为我们收集这些情报吗?‘美国
人觉得我们这样做非常奇怪。“
    托维向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极力主张取消工会在政通部活动的权利。他坚称工
会过去的行为“不公平地给美国人施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