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第174节:杜根定律:用自信照亮人生(3)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而小泽征尔因为充满自信,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遗憾的是,世上有很多人对自己的才能心存疑虑,缺乏充足的自信。更有甚者,一些缺乏自信的人,担心在竞争中输给对方,使出一些不光彩的竞争手段,事迹败露后最终功败垂成。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便是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于是,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最终引起民众的极度不满,被迫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宣布辞职。
 
  拥有了自信,就如同获得了通往成功的通行证。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呢?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基础之上的,因此正确认识你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是培养自信的前提。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后,就要充分地表现自我,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以增强信心。同时,找到自己的弱点后,就要设法补救,用适当的行动和措施补偿自己,变不利为有利,这样才能产生自信。
 
  此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难免都会有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要过分地苛求自己,妄自菲薄。有的缺陷,我们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对于一些无法弥补的先天缺陷,我们不妨坦然面对。
 
  被人们称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从小就患有口吃症,说话口齿不清,因此经常闹笑话。韦尔奇的母亲想方设法将儿子这个缺陷转变为一种激励。她常对韦尔奇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




第175节:跨栏定律:困难决定了成就的高度(1)

  从小到大,韦尔奇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丝毫的忧虑。因为他从心底相信母亲的话:他的大脑比别人的舌头转得快。在母亲的鼓励下,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韦尔奇学业与事业的发展。相反,他努力克服了这个缺陷,在商界出类拔萃。所有注意到他这个弱点的人,大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总裁迈克尔对韦尔奇十分敬佩,他甚至开玩笑说:“杰克真有力量,真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变成口吃。”
 
  自信能够创造奇迹。有了它,能够激发起无穷的潜力和昂扬的斗志,所有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难以抓住成功的机会。
 
  68。 跨栏定律:困难决定了成就的高度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自从21岁时被诊断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他的生活从此布满阴霾,开始了与病魔斗争的漫长历程。1974年,他病情恶化,从此不能言语和书写,只能依靠轮椅移动。他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霍金因肺炎逐渐丧失说话能力后,从此只能靠右眼的肌肉移动特制眼镜的按钮,操作发声器“讲话”。
 
  尽管身体寸步难行,言语表达不畅,他的思维却飞扬在广袤的星际,探索宇宙的奥秘,并写下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时间简史》。凭借在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等领域作出的伟大成就,霍金被誉为“宇宙之父”和“继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比如,肾病患者的肾一定比正常人的肾要大。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经过研究后,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从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




第176节:跨栏定律:困难决定了成就的高度(2)

  无独有偶,他在给美术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有些艺术生的视力大不如常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缺陷不是阻止了他们,相反促进他们走上了艺术道路。
 
  为此,他在深入研究这些现象后,提出了“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横在面前的栏杆越高,他跳得也就越高。
 
  “跨栏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盲人失去光明后,他的听觉、触觉、嗅觉等其他器官往往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平衡感反而更强,双脚也会更为灵巧;形象思维较差的人,往往逻辑能力较强。
 
  在一场国家奥林匹克比赛的决赛上,盲人运动员米奇尔?斯通面临着他撑竿跳高生涯中最富挑战性的时刻。在一次次的助跑、跳跃中,横竿的高度逐渐上升,最后定格在17英尺6。5英寸的高度。他知道只要跳过这个高度,他就能够顺利捧回冠军的桂冠。只见他从容地拿起撑竿,开始全速助跑,朝着梦想飞跃而去。当他落地的时候,米奇尔马上被欢呼的人群包围。人们与他拥抱,祝贺他生命中辉煌的成就:他所跳跃的高度是一项全国乃至世界的青年锦标赛纪录。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有了这一扇窗,足以欣赏到一帧独好的风景。诚然,失去光明的米奇尔不能像常人那样享受绚烂的阳光和鲜花,但与此同时,他也会因为看不见面前的横竿而避免心生胆怯,反而能够将能力发挥到极致。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遇到横在眼前的困难时,不妨将全部的精力专注于如何去克服它,这样有助于我们放下心理忧虑,激发出全部的潜能。心理学家也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去做一件事情时,常常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完成它;相反,如果我们将这件事情视为一种障碍或困难,完成的时候反而畏首畏尾,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因此,我们对待事情要乐观,把战胜困难视为强者的跨栏游戏,不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那么,不论情况如何紧急,我们都能泰然处之,所有的困难也都能够化解于无形之中。




第177节:跨栏定律:困难决定了成就的高度(3)

  缺陷与困难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别出心裁的礼物,与其在舒适的顺境中碌碌无为,还不如接受逆境的磨砺,创造出辉煌的事业。人生的困境,所有人都无法回避,唯有义无反顾地迎接挑战,才有可能走出低迷的境遇。
 
  在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市场交易所,依文斯工业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但很少有人知道,公司的创始人爱德华?依文斯曾经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依文斯早年曾卖过报纸,做过杂货店的店员。当他鼓起勇气开始事业时,厄运降临了:他替一个朋友担保一张面额巨大的支票,那位朋友破产后,公司债台高筑,濒临破产。
 
  他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终于有一天,他晕倒在路边,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只剩下两个星期的寿命。听到这个噩耗,他突然意识到生命是那么的宝贵,于是他安定下来,准备好好把握剩下的日子。
 
  后来,奇迹出现了,两个星期后依文斯依然生龙活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他又能开始工作了。经此一劫,他豁然明白:患得患失是无济于事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现在,渡过难关。也许是奇迹拯救了依文斯,也许是心态唤来了奇迹。几年过后,他不仅摆脱了厄运,还成了依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世界名著《飘》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你在最坏的情形下幸存下来,那你将不再害怕任何困难。”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如果能够在逆境中生存下来,那么一定能够在风雨过后的顺境中创造出更多的辉煌。面对困难和挑战,你是选择在恐惧中坐以待毙,还是在困境中崛起,做一个勇敢的跨栏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起点的高低,而在于面临困境时做出怎样的选择。
 
  如果你想拥有非凡的人生,就不要拒绝那些困难和挑战,它们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你会在一次次战胜它们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如果一遇到磨难就听天由命,那么就会永无出头之日,永远只是一个弱者。




第178节: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1)

  困难并不是绝对的,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则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关键在于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它,是心生厌恶、被动地接受,还是坦然面对,将挑战困难看做一种快乐?
 
  良好的心态能够维持充沛的精力,帮助我们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越过一个个横空出现的障碍。因此,我们不妨学学跨栏的人,面对一次次升高的横竿,及时调整好心态,愉快地接受新的挑战,在最好的状态下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69。 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
 
  《圣经?新约》在“马太福音”这一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哲理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国王听后,立即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了第一个仆人。这个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借用《圣经?马太福音》中的这几句话,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会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会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生完成的。”
 
  莫顿将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意为“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和声望越多,社会给予他的就越多;一个人拥有的越少,社会给予他的反而更少。“马太效应”一经提出,便被广泛引入经济学领域,用以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贫富悬殊的经济现象。后来,它又被引入心理学。




第179节: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2)

  在社会生活中,“马太效应”的现象十分常见。比如,社会总是给予名人更多的荣誉和嘉奖,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人才,即使他研究出了惊人的成果,也很难被社会承认,甚至遭到非议和质疑;那些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即使定价很高,人们也愿意排队购买,而一些鲜为人知的杂牌子,即使物美价廉,也很少有人问津;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老师更多的夸奖和鼓励,他们变得更加品学兼优,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长期缺乏关注和赞许,常常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越来越差。
 
  失败固然是成功之母,成功则更是成功之母。成功能够带给人充足的满足感和自信心,一次小的成功本身便是一种激励,鼓励人们朝着更大的目标迈进。但如果一个人屡战屡败,从未感受过成功的喜悦,他的信念便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消失殆尽。只有一个好的开端,一小步的成功,经过一次次的积淀,最终才能造就大功告成的耀眼光环。
 
  在人生的角逐中,每个人的起点都差不多,但就是这微小的差别,铸就了天壤之别的人生境遇。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很多人都在抱怨,那些当年跟自己不争上下的人,怎么现在都成了身居高位的局长、总裁,地位崇高的博士、教授,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
 
  当年的班主任微微一笑,说道:“你们的人生经历好比打保龄球。保龄球的规矩是,一局10个球,每一个球得分是0~10分。起初,看似只有10分和9分的差别,几个回合下来,分数的差距可就大了。这是因为,打满分的人要加下一个球的得分,这样一局下来,得分300分的高手也有,打270分、280分的能人也不少,同样也有一些只打90分的低手。”
 
  “你们毕业的时候,好比只打完了第一个回合,10分和9分的差距而已。然而,人生那么漫长,有数不清的回合。在接下来的较量中,有的人毕业后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最终获取巨大的成功,成为打300分的高手。还有一些人,吊儿郎当地混着,多年以后,就只有那么90分的成就。一局终了,你们自然就会有天壤之别。”大家听后,都点头赞成。




第180节: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3)

  “马太效应”固然能够激励强者更强,富者更富,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功成名就的人,在接踵而至的荣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