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论他把这块地说得如何不好,他一定会带顾客到现场参观。当顾客来到现场,发现那个地方并非如他所说的那样不理想,不禁说道:“我原以为噪音有多大,我一直住在发动机不断轰鸣的地方,这点噪音对我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您把缺点讲清楚了,我反而更加放心。”结果,这笔交易很快便做成了。
 
  在推销过程中,有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即使你不说出来,客户也能看得到,坦然地讲出来,反而能够赢得对方的信任。
 
  在宣传中,只强调某种商品或事物的优点而不明确提示缺点,叫做“单面宣传”;反之,在说明某种商品或事物的优点的同时,也对它的缺点如实相告,则称为“双面宣传”。我们在宣传或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对方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第162节:单面和双面宣传定律:有时优缺点均讲更有利(2)

  在日常购物中,我们通常见到的都是“单面宣传”。当我们看中了某件商品时,销售员立即走过来,天花乱坠地为我们介绍这款商品的优点,却对它的缺点只字不提。我们不禁狐疑地问道:“你的这件商品真的有这么完美无缺么,它有什么缺点呢?”
 
  这个问题经常让销售员措手不及,他们只准备了如何推介产品优势的说辞,从来没有考虑过产品还存在着哪些缺陷。很多销售人员只好硬生生地回答道:“我们的产品目前好像还没有明显的缺点。”听到这样的回答,相信大多数的顾客都会立即打消购买的念头,因为销售员的“片面宣传”让我们产生了不真实的感觉,自然对他所推介的产品缺乏信任。
 
  其实,销售员如果能在恰当的时候采取“双面宣传”的方式,先详细地介绍产品的优点,再道出一些无足轻重的缺点,往往能够让顾客觉得你值得信赖,也由此信赖你推荐的产品。当然,“双面宣传”的方式并不是对所有的顾客都适用,它更适用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判断能力较强的顾客;而对于那些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优柔寡断的顾客,“单面宣传”的效果恰恰更为显著。
 
  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证实了“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宣传方式”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美国军方需要动员士兵们保持昂扬的斗志,不能松懈轻敌,但由于不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宣传手法,只好咨询了社会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对一部分士兵进行“单面宣传”,强调各种对美军不利的因素,比如,日本人的斗志很高昂,所以战事必然会拖延很久;与此同时,他们准备了一份“双面宣传”的说辞,告诉另一部分士兵说,尽管美军会遇到很多困难,战事会延长,但美国也可以借助盟军的优势,增强战斗力。实验前后,心理学家都对土兵们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比较不同提示方法的说服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士兵,接受“单面宣传”的人比接受“双面宣传”的人,要多出15%;相反,学历在高中毕业以上的士兵,接受“双面宣传”的人比接受“单面宣传”的人要多14%。这说明,文化程度愈高的人,愈容易接受“双面宣传”,反之则愈容易接受“单面宣传”。




第163节:单面和双面宣传定律:有时优缺点均讲更有利(3)

  文化程度高的人思辨能力较强,有自己的主见,不喜欢被人蒙蔽,受到胁迫,希望在充分掌握正反两方面的信息,经过多方权衡考虑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这类受众,即使有一些与说服意图相左的信息,不妨说出来,让受众自己经过全面权衡后再做决定,这样效果会更好。
 
  相反,对于那些缺乏主见的受众,“单面宣传”的方式反而更为恰当。他们大多有较强的从众心理,不妨告诉他们说:“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他们可能会认为“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应该不会错的”,于是对你所提供的信息深信不疑。
 
  那么,到底是采用“单面宣传”,还是“双面宣传”效果较好呢?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定条件,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当受众对你的观点持中性态度或比较赞赏的时候,采用“单面宣传”的效果较好;而当对方一开始就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时,则用“双面宣传”的方法比较合适;当对方的文化程度和智力水平较高时,采用“双面宣传”较为适宜,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采取“单面宣传”容易达到宣传目的。
 
  遗憾的是,在现代许多商业性的广告中,几乎都是采用一边倒的“单面宣传”方式。大多数的广告只是一味地宣传产品如何之好,而对产品的不足之处绝口不提。过分的“自卖自夸”,让消费者产生了抵触和厌恶情绪,自然对他所宣传的产品持怀疑态度。
 
  事实上,不论多么优秀的商品,总会存在着一些缺陷。对一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而言,这种片面的宣传方式往往适得其反,不能达到满意的宣传效果。因此,对于一些针对高层人群的广告而言,适当采用优缺点并举的宣传方式,反而能够收到更高的效果。比如,广告中可以向消费者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这种商品虽然存在着微小的瑕疵,但与同类商品相比,它还具备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无论采用“单面宣传”还是“双面宣传”,都要因时因人而异。只有将正确的宣传方法,在正确的时间,作用于正确的人群,才能够产生显著的宣传效果。




第164节: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得寸进尺(1)

  第五篇 成功篇
 
  成功,谁不想获取?然而真正成功的人却凤毛麟角。他们之所以成功,在于拥有最初的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永不言弃。
 
  即使身陷困境,他们用自信照亮未来的方向,用执著铺就前行的道路;即使默默无闻,他们在寂寞中韬光养晦,不断超越自我,拥抱最后的成功。
 
  成功的人到底具有哪些不同于寻常的心理素质呢?
 
  64。 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得寸进尺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一个乞丐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乞丐说:“我太冷了,我只想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一想这又不用给他东西,便让这个乞丐到厨房火炉旁烤火。
 
  乞丐把衣服烘干后,便对厨娘说:“我可以借用一下你们的锅吗?我只想用锅煮一点儿石头汤。”“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她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乞丐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我总得放点盐吧。”他自然地说道。厨娘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又在他一次次的要求下先后给了豌豆、薄荷和香菜,接着又把碎肉末放到了汤里。最后,这个聪明的乞丐把石头从锅里捞出来,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登门槛效应”正好是与前面提到的“留面子效应”相反,它是指一个人一旦答应了别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对方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他为了避免给人留下前后不一致的印象,即使心有不愿也会爽快地答应,因此也被称作“得寸进尺效应”。这种现象,犹如一步步地登门槛,循序渐进地达到最终的目标。
 
  这个效应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者分别到两个居民区,劝说居民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他们来到第一个居民区后,直接向人们提出了这个要求,结果遭到了大多数居民的坚决拒绝,仅仅只有17%的居民接受了他们的要求。




第165节: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得寸进尺(2)

  随后,实验者又来到第二个居民区,召集所有的居民,让他们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个要求很容易办到,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照办了。几周后,实验者再次来到这个小区,向他们提出竖立标语牌的要求,结果竟有55%的居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国外的很多研究都进一步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加拿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付诸行动,而实现它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不易获得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一些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举手之劳便可以博回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人们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习惯先接受对方较小的要求,再慢慢接受较大的要求。
 
  “登门槛效应”的产生源于人们希望保持前后一致的公众形象的心理。人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前后言行一致,不希望被别人视为喜怒无常的人。当对方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时,如果加以拒绝就会显得不近人情。即使对方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但为了维护一贯的良好印象,人们还是会继续答应对方的要求的。再加上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逐渐习以为常,全然不觉对方的要求已经远远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如果我们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得到对方的许可后再逐渐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
 
  比如,男士在追求心仪的女孩时,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让她嫁给自己,而是通过频繁地约会、聊天,逐渐建立起恋人关系,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向她求婚;我们到商场闲逛时,销售员并不是一见到我们就提出购买的要求,而是笑吟吟地让我们随意试穿,并不失时机地夸赞一番,这时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买下这件衣服;在职场中,领导担心给下属的工作过于繁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常常是将一个复杂的项目分解为一个个较小的任务,等到第一个任务完成后,他再接着分配更难的任务,直到完成整个项目。




第166节: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得寸进尺(3)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需要向对方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时,如果担心被对方严词拒绝,不必直接提出,可以先提出一个对方轻易能够办到的要求,一旦答应,再提出那个真正的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较大。
 
  其实,“登门槛效应”不但能够让对方痛快接受自己的要求,还能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梦想固然美好,更重要的是将它变为现实。很多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因为它的遥不可及逐渐产生疲惫感,最终与自己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阶段性的目标可以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实现梦想。我们可以根据梦想的蓝图为自己制定一个终极目标,然后将这个目标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通过一步步完成这些小目标,逐渐向终极目标靠拢。
 
  再高的楼,也有通向顶层的阶梯;再高的山,也有通往顶峰的小径。再困难的任务也都有完成的途径,只要找到了借力腾飞的“台阶”,就能够找到通往成功之路。有的目标看似异常艰巨,如果把它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秒中,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完成。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一家钟表店里,钟表匠将一只刚刚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老钟的中间。其中一只老钟对小钟说:“这么小的钟,真可怜!等你一年走完3200万次,恐怕会吃不消的。”小钟惊恐地问道:“真的要走那么多次吗?我一定办不到的。”
 
  另一只老钟的声音响起:“我亲爱的小钟,不用担心,你只要每一秒‘滴答’一声就可以了。”小钟惊喜地问:“就这么简单吗?”不知不觉中,小钟在每秒的“滴答”声中,很轻松地走完了一年。它回过头一算,果然共摆了3200万次。
 
  由简入繁地做好每一件事,往往能够步步为营,克服重重障碍,一点一点地朝着终极目标靠近,实现自己的梦想,摘取成功的桂冠。




第167节:多米诺骨牌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1)

  65。 多米诺骨牌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
 
  2001年9月,南京知名食品企业冠生园被中央电视台揭露用陈馅做月饼。事件曝光后,冠生园公司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把危机制止在萌芽阶段,反而公开指责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蓄意歪曲事实,并振振有词地宣称“使用陈陷做月饼是行业普遍的做法”。
 
  这番推脱责任的说辞,激起了媒体公众更为猛烈的谴责。一时间,同行企业的围攻、消费者的控告、经销商的退货,让冠生园这家具有88年悠久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在空前的危机面前轰然倒塌,最终于2002年3月因长期亏损申请破产。
 
  这不禁让人想起,曾经风靡全国的保健品王牌三株口服液,在一篇名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个老汉》的报道的轰击下,直接损失达四十多亿元,最终濒临破产的境地;曾经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三鹿奶粉,同样是在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中市场迅速萎缩,最终宣告破产的。
 
  一次小小的危机事件,让这些一度辉煌的王牌企业,在一夜之间消亡殆尽。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每个企业都如同产业链中的一环,当这个链条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就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毁灭性的打击。同样,一棵树的砍伐,可能会导致一片森林的消失;一天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人们把这种由一个微小的变化导致一连串连锁反应的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很微小的力量能够引起的或许只是察觉不到的渐变,但是它所引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