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投机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专业投机智慧-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源也正是出于对于这种力量的了解,认为股价在某一价位会有支撑或者阻力,这一防御线又被称之为抵抗线。 
    抵抗线可分为上值抵抗线和下值抵抗线,又叫做阻力与支撑。所谓下值抵抗线(支撑线)就是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跌至某一价位处,即会产生买进力量或者卖出减少,使股价的下跌告一段落,或者反弹或者横向波动。而上值抵抗线(又叫压力线),是指股价上涨至某一价位处,很容易遭遇卖压增大同时买方力量减弱,造成股价反转下跌或者横向发展。 
  一般来说,抵抗线产生的价位处通常很容易辨认,因为那多半是股价过去波动的盘局,或者上一段行情股价波动的最高值或最低价位处。   
(一) 支撑与阻力的形成根源 
    要想灵活运用支撑与阻力获利,必须要了解支撑与阻力形成的真正原因,同其它的技术分析的根源一样,它们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哪些情况下会产生支撑与阻力,并深入地解析它们的形成原因。 
   (1)股价k线图上密集成交地带形成之后,股价一旦向上突破,这一形态往往就成为支撑区域;当股价一旦向下突破,这一区域往往就会成为阻力区域。 
    当股价在一个价格区域波动时间较久,这一个价格区域买进的投资人越多。股价跌破这一价格区域,就使买进的投资人全部被套,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的心理折磨和亲友的担心埋怨会造成巨大压力,侥幸心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与担心,一旦股价重新回到这一价格区域附近,投资者必然急不可待的卖出股票,以求减少损失,于是就会形成很强的卖压,使股价不易突破这一价格区域,阻力因此形成。 
    当股价在一个价格区域内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持仓成本越来越接近这一价格区域,突然有一天股价突破上行,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投资人获利越来越丰厚,获利回吐的压力造成股价回落。当重新跌至这一个价格波动区域,在这一价格区域处买进的投资人,因利润减少或者除去手续费已没有利润,同时高位没有卖出的投资人对高价产生怀念之情,导致卖出的投资者越来越少,这样卖压开始减弱,股价因此而起稳。另外在高位卖出的部分投资人并非完全看空后市,只是因获利颇丰才卖出,见股价距离卖出价位差价较大,又回至当初持仓成本区域,又反手买进,期待股价再度升高时再卖出获取利润,这种投资者为数不少,所以很容易推高股价,这就是支撑形成的原因。 
   (2)上一波行情股价波动最高点与最低点处,往往容易形成支撑或阻力。 
    这通常是后悔情绪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心造成。股价上涨至一个高点回落之后,当股价再次上涨时,很多投资人就开始猜测股价会在何处反转,因为错过了上一次的最高点空欢喜一场,所以通常会认为这一点位有较强的阻力,很多人就将前一个高点位处作为卖出时机,因此容易形成阻力。 
    上一波行情股价波动的最低点价位处往往会形成支撑,原因同样如此。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投资人往往不知何处是底,但是很多投资人因为错失上一阶段行情的最低点进货,所以十分懊恼,因此常常以前一次行情的低点作为进场时机,同时股价跌至这一价位时,持有股票的投资人亏损往往日渐加大,产生了浓烈的惜售心理,所以很轻微的买进,就造成股价的大幅回升,这就是支撑的形成原因。 
    (3)百分之五十的原则。当股价在某一个价格区域换手率很大,形成时间也较长,此时股价突然上涨或下跌,上涨幅度达到50%时,常常会受到很强的卖出压力,造成股价反转或横向波动;或者股价下跌50%处时容易受到支撑,改变股价波动的方向。 
    这是因为在股票市场上到处都有投机客,当股价一旦开始涨跌时就开始迅速寻找进出的时机,多数人的买卖依据不是因为什么客观原因,而是以自己的盈亏情况作为买卖的依据。当股价上涨幅度达到50%时,一方面持有股票的投资人获利丰厚,投资增值已达一半,担心股价反转,到头空欢喜一场,开始卖出股票。同时持币的投资人认为股价上涨过快涨幅较大,而不肯进入,因此股价很容易反转下跌。 
    当股价从一个价格区域下跌跌幅达到50%处时,持有股票的人就因亏损过大而不愿卖出,反而逐渐摊低买进。投机客因为股价大跌到原价的一半,认为股价不会再跌而大量买进,因此常常使股价反转。 
    事实上,不仅是50%处容易受到支撑与阻力,30%、100%处都容易受到支撑与阻力,这些点位也都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原因也完全相同。 
   (4)整数价位,比如10元、20元、50元等等,还有指数点位1000点、2000点、10000点等等这些点位常常会形成重要的支撑与阻力。 
    一方面是因为投资人认为在这一价位买进卖出股票之后,比较容易计算盈亏情况,更重要的是对于新高价的恐惧与底价的预期,也会使他们在面临整数关位时急于进行交易,久而久之这些价位就形成了阻力或支撑。 
   (5)当股价在一个价格区域之内上下波动,连续几次都不能向上或向下突破,那么这个形态的上档高点就会成为阻力位,而下档的最低价位处就成为一条支撑线。这个点位被冲击的次数越多,上下的幅度越大,支撑与阻力就越具有意义。 
    这是因为,当股价连续两次没有向上突破时,短线投资者就会认为这一价位不易突破,因而以此作为参考卖出股票,在低档价位处买进股票,进行高抛低吸,以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更多的人发现这种现象,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支撑与阻力的意义就会越强,这就是股票箱的产生原因。 
    通常情况下,一个阻力位一旦被有效突破,这个价格区域就从阻力变成了支撑;同理,一个支撑位一旦被跌破,就会转变成压力。 
  (二)运用原则 
    通过我们对于支撑与阻力的了解日益加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知识为我们获利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用上述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一些客观因素,以提高我们的成功率。 
    (1)市场情况。在多头市场中阻力位的意义相对比较弱,而支撑的意义通常比较强;在熊市则是另一种情形,在空头市场中,阻力位的意义比较重而支撑的意义则比较弱。 
    这是因为在股市的上涨过程中,投资者的心态因屡屡获利,或者看见他人的获利效应较为稳定,本来盈利后准备卖出的投资人因大势向好,而提高盈利预期。另一些原本等待解套后就立即出局的投资者,在乐观的市场气氛中,也蠢蠢欲动,希望有所利润再卖出。所有的人欢欣鼓舞,于是产生了支撑的意义就比较强,而阻力的作用比较弱的现象。 
    在空头市场中,大多数的投资人发现大家都是在亏损,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下跌,在这种时候,一有获利投资人自然地产生落袋为安,以及见好就收的心理。同时,原本被套之后期待解套的投资人,也因大市利空不断,大盘持续下跌,由期待解套变化成为少亏就行的愿望,自然会导致阻力位的意义比较重而支撑的意义则比较弱。 
    (2)压力区与支撑区形成的时间长短。 
    如果成交密集区域形成时间很长,已经达到了五六年之久甚至更长时间,往往就不具有支撑和阻力的意义。这是因为在这一个价位区买进的人,多数都已经在低位割肉卖出了,即使有人还没有卖出,这部分人也已经寥寥无几。这一区域已经不再是大多投资人的成本区域,所以就不会产生较重的支撑与阻力。 
    (3)换手率的大小对于一个支撑位与阻力位的意义十分重要。 
    一个价位的成交量越大,说明这一价位换手率越高,平均持仓成本越靠近这一价格区域,这样当股价越靠近这一价格区域,支撑与阻力的就越具有意义。 
    投资人在选股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两只股票条件都比较适合,那么我建议你应该选择在下跌过程中,成交量较小的那一只股票,因为这种股票在上涨过程中因套牢的投资人比较少,所以上档压力较轻,比较容易大幅快速上涨。 
  投资人的心理波动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买卖欲望,而买卖欲望往往决定了股价的支撑与阻力的强弱,只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动,就很容易预测股价的支撑与阻力所发生的区域并以此进行交易。 
   四、牛熊循环周期 
   小序 
    当股价朝某方向移动一段时间之后,因供求关系的变化,股价无力继续上涨或下跌,形成暂时平衡现象,股价呈现横向波动,这一成交密集地带被称为形态。 
    总体来看,买卖双方争斗比较激烈,分歧较大,股价波动幅度就大。买卖双方对于价位的争议不大,看法较为一致,股价波动就小,价格波动就较为稳定。 
    在整个形态形成过程中; 短线客自然而然开始在形态里依据形成的高点和低点,作为买卖股票的依据,企图获取最大化的利润。投资人也依照自己的计划买卖,支撑与阻力因此产生。 
    股价在变动过程中,多头与空头激烈争斗,在图形上往往容易形成头肩形、扩大形、喇叭形等形态。如果多空双方交易较缓和,市场气氛清淡,往往容易形成圆形、或盘形。在一般的市场气氛中容易形成双重形、上升三角形等形态。绩优股容易出现较为平稳的走势,而垃圾股的走势通常较为尖锐容易产生大幅波动。这都是投资人心态和市场气氛影响股价波动。可以说每一种形态后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市场气氛和投资人的心态。 
    我们学习形态分析,不要只是简单背下各种各样的图形,死记硬背的结果还是一窍不通。我曾经见过很多的朋友,指着图表上已经经过长期上涨之后形成的形态,告诉我这是一个大型的双底,意味着应该买进;或者指着一个长期下跌之后形成的形态,称之为头肩顶,告诉我应该卖出。对此我哑口无言。我们必须了解各种形态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形态明确的区分。这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各个不同形态之间由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循环周期。不论任何时候,不论任何市场,市场上永远是从底部-初升期-整理-末升阶段-顶部-初跌阶段-下跌过程中的整理-末跌阶段-底部。他们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直到市场的消亡,否则永不改变。因此只要我们通过它们的特征了解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就可以借此了解市场的本质,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投资机会,然后获取丰厚的利润。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形态以及连接它们的中级趋势形成原因以及特征逐一详细解析,将它们的本质展现在你的面前。 
  (一)底部   
  底部形成的原因 
    股价经过长期下跌,先前高位买进的投资人都已深深套牢,因此产生坚决不肯卖出的念头。同时开始后悔早先为何不及早脱手,期望有一天股价有所反弹,在较高价位卖出股票,因此随着股价的下跌卖出越来越少。随着卖出压力减少,股价下跌减缓,前期卖出的短线客见股价跌势有所趋缓,开始进场买进股票,希望低吸高抛。同时高位套牢的部分投资人开始回补,希望可以摊低成本早日解套。这些买进的力量因为卖压较弱,因此很容易将股价推高。 
    随着股价上涨,在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开始获利回吐,同时一部分高位套牢的投资人已经彻底绝望,只等行情有所反弹就要卖出股票,见到股价有所回升就急于卖出,这些卖出压力造成股价回落。随着股价再次下跌,持币观望的短线客就猜测股价会在那里止跌,以便先人一步买进股票。他们通常会参考前一个止跌回升的价位,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价位有支撑,因此买进。而在较高位没有卖出的投资人,出于怀念先前的高价,也不愿低价求售,抛压再次减少,使股价再一次上升。股价又一次的上涨,许多错过前次高位卖出的投资人开始反省,如果通过高抛低吸打短差的方式,很快就有解套的可能,最少可以减少损失,因此开始逢高卖出。同时还有部分短线客开始逐步获利回吐,再一次造成股价回落。 
    在整个底部过程中,买进者主要是高位被套牢的摊平成本者和抄底资金。底部投资人的心理变化尽管有差异,但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总之,股价在低位的时间越长久,上下波动的次数越多,打差做短线的投资人就越多,这样底部就越不容易被突破。 
    在整个底部形成过程中,有时形成时间较短,有时形成时间较长,有的底部是在极度恐慌的市场气氛下形成,有的则是在清淡的气氛下形成。因为条件不同,因此形成的底部也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异的底部形态,就像后面所介绍的各种底部。可以说每一种底部都是不同市场气氛和投资人不同心理变化的产物。 
    随着基本面的好转,有实力的机构大户通过全面调研,以及内幕消息得知公司要有较大的变动,公司的财务状况将有所好转。利用市场悲观的气氛和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惧,逐渐拉高股价诱使投资人将股票卖给自己。这时的市场上仍然利空不断,但是在主力机构的介入下,股价却不再下跌,开始缓慢上涨,成交量逐渐开始放大。低价买进的投资人很久没有获利,十分珍惜到手的利润,一有获利就迅速卖出。而高位长期套牢的投资者,害怕再次错过减少亏损的机会而忍痛卖出,希望在低位再次补回。大量的卖单遭遇机构买进表现在图表上,就是股价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突破颈线上涨,标志底部形态的终结。 
    这一阶段也可以被称作道氏理论的牛市第一阶段,或波浪理论的第一浪。 
    股价突破颈线上行,由于股票持续上涨,经过了长期下跌的投资者,好不容易略有获利,多抱有落袋为安的念头,急切获利了结改为观望。而此时重仓持有的机构,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