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投机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专业投机智慧-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趋势线的运用以及形成根源 
   (一)趋势的形成 
    要想真正地了解趋势线的含义,必须首先要了解何谓趋势。所谓趋势简单地说,就是股价波动的方向。 
    投资人如果用心观察股价走势图,很容易可以发现,过去股价的变动并不是毫无规律随意升跌,而是总体沿着一定的方向波动。正如道氏理论所述,只要是上升趋势,每一段涨势都持续不断地向上穿越先前所创高点,中间夹杂的下跌走势,都不会向下跌破前一波跌势的最低点。总之,上升趋势是由高点与低点都不断出现新高价的走势构成。而下降趋势,是指每一段跌势都持续不地向下跌破先前所创的低点,中间夹杂的反弹走势,都不会向上穿越前一波反弹的高点。总之,下降趋势是由低点与高点都不断出现新低价的一系列价格走势构成。 
    趋势的产生是投资人心理变化的产物,当一家公司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业绩逐年提高,营业额大增。随着某一项目即将建成,今后的前景更加光明。在这种时候,在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因对股价后市有信心,在股价较高价位处因获利丰厚才少量卖出,一旦股价下跌回落就停止卖出,造成卖压减轻,下跌缓慢。而高位卖出的投资人因股票业绩较好,就随着股价的下跌开始回补。没有买进的投资人看好后市,担心错过买进良机,每一次股价从高处回落到前一低点之前,担心踏空而及早买入。强烈的买方力量,阻止股价的下跌,使股价还未跌至前一个低点前,就止跌回升。这些实质的购买力,造成了节节升高的上升趋势。 
    相反,当市场受经济萧条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开始下滑,盈利减少甚至亏损,股价自然受影响开始下跌。在公司业绩未明显提升前,投资人担心股价下跌使自己套牢,因此不愿追逐高价。在低位买进的投资人,见股价稍有回挡,担心再次错过卖出时机,就急于变现。多数投资人因连续的亏损对后市绝望,产生认赔出局的念头,在股价下跌到低点时因损失较大不愿卖出,而股价略有回升,见损失有所减少,宁可亏损也急于卖出。这些强大的卖出压力,自然使股价形成一波低于一波的走势,促使股价接连走低,形成下跌趋势。 
    简而言之,上升趋势里,投资人都在等待回挡时机买进股票;下跌趋势里,投资人都在等待反弹卖出股票。这就是趋势形成的原因。 
  (二)趋势线的形成 
    股价遵循趋势发展,这种趋势有可能上升、或下跌、或横向发展。而他们向一个方向波动的时间有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从时间上划分,分别为原始趋势(长期趋势)、中级修正趋势(中期趋势)、和日常趋势(短期趋势)。几个单日股价波动,构成了短期趋势。几次短期趋势,构成了中级趋势。几个中级趋势,构成了原始趋势。当股价受到外来力量影响,长期趋势走到尽头,就发生了反转,朝相反方向运动。周而复始,循环演变。 
    在许多时候,股价波动不但遵循趋势上升下跌,且许多下跌趋势的高点,都止于同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上。而有的时候,上涨趋势的低点,多数都落在同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上。就连持续几年的原始趋势有时也同样如此。换言之,股价的上升波动是由一连串股价波动组成,这些波动的低点相连接,就形成了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如图1)。下跌波动有时也同样是由一连串的波动组成,这些波动的高点相连接,就形成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2)。有时这一条直线既不像上倾斜,也不向下倾斜,而是横向波动。不论这些直线的波动方向是向下还是向上或者横向波动,这些反映股价波动方向的直线,统称趋势线。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同样因为投资人心理变动而产生。         
    每一位投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买进时,可以买进最低价,卖出时尽可能的卖到最高价位。因此,他们总是审视股价的波动趋势,希望在上升趋势的回档过程中,以过去的低点作为参照物,在尽量低的价位买进。当他们发现股价在上升过程中,每一波行情的总是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创出新高,而低点也一底高过一底时,他们就会不约而同的通过衡量股价波动的角度,在回荡到上一个低点之前进场买进,而卖出的投资人也随着股价的下跌,利润开始减少,逐步减少卖出。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条向上倾斜的购买力,买进的欲望越强烈,这条上升的需求线就越陡峭。这就是上升趋势线的形成原因。 
    当股价回落的低点,屡次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止跌上升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加入逢低买进的队伍中,造成支撑的意义更强劲。因此,在很多的时候,制造一条上升趋势对于机构的拉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股价在下跌过程中,投资人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因此产生尽量卖高点的念头,从股价过去运动的轨迹中发现,股价每一次反弹的高点,都较前一个股价反弹的高点略低,于是他们就会通过观察股票向下倾斜的角度,在前一个高点前卖出股票。这种预期心理,造成想卖出股票的投资人随着股价的反弹,逐步卖出,越接近前期高点卖压越重。因此形成了一条向下倾斜的供给线,这就是下跌趋势线形成的原因。 
   (三)趋势线画法 
    趋势线究竟应该如何画,画出的趋势线才是真正具有指导意义是我们最关心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研判的准确性。 
    可以概括地说,原始趋势是由几段中级行情组成。由股价的上一波原始上升行情形成的最高价,与现阶段原始下跌行情的第一个中级折反走势的高点相连接,所形成的一条向下倾斜的压力线,被称为原始下跌行情的下跌趋势线。由最近的原始下跌行情产生的最低点,与现在这一波原始上涨行情的第一个中级折反走势的最低点,相连接成的一条向上倾斜的下档支撑线,被称之为原始上升行情趋势线。 
  中级趋势线是由几个短期趋势所组成,因此中期上升趋势线的画法,由股价的最近的中级下跌行情产生的最低点,与现在这一波中级上涨行情的第一个短期折反走势的最低点,相连接成的一条向上倾斜的支撑线,被称之为中级上升行情趋势线。由股价的上一波中级行情形成的最高价,与现阶段中级行情的第一个短期折反走势的最高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向下倾斜的压力线,被称为中级行情的下跌趋势线。 
   (四)趋势线突破的有效性 
    股价朝一个方向波动到一定时候,总要改变方向,对于新趋势的开始,必须从突破的有效性加以确认。对于趋势线突破的确认与形态突破的确认基本一致,也是从突破支撑或阻力的幅度,与成交量的变化来确认的。 
    1、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突破,当日股价收盘价必须超过趋势线3%以上为有效突破,幅度越大越好。但是从指数的走势图上看,在指数上涨或下跌时,很少有大于3%的幅度,所以指数突破趋势线就不能够以此为依据,只要指数突破幅度在1%以上,并连续三个交易日未跌破趋势线或回升至趋势线以上时,即为有效突破。 
    2、股价向上突破下跌趋势线时,成交量必须放大,而且越大越好。充分的换手才是股价持续上涨的保证。但指数的突破仅仅是以指数突破的幅度为依据,而不理会成交量的变化,成交量只能作为参考。向下突破上升趋势时,成交量不用放大就可以视为有效突破。 
    有很多人认为,当趋势线一旦被股价横盘突破之后,往往预示着股价马上就要反转,是较早形成的买卖信号,应当及早进出。这种看法是不足取的,尽管趋势已经被股价横向突破,趋势的波动方向已经改变,毕竟趋势并没有反转,这时只有等待这一形态形成之后,被明确地向上或向下突破,才真正给出一个明确的买卖信号,而不应该急于进出。 
    (五)趋势线的运用原则 
    1、趋势线经过底部或顶部越多,形成的时间越久,这条趋势线就越有参考意义。 
    这是因为越是经过越多的支撑与阻力,发现这一条趋势线的投资人就越多,他们就会加入到高抛低吸的行列,来利用这条趋势线赚取利润,使这条趋势线越来越牢固。但要注意的是底部与底部,顶部与顶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可太近。 
    2、一条过于陡峭的趋势线,通常不具有实质意义,总体来说30度到45度的趋势线最有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陡峭的上升趋势线,是股票上涨速度较快造成的。这样持有该股的投资大众平均成本较低,随着股价的上涨,获利越来越丰厚,这样越向上抛压就越大,很容易产生巨大的获利回吐压力造成股价狂跌。而一条陡峭的下跌趋势线,说明大众持仓成本很高,大多已经亏损严重,随着股价的下跌,往往很容易因投资大众的亏损惨重而产生强烈的惜售,改变股价波动的方向。只有经过充分换手的趋势线才是稳定的。所以一条陡峭的趋势线通常不具有实质的参考意义。 
    3、在下跌过程中,股价在市场气氛较为热烈的情况下,大幅反弹形成的高点相连接,构成的一条向下倾斜的上档压力线。以及上涨过程中,在悲观的气氛下冲击形成的恐慌性低点,相连接的一条向上倾斜的下档支撑线。是最具意义的趋势线。 
   (六)趋势线的作用 
    1、趋势线一旦出现,股价上涨或下跌至趋势线附近时,往往会对股价的波动产生一定的支撑或阻力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卖买的参考。 
    2、当趋势线被有效的上涨或下跌所突破时,往往预示行情已经发生逆转,投资人应考虑买进或卖出,以获取利润或减少亏损。 
    3、投资人常常因追逐短线价差而造成踏空,趋势线能够帮助我们认清大势,以免因小失大。 
  在很多时候,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况,当一个长期趋势线形成之后,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每一次指数探底回落的低点,往往是前一个成交密集区域的高点(阻力位)。而一个下跌趋势中股价反弹的高点,又往往止于前一个成交密集区域的低点。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每一个形态一旦形成,它的阻力位被突破之后,往往成为一条上升趋势的一个下档支撑,而不会被跌破;每当一个形态的下档支撑被跌破,往往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下跌趋势线的反弹高点(阻力位)。 
     十、均线系统的运用以及形成根源 
   小序 
   移动平均线是美国证券投资专家葛兰维,根据道氏理论的基本精神,总结出股价与平均移动线之间的关系对后市的影响,从而预测股价未来变动方向的一种方法,后经台湾引进中国股市。 
    平均移动线理论因为简单易用,深受广大投资人喜爱,在证券市场上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分析方法之一,几乎在每一张介绍股市的报纸或杂志都可以看见对均线的介绍,但是并不是多数投资人都明白它真正所要表达的含义。 
    经常使用均线的投资人认为,过分看重股价短期波动,常常会忽略股价波动的主要趋势,而均线系统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一)均线周期的选择 
    均线系统的周期选择有很多种,从三日到数百日平均移动线都有投资者采用。但是到底应以几日平均移动线做行情判断的参考比较具有实效,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多数投资人。投资者因为大都倾向短期投机,所以证券公司的均线设置,通常都是短期或短中期均线,比如5日、10日、20日或者5日、10日、30日,极少使用可以代表短中长三种趋势的均线。事实上,均线的选择应该代表中短长三种趋势,而不是过分重视某一种趋势而忽略别的趋势,这都是不明智的,所以应参考以下几种趋势: 
    短期趋势:通常是指一个月以下的股价波动趋势,因为5日线均线所代表的是一个星期的波动。10日线代表的是半月线。所以我们经常以它们代表短期趋势,短期均线通常波动起伏较大,过于敏感。 
    中期趋势:是指一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的股价波动趋势。常用20日线、40日线、60日线。这是因为20日线代表的是一个月股价波动趋势。40日线代表的是两个月的股价波动趋势。60日线所代表的是三个月的波动趋势,又是正好一个季度,因此又叫季线,也经常有投资人采用。中期均线走势既不过于敏感,又有沉稳的一面,因此最常被投资人使用。 
    长期趋势:是指半年以上的股价波动的趋势。比较常用的是120日线与240日线。120日线代表半年的波动方向,又叫半年线。240日均线代表的是正好一年的波动方向,又叫年线。总的来讲长期均线走势过于稳重不灵活。 
    为了同时显示这三种趋势与长期、短期、中期,投资大众的平均成本,我们应同时选择这几种趋势,而不能因为个人习惯或爱好厚此薄彼。不能同时观察几种趋势的变动,是不能够做好分析工作的。 
    很多投资者设置一些不常见的均线周期,比如:7日、9日、13日,27日等等,目地是担心庄家故意骗线。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只要是短期波动,随时就有主力故意划线的可能。这是因为短期均线最容易操纵,而中长期趋势则很难故意划线,假如所有的投资人参考的均线周期都是240日均线,即使主力知道这一点,他又能怎样做骗线?这正是要三种趋势同时考虑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处心积虑的设置一些不常用的均线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以收盘价作为计算均线系统的基点,是因为在过去,不论是任何的技术指标,包括k线的记录,完全是手工记录。所以要将每一只股票的收盘价记录在案已经很不容易了,要得到股票的每日均价,必须要有交易所提供的全部成交记录,才能计算得出。一方面计算数据太大,另一方面资料来之不易,而收盘价较为容易得到,所以就将收盘价作为计算平均移动线的基点,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实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