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疗疾宝典:求医不如求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养生疗疾宝典:求医不如求己-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里巴人答:心为火脏、为“君主”,如遇寒气转责于肺(火克金)。此时肺中储满寒气,但肺气不足,难以宣发。故需补肺。
  Forchange:西医承认初期肺癌是无症状的,他们不懂中医学。按照中医的理论,当肺有问题时是有初期症状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现在由正统中医说明给大家听,外来的西医也一起听吧,多学些对你们也许是好的,可以帮助病人及早知道得肺癌了。
  首先,大家要知道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寅时,就是凌晨3点到5点,在肺出现问题最早期时,病人必然会在这段时间自然无由地醒过来,然后必须等到5点以后才能回睡,而且是每天都如此,这样持续出现一年左右之后即出现咳嗽不止,而且痰为淡白色,呈泡沫状,这就已经是肺癌初期了。不需要等西医检查,因为此时西医还是无法确定你得到肺癌了,他们只会给你吃抗生素,最多说是你有肺炎,必须要再一年左右才能侦测出你得肺癌了。所以平均来说,中医的判断比西医约早两年。而民众如果是一开始发现自己很奇怪不知为何每天都在半夜3点定时醒来,此时你找到真正的中医时,他必定可以判断得出你的肺将有问题了。如果于此时下手治疗,制敌于机先,当然会赢,这就是“上工治未病”之时。西医不懂中医的十二经络气血流注计算法,再加上自以为是,不听中医的话,专门做些井底之蛙的研究,所以才造成许多人白白因为肺癌而死。其实这些人都可以不必死,只因为他们心中只有西医,无视中医的存在,才会造成这些悲剧。读者看到这里后,请静静地思考一下,中医学有错吗?还是现代中医师的素质出现了问题呢?还是西医学实在太烂了,错误到离谱呢?甚至于在初期每天凌晨3点醒来时,中医可以连药都不必使用,直接利用针刺肺经的荥穴鱼际就已经可以将之调整正常了,如此简单的一针可能十之八九的中医师还不知道呢?凡出现该症时,我们都可以针刺该经的荥穴,就是从指尖倒算过来的第二个穴位,一针可能就足以立竿见影了。
  福星照问:我儿子12岁,皮肤不太好,小腿上有鱼鳞斑,一到秋冬季节就很痒,孩子经常挠,然后就长痂,有时面积很大,痂很厚。以前夏天就没了,现在夏天还有轻微的。现在又开始长了,孩子很痛苦,夏天都不愿穿短裤。请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 另外,他经常头疼,就是脑袋里有大石头那种,又比较容易感冒流鼻涕,爱出汗。一直有些干咳,好像嗓子总有东西。感觉他非常容易着凉。我给他刮痧,他满背都是痧。以前眼睛下面发蓝;有人说是心脏缺血,现在每天让他喝蜂蜜及螺旋藻,情况好多了。但其他没什么变化。我想请老师指点一下,我该如何调理他呢?
  中里巴人答:从您说的情况大概可诊为脾肺气虚,有几种药可以参照试用——参苓白术丸,健脾益肺;补中益气丸,健脾止泻;玉屏风散,防风止汗。若兼有口干口渴,可用人参生脉饮,若畏寒怕冷则不用。中医讲肺主皮毛,皮肤有问题,多从肺经入手根治。
  开心问:我的湿疹是全身性的,基本对称,先发红,再结痂,痒,一片片的。胃口没有什么特别,就是容易口渴想喝水,皮肤黄。睡眠不太好,不容易入睡,偶尔心悸。大便颜色一直很深,基本每天一次,但是经常溏或者秘,消化吸收不好,是脾胃弱吧?偏瘦,吃的不少就是不胖,体重不到100斤,165cm,女。我的正常体温是36。5度,现在从中午到晚上一直都在36。8~37。5度之间,已经持续近两个月。验过血,血沉快,其他没有异常,1996年得过肺结核,钙化,现在有钙化点,没有重新发作迹象。以前在山东时,皮肤偶尔起小疙瘩,都是星星点点的;现在成片,很痒,经常半夜四五点间醒来,痒。2002年来广东,2005年11月第一次全身突发大面积湿疹。现在在深圳。11月开始吃中药,提供给您其中一个方子,基本上没有大的调整:麻黄5克、柴胡6克、防风5克、川芎3克、杏仁10克、独活6克、荆芥10克、党参4克、菊花6克、薏仁15克、白鲜皮10克、桔梗6克、干姜5克、银花6克、白芷5克、连翘5克、苍术10克、蝉蜕6克、茯苓10克、黄连2克、甘草3克、乌枣10克。
  中里巴人答:您的问题据我分析应该是结核虽愈、余毒未清。肺部病灶尽管已经钙化,但是肺脏已受损伤,肺经调节的功能也大为减弱。中医讲肺主皮毛,皮肤的慢性疾患多与肺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口渴、下午低热也是肺阴不足的表现。凌晨四五点钟也是肺经流注的时间,所以您的这些症状都与肺功能受损有关。但是,肺功能的修复主要靠脾胃的气血供应,如果脾胃也不好,肺脏就无法得到及时修复,想彻底康复也就遥遥无期了。另外,心火旺影响睡眠,肝气旺妨碍月经,都是影响气血增长的障碍,也需一并调理。
  提供一个方子仅供参考。一、养阴清肺口服液:口干时服,夜里醒来时服。二、进口西洋参或花旗参:煮水代茶饮或切片含服,量可稍大(西洋参性寒凉,补气养阴,最宜于肺)。三、淮山药、薏仁米,两药等量打成细粉,熬粥。每日喝一小碗,健脾祛湿功效显著。四、加味逍遥丸,每日上午、下午各一袋,舒肝解郁,健脾调经。五、每晚临睡时吃一粒牛黄清心丸(最好是同仁堂的),清心安神,有利于睡眠,白天心烦燥热时也可服用。如会刮痧,可在后背膀胱经、手臂肺经刮痧,有利于通调水道,使湿毒从尿而解。

  神秘的三焦经:人体健康的总指挥(1)

  三焦有什么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
  我们通常说“五脏六腑”,那六腑是什么?没有学过一点中医知识的人是说不清楚的,通常只能说全五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还有一腑,就是三焦。我们的五腑都像一个容器,且时满时空,就像我们的胃肠,被食物填满又排空,周而复始。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
  三焦有什么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对于它的具体形状,从古至今就争论不休,现代有的医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的实际功用。咱们也没必要把三焦硬与西医解剖意义下的器官进行类比。
  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
  “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上边这段文字是汉代华佗所写《中藏经》中的一段话,此书文字古奥,但对三焦的这段阐述倒是通俗易懂。先不说此语是不是真的出自华佗之口,但三焦在五脏六腑当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主要功用:
  一、通调水道。《灵枢经》上说:“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
  二、运化水谷。正如明代医家吴勉学在《医学发明》中所说:“水谷往来,皆待此以通达。”“焦”通“”,乃引火之物,以火才可腐熟食物,古人遣词命名皆有深意。
  三焦之功能如此强大,理应在治疗上屡建奇功,但实际远非如此,因为大多数医者对三焦概念、功用模糊不清,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真正奥妙,只是停留在对传统注释的一知半解上。机理不明,自然也就无法应用,以致有人根本想不起用三焦经来治疗脏腑病这条思路。
  这也难怪,古人在三焦治疗上就没留下很丰富的例证供我们参考,就是简单的阐述都难得一见。明代医家孙一奎有几句话或许是其经验之谈:“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清泌浊,其治在脐下。”古人说话都是如此简约,按现代人的思想好像跟没说一样,其实古人只是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外面的风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看的。有心者可以借此通达深入,而更多的人还是指望别人一一指点给他——青山在远处,白云在上边,还有流水、小桥——否则即使再开两扇窗,也是一无所见。
  学习经络可深可浅,虽不能登堂入室去探宝,咱们顺藤摸瓜去摘些果子却也是举手之劳。请注意观察一下你出现症状的位置,看它是发生在哪条经络循行的路线上,你只要刺激这条经络上的相关穴位,那么症状都会有些改善的。
  还说三焦经吧,它的终止点叫丝竹空,正好在我们长鱼尾纹的地方,而且很多女士这个地方最易长斑,所以刺激三焦经是可以防止长斑和减少鱼尾纹的。这条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治了,耳聋、耳鸣、耳痛都可通过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这条经从脖子侧后方下行至肩膀小肠经的前面,所以和小肠经合治肩膀痛。还能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等发生在颈部的疾病。由于顺肩膀而下行到臂后侧,所以又可治疗肩周炎,再下行通过肘臂、腕,那么网球肘、腱鞘炎也都是三焦经的适应证。
  有一位中年女士,因丈夫有外遇,与其大吵后突然右耳轰鸣不止、昼夜不休,无法入睡。西药治疗3天毫无疗效,朋友求我帮忙,病人此时头痛欲裂、心烦气躁。我本欲在太冲穴施针以泻肝火,但此穴用手掐毫无痛觉,知其肝火已上巅顶,针“太冲”已鞭长莫及。便用三棱针在头顶“百会”附近连刺3下,出血10毫升左右,患者顿觉头目清爽,但耳鸣依旧。于是沿三焦经从“角孙”至“翳风”到“天牖”一路刮痧,出紫痧多而厚,刮至“天牖”时,耳鸣骤然停止。由此也可以看出,三焦经不正是肝火宣发的出气筒吗?曾接触过许多更年期综合征的女士,她们的三焦经个个痛不可摸。
  此外,三焦经还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呢!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支沟穴可以治胁痛岔气,液门穴可以治口干咽痛。
  记得春天和十来个朋友去郊游,都坐在一辆面包车上,可能是山路不平,车颠簸得很厉害,同行的一位女士突然腰痛得坐不住了,我们赶紧把车停下。这位女士曾因腰椎三度滑脱,做过手术,今天突然旧病复发,又是在荒郊野外,急得大家不知所措,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可车上空间太挤,根本没地方按摩。我飞快地思考着有何变通的方法。上身的什么经络穴位能通到腰椎去呢?突然,《难经》当中的一句话“三焦,元气之别使”在脑中一闪,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元气乃命门所发,而命门穴正在腰椎位置。当下取三焦经的原穴“阳池”并在其周围寻找痛点,在两个手背找最痛点进行按揉,只揉了不过5分钟,她的腰就一点不痛了。当然,这种手法只是应急,并不能除根。但那天,我们大家却因为这小小的三焦经而能尽兴游玩却无后顾之忧。
  还有个一紧张就胸闷的朋友,看书、看报、看电视都会莫名地胸闷憋气、上腹堵胀,胸口就像勒上了禁锢的外壳,不得喘息。经过西医多少次体检也没查出一点毛病来,都认为他是神经紧张闹的!一次朋友聚会,在打闹嬉戏中我无意间用拳头锤了他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玩笑之举,他却痛苦不堪,捂着肩膀直叫疼:“老兄,轻点成吗,又不是武侠片点穴!”我其实根本没用力,大家也觉得他小题大做,不就敲了一下胳膊吗?哪至如此?可看他又不像是故作姿态,我用手按了按他的伤处,他疼得直咧嘴,可马上又乐了:“老兄,你真神了?刚才还胸闷得紧,喘气都憋,经你这一打,倒痛快了。”边说边自己按摩起被我敲疼的那块肌肉,胸闷很快就完全消失了。此时我才留心观察他上臂被敲疼的地方原来是三焦经的消泺穴,这样看来,他的胸闷当是上焦气郁而成。想来好笑,我的“无心之过”却解了他的“无名之苦”,还让我更多地领悟了“三焦主气”这句话的奥妙,真是“一捶两得”!
  我每天都在积累知识,但我发现学富五车的人很多都没有思维。我每天都在参研事理,但我殚精竭虑仍没有看到觉悟的灵光,倒是在半梦半醒之间,亦真亦幻之际,失神凝望之时,或许有些不期然的东西,那似乎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求医录
  求医问:
  为什么生气会跑到三焦经,气是怎么走的啊?
  Jnc答:
  因为肝经和胆经之间有通路,而胆经和三焦经内部也有通路,三焦是全身气的调度员,气的问题都归它管,就和出了交通问题要找交警是一个道理。
  Xxsh问:
  我自小坐车就晕,闻到汽油味就不舒服,会打嗝,只不过我可以控制住不吐。可现代社会想不坐车都难,有没有什么穴位可以治疗晕车?
  中里巴人答:
  这种问题多数是气闹的,下次坐车前你揉劳宫,或事先揉中脘取嗝看看。

  救命的心包经:自生自长的灵丹妙药(1)

  ·右手大拇指点郄门穴(又称救急穴,右手五根手指并拢的长度),同时左手掌作顺时针旋转)对于防止心绞痛疗效神奇。
  ·掐按劳宫穴(手心正中,中指弯曲过来处),就能补养心脏,且补养的速度极快。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就是劳累以后到宫殿里去休息。
  ·这些穴位如果对症使用的话,绝对就是灵丹妙药,且没有丝毫的副作用。
  学习经络穴位要从实用出发,只学那些学会马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