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仍选其马步精锐者跟随大军北伐。如果他闭门据守,即发兵攻之。”    
    不出元璋所料,十一月初十日,王宣果然叛变。他派他的儿子王信到营州等处募兵,加强沂州防务,同时劫杀徐达派往沂州的使者。徐达率师急至沂州,几次劝降,几次反复,最后还是武力解决了问题。这次王宣真的打开了城门,徐达却是让他在大杖下丧了命。沂州的陷落使山东诸元将破胆,十一月二十八日,平章韩政攻下滕州,二十九日,徐达主力部队北上攻破战略要地益都,连下所属诸州县,俘获将士一万余名并大批马匹粮草,切断了山东东西二方的联系,济南、济宁二重镇陷于孤立。十二月初三,徐达北抵乐安,沿路望风归顺。元璋遣使告谕徐达,不可把降将留在旧地,要求他将降将遣送应天,坏其营垒,驱民归农,以免养虎遗患。十二月初五,大都督府同知张兴祖率部陷东平,克东阿,元参政陈壁等以所部五万军民投降。孔子五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率曲阜县尹、邹县主簿迎见张兴祖,带动了兖州以东州县的投降。十二月初六,朱元璋听说张兴祖收降万余降卒,而让一些降将统领原来军马,急派人制止,说:“一旦临敌,你的军势不足以控制。变生不测,如何处置?”十二月初七,徐达的主力部队顺利攻克济南,张兴祖攻克济宁。整个山东的机轴已完全把握。元璋再次遣人持书到军前戒谕徐达、常遇春:“闻将军已下齐鲁诸郡,中外皆庆。予独谓胜而能戒者,可以常胜,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戒者,虽胜若始战,警者,虽安若履危。屡胜之兵易骄,久劳之师易溃,能虑于败可以无败,能慎于成可以有成。必须周防谨密,常若临敌。忽生懈怠,为人所乘。慎之,慎之。”徐达、常遇春惕然有省。他们钦佩元璋的清醒冷静,也深深了解身上担子沉重。


第五章 皇帝轮流做,今儿到我家一、韩林儿船翻殒命,朱元璋坚辞帝位(4)

    他们明白,在眼下,元璋要求于他们的,只能是凯歌,不能是哀乐,任何差池和疏忽,都会给元璋的心理带来阴影,都会使即将到来的那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蒙受玷污。眼下已是年末,南征进展顺利,陈友定亡在旦夕,其他地方势力只待传檄而定。北伐的大戒在轻敌冒进,只要持重谨慎,大都之克指日可待。在应天城内,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几天之后,新年伊始,将是一个新王朝的诞生,将是一个隆重的登基大典。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诸事小心,多添喜庆少报忧,不仅讨得主子的喜欢,对自己也是个利市!    
    中国的皇帝似乎一向都不是自己争着要做的。它一来是天意如此,即老天爷的安排,二来是臣民的推戴,即官僚们代表民意请求他代天治理。这就叫承乎天意,顺乎民心。所以自古来的开国皇帝,不管是靠武力打出来的,还是靠阴谋篡夺来的,都要玩一点三推三让的把戏,以显示并非热衷,只是屈从民心天意。当然,做大臣的要善于体察圣心,不断掂量时机,作出试探。左丞相李善长足以扮演这个角色。吴元年七月,苏州城即将陷落,朱元璋兴致勃勃地与熊鼎等文臣研究庆典雅乐。李善长认为必须作出第一个姿态,便率领群臣上表劝即皇帝位,谓:“四方群雄划削殆尽,远近之人莫不归心,诚见天命所在。愿早正位号,以慰臣民之望。”朱元璋认为,时机并不成熟,所谓“一统之势未成,四方之途尚梗”。便明白说道:“自古帝王有天下,已经知道天命所归,人心无外,还迁让再三。若天命果然在我,何需汲汲惶惶。我曾笑陈友谅,刚刚得到天下的一角,便妄自称尊,卒致灭亡。我现在岂能步他的途辙。”善长揣摩,这大概说的是真话,便就此打住。    
    吴元年(1367)十二月,在战场上南北大局已定。应天城一应登基准备已完全就绪:新的“皇历”《戊申(1368年)岁大统历》已经颁布,新的法律《律令》及《律令直解》已经颁行,皇帝即位朝服、后妃官员朝贺礼服都已齐备。皇帝即位册立皇后皇太子等各种仪礼已经起草完毕,包括皇帝仪仗的各种演习都已经相当精熟。于是,十二月十一日,李善长再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表文略曰:“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舆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咸仰,红日方升。钦惟殿下,勇智自天,聪明冠世。扫除六合之风尘,拯救兆民于水火。天下归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汤之巩固。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上以答乎天心,下以符于人望。臣善长等爰合群情,躬身劝进。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闻。”此时,元璋已是红日,是天神,是协助造物主化育天地万物的上天之子。元璋自谦一番,说是功德浅薄,自愧弗如,还不足以当此造福万民的皇帝重任。李善长等群臣跪地叩头再次请求,说道:“天生圣哲,就是为了百姓。如果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殿下除暴乱,救生民,功塞宇宙,德协天心,天命所在,不可违抗。殿下不允,臣等敢以死相请。”元璋仍然不答应。第二天,李善长等再率百官恳请,说道:“殿下谦让之德,已经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百姓的利益着想,答应群臣的要求。”既是上天的旨意,百姓的要求,便也只有徒唤奈何的份了。因而说道:“诸位屡请不已,勉从舆情。但这个事情不可草率。烦请诸位斟酌仪礼而行。”至此,这个小品才算做完。读者由此也可以想见,中国的老百姓也真够伟大,当他们像蚂蚁一样地被碾死,像绵羊一样地被宰杀之后,那些踩着他们的血迹走出来的各路英雄,无一不是在以百姓的名义说话。包括登上望眼欲穿的皇位这把金交椅,也完全是为了百姓的利益。难怪中国老百姓对真龙天子那样地信仰,那样地膜拜。中国的百姓们之所以延绵不绝,一代一代传下来,大凡就因为托庇于这些皇帝老官、大人先生的福荫。


第五章 皇帝轮流做,今儿到我家放牛娃衮冕正大位,元顺帝车驾没黄沙(1)

    朱元璋梦寐以求,文臣武将们翘首企待的好日子就要到来。整个南京城开始张灯结彩,到处是繁忙喜庆的样子。但是,从十二月二十日开始,北风呼啸,天气阴沉,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就接连飘落起来。善于凑趣的大臣都说是雪清玉洁,天降祥瑞,而元璋则想起了陈友谅五通庙落汤登基的狼狈。新年临迩,意味着登基之期一步步逼近。但愿那是一个风清日丽的好日子。他把这个吉日的选择交给刘基。刘基大约是参考了天气阴阳消长的规律,选择了新年的正月初四,即距天气阴盛雪飘后的半个月。元璋仍是不很踏实。吴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元璋迁居新宫,同时祭告上帝皇祇,谓:“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帝祇,惟简在帝心。如臣可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祇来临,天朗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元璋无异是押了个赌注,吴元年最末这几天过得真是战战兢兢。直到年除夕雪霏不断。年初一,大雪停了,阴霾依旧。初三,饬令百官执事以戒慎诚敬的心侍奉上帝鬼神,免得干怒招祸,妨碍祭天大典。    
    大约上天真是选中了元璋做他的儿子代表他治理这块神州大地,正月初四一早,东方的霞光就穿透了云层,显出天开雪霁的好兆头,阴云渐渐收敛,十几天里第一轮红日照临,真使喜庆的都城耀眼增辉。从宫寝到南郊天地坛清扫一新,沿路护卫排列,旌旗招展,衬以红霞白雪,显得格外清新明媚。卤簿仪仗前导,元璋率皇子大臣浩浩荡荡直向天地坛而去。这时候天地坛的制度,是天地日月同坛而祭。坛的第一层,南向东位供昊天上帝,西位供皇地祇。第二层为日(大明)、月(夜明)位。在垣墙之内,还东西分列供奉星辰、社稷、太岁、岳、镇、海、渎、山川、城隍之位。祭仪开始,迎神:燔烧祭坛上的木柴,将玉和牛羊猪三牲置于火上炙烤,使气味达于天庭,请天地神祗来享。谓之燔柴祭。宣读祭天祝文,文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纷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勘定江州陈友谅、苏州张士诚等,偃兵息民于田里。今地幅员二万余里,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简在帝心。尚享!”    
    然后,饮祭酒,吃祭肉,叫做饮福、受胙。送神:燃旺坛上大火,凝目注视。瘗埋玉帛于地下。再拜。礼成。遂换上绘有日月山龙等图案的衮服,戴前毓平顶冠冕,在郊坛的南面即皇帝位。左丞相李善长率领百官北向跪拜行礼,三呼万岁。礼毕,当今大明洪武皇帝率领世子暨诸子捧着神主去太庙追尊四代祖先为皇帝、皇后,奉上玉宝(印玺)玉册(追封册文)。封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妻胡氏玄皇后,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妻侯氏为恒皇后,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妻王氏为裕皇后,父朱五四为仁祖纯皇帝,妻陈氏为纯皇后。元璋读罢玉册册文,叩头礼拜,很有些动情。想到他的父母兄弟一月之内相继而亡,想到他一个十七岁的小孩子日夜守护在垂危的母亲身边的痛楚,想到他一家数口艰难度日的辛酸,不禁泪水湿润了眼角。他的母亲一定是有些灵迹,当初不就说自己能够光耀他家的门楣吗?现在他富有四海,贵为皇帝,可惜不能慰母亲一日之欢。他的母亲能出现在他的面前该多好啊!他望着母亲的神主出神,却好像面前真的走来一位衣服褴褛而面容慈善的妇人。元璋急走二步迎上,那幻影又立即消逝。元璋确信这是他父母的灵魂前来受享。便对善长说:“斋肃一心,对越神灵,似乎可以见到祖先来享。”善长说:“那是陛下诚孝感通所致。”元璋立时高兴起来。他驾至奉天殿,正式受百官朝贺。李善长率群臣跪拜,而后宣读贺表,群臣再拜起舞。接着,李善长代表皇帝册封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太子。李善长、徐达等也加封官爵。至此,登基大典全部结束。    
    这个昔日放牛娃顶着破烂水车辐板做皇帝,那是儿童作耍,像过家家之类的游戏一样,好多孩子都玩过,而今朱元璋弄假成真,自然为大小百姓平添了许多酒后谈资,田头絮语,渔樵闲话。而在朱元璋自己说来,大约并不只是满足于福大命大造化大的龙种身份,他更了解自己贫穷的辛酸,经历的曲折,创业的艰难。所以当初元朝降臣张昶劝他及时行乐时,便引起他的警惕与怀疑,而由此发现了他私通元朝的行迹。即使有人劝他稍作怡养,少纾忧虑,他都敛容正色。凡事冷静,是元璋成功的一大秘诀。越是打了胜仗,越是办事顺利,他的头脑越清醒,越是从中捕捉可能的隐忧隐患。现在衮冕登基,他自然处在极度的兴奋当中,不过他很快就从激动的情绪中平复下来。即位第二天,正月初五,他就告诉身旁侍臣:“你们知道,创业之初是怎样的困难,而不知道守城会更加困难。”正月初六,在奉天殿内外大宴群臣,宴罢,他专门讲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说:“处天下者,当以天下为忧;处一国者,当以一国为忧;处一家者当以一家为忧。身担天下国家之重,不可顷刻忘却敬畏。”几天以后,他又专门召集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大臣,告以持满取败之戒,说道:“你们诸位大臣受封进爵,职位尊显。我常想到古代君臣居安思危,警戒盈满骄纵,故能常保富贵。古人在自己的座位右边放一个极易倾覆的欹器,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不可因骄盈覆败。尔等要慎之又慎。”元璋这些话一则正人,二则正己。因为新王朝肇基开国对元璋和他们这一批新贵说来,毕竟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而在快行急转的时候确实易于从车上甩下来。    
    新朝开基,百废待兴。然而眼下第一位的还是战争。陈友定未平,两广未下,巴蜀割据,特别是元朝皇帝还安坐在大都。    
    汤和攻下福州,派遣使者到延平劝降。陈友定置酒宴请诸将及宾客,杀了使者,将他的血沥进酒坛,与大家共饮,而后慷慨誓师:“我们大家十几年生死与共,受到国家的厚恩,目下只能以死相拼。谁要是不以死相抗,我分他的尸,杀他的全家。”汤和于是急围延平。延平人心浮动,军士解体,有不少人偷偷越城投降。十几天以后,洪武元年(1368)正月二十九日,忽然城中军仗库起火,火药爆炸声如雷鸣,汤和乘乱攻城,一举克复,陈友定饮毒药而死。汤和的部队搜索到陈友定,尚有一口余气,终于把他救活。此时陈友定的儿子从外地投延平,愿同父亲一起去死。汤和将他们父子送往京城。元璋历数他杀胡深、杀使者之罪,陈友定毫无求饶之意,厉声说道:“死就是了,何必多言。”他父子同时被杀。此时,胡美、何文辉西路军也顺利攻下建宁路。兴化、漳州、泉州诸路都闻风而降,福建全境在洪武元年年初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二月初二,调汤和提督海运,在宁波造海船运送江浙的粮食输往直沽,以保障北伐军的供应,同时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浙江行省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第五章 皇帝轮流做,今儿到我家放牛娃衮冕正大位,元顺帝车驾没黄沙(2)

    元璋面授攻取方略:“朕当年平定了武昌,荆、襄诸郡望风款附;常遇春克赣州,南安、岭南数郡也相继来归。就是因为威重势至,军纪严整,人心悦服。现在两广之地,彼此割据,百姓穷困。他们听到八闽不守,湖、湘已平,必然人心震慑。如果先遣人宣布朝廷威德,一定有归款迎降的。不得已而举兵,则要扼其险要,绝其声援,使他们彼此隔绝。广东的要害在广州,广州既下,沿海州县可以传檄而定。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