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那我们自己修道,放弃家庭对吗?

这个问题问出了中医的范畴,我只能这样来说一下,只能说修道之心舍小就大,放弃家庭,本身在家庭里承担责任,本身就是一种失吧。

问:如何知道自己人生的四季呢?

这个看你从哪个角度说,事业的四季还是家庭的四季,身体的四季还是修道的四季,还是为学的四季,你要区分开,他们有时候互相干扰、互相牵制。比如求学,如果很顺,你可以说是春季,如果很倒霉,遇到了阻碍,你可以说是秋季或冬季,主要在于你自身的感受,要是你爱情的夏季就不一定是你事业的夏季,你的气就那么多,用到这边就用不到那边,有时候不同的事情本身就是矛盾,比如家庭和事业,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如果你家庭也丰收,事业也丰收,那么可以说你这个气啊现在很满了,要注意了。往往是气不周备的,不是这缺点儿就是那缺点儿,家庭好,事业好,但是身心很疲惫,那就是你整个的气过于外散造成的,你可以把你的身体比作一团气,也可以把你周围所处的环境比作一团气,那么你的气就不够多么,照顾了这边照顾不了那边。比如说一个家族,很有意思,往往生孩子的时候死老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尤其生男孩,这整个家族就好比枝条一样,拱出来一个东西是耗气的,女孩耗气少点,男孩耗气多,这边用了气,那边就损了气,生这孩子命硬,家里死了好几口,这个大家可以仔细地想想。不要认为这个家族啊天南海北,各人是各人,他家富我家穷没有关系,其实啊只要有血脉关系,这些气息都是连在一起的,人丁兴旺就代表你的气兴旺,人丁衰微代表你的气衰微,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所以古人很重视家族,道理也在此。还有一个,比如蚂蚁,不要把蚂蚁看成个体,你要把整个蚂蚁群,就是一个蚂蚁窝看成一团气,蚂蚁出来觅食的时候,是整个一团气出来,其实就是散的一个人,他的个体就是让形体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而表现出来。人呢或动物,他的所有的气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动。蚂蚁、蜜蜂、鱼群啊,你可以把他看作很多个细胞组成在一起,所以看问题要看深层次的,要看气机,不要简单地看形体。你看民族也一样,中国有中国魂,中国是一个人么。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中国魂的一个细胞,那我们不理解了,他哪儿有大脑啊,哪儿有血脉呢?这是你作为一个细胞来看一个人,你这个层次不一样,就像你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他如果有思考的话,他也会认为我哪儿有大脑啊,哪儿有人啊,我只能看到我左邻右舍各个细胞,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团气组成的,任何气都是有神的,道理就在这。

问:讲讲合于术数。

术数、阴阳、阴阳相推移,他是有一定的道理和规律的,可以精微到很细,大到宏观小到局部,他都合某种数理,比如花儿,大部分花开的都是五瓣一样,不是四瓣不是三瓣不是两瓣,一般都是五瓣,这个五就是术数。治病的时候,有多少多少条经脉,经脉的循行走向,这个也叫做术数,我们只知道这个气血在身体内运行就可以了,但是还要知道具体在哪根经里运行,那这个就是很精微的,你只要把整个气机弄得很清楚,你还会深入到数理这个层面,比如他这个病己日得,未日愈,为什么是未日愈,不是午日愈,不是申日愈,他是未日愈,其中就是数理在起作用。

有时候这个形体会障碍住我们的思考,那么我们一定要突破形体去看到气机,也就是要看到形体之所以成为形体的原因,是什么在后面推动。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蚂蚁、蜜蜂啊他们之间是怎么交流的,这个大雁是怎么知道方向,这个鱼群啊怎么能够定徙,游到指定的地点,海龟怎么在某个晚上到一个岛上统一地产蛋,大象怎么知道最后到大象墓地去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呢,所有这些后面都是整个气机推动的结果,就像我们汶川地震,我们每个人都很悲伤,并且能够团结起来去抗震救灾呢,究竟是什么在互相联系,使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呢?难道是靠简单的电话线?还是靠你跟我说的某句话?希望大家能够仔细想想这个问题,那么这里面推动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如果没问题,今天就到这里吧。  

第二十八课 20080603_上古天真论

由善从之整理

是这样,我想在上课前问问大家,关于这个气的理解?因为咱们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气道中医嘛,那是起码是本着气道的基础来讲中医。所谓气道啊就是气的运行规律嘛,在这里呢我想问问大家对气的怎么来理解,不管是从感知啊还是从理性方面啊,不管是从那个身体啊还是从对整个事物的观察,想听听大家的一些体会,大家有什么说什么,无拘无束嘛,说些别的话也可以,自己的体会也行,总之咱们是一个交流的课堂嘛,最好能有一个互动嘛,上次讲《阴阳应象大论》嘛,我觉得那种互动方式还是很可取的,所以我希望讲《内经》前五章呢,也尽量采用这样互动的形式,因为这样不管是我讲还是大家听都有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记得上次跟大家说过,这个理解气啊最好从这个行云,还有这个炊烟,烧的水冒出的蒸汽,还有从水流的变化,这些方面呢去理解气的运行和状态,有助于大家理解无形无象的气,所以说也希望大家一起对气啊首先交流一下,因为气肯定不是空气的气啊,也不是我们呼吸的吐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他肯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精华,看看大家有没有谁发表一下见解,抛砖引玉,起个话头都可以。还有我记得这个原先啊也跟大家说过可以练练这个两手拉气的感觉,应该能够很明显感觉到整个气场的存在,这个能够真实的感到气,但是那种气只是一个浮气,就是一个最表面化的气,但是有助于我们对气的真切的体察。

有人说气是能量,不能这样来说,气不可以定性的,你只能说从某一方面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这个气嘛,有人是这样来说的,气是沟通形与神的媒介,可以这样来理解,但是又不能说死了,因为任何事物啊你如果他是几于道的你可能把他看死了,看死了有一定的规律啊又一定的工序啊,去推导啊去算啊那他就不是一个几于道的一个事物了。其实这就像水一样,水几于道嘛,老子讲的。基于几个特点嘛,水是无形的,淡水是无色的他是无味的。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对气的一些感性的认识,有的说气是能量的一种交换的形式,灵魂精气神靠气在运转,气就是一种气势可以感觉到的,气是万事万物表现的形式,这个都是大家对气的理解。

为什么今天讲课开场白是让大家来在一起交流气呢,主要是更加加深对气的理解,并且能从气中啊,以气为中心去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和我们整个人的身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中医并且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气是无形无象,那见到的就不是真气,气的表现形势多种多样的,所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揣释,而不可能写成一本教科书而告诉你什么叫气,这个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奥秘所在嘛,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还有要说的不同形器的气有不同的特质嘛,这个问题问的好,不同形器的气,中间所储藏的气中是不是有自己的特质,这个看看大家怎么来理解,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嘛。因为我们讲气道中医归根结底就是在讲气嘛,所谓的中医无非把这个气运用在这个身体当中,不管是生理还是病理都用这个气这个角度来解释,那么这样我以简驭繁嘛,垂衣裳则天下治嘛,知道其中的本质这个标象的东西就好理解,不容易被其迷惑。有人这样来说的,气是宇宙间运动的物质,气道其实不是根本是表象。我们说过,这个大家都可以思考,大家提的问题大家可以回答。因为这个你如果达不到一个很高的境界的话,你无法对气做一个准确的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嘛,这个气几于道,那么他也是不可名状的,我们只能从不同角度的感知他的深与浅。

你看我们内经一直在强调,这里面强调所有的脏腑后面加一个气字嘛,还有这个气变气聚气散气上气下,无非的就是在说人身的这一团气他的表现形式和所处的状态,那么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气的核心,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个《内经》这本书还有《伤寒》这两本书啊都是本着气的运化规律,而展开到这个理论和临床,大家可以仔细的思考这个话对不对,大家可以想下啊,我们经常说的这个气上、气下,大家没有这样一个感觉,你们可以引入一个把这个气换做一个云,天空中的云彩啊,朵朵白云嘛,把这个白云啊你慢慢想象到他进入我们的身体,在胸脯之间啊有层层的白云,尤其胸中啊有白云之气存在,那么这个云彩的变化随着你的性情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个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很好的来理解,就像《内经》上说了一句话嘛,就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那么上焦如雾就是雾气嘛,和这个云气是相似的。

我记得这个杜甫年轻的时候登泰山嘛,写的“岱宗夫如何”嘛,其中有句话,荡胸生层云,荡涤胸中生出片片层云,胸中生出层云啊,这个我们可以互相参照,那这个虽然是一个想象,其实也揭示了这胸中啊有白云之气,云蒸霞蔚,这种气象大家可以这样来理解。这胸中之气是一种什么状态?那么下面我问大家几个问题吧,如果一个人发怒的时候这个胸中的云彩是如何变化的?大家都可以一起来交流嘛,这样我们通过云彩来代替,这样我们能更好的来从有形来解释无形的气的状态的变化,那么这个胸中的云彩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观,我们发怒啊,怒气冲天啊这时候这个云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从有形让你去理解无形,然后你再把这个有形抛开,你对这个无形整个的概念啊,就有一个了解并且能够在自己的脑子中能够运用,那么这个咱们就达到了你从这个形界进入气界的这个目的,也就是这个门啊你就进来了,不然的话如果说始终停留在形界啊就是形体之界,那么你不会跨过这个门,你就不会认识整个气的变化,那么我们气道中医啊就没有办法再讲下去了。

大家回答了嘛,有的说变成了地震云,云气在翻滚,涌动翻腾,从悠悠白云变成放射状物,膨胀俯冲,黑而涌动,腾然而上云彩会变成疾风暴雨。大家说的都非常不错,那么其实啊在我们心胸当中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这个胸中云气也就是这样变化的。你再把这个云拿掉,这个胸中之气就是这样变化的。你看《内经》里面有话是这样来说的嘛,一个人发怒啊肝举目张,肝气举,这个眼睛啊暴突出来,这里面这个气啊就是涌动膨胀,腾然而上的翻腾涌动,所以说我们把这个云啊来比喻这个气,就能很好的由有形入无形,大家都要来运用这种思考方式,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因为我们观察由于我们无法体会这个气,尤其是初期啊没有一点功底的话,那我只能借身边的一些事物和自身一些特点,从我们熟悉的地方入手,去理解我们不熟悉的,其实天地万物啊道理都是一样的,你拿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天象地,法则日月星辰嘛,那么这些东西他们的运行规律和他们成的像去揣测和比拟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那么好接下去咱们来说,因为占用一点时间,讲《内经》之前,比如说一个人悲伤了那么这个云啊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这个大家可以交流,一个人悲伤的时候这个胸中的云彩会是怎么样,这个大家一定要跟的上,因为这个是带大家从有形之门进入无形之门的一个过程,必须突破。如果这个想象的方式大家如果不会运用的话,气道中医几乎不能学下去,大不了是看一个热闹嘛,你要想真正进这个门这种想象的能力必须有,也就是我们对《内经》啊对《伤寒论》啊,以后给大家讲的话你必须用靠这种思考方式去进入,没有其他的办法。

你看大家是这样来回答的,低沉厚沉凝重,黑暗阴霾欲雨,悲的气象,由白变黑暗欲下雨,沉降而散,大家基本从气道的规律来进行描述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去不断的去理解气,那么气就慢慢的向你走近。古人说的嘛,不是道远人,而是人远道。你不往道上想,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接近道。只有不断的往道上想,他才会离你越来越近。所以我必须往气上想,气才会离你越来越近。初期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气的概念,就像人从小不会用脚走路一样,那么他也不会用脚走路,这个脚走路都是慢慢培养的嘛。那么大家对气的理解真正能够运用自如啊,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是不行的,这像一个人在病床上躺久了,走起路来不习惯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他的腿萎缩了嘛,用进废退麻,用则进,废则退,如果大家不经常用气道这种方式去思考,那么慢慢就衰退了嘛,你就不会用这种思考方式了。

好那上面大家回答的都很不错,那么如果一个人受惊了,受惊吓了,这个胸中的云气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那么这个回答了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内经》的学习。一个人受到了惊吓心中的白云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这个我念一下大家的理解,乱而散,惊则气散,刺状杂乱窜动,涣散,沉降,大风过后风吹云散,失去流畅,第一反映是气结,呈四状散开。

这个要说一下了嘛,因为大家专业学的还是比较多的,窜动涣散失其所,这个凡是答窜动涣散杂乱,就是乱散和呈四状散开这个都是对的,答气结沉降这个是不对的。因人受惊,惊则神受到干扰嘛,这个六神无主,一下散了嘛,这个气肯定是浮散的,浮动而散乱,这个不知道去哪儿了,吓着了嘛,一下子整个的毛孔都竖起来了嘛,整个的气受惊了,你看这个呈四状散开这个回答的很形象,应该是这样来回答,因为这样回答啊有可能你对气啊有一种更感性的认识,不要局限于理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