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圈,在原地画圆圈,是一个闭合的圆,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每画一个圆圈回来的时候它都不是在原来的那个点上了,就像我们黑天白天这个不断的交替,难道黑天白天都是简单的重复吗?这个大家一定要理解透了,它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已经到了下一个圆圈的下一个阶段了,这个一个大圆圈套小圆圈嘛,随着昼夜的交替,月亮在不断的周(期变化),今天一个昼夜是初一,明天一个昼夜就是初二了,那么它也是这样的,一个体用完成之后,下一个体用就是下一个整个的循环,体用是一个小循环,就五脏生成是一个大循环,所以说是螺旋上升的嘛,你也可以说是螺旋下降的嘛,本身它是生生不已嘛,《周易》讲生生之谓易嘛,生而又生,不断的向前生,永不止步,永没有停留下来的时候,这样你才不至于死,大易流行嘛,这个流传了几千年了,到现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那我们中医也是啊,不断的获得新生,生而死,死而生,理论不断的翻新,但是你还是抱着原先的东西,语言文字啊,那么这个已经不时代了,但是不断的生生不已中间的这道线那是存在的,依稀存在的,如缕不绝呀,这道线是无形的,不是有形的,你只有说是靠不断的勤奋、用功、精思你才能慢慢地看到那东西。

那好我们接着讲,他讲的这个心生血,体而用,用而体,体用是一个循环,那么这个血是用,是功用嘛,那么它回来生这个体是哪个体啊?这个气它已经是变化了,不是原先的那个心气了,已经变为和缓的脾气,而这种气聚在脾中,产生了和缓的脾气,斡旋于中焦的脾气,那么这样气机才会流行,不然的话,心气是心气,肝气是肝气,各不相干,几个部门谁都不交流,那么这个工作怎么开展呢?就没有办法开展了,心肝脾肺肾是体, 筋、脉、皮、肉、骨这个是用,五体五用之间,五体是靠五用相连接的,并不是夜卧则血归肝,白天血归脾,脾为贮血之器,这东西解释都是不符合古人的思维定势和真实意义。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没有,一定要理解体而用,用而体,每一个体用循环之后都是走到下一步的这个气的状态上,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肝是生心的,肝是生心气的,心气是生脾气的,脾气是生肺气的,肺气是生肾气的,你把这个五脏相生理解成是四季,那么体用循环理解成是一个季,那么每一个体用循环都是向下一个季度来走,那气机就是在这体而用,用而体的变化当中不断的在五脏当中周流的,气机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部分,某一个脏腑,但这个气机又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经脉流行之气,而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气机转换,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下面都这样来解释,它的目的这个整个生命意志的目的无非是让你能够更合谐而更富于变化。有人讲周易管理学、中医管理学,中医在管理学方面的贡献,诸如此类也都是从这方面来讲的,相生相克嘛,那不可以一直生,也不可以一直克,有生有克你才能构成合谐的一个生命个体。

那咱们接着来讲,这又不同了,心主舌,那大家说说为什么心主舌呀?五窍嘛,开五窍,怎么开五窍?肝是开窍于目嘛,那么刚才咱讲了五体和五用,那么这个它又讲了一个五窍,大家说说为什么心主舌?上次咱们说了肝主目的道理,今天来说下心主舌,比如说舌者,心之苗,心开窍于舌,为什么呢?大家说一下吧,心气通于舌,舌能知五味,那为什么心气通于舌呢?心的经脉络于舌,火、火苗,舌头像火苗,舌与心有密切关系,舌功能正常,有赖于心功能的正常。要从气的层次来考虑,不要从形的层次来考虑,也不要从西医的解剖来推心主舌,那样是永远推不来的,心气通于舌,舌是心的窗户,心藏神,语言是人的灵魂,语言在舌,其实大家说了这么多,舌只有一条,不是空窍,已经把心开窍于舌的道理说出来了。

你看咱们总结一下,我觉得说的非常到位的:舌头像火苗,心的外延,舌是心的窗户,心藏神,语言是人的灵魂,语言在舌,其它还很多,我就不一一念了,这样的解释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是走感觉之路的,什么是感觉之路呢?就是你就看着那个气态是否能相融这条路,你看这个舌头,千万不要从结构上去理解这个舌头,因为都是神志之气的发用,这个心主动,它有一个冥灵的动性,这种动性它在体是心脏,在外来找,找来找去,这个舌头非常灵活、善动,那么这个里面舌头一定是被灌输了通灵动性之气才能为舌所用,就像一个人,一个生命体,一个意志一样,它也要有舌头,那舌头作什么用啊?去做这个语言也好啊,知味也好呀,居在口腔中央呀,它必须用心气的这种灵活善动机巧的这种气去填充舌,是这么回事才让舌赋于这种功能,而且通过舌头人类能够语言嘛,因为人有心机嘛,玲珑七窍嘛,这个用古人的话说嘛,咱不管它几个窍,这种机心、这种聪慧附着在语言上通过舌头实现,小猫、小狗它不会说话,因为它心不行,所以说它舌头不会有通灵的这种功能,那么人不是,人的心脏很通灵,它能够在舌头上做出很多技巧,是气之所注,就像很多西藏的藏医,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读,都是通过这条来讲的,包括西方一些原始的经验医学,但它那个层次很浅,咱们中医啊是成系统的,而且有著作,都是从神机这一块,这就涉及到时神界的事情了,谁来把握?把什么气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比如说咱们手,手要有握力是吧,它就把握气、聚气放手上,所以手能握,脚也是,就把那个强健的气放在脚底板上去,你才能跑起来,不然的话,如果说柔弱的气放在脚底板上,你跑,人连站都站不起来,如果说把机巧灵活之气放在舌头上为人所用。

有人说了: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怎么说动物不会说话呢?这个怎么解释呢,因为人他发音啊,他什么音都能发,人禀中和之气而生,又非常灵活,所以人发的声音啊,这个整个声调啊音域啊是比较广的,那动物非此,不是这样,比如说鸟叫、虫鸣,它不会说出很婉转的话了,五音俱全,这个它不会,所以说人的语言能力当然要比动物强很多很多了,猩猩它只会那样吼叫,通过它的吼叫它限定在很窄的范围内,它才分别去形成了它的语言,那么人会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产生了我们人类特有的语言,这是不一样的,有本质的区别,这样咱给大家介绍了心主舌的道理,其它都是这样类的来解释,从神气所充来解释,脏腑与窍与其它的之间的关系络属而不是从生理结构上来理解。

那咱接着往下说,这样吧,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对这个咱尽量把这个理解透了,大家不要走马观花,你只要理解一点,能触类旁通很多点,咱们多利用几堂课时间把这几段讲清楚,对大家打下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是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的。拿出十分钟提问吧,今晚就掌握一个开,你可以说开和热,开是状态,热是表现,热热闹闹嘛,开锅了嘛,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你就理解所有的地方都是开,就是开,动和热,你把这个理解成一种势态,我们所有的这段都是在讲这种势态,这种气,它是怎么化成很多东西的,怎么化成心的,怎么化成舌头的,冥灵动性嘛,这个《黄帝内经》的五段文字主是讲五种气,就是开气嘛,升降开合嘛,它这个是一个基础,五气变化万千嘛,五气互相对待,互为体用又互相流行变化,你才形成了以后那么多文字,开的对面是闭,首先有闭才有开,没闭就没有开,没开也就没有闭都是相对的。

那么从开到闭是什么状态呢?当然这个开是完全的开开,由闭到开你可以理解成整个由闭到开的开放的过程,你也可以理解成生长的过程,我们管它叫生,生不一定向上叫做生,就是开而出嘛,种子是闭的,它一发芽叫生,生长出来开花了,这叫做开,然后花落下,结果了落到地上,树木或者枯萎了或者叶落了,这叫做降,降下来,又是闭,这升降开合四气,然后这个四气还不行,中间还有一个斡旋的气叫做土嘛,你可以专门叫做缓气叫媒婆嘛,没有这个不行的,炙甘草就干这个用的,你就把任何事物都理解成升降开合和中间的斡旋的气就可以了,这是最基础的了,这个搞不好后面的没法学。

有人问能讲下苦生心吗?刚才我们不是讲了吗,火聚为苦体嘛,所谓的苦生心啊,并不是苦味去生心,而是苦味是一种破气或一种发气,因为你一尝,它马上就发开了,黄连之所以能够清心火,是因为它能够把心火给散开,苦就是发气的代表,心脏的代表就是心气,还有那个味嘛,只有这个发味的体,就是那个能量在那儿你才能生出那种心气来,它不是真正的苦味去生那个心脏去,那没有那么回事。

有人说中医在功用上用功吧,经脉啥的都是功用,这个说的也不是说错,这种思维方式怎么讲呢,你这个只能说慢慢的潜移默化了去了解,因为大家对这种思维方式太陌生了,从生下来就没有这种文化的氛围去熏陶了,大家只认有形的东西,不认无形的东西,那这种思维方式就从阴阳五行开始做吧,多读古人的一些理论著作,凡是讲阴阳五行、八卦的大家就看,虽然短时间看不懂,但填进脑子里了,只要有一点通,很多地方就能互相融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人说:老师能讲下五脏五行的关系吗?咱们说了嘛,我为什么在这里不讲五行呢?因为五行就是五气的代词,所以说五行是用来表述五气的,那五脏又由五气化生,那你就知道了五脏和五行的关系了,五脏是升降开合再加一个中间的斡旋,五行也是啊,升降开合,木是升的,火是开的,金是降的,水是合的,中间土是斡旋的,因为这五行都存在于土中嘛,你这样去理解这个五行,因为以后我先把气道的道理先给大家介绍,然后再推五行,那就是轻车熟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了,上来干巴巴的讲五行,大家云里雾里就不明白什么意思。

那好这个先讲这儿,下面四气运化的顺序是否是升降开合,再有与斡旋之气来更好的运作,对没错。你可以升降开合,它是一个循环,你从哪儿开始都可以, 斡旋之气是一种冲和之气,不可能过于升、过于开、 过于降、过于合,都有中间一个土气在那掺和着。这也就是说,很多测脉,如果说没有胃脉就是死脉,胃脉就是缓脉嘛,缓中有升, 缓中有降,缓中有开,缓中有合,万物不可以过开、过降、过升、过合,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黄帝内经》中人的五脏五行和《易经》中的五行一样,都是由自然界取类比象而来的,或者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是吗?是相通的,这个《周易》也好,《黄帝内经》也好,它们表述的语言文字不一样,但是它后面反映的都是一个东西,大家以后在自己的临床也好,工作中也好,一定要记住升降开合,这里头怎么去运化流行,其实如果说咱们把这个讲完了,大家在临床上或都说讲一些病案也好,一目了然,到时候拿一些他的病案或我的病案都可以跟大家探讨一下,一下子你就知道你应该从哪方面来治了,就是五气嘛,五气升降开合,再加体用流行,这些东西放进去之后,你就知道什么病应该怎么来治了,你不要讲细节,这东西没有什么细节可讲,大势把握好了,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你就离成功不远了,那这样今天就到这儿吧。 

 
第十三课 20080129…阴阳应象大论

由大头整理

大致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在这里主要给大家讲气道中医,所谓气道中医也是中医的一种,是以气道的理论和角度理解中医。所谓气道就是讲气的道理和规律的一门学问,应用于中医就是气道中医,应用于其他学科就是其他的气道领域。什么是气道?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气的概念不是很陌生,因为不论在语言习惯还是在日常生活上都涉及到气的概念,比如说网站的人气、气氛,包括所说的脾气诸如此类。在西方来讲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词汇,需要中国文化的熏陶才能理解,所以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直接跟大家说一下气,你可以讲它是一种存在,但不能讲它是物质存在,因为现在我们讲的物质有形体,可以度量,可以测长宽高占据一定得空间,这个叫做物质。现在所谓的科学研究者就是研究整个物质规律,但是气是脱离物质存在,但是它也是一种存在,气在很多经典中都论及到,《内经》通篇都是,气和形是相辅相成的,气化而成形,气依于形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所见到的四肢百骸、组织细胞、形体骨骼都是这个气的体现,里面充满的气体就是我们所讲的气,通过这个比喻大家就好理解了,所谓气化成形,也就是说气的多少直接决定形体的鼓和瘪、大和小。如果拿人体作比喻,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决定我们身体的健康,气很充盈这个人就健康而旺盛,气不足形体就往里面塌瘪。外在怎么观察很简单,你看这个人虎虎有生气、皮肤充盈、肌肉结实、言谈顺畅、声音洪亮、步履轻健,这个气肯定很充足、充沛,反之目光呆滞、身体瘪小、肌肉萎缩、身体塌陷、胸脯不挺、腰不直,这个可以说整个气机不旺,气血不充沛,如果整个人干瘪了,就像瘪茄子,就是气不行了,像皮球泄了气了就瘪了,这个叫做气化形,也就是气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形体的强弱,这是第一。

第二是气依于形,就像皮球里的气,如果泻出去了,漫无目的的到处走,散在于虚空当中,它也不可能聚而成形,所以必须有形体的依附才能藏在形体当中,为形体做主导,所以直接形气的关系就是气化形,气依形,也可以说形托于气,又给气提供一个场所,就像房子和主人一样,气是主人,房子是形体。气道医学和中医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气的层面理解中医,现在对气的理解大多局限在气血相对待这个狭义的气,没有认识广义的气,《内经》、《伤寒》都是在气的层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