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它,伤是它,就是说五味调和则五脏相生,不调和则五脏相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进一步来强调五味对五脏的重要性,它这个五味已经超出了我们药味尝的这个味,而是表述的一种整个的气机之精华的见解。

你看下面来解释怎么伤在五味的,“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那么大家来解释一下吧。这个在很多中医理论书籍中不断被重复,也不断引起争议。“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什么意思。

有这样回答啊,是养木克土。怎么是养木克土,可以这样来推导吗,酸属木,肝属木,所以养木,味过于酸,对肝好,对脾不好,是不是这个意思呢?那么怎么对肝好,对脾不好,怎么来解释?

我原先对大家强调,一定不能浮皮潦草地停留在五行生克的基础上来考虑这些问题,这种循环论证的理论不是中医的本质的理论。只有你知道了金木水火土的实际意义和它们的相生相克,你才能用五行去解释它,如果不知道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乘害制化的话,那么你就不可能反映一个真实的现象。你看一下下面所有的文章就知道了,味过于酸甜苦辣咸的,不仅对所克之脏有所伤害,同时对本脏也有所伤害,下面“味过于咸,大骨气劳。”,“大骨气劳”肯定是一个贬义词,“味过于甘”,这里没有脾,直接是“心气喘满”,“味过于苦”“味过于辛”都是贬义词,那么同理我们也可以推断,“肝气以津”也是贬义词,不是一个益肝气的表示,酸通肝,过于酸,对肝也不好,同时对脾更不好,所以说“养木克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有人这样回答,“味过酸,导致生发之气受阻,伤及母子。”“味入阴,阴为体,体味过,抑制阳用。”这样的说法更能揭示现象。我记得我原先讲过很长时间,反反复复来讲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酸是一种什么气,肝是一种什么气,脾是一种什么气,当酸的气接受到肝的气,会对肝的气产生什么影响,接受到脾气会对脾气产生什么影响,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它的实在了,千万不要机械地套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描述这些事情。“味过酸,导致生发之气受阻,伤及母子”,这种说法是可以接受的。“味入阴,阴为体,体味过,抑制阳用”,这个也可以接受,这样说是我们在探讨问题。

好,我给大家说一下这句话,从气道方面是怎样来把这句话说出来的,其他的希望大家就此发挥。我记得“黄庭内景经”里对肝气的描述,用了“龙烟”这个词来表示,肝气主升,像烟一样,徐徐然上升,肝气是厥阴,同时又是少阳,少阳厥阴和合而成一个肝胆之气,徐徐地向上蒸腾,代表生机。酸是一种什么气呢?酸是一种收敛之气,酸涩收敛,微酸,酸体是阴的,我们讲过肝气有体有用,肝体是阴,肝用是阳,肝阳是发用的,它就像一盆水一样,水蒸气不断地升上去,这盆水就是肝体,太阳照射着肝,或是底下有个火盆烤着,这个水蒸气从水中徐徐地出来,这就是肝用,大家一定要形象地去理解。这个酸是收气的代表,吃五味子、白芍、木瓜、乌梅、草莓这些,都有酸味。味如果过酸,就抑制了水体化成水蒸气向上蒸腾的这个过程,就导致了生机受到了抑制,从而会怎么样呢?为什么叫“肝气以津”呢?大家说一下。首先明确一点,“肝气以津”是贬义词,不是褒义词,古人用词非常讲究,没有一个字不推敲,大家想一下为什么“肝气以津”,《黄帝内经》的奥妙即在于此,如果我们能体会这种奥妙,读《黄帝内经》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享受,明理的一个过程。
  
有人是这样说的“抑制水蒸气升腾的过程,肝气以津。”还有人这样说“水气不得上升,瘀滞于肝,肝体不能正常化为肝用”,那么这地方为什么要用这个“津”字,什么是津?考据或是古文字,这个“津”字要作阐释的。有人说“气上不去,水升上去才是气,津是水没上升为气的形式”,这个说到点子上了。有人说“津是气的凝聚状态”,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我放了一个水盆儿,这个水蒸气往上走,忽然受了一股气的抑制,比如一股凉气的抑制,这个水蒸气马上在水盆儿旁边凝结成小露珠,津津然了,水蒸气受到抑制又化成了水,贴附在水盆儿的四周表面,就是肝的蒸馏水嘛,古人不会用蒸馏水去说,用津,“津者,水之渗也。”就像蒸馏水一样,又重新变成小露珠贴附在器皿的表面,叫“肝气以津”。打一个最简单的比喻,人的鼻气化不利,被冷风吹拂,就开始流鼻涕一样,气化不利,聚而成液,就是鼻涕。
   
好,大家再理解一下,“肝气以津”,肝的气化失调,受到酸涩的阻挠,使肝的生化失调,气聚为津,又打回来了。“像雾升不上去,向下返,变成了露珠”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用词,“肝气以津”,一下把这个气化不利,又返回来这个现象完美地说了出来。这个气生化不利聚成津,久而久之这个津会聚成什么呢?会聚成瘀滞的淤泥,并且这个淤泥有板结的可能,肝硬化就是这么来的。如果气不和顺,生化之机不畅,往回返,先是津,再是泥,然后再板结,这个是肝硬化整个发展的脉络。
  
泥比津要厚啊,津越聚越多,这个津不是甘露,而是一种失常的表现,它应该升上去没有升上去,重坠地向下回来了,先是津,津轻,越聚越重,越聚越浊,越聚越硬,最终就纤维化,板结,就是肝硬化,这个就是从无形化有形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个津不是一个好东西,像盐渍一样,一个缸,里面腌咸菜,外面能结成盐渍,盐渍越聚越多,越聚越厚,最后就成板结的东西,刚开始感觉是一些水气,慢慢地就变成霜,再变就成盐渍了,就板结了,这个就是有形向无形化,从少往多化,水滴石穿嘛,就滴两下石头没什么动静,滴地时间长了,石头就开始出眼儿了,再时间长了,这个石头就能被穿掉,这个就是很多慢性病得的原因,西医的肝和中医的肝气不是一样的东西,但有相似的地方。
   
那么好,我们接着往下走,为什么“脾气乃绝”呢?有人说,“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肝升肺降与之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左升不及,必至脾不能正常升清,肝木郁而不升,回头克脾,肝木乘脾土,脾气衰竭。”有人是这样说的,“酸抑制生发,脾气不能升腾。”还有人说,“肝气以津,气聚为湿,湿流下,土被淹,地气不能上为云。”还有人说,“脾土升,肝木升,肝木升,脾土升,肝木不升,脾土也不能升。”附中这样说,“脾气能上升,靠肝气条达。”
   
先不论对错,咱们的思维方式要形象出来,具体出来,不要空中楼阁,还局限在框框里,哪怕大家举例子、打比喻都比简单说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要强,从象上去看,一定首先要成一个象,这个象又是大家容易理解的,比如说我经常给大家举这样的象,云彩,漂浮之象;山,稳定之象;水,流动之象;大气环流,这也是一个流动之象,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要拿一个象来做比较,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同一的,都是相似的,都是互通的,我们拿哪一个象能更方便地说明问题,我们就把它拿来为用。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又有一个人说,“木生火,脾失其母而绝也。”那么凡是说肝气不好了去克脾土的都不对,不能这样来说问题。由于酸使肝被克了,肝又反过来克脾土,使脾土绝了,凡是这样说的都不对,这样去理解是机械的理解,就像站着五个人一样,一阵风刮过来,不是刮了甲,甲影响了乙,乙影响了丙,丙影响丁,丁影响了戊,不是这样的,这样的情况有吗?有,但更重要的是,大风吹拂过来时,对五个人同时产生影响,也就是不会是间接的,排好队了,一二三四五,这样产生影响,有时候古人这样写,能把事情条分缕析地说出来,而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
  
这个说得对,“脾气是一种浑厚扩张之象,过酸使这种气凝滞不开。”这个是我见到现在最好的解释,也就是五味入腑之后,它会在第一时间内,或者通过经脉的循行对五脏直接产生影响,而并非是由一脏传到另一脏,就是这个酸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马上就会对五脏产生影响,这里面它举了两个,一个是对肝,一个是对脾,其实对其他的三脏也构成影响,有没有传导呢,有传导,但是药物是同时对五脏产生影响。
   
刚才有人已经基本把这个解释出来了,脾气升清,是包容之气,缓和之气,大家一定要记住,脾气缓,这是脾气最重要的一个特点,缓畅,缓而畅达,这种缓畅之气受到酸涩之气的抑制而不化,一下憋住了。还有它为什么用“绝”这个词,首先脾气缓,脾气弱,脾气升清,缓达四方,单位面积或是体积,它的气是弱的。大量的酸剂灌入之后,一下使这股缓畅之气凝结不化,产生脾气绝的后果,绝是很严重了,但这个绝不是绝离的绝,是整个气受到了闭绝,气不能升达开达于四方了,现在很多的胃酸分泌过多,口中酸液,心腹嘈杂,烧心,这些都是整个的气机受到了阻滞,脾气开不开,肝气升不了,导致肝脾抑制在那里不调。
   
这里说的五味,味过酸了怎么样,是吃了五味之后出现的,这是说的这个味道对五脏的影响,还有这个气机对五脏的影响。比如这个人爱生闷气,什么叫闷气?憋着不化,不善与人沟通,不善哭闹,闷气憋在胸中不化,憋在那儿天天闷,谁对他不好了,今天让谁嘲笑了,妒忌别人,这都是过酸的一种表现,气机不能开达,这都是酸气的代表,这种酸气使肝气抑,使脾气绝,脾气不能生津,不能很好地开达四方,肝气不能生长,瘀在那儿,马上胃就吃不进东西了,刚生完一顿闷气,什么都吃不了,这个不也是味过酸的一种表现吗?这种表现的人大有人在,吐酸水,吃饭不香,没有胃口,开不了胃,慢慢地有的就长时间不爱吃东西了,脾气更开达不了,胃气也开不了,成了萎缩性胃炎了,你不用它了,胃不容物了,它慢慢就萎缩,缩的很小了,你吃都吃不下去了,很多就把胃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全切了,这就是脾气开达不了,胃气不开的表现。
   
问:“为什么吃山楂等酸味的东西可以开胃?”那么我问一下大家为什么,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首先“为什么吃山楂等酸味的东西可以开胃?”这个问题成立不成立;第二,什么时候成立,什么时候不成立。现在大夫开药,胃不好的要开麦芽、山楂、神曲,到底能不能达到开胃的效果。
  
“ 微酸,入肝,肝气调达,助胃消化,故生山楂能化痰祛瘀。”
  
“生山楂的味儿是酸甜的,生山楂能开胃应该是有适应范围的。”
  
我来说一下,首先这句话“为什么吃山楂等酸味的东西可以开胃?”本身是有问题的,不一定所有的人在胃不好的情况下吃山楂都开胃,什么叫开胃,胃气受到了抑制,要把胃打开,增进食欲,这叫开胃。山楂是酸体,吃进去肯定有收涩的作用,山楂很酸不甜,只有山楂搁白糖拌了,得的汁儿,不是很酸,酸甜适口的时候才能达到开胃的效果,或者是微量的,吃少量的山楂。胃不开有几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受到了抑制,肝气抑郁,凡是这些抑郁的,吃山楂一点效果没有,这些心情不畅,抑郁满闷,这些不能开,反而会加重病情,加重吐酸水,这种禁止用山楂等酸性食物去开胃,开也开不了;第二种情况,由于脾胃气弱,肝气津气不足,这时候加一点山楂、橘子、白糖、冰糖,去增益胃阴,补益肝阴,脾胃和肝的阴体得到了补充,使它整个生机恢复,这个能达到一定开胃的效果,但是这个不是开胃,是益胃阴,使食欲增加,这样的山楂不能过酸,稍微有一点酸味,大部分都是甜的,酸酸甜甜的,吃得非常舒服,你一想就有食欲,这样的能够起到效果。关于耗伤脾胃分两种,一种是胃阴肝阴不足,一个是慢性的,一个是急性的,比如说大渴,煩渴,长期的伤灼胃阴,这样的要酸甘化阴;还有一种山楂开胃,这是有一点食积了,有腐化之物,需要山楂这种能收能化的,山楂它本身有一种特异性的能化食腐的作用,化肉食性食积的作用,这时候才能体现出山楂的功用,其他的酸味药基本都是酸甘化阴,益肝胃之阴,间接达到开胃的效果。
   
我们开方子也一样,当这个阴液不足的时候,我们开的方子也应该是以酸甜的方子为主,酸酸甜甜的,玉竹、黄精、麦冬、白芍、冰糖、糯米,这样的方子,这些药都是气正之药,同时调出的方子酸甜适口,病人喝了很舒服,所以我们开药一定要本在五味上开药,这个五味不仅是味道的味,更是代表药性的广义的味。
   
问:怀孕为什么爱吃酸的呢?

大家说一下。我记得古话有一句“酸儿辣女”,但具体对不对,我就不清楚了。
  
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这只是为了说明道理,并不是喜欢吃酸的就生男孩儿,喜欢吃辣的就生女孩儿,在《周易》里酸属震,酸属木,震是长男,辣是辛,辛是巽,巽是长女,酸儿辣女是从这方面来的,这个是一种模式,不一定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就像肝生于左,肺降于右一样,如果你认死理儿,就认为肝气从左边升,肺气从右边降,那中医就没有学到家了,肝升于左是在说明一种道理,循环的道理,而且是一个右旋的道理,并不是实际的,只是想说明两条道路,所以大家也不要说吃酸的一定生男孩,吃辣的一定生女孩,酸辣也不一定指味道上说的,而是在反映一种气机。
   
就像我记得有一个很简单的“风生虫”,风一吹过,很多昆虫就飘浮起了,就飞起来了,现在人就说古人太不懂动物学了,苍蝇和蚊子都把卵生在水里,然后从卵中出来的,不是从风中出来的,古人是看了万象本质的运化规律,有了风才有了万物,有了万物,才有了流动,风一吹拂,万物皆化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