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个问题。我们打坐的时候,气脉会发生运转。你千万不要去观气脉,已经好几个人问:师父,这个气胀起来,我坐不住。我要跪在那里。有的还要起来走动一下,有的说,我腰里胀的不得了,很痛。还说,我要把这个气运转出来。你这完全是老外!那是气功!天天讲,叫你们不要搞这个名堂,你们还是这个习气。因为我们无量劫来也好,前辈子也好,这辈子也好,炼气功已经炼上瘾了。让你放下你就放不下。当外道当习惯了,让你当内道,感觉不顺当,不习惯。

你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气来的时候,你就跟着气走。怎么胀得这么痛?哎哟!我把它转一转,把气往别的地方转?我实话说,千万不要这样胡乱搞!弄不好要出大问题。

最高明的办法是不理它!所有身体的变化,所有气脉的变化,哪个地方胀,哪个地方痛,你要做到不理它,这是最高明的。你只要忘记了那个地方还有气,忘记那个地方还有痛,它“啪”就开了,就散开了。你注意力老集中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气脉就凝滞,它始终胀痛,它不会通的。因为你的意念在那个地方,能量就会涌向那里,必然形成阻碍。

大家打坐千万不要动意念。我们心中心法是无相大法,气脉是在高级状态下的自然运转。你不要人为用意念去通,靠意念去转,那是小道小术,一点半线的艰苦爬行。心中心密法是佛门无相大法,不需要个人一点意念,自始至终都是法炼人,一通一片,大面积立体全方位整个身体都通透。气功练的是大小周天通通而已,都是一条线,几个点。再次强调,我们千万不要用意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意念转移。怎么转?忘记一切,一心一意集中在咒上,一心念咒,一心听咒。全力以赴地念咒,全力以赴地听咒。慢慢慢慢地把那个部位忘记了,胀痛的地方很快气脉畅通。忘记了你就通了,因为你把它空了。这一难关就过去了。你应该悟到,之所以会有这种障碍,是因为你身上有气功的旧习,放下旧习,专心如法而修,自然柳岸花明,前途一片光明。

如法地用功,非常重要!如法地用功,功到自然成。不如法用功就是瞎折腾,功到不了,更别想成!如法用功,才能功到自然成。如法,就是按照师父讲的,修心地法门,抛弃一切有相人为,进入无相自然。用一个咒加手印,把所有的念头,集中在咒上。直到能所脱开,我也没了,咒也没有了,完全进入空净状态。你身体都没有了,那你还不空吗?有身体就不空!所有的意念都会对人体形成干扰。没有身体,身体毕竟空。把咒提起来,全部都空,遍虚空尽法界只剩下一个咒。不知觉中咒也空掉了,不就到家了?

如果有相追求,自己运转这个气。注意力在气脉上,会有很多变数,常常意想不到。有时感觉我今天怎么一点力气没有?有时又发现,我今天怎么气很足!执着那点精气神。最后变成个精气鬼。精气鬼什么时候能了道?失去人身,落到精气鬼鬼道里去,什么时候能上来?所以一定要赶紧觉悟。

第三个问题讲一下。有居士反映说,我们打坐的房间里,有些人稀里哗啦老动,上座后来回折腾半个小时,影响周围的人。每个同修都要照顾整个房间的人。你有特殊事情,你尿憋得不得了,你可以出去,但是这一座就不要回来了。出去的时候,抓紧时间,穿衣服不要磨磨蹭蹭,稀里哗啦,搞了半个小时才出去。周围的人都受影响。我看男众那边比较好。他们一出去,就不回来了。在外面自己找个凳子坐坐。

我们的监督为什么松了一点?是考虑以前打七的时候有人反映:“哎哟!管得这么严,像关牢房,关监狱一样,动都不让我动。”所以我们这次主要是让大家自觉遵守禅房规矩。主要靠自己自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佛心七打得圆满。下面继续讲《顿悟入道要门论》。

吾恐汝等不会了真解脱理,再示汝等。大珠和尚讲到了这里,已经把他的明心见性法理,把他的真心,全部合盘托出给佛弟子们看。但是还怕有些人不明白,不领会真解脱的道理。下面再对大家开示一番。

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念佛的人往生净土也好,修禅定的人往生也好,都是往生佛国净土。若得往生净土,你的心要清净。净土其实就是你的心。心清净,此心就是佛国净土。什么是清净的心呢?

答:以毕竟净为净。问: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就是一切境界来的时候,你都无心。无心就是你的心能够毕竟空,那就是无心,那就是净。

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再深一步,你得了无净了,也没有我已经无净了的想法,就是无无净。

问:修道者,以何为证?答:毕竟证为证。问:云何是毕竟证?答: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无证无无证加个“所”字。(所字加于何处?)无所证无无所证。无所证就是无着无住。无住无着也自然无证。无无所证,就是无所证也没有,不住着于无所证。通顺地说就是:修道者以毕竟证为证得大道,而什么是毕竟证?没有任何证才是毕竟证。同时连没有证这回事也不存在。才是真正证大道!

问:云何是无证?云何是无无证?答:于外不染色声等,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为证。见外面一切相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都是毕竟空。外不随境转,内不随念牵。得如是者即名为证

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即名无证也。你能够做到,外面一切境界来,你不跟着境界转,内心每个念头起来,你不跟着念头执着粘着,知道每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这样就是证道,也叫毕竟证。证到得到这种境界,功夫做到这样,却没有自己已经证道了的想法,这样就称为无证。

得此无证之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达到此无证境界,心中一点没有我已得无证的想法,就是无无证。

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 这句话中加个不执着。加在无字前面,成为“不执着无解脱心”,亦不着无无解脱心,心中没有无解脱心之念,即名为真解脱。简单一句话,浑然相忘,心里什么都没有了!

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者是有,非法是无也。但不取有无,即真解脱。对这句话,一种解释是,法是指正法,非法是邪法。  到一定时候,正法都应该舍,何况是邪法?大珠和尚的解释是:法是作为有法,非法就是无法。法是有,无就是空。不取有,也不取空,不取有不取无,超二元离两边,就是真解脱。这样解释很有道理。不管哪种解释,其实经文就是讲,不着有无,离开两边,全部舍尽,就是真解脱。

问:云何得道?答:以毕竟得为得。问:云何是毕竟得?答:无得无无得,是名毕竟得。无得就是无所得。明白宇宙一切万法最终实质一无所有,一无所得,就是得道!什么都无所得,也没有一个无所得的想法,这样叫无得无无得,是名毕竟得。

问:云何是毕竟空?答: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就是不着一个空,也不执着无空,这样叫做毕竟空。

问:云何是真如定?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就是说不执着一个定,也不执着一个无定之念。那就是真如定。无定就是没有入定,无无定就是已在定中。通顺地说,真如定,佛的定,就是不在定中,又时时刻刻在定中。此定必然无出无入,是为楞严大定也!

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这句话很重要!是《金刚经》的法语: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说,佛的正等正觉菩提大法,这个法没有固定的修习方法和行为程式。法无定法,法无定法真是讲得太好了!

一切法都是毕竟空。既然一切法都毕竟空,当然法法都一样。  法无定法,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做得到。如果你真正明白这句话,世界上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这件事情它发生,它成立,它已经在一个时空交汇点上,这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叫半部哲学。

再好的事情,再成功的事情,它也有不好的一面。常听人说,这个人正走红,但是红得发紫就麻烦了。红得发紫不好吗?红到极端,物极必反,不好的一面就开始出现。所以不能死守一个固定的观念。这个很重要!不管你做什么事情,碰到任何问题,你不能死守一个观念。这是对,那是不对。这样做好,那样做不好等等。这样会把你自己困死,也会困死你周围的人。

有些学佛的人说,某些人生教条会把人困死。教条非常死板,这样一定对,这样一定不对,不能这样,只能这样。这样就把人困死了。我们古代有个大禅师,他带学生怎么带呢?学生收下为徒之后,徒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只给他讲佛法道理。寺院本来有戒律有规定。他不给学生讲戒律规定。只讲佛的道理。你悟了佛的道理,按照佛的道理,你去启用。

后来有个挂单的师父过来,看到这个小沙弥这么不懂规矩,就给他讲了很多的规矩。师父回来了,责问挂单师父:

“你怎么给我的学生讲这么多规矩?我从来不给他讲规矩。”他的意思是法无定法,不让别人把小孩子头脑用规定套死。如果拿规定条条框框,把孩子的思维方法固定在那里,他就没发展变化了。他认为教育孩子要按自然发展。真理要讲明白。真理明白后,所有的起用,自己随意发挥。

《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为什么啊?它显的用不一样。这么显,那么显,怎么显都可以。不能给他规定一个套路,只有这样才是对。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好,娑婆世界就不好。不是这样!我们释迦牟尼佛就在娑婆世界成佛,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都是佛,谁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娑婆世界太苦了!正因为苦,磨炼多,成就才快。这里的众生更需要佛菩萨来度化拯救!

一切贤圣掌握了佛法真理之后,怎么讲,怎么做全对。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人,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倒行逆行全是真理。没有任何死的规定。规定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见性人自己有定则,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众生的利益,一切事情都可以做,不为虚幻的名声限制套死。如果为了名声,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并未真正见性。现在好多人,包括家长,为了他自己的名声。应该做的事情,他不敢去做。害怕影响到名声。被虚名和规定套死了,事后悔恨无穷。

佛讲的法无定法,讲得太好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是无愧于无上正等正觉!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两分的去看问题。半部哲学观天下。事情发生了,必然有正反两面。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这样吧。即使最不好的东西,它也可以吸取教训,失败乃成功之母吗!不失败你怎么能成功?

在一个人的所有经验中,有一种非常非常难得的经验,叫做挫折。人必须受过挫折,才珍惜他眼前的这种生活,眼前的这种成果。  不经过挫折,你根本就不会珍惜。所以所有的挫折,所有的艰苦的经历,全是他成功之母,成道的加行,成佛的资粮。你这样看问题,那你就成熟了。

有些人说,小孩子是花。如果是花棚里的花,暖室里的花,放到外面去,它就枯萎了。大自然中长出来的花,就不怕风雨。对小孩子你整天宝宝,宝宝的,不放他到外边去经风雨见世面,最后他走上社会,根本没法立足,他没有生存的能力。我见过几个这样的人。大学毕业了之后,他工作了。看到工作单位这样那样,处处不满意不顺心,他把工作辞掉回家。回家干什么?回家坐在自己房间里玩电脑,把门一关。爸爸妈妈叫他,他也不理。他把自己和家庭社会隔离了。他怕这个世界,怕这个社会,怕这个家庭。爸爸妈妈叫他,他也不开门。反正吃饭的时候出来吃饭,也不跟人说话。吃完饭就回到房间里关起门来玩电脑。

因为在家庭和社会上没有经过任何磨练,从小孩子的时候,整天宝宝宝宝,把他保得很好。生理发育成年,心理娇嫩柔弱,稍一接触社会,一点小小风浪,人格立刻崩溃,一退就退到童年的电脑小房间。再也不敢走出婴儿时的生活环境。

其实对于正常的人格,每种挫折,每一种失败,它都是一种走向成熟的资粮。能这样看问题,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影响你的心?任何事情,不一定就是坏,也不一定就是好。法无定法。这样看问题,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得开,就不会为了某件事情破坏你内心的祥和平静。修行不就上路了吗?

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即是也。修行悟到空性,修到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我已经证得空性之想,就是已证空性!

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你如果已经得定,心时时很清净,一切处都无心,你有得到如此境界的想法,我得定了,我清净了,我一切处无心。你这样去想就是妄想。一点都不能着。有些人说,我开悟了,你有一个我开悟了的想法。你说我明心见性了,有我明心见性的想法。就是粘在“开悟明心见性”上面了,你是大外道,大魔头。

即被系缚,不名解脱。修行的事要自已心里明白,不要向人家夸耀,向人家显示。“哇!我明心见性了,你们知道吗?”那不是成了大魔头吗?明心见性人心中有数就行,道理明白就是。不要去向人家显示,也不要这么想。想是大妄想,即被这个概念系缚,即被这个想法捆住。清净无染的佛性之中哪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心中了了分明,我自己知道,你说我不是,我就是!我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