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科幻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家科幻选-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颗原本荒凉的星球上就会建立起完整的文明体系,可供数十亿的居民享有安逸舒适的生活。 

                          但是,由于超光速宇宙航行或是宇宙虫洞航行一直没有实现,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现有理论上否定了其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地球文明的扩张速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专家分析如果长此以往,几万年或是几十万年后,有限的资源必然会成为阻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障碍,造成社会的动荡。 

                          〃深空移民计划〃正是针对这种现状而推出的。 
                          这一文明扩张计划很像植物的生长过程,如果把地球文明比作一棵树,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自身生长速度的限制,它所能得到的阳光、水和养分只限于树冠所能达到的范围。对于我们来讲这一限制就是大规模太空移民所需要的漫长时间,太阳系周边恒星间的平均距离为10光年,所以用自动探测仪寻找一颗恒星,把信息传回基地,准备好先遣飞船并派到那里就需要大约50年的时间,完成初步改造又会耗去50年,再经过大约100的建设,新的行星才有向更深层空间探索的能力,这使得我们的生存空间只能以40…50光年/千年的速度扩张,而理论上这一速度的极限是1000光年/千年也就是光速扩张。如何才能够达到或是尽量接近这一速度呢?答案就是应该像高等植物一样,学会利用风、动物等媒介的方法,以更快的速度将可以随处生根发芽,而又重量轻、体积小的种子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从而使文明像茂盛的雨林一样,更迅速的延伸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被作为〃种子〃的是一种只有十几公斤重的小型太空舱,它将被建在宇宙空间中的一部电磁回旋加速器以0。99倍光速射向更为遥远的深空,并靠一部小型宇宙尘埃冲压发动机克服光速行驶时的宇宙阻力持续航行,直到其上的探测器找到适合居住或是可以改造的行星,它才会利用附近其他星体的引力减速,并降落到目标行星开始〃种植〃文明。 

                          这种太空舱有一个椭球形的外壳,直径1米,长2米左右,表面由乌金色的特种合金制成,并敷满了块状的防热装甲瓦,以使其可以抵抗光速航行中宇宙微粒的攻击,以及在目标行星上硬着陆时,大气摩擦不会将其烧毁或是震坏内部结构所有这些特征归结到一起,使得这些太空舱看起来很像一个有着手雷状凹凸表面的巨大冬瓜。 

                          舱内四分之一的有效载荷用来装置一台超级智能型计算机,专用的每秒1亿亿次运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型中央处理器,以及1KG的千分之一纳秒内存,提供了人类水平的逻辑运算能力和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完全掌握自然语言的交流和处理。100GG容量的超级硬盘信息库,则储存了在外太空重建地球文明所需的海量信息。 

                          另外十分之一有效载荷是地球生物基因库,低温液氮瓶中冷冻了五千枚人类的受精卵,以及数千种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生殖细胞,并且设有自动人工子宫系统,可在适当条件下复制出各类物种。由于舱室的功能十分类似基督教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所以很多西方的工程人员称其为〃诺亚舱〃。 

                          余下的空间全部用来携带纳米机械,多种类型的微型机械可在电脑的控制和协调下利用太阳能和当地的资源进行自我复制,当其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开始制造一些有用的较大型的工业原料,如太阳能电池板、合金板等等,以便建起目标行星上最早的工业基础。 

                          太空舱的外部还加设了电子导航设备、等离子体飞行控制发动机等操控系统,以及一部小型的星际冲压发动机,用来抵消与星际尘埃碰撞时产生的阻力,并利用尘埃中的氢燃料增加速度飞向更远的空间。星历纪元前001年,星际联邦政府在所辖各个星系建设的十余个〃深空移民计划〃专用的大型环状加速器全部建成,它门由百亿兆瓦级的太空核电站提供能量,可以在30分钟内将十公斤的太空舱加速到0。99倍光速,并发射到各个方向的宇宙空间中去。 

                           
                        001年元月,第一枚太空舱顺利出发,射向猎户座的一个特定天区,开始了它的宇宙之旅。此后的一百年中,〃深空移民计划〃以每年一万枚的数量共发射了100万个类似装置,方向遍布全天各个星区。并且后期的型号在功能和质量上都较早期产品有了极大的提高,更好的保证了地球文明在那些遥远的未知区域的正确复制。从此,超光速宇航时代前漫长的宇宙殖民时代拉开了序幕。


                        上部


                        标准文明Ⅰ

                           
                        0106年,〃深空移民计划〃收到了第一个反馈信号,它来自距离第十五太阳系40光年外的一颗类地行星,是由一枚023年发射的太空舱中的超级电脑发送过来的。28年后收到第二次反馈信息,其中详细记载了在该星复制地球文明的详细过程。这也是大多数〃种植文明〃初期在正常情况下所要经历的阶段,所以历史上称其为标准文明Ⅰ。 

                          〃星元023年7月3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舱由第五加速器发射,离开第十五太阳系。 
                          星元065年1月19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舱到达某恒星附近,舱内探测仪发现该恒星第三到第五行星均适合改造,其中第三行星体积为地球1。34倍,大气以二氧化碳气体为主,平均温度零下25℃,最适合作为目标行星。 

                          星元067年6月18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舱经过减速进入目标行星同步轨道,并成功降落在该星北极某区域,该区域与二氧化碳冰冠相邻,当时处于近300个地球日的极昼区。降落后24小时内张开25平方米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并释放了舱内2公斤基础纳米机械群,该恒星太阳常数2。65卡每平方厘米秒,可以提供40千瓦左右的电力,足以保障超级电脑和纳米机械的需要。 

                          星元067年6月20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舱向地球发送登陆信号。〃 
                          基础纳米机械的任务就是利用太阳能和行星上的矿物资源进行快速的自我复制,每一部纳米机器上都有微型太阳能电池,并且可以从主舱的电池板馈电,然后它们利用这些能量从目标行星的土壤中提取有用的硅、铝、铁、铜、氧、碳等原料,复制出结构和功能与自身完全一样的新个体并立即投入使用,于是类似于生物的繁殖,基础纳米机械将以几何级的速度迅速增长。 

                          〃星元067年7月25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舱的基础纳米机械群总量突破300千克,开始释放高级纳米机械群,以便开始更大规模的建设。〃 

                          基础纳米机械是一种〃素食性〃的机械,而高级纳米机械则属于〃肉食性〃,它们不直接参与矿产资源开发,而是以基础纳米机械为〃食物〃将其中已经提炼好的工业原料制成太阳能电池阵列、玻璃、金属型材以及种类繁多的探测仪、传感器和比较大型的自动化设备。这种效仿地球生物的发展模式看上去似乎有些残酷和效率低下,其实它有着深刻的合理性,如果基础纳米机械将提取出的矿物资源不复制成新的机械,而是直接以流水线的方式传递给高级纳米机械制成工业成品,这似乎是减少了工艺环节,节省了能量,提高了效率,其实不然,在这种机械的模式中,基础纳米机械的数量是固定的,其产出原料的数量也将是恒定的,这样,整个系统只能以单一的速度增长,这是一种封闭式的发展模式。 

                          而现行的这种仿生的模式,由于基础机械能够不断繁殖,生产能力不断以几何级速度得以提高,所以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发展模式,也是地球生物和人类社会得以繁荣发展的模式。 

                          当然,在这种模式下高级机械的数量将和肉食性动物一样要受到限制,他们不能〃吃掉〃太多基础纳米机械,一切将在超级电脑的协调下达成一种动态平衡。 

                          〃星元069年1月17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舱第一基地初具规模,基础纳米机械群总数量破5吨,高级机械总量500千克,太阳能电池阵列已达5000平方米,提供80兆瓦的电力,两台小型探测机器人在建,建成后它们将用来在附近的冰冠区寻找水源。〃 

                          量变的积累,会导致质变,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太空舱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其工业体系也从微观级发展到了宏观级。 
                          在超级电脑的控制下,高级纳米机械生产出微米级机械,微米级机械则可以生产出厘米级元件,并组装起来生成小型机械,以此类推最终便可以生产出比较大型的设备,从而建立起一个智能机械化的太空基地。 

                          〃星元069 
                        年8月6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第一基地派出的小型探测器发回信息,在附近的冰冠区一个环形山谷中发现体积庞大的水冰矿脉,筹建可供人类居住的第二基地提上议事日程。〃 

                          宇宙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建立新的栖息地,因此〃种子〃太空舱的最终任务,就是建立起一个条件良好的可供人类居住的太空基地,然后再有人类负责进一步的建设和开发。 

                          而建立人类基地前的准备工作往往是以找到稳定的水源作为结束标志,最好是由像标准文明Ⅰ这样的天然水源,否则就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知道机械工业发达到能够从目标行星的土壤和空气中分离出足够多的氢和氧气,在结合为水,以保障人的需要。 

                          标准文明Ⅰ很幸运,该星的冰冠中除了二氧化碳干冰外还是有很多水冰成分的,只要利用太阳能对其加热,就可以保障人类基地初期的水源需要。 

                          第二基地建在了第一基地和水源基地的中间位置,是一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玻璃穹顶结构,也就是一个用平均高度3米的玻璃封罩起来的空间,以便在其中提供一个充满地球空气的小环境。 

                          与此同时,水源基地的建设也已展开,几百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电热融冰装置、提纯装置、以及泵站和通往第二基地的管道都在施工之中。 

                          在第二基地的旁边,还用500平方米的面积铺满了一种绿色的玻璃箱,这是结合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制成的高效叶绿体发生器。它能通过纳米机械对叶绿体的控制完成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人类所需的氧气、糖分、各种蛋白质和脂肪,其效率比天然植物要高的多。 

                          〃星元072年11月5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第二基地全面竣工,'亚当计划'开始实施。〃 
                          所谓的〃亚当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创造这个文明的第一个人类成员,一旦目标行星上建立起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基地,超级电脑就会开始利用太空舱内的人造子宫系统孕育出一个男性婴儿,并负责对他的全面教育。 

                          人工子宫是一套精密可靠的生命维护系统,里面充满了利用目标行星上的净化水和叶绿发生器生产的营养物质混合而成的人工羊水中,被选定的受精卵附着在人工胎盘上被置入其中,同时系统还提供了模拟真实子宫的所有要素,包括声音、温度、压力和内分泌,并且配合了良好的胎教程式,以保障婴儿的健康发育,其实,当时在地球文明社会中,这种人工子宫系统也很受欢迎,它解除了分娩给妇女带来的痛苦,所以在街上常常能看见背着便携式人工子宫逛街的孕妇们当然作为补偿措施,她们要在〃怀孕〃期间注射一些内激素,以保证她们能对人造子宫里出生的孩子产生母爱和充足的乳汁。 

                          起适合独生子女一样,在孤寂的外太空只要一个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这是出于对超级电脑能力的不完全信赖才采取的措施,因为即便对于人类来说培育下一代也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尤其是要把孩子培育成为一个创造文明的伟大领导者,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必须把全部精力用在一个孩子身上,等他长大后就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代人,并自然而然的形成权威,从而建立起这个地球人类游离文明最初的行政统治。 

                          而之所以要选择一个男婴,部分的含有性别歧视的原因,但也有一定的依据,因为首先在文明建立的最初期,由纯电子智能控制的工业体系向由人控制的工业体系的转化中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因此〃深空移民计划〃的决策者们经常把这个选择归结为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护,一个女人在遥远的外太空挥锹、铲土、开拖拉机还要养育数以百计的孩子,这听上去确实有点过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男性比较具有侵略性,而这恰恰是太空殖民所必需的,当这个游离文明在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后,它必须要有向外发展的强烈愿望,这样他才能不断的壮大扩展到更广泛的空间中去,也只有这样,各个游离文明才有可能更快的彼此衔接,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在融合过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