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海风云录-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英国作为哥哥或者养父,觉得这个弟弟或者养子对自己不够尊重。于是强加干涉,最终美国这个弟弟或者养子还是依靠着自身的能力,成功的脱离了哥哥或者养父的管制,独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虽然美国和英国在有些问题上会争吵、会骂人,但一涉及到第三方加入进来,企图去欺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另一个人马上就会搁置兄弟或者父子之间的矛盾,先联合起来把另一个人揍趴下,然后两个人在继续他们之间的争吵。

所以作者没有把英国列入登上北美大陆的第一个外族军队,因为他们和美国根本就是同根同源的国家,就算打得头破血流,也是自己家人之间的矛盾。至于美墨之间的战争,那根本就威胁不到美国的领土安全,纯粹是美国在抢邻居的宅基地当成自己的。

而南海联邦的军队就纯纯粹粹算是外族军队,双方不光在文化上、肤色上、语言上差距很大,而且在经济和军事上也是短期内的敌对国、长期上的竞争对手。一山不容二虎,在北太平洋这块区域中,真的容不下两个经济大国且还是两个海军大国,这就是历史注定的结局,南美两国之间最终必将一战,除非其中一国停止发展或者衰落。

准确的说,这次南海联邦的军队并没有大规模登上美国大陆,他们只是在美国舰队偷袭珍珠港的当天,突然从海上对加拿大的西部沿海城市温哥华发起了进攻,之用了7个小时,就攻占了包括苏克港、维多利亚港、温哥华岛和整个温哥华地区,并控制了胡安。德。富卡海峡,其中有几个控制点可能是越过了美加边境,另外联邦海军和海军航空兵也对海峡南侧和东侧的美国岸防阵地发动了空袭和炮击,基本摧毁了海峡附近的所有美军阵地。

目前美国的西雅图港已经成为了一个死港,出入的水道全部被联邦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潜艇封死,很多航道上还被联邦海军布设了水雷,据西雅图的美国守军观察,从12日傍晚开始,至少有20艘以上的万吨级联邦运输船进入了温哥华港区,并且连夜向码头上卸载联邦军队和装备,当地的美国陆军曾经试图用岸炮和轰炸机去袭击这些运输船,但都遭到了联邦飞机和舰炮的打击。

由于失去了制空和制海权,驻守在西雅图附近的美国海军和陆军基本处于被动挨打局面,除了天黑的这几个小时之外,随时都有几架联邦侦察机盘旋在西雅图港的上空,只要发现有美国舰艇或者飞机活动,就会招来联邦海军飞机的轰炸和空袭。

此时美国军方才明白过来,为何进攻圣迭戈港的联邦海军不选择大规模登陆了,原来那里就是一个佯攻,用来吸引美国西海岸的防御力量,而温哥华才是联邦军队的主攻方向。

不过现在明白也来不及了,在温哥华失陷的第二天,就有联邦装甲部队出现在了美加边境的美国一侧,在打垮了2个营的美国陆军边境部队之后,这只联邦装甲部队的大约50多辆坦克和上百辆装甲车沿着海滨公路和铁路,开始高速向南平推,一直深入到美国境内60多公里,才在一个叫伯灵顿的小镇附近停下了脚步。

 第五十七章 B17

这个小镇附近有一条很宽的大河叫斯卡吉特河,它从东向西一直流入了皮吉特湾,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美军在撤退的时候,已经把河上的7座大桥全部炸毁,总算是挡住了联邦装甲部队的冲锋。

这支装甲部队是隶属于联邦陆军第三装甲师的一个装甲营和联邦第11机械化师的一个机械化团。它们是第一批被运输船送上温哥华码头的联邦部队,在经过了一夜的整编和休整之后,它们在第二天一早就突破了美加边境,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南攻击前进。

它们的任务就是在斯卡吉特河北岸建立第一道防线,在它们之后还有3个装甲营和2个机械化团正在跟进,这4个装甲营和4个机械化团将用3天左右的时间占领斯卡吉特河北岸地区,把这一片东西20公里宽,南部60多公里长的区域控制在联邦军队手中。

联邦登陆部队之所以要急着占领这一地区,主要是因为美加边境线离温哥华市区太近了,几乎就是贴着市区的南边,这样的话,温哥华作为联邦军队在北美大陆上的一个唯一且重要的桥头堡就始终都处于美军大炮和飞机的威胁之下,所以负责占领温哥华地区的联邦第11机械化师和第3装甲师立刻决定,要把自己的防区向南推进。

经过与空军和海军的协商,温哥华防区的南边一线定在了斯卡吉特河,联邦军队准备用这条河当做一个天然的屏障,来阻挡可能到来的美军的进攻。在这一片海边平原的东边,是一片山区,哪里不适合大部队通过。只需要派少量的兵力,在山口和交通要道上监视即可,而且山区中的绝大部分交通线路都将被炸毁或者布雷。

对于南海联邦这种指东打西的战术,美国守军也只能干瞪眼没辙,因为美国海军在西海岸已经没什么力量了。尤其是在北部地区。占据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联邦海军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美国或者加拿大港口登陆,而美国守军不可能把这些港口和海滩都放上重兵布防。

不过美国军方也并不太担心在温哥华登陆的联邦军队,因为他们的原计划就是充分利用美国国土面积,来弥补美国海军与联邦海军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美国军方本来就做好了把联邦军队引到美国内陆来作战的准备,拉长联邦军队的补给线。分散其兵力,然后利用美国生产能力强大、兵源丰富的优势,慢慢的把联邦登陆部队拖垮拖死。

这个战术有点像当年r本侵华时候中国军队所采取的战术,就是先避开敌人的精锐,不和其在沿海地区纠缠,当r军进入中国内陆之后。就只能被迫分兵了,最终进攻力量越来越弱,补给线越来越长,活活被拖死。

不过美国的国家实力与当时的中国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美国人不是没有能力在沿海地区抵抗,只是他们觉得那样话伤亡可能会很大,不如把联邦军队放进来打合算。

至于那些美国西海岸城市的损失。美国政府和军方现在已经顾不上那么全面了,既然在海军发展上合众国已经落后了,那么这些城市所受到的损失,就是在为这个落后而买单,所幸的是,美国的发达地区还是在东部和中部,西部虽然也有后起之秀,却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按照美国军方的计划,如果联邦军队登陆,他们在沿海50公里之内不会受到大规模的阻击。美国陆军的第一道防线都在沿海100公里左右的地方,一旦联邦登陆部队进入这一区域,他们就会收到美国陆军和陆军航空兵的攻击,而联邦海军对这个距离上的联邦陆军已毫无办法,只能靠海军航空兵来支援。那时候,就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和联邦海军航空兵之间的较量了,美国陆军相信,不管联邦海军航空兵的飞机多厉害,数量庞大的美国陆军飞机将一点一点的把它们消耗一空。

但是这只突破了美加防线的联邦装甲部队好像知道美国陆军的计划一样,他们并没有进攻西雅图,也没有再向内陆深入,而是在斯卡吉特河附近开始修建防线布置雷区了,看他们的意思是不打算再往前走了。

在这时,美国海军和美国陆军中的不少将领都想起了另一场战争:南r战争。在那场规模不大,耗时不久的战争中,南海联邦所采用的战术和目前在温哥华这里采用的战术基本一致啊。

先是在敌方的一个港口或者滩头登陆,然后登陆部队略微深入内陆,就开始做防御工作,之后就是修建飞机场和运送轰炸机,最终,这里会成为联邦空军的一个起飞基地,联邦轰炸机将从这里起飞,挨个的去轰炸那些美国城市。

一想起当初r本被轰炸过的几个城市的惨状,这些美国将军们坐不住了,如果美国的城市也遭到同样的轰炸,而美国军队无可奈何的话,不用等联邦军队发起进攻了,美国政府直接就会被美国人民给推翻喽。

于是,大批的美国军队开始从华盛顿州的东部地区向西雅图附近集结,美国政府也和加拿大政府达成了一致,美国军队可以在战时随意出入了这一地区的加拿大领土而不用向加拿大政府提前通知。

4月15日,200多架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飞机从内陆的多个机场升空,扑向了温哥华港。而接到了陆基雷达预警的联邦海军和少部分联邦空军的战斗机也从航空母舰和温哥华的2座民用机场起飞,双方在斯卡吉特河上空,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空战。

100多架美国陆军的p40、p39战斗机和同样数量的联邦海军、联邦空军的sf4、Af4战斗机搅成了一团,而另外几十架联邦海军的sBt4攻击机则在高空追逐着40多架美国陆军的B17轰炸机。

从性能上讲,美国陆军装备的p40和p39战斗机与联邦海军和空军装备的sf4/Af4战斗机根本没法比。虽然p39的航速和Af4差不多,但是它的高空性能非常差,且操控性也不太好,在一对一的缠斗中丝毫占不到便宜。

而p40这款战斗机在当时世界各国的战斗机中也只能算是中等性能,它唯一的特点就是造价便宜且生产量大,是美国陆军装备得最多的一款主力战斗机。其实历史上p40在中国非常出名,陈纳德领导的那支飞虎队,使用的就是这种飞机。

而且联邦飞机不光能够得到陆基雷达的帮助,还可以利用自身装载的机载雷达提前发现对方,一般在空战中,谁先发现了对方的飞机,谁就占据着主动,至少在第一波进攻中是由主动一方发起的。

至于那些B17轰炸机,是美国陆军装备的一种四发水平轰炸机,在历史上号称“飞行堡垒”,由波音公司制造生产。它的特点就是坚固且火力比较强,机身上装有10多挺12。7毫米的重机枪,另外它的载弹量很大,可以达到8吨。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航程太短,在满载的情况下,只有2000多公里。

对付这些飞的慢且皮糙肉厚的轰炸机,最好用的不是联邦海军或者空军的战斗机,而是那些攻击机,因为攻击机上有2门20毫米的机炮,且载弹量足够,能够抗住重机枪射击的B17,对于机炮来说,装甲还是有点薄。

其实联邦一方除了这些飞机之外,在地面上还有20多辆40毫米自行高射炮隐藏着,但是怕误伤到本方飞机,且联邦飞机正占据着空中优势,所以这些高射炮并没有开火。

 第五十八章 “泼妇”

这场空战持续的时间不长,40分钟之后大家就各自返航了,美国机群是因为损失太大,轰炸机只剩下了8架,还都带着伤,战斗机损失了80多架,已经打不下去了。而联邦飞机也不追赶美国飞机,在把它们驱赶到斯卡吉特河南岸之后,就停止了追击。

这到不是联邦飞行员比较仁义,而是联邦飞机目前的数量比较少,一半都是联邦海军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如果为了追杀美国飞机而进入美国防空阵地,被打下来就得不偿失了,反正目前联邦海军航空兵和联邦空军在温哥华地区的任务就是保护住这个桥头堡不被美军攻占和破坏。

3天之后,大批美国飞机再次企图空袭温哥华港,这次它们分成了2批,大概80架美军战斗机掩护着20架B17从南面飞来,而空袭的主力50架B17在同样数量的战斗机掩护下,悄悄的进入加拿大领空,绕行了200多公里,试图从温哥华的东面撕破联邦军队的防空圈。

不过这种战术在联邦对空雷达的搜索下,用处真的不大,那些飞行在6000米之上的庞大轰炸机群,早在200多公里之外就显示在雷达屏幕上了,联邦空军和海军有半个多小时的准备时间来调配飞机和制定拦截战术,而且就算是这些飞机中部分轰炸机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地面上还有上百门的高射炮在等待着它们。

美国陆军航空兵第二次空袭温哥华的行动在损失了一半的战斗机、三分之二的轰炸机之后,再次以完败告终。不仅没有能够对温哥华港区造成任何实质上的破坏,还被击落了至少200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就算是美国军队是在本土作战,这样大的飞机消耗量也不是几天就可以补充上的。更何况那些跳伞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也大多落到了敌占区中,救回来的人数不及五分之一。

反观南海联邦的海军航空兵和空军作战飞机只损失了20多架,几乎是10:1的比例,而他们的飞行员伤亡数量更是少,只要不是在空中飞机爆炸或者直接飞行员被射杀。基本跳下来之后就会得到联邦地面部队的救援。

除此之外,又有一支南海联邦的运输船队从夏威夷群岛开进了温哥华港,它们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联邦空军战斗机和轰炸机,还有200多辆自行高射炮和自行火炮也随船抵达,这些地面防空炮火和飞机的抵达,使得联邦军队在温哥华港区的防空力量不减反增。

除了这些常规武器装备之外。这支运输船队还为驻守在温哥华港区的联邦部队带来了一件新式武器,这个玩意有些像陆基雷达站,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十几米高的铁架子,上面横4竖3的排列着12个蝶形天线。

与普通雷达站不同的是,这种新式雷达的操作人员全部是国防部特派的技术人员,他们穿着一种全新的联邦军服。除了颜色区别于联邦陆海空三军之外,黑色的臂章上还醒目的绣着一道红色的闪电。

这些部队是南海联邦新成立的一支部队,暂时隶属于国防部直接指挥,它的全称是“电子辅助研究发展部”。别去听这个模棱两可的名称,这支部队的主要功能很简单,就是电子对抗部队,也就是用电子设备干扰和误导敌方的电子设备。

这支部队的发明人还是我们的刘芾刘总统。当然了,他只是给联邦军方的无线电研究部门提了这么一个醒:如果能够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到敌方的飞机或者舰艇,那么能不能同样用无线电波去干扰敌方的雷达或者通讯器材呢?

按照他的这个思路,联邦无线电专家们很快就开发出来了一种无线电干扰装置,经过了几年的试验和完善之后,成为了一种可以捕捉敌方无线电波,然后分析其工作频率,再用更高功率的同频电波去干扰敌方的接收装置的无线电干扰系统,联邦国防部为其命名为“泼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