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海风云录-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资本雄厚的开始囤积各种物资,尤其是像纺织品、糖、香烟、药品、皮革等战略物资,资本微薄的则玩命的生产,然后转卖给那些大商人,自己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然后再囤积足够的原料,准备在将来大赚一笔。不过按照联邦的规定,粮食和武器类的东西依旧属于禁运品,不管是联邦商人还是其他两国的商人,都禁止买卖和运输这两种物品,一旦发现,不光货物会被全部没收,还将按照战时法律予以严惩。

重新稳定了联邦政局,做好了联邦国内的军事动员,顺手再安排了一下联邦周边国家的出路,刘芾现在就是稳坐钓鱼台,等待着欧洲的战局进一步发展,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向澳大利亚和美国下手,而是是下重手,毫不留情。

这时的欧洲已经完全陷入了战争阴霾,没有一个国家敢说战争不会爆发了,随着德国和苏联闪电一般的打垮了波兰,英、法、德三国之间已经正式宣战,虽然在马其诺防线和齐格菲防线上,三方军队并没有大规模攻防,但是随着英国军队登陆欧洲大陆,双方离一场生死战就之差一个火星了。

之所以双方在西线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平静期,一方面是双方还都没有做好大战的最后准备,另一方面是因为英法两国一直忌惮的苏联进攻了它的邻国芬兰,这样两国不得不暂时观察思考一下,到底是应该先对付德国还是苏联。

 第十七章 北欧乱

苏联之所以会进攻芬兰,其实和德国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初两国在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双方私下还有一个密约,在密约中苏德两国不仅谈妥了要共同瓜分波兰,还把芬兰的未来也给定好了,德国为了安抚苏联,把芬兰这个偏向德国仇恨社会主义的邻居出卖给了苏联。

当德国和苏联瓜分完波兰之后,苏联就迫不及待的想把芬兰纳入囊中了。至于苏联为什么对芬兰这么上心,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芬兰的边境距离列宁格勒太近了,只有30多公里,而且芬兰和德国更亲热,这样一来,万一德国翻脸,德国的军队很可能会借道芬兰,然后直扑列宁格勒,苏联到时候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在苏联政府看来,苏德之间未来必然会成为敌人,只不过苏联目前国内还没有稳定下来,只能先与德国合作,对抗来自英法的压力。

芬兰这个国家在一战之前也不存在,早在19世纪初这里就被沙皇给征服了,成为了俄国的一部分。当时由于德国和俄国相互接壤,两国又处于对立情况,所以德国鼓动这一地区的人民起来反抗沙皇俄国并争取独立,然后由黑森亲王担当芬兰的国王。但是这个计划没赶上变化,德国在一战之中战败了,黑森亲王也当不成芬兰国王了,但是随着俄国的十月革命,芬兰真的独立了。

独立之后的芬兰更倾向于德国,与苏联政府的关系不太好,但是芬兰的地理位置确实让苏联非常难受,但是又不敢轻举妄动,怕引起德国的不满。这次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苏联终于得到了德国政府有关芬兰的保证,所以苏联决心解决掉芬兰这个麻烦。

自开始苏联政府还是与芬兰政府商量,能不能采用互换土地的方式,把芬兰靠近列宁格勒的土地让给苏联,而苏联在更东边一点的位置补偿给芬兰2倍的土地。但是苏联政府的这个建议被芬兰政府给拒绝了。原因就是芬兰政府不信任苏联政府,它总觉得苏联政府是要害芬兰。

文的不成功,那就只能用武力了,于是苏联军队于1939年11月30日入侵了芬兰。此次苏联共出动了23个师45万余人,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以泰山压顶之势压向芬兰这个小鸡蛋。但是战争的进程让所有人包括刘芾自己都吃了一惊,芬兰这个小鸡蛋居然把大石头给撞碎了。

芬兰这个国家位于欧洲的最北部,西边与瑞典接壤,东面和南面与苏联交界,呈南北走向的一个长方形。它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里,气候非常寒冷。我们经常一说苏联的冬天如何如何冷,但是苏联的冬天和芬兰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对于气候如此恶劣的一个国家,苏联居然敢在冬季发起进攻,这也不得不说斯大林是有点托大了,或者说苏联有点着急了,生怕德国反悔。想赶紧把芬兰这块悬在列宁格勒头上的利剑给摘除。

芬兰国内不光是气候非常寒冷,地形也非常复杂,到处是山地和森林,而且无数的湖泊河流遍布芬兰全境,在世界上,芬兰有一个绰号,叫千湖之国。所以大家琢磨吧,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里,作为地主的芬兰人面对人生地不熟的苏联红军,得占多大优势啊。

虽然芬兰全国只有370万人口。但是北欧民族向来以凶猛彪悍著称,而且是越往北越彪悍,对于芬兰这样长年要与自然环境做生死搏斗的民族来说,打仗并不是什么让人害怕的事情,尤其是在自己家里打。

当苏联红军兴高采烈的冲进芬兰领土。刚开始并没有受到大规模的阻击,芬兰人只是用小股部队进行了偷袭和干扰。但是随着苏联红军的深入,芬兰人的游击战就越来越显示出威力来了。

那些披着白床单,踩着滑雪板的芬兰人,在山地和森林中神出鬼没,用各种方式来杀伤被大雪和山路困住的苏联红军,而苏联红军对于这种战术毫无办法。而且苏联军队还要面对另一个更可怕的敌人,那就是天气。

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不光人受不了,枪械也故障频频,结果到了次年3月,芬兰方面弹药告急,又得不到援助,再加上苏联又加派了军队,芬兰政府只能签订了停火协议,芬兰割让了靠近列宁格勒的10%的领土给苏联,而苏联从芬兰境内撤出军队。

为了保证列宁格勒这个苏联重要出海口的战略纵深,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概有20多万左右的红军战士没有从芬兰回国,其中只有不到5万人是战死的,另外还损失了上千辆坦克和几百架飞机。还有一个损失就是苏联被国联开除了,与德国一样,成了欧洲的流氓国家。

对于用这么大的代价来换取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值不值,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总的来说,是不值的。因为当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芬兰人帮着德国一起痛殴了苏联,并且抢回了当年失去的土地,虽然芬兰人很爱好和平,并没有占据苏联的领土,但是从效果上来说,苏联费了这么大力气抢来的缓冲带并没有能阻止德军兵临城下。

苏联的这个举动,还大大的刺激了小胡子的神经,让他也把注意放在了北欧这几个与世无争的小国身上。其实在苏联入侵芬兰之前,德国军方并没有任何计划是关于进攻北欧国家的,不过苏联的行动提醒了小胡子,要想在与英法决战的时候全无顾虑,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迅速解决德国身后的各种不确定和威胁。

北欧的几个小国除了芬兰,还有瑞典、挪威和丹麦,其中瑞典虽然是中立国,但它一直是德国的老朋友,它的铁矿石支撑着德国的工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瑞典没有不冻港,当进入冬季的时候,瑞典的铁矿石就需要由铁路运往挪威,然后再经过纳维克港海运至德国。但是这条海上航线很容易就能被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封锁,如果英国人再进一步,占领了挪威的话,德国这个仗就不用打了,直接认输就可以了。

在发现这个漏洞之后,小胡子想起了德国海军曾经提出过要利用挪威西海岸的港口作为德国潜艇基地的建议,在德国海军看来,如果德国能够占领挪威,那么海军潜艇就可以从挪威西海岸的无数个港口出发,限制英国海军在北海的活动,还能够让德国海军更顺利的进入北大西洋。

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小胡子没有理由不去试试占领挪威这块战略要地。但是要找一个什么借口开战呢?作为小胡子这么有艺术范的领导人,肯定不愿意让其它国家说他太粗俗,入侵别的国家如果不找出一个漂亮的借口,那就太扫兴了。

于是德国最高统帅部琢磨出来一个既应情又应景的借口,那就是以苏联入侵芬兰,威胁德国铁矿石运输命脉为由,出兵挪威,由于丹麦就在出兵的路线上,所以德国也给丹麦发了个通牒,结果丹麦比较爽快,直接投降了。因为丹麦只有1万多军队,全国又都是平原,还和德国接壤,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投降是个保全国民的最好方式,而且德国也并不过多干涉丹麦的国内事务,丹麦国王和政府还可以在位管理自己的国家。

 第十八章 西线

在出兵占领丹麦的同时,德国海军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带领着10艘驱逐舰,搭载着爱德华。迪尔特将军指挥的德国第三山地师2000多名官兵,杀向了挪威西北部港口维尔考克;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和4艘驱逐舰及1700人的登陆部队前往特隆霍姆;其余还有4支舰队分别搭载着登陆部队前往卑尔根、克里斯蒂安桑、奥斯陆和艾格桑等挪威西南海岸上的重要港口登陆。

除了这些常规登陆部队之外,德军还使用了伞兵空降部队和运输机机降部队,使得这次战役成为了一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不过德军在新战术方面并没有做到很完善,因为德军的指挥并不是一个整体,整个德国登陆部队的指挥权在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将军手中,但是海军和空军的指挥权却各自为政。

总的来说,德军的进攻还算是顺利,6支登陆部队中的5支都差不多按时抵达了登陆点,并成功的占领了港口。但是进攻挪威首都的那支登陆部队却因为大雾的影响而没有对奥斯陆发起突然袭击,舰队的旗舰布吕歇尔号巡洋舰被奥斯卡博格要塞上的一战时期德国岸防炮击中,280mm的炮弹打坏了这艘新服役的巡洋舰的轮机舱,使得军舰停在了原地无法动弹,随后2枚由岸边发射的鱼雷又命中了这艘倒霉的巡洋舰,不到1小时,它就侧翻在峡湾中。

舰队的另一艘巡洋舰吕佐夫号也被岸炮打伤,德国登陆部队不得不在要塞附近登陆,先进攻要塞。在轰炸机和地面部队的配合下。奥斯卡博格要塞在一天后被全面占领。由于大雾同样影响了空降奥斯陆机场的行动,挪威王室和政府要员们已经带着黄金逃往了英国,没有控制住挪威的王室,使得小胡子利用王室控制挪威的计划落了空。

其实就在苏联入侵芬兰的身后,英国政府也注意到了挪威这个国家对于封锁德国的重要性。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计划利用芬兰作为借口。由英法联军趁机占领挪威,切断德国的铁矿石供应。

但是当英法联军在3月中准备上船出发时,苏芬战争结束了,这个假途伐虢的计划流产了。到了2月份,又一个机会摆在了丘吉尔的眼前,一艘德国运输舰从南大西洋运送了300名英国战俘回德国。但是在北海遭到英国驱逐舰的追逐,并逃入了挪威海域,结果英国驱逐舰俘获了这艘德国运输舰,并救走了船上的英国战俘。

于是德国政府向挪威政府提出抗议,怀疑它的中立态度,并开始派遣德国军舰在挪威海域对德国货船进行护航。丘吉尔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让英国可以出兵挪威的好借口。于是英国海军又做出了一个计划,在4月8日开始入侵挪威。

不过英法两国之间在沟通上浪费了一天的宝贵时间,当英国军舰出发时,德国登陆部队已经占领了挪威西部的几个重要港口城市。尽管皇家海军对特隆霍姆港发起了海上炮击和抢滩登陆行动,但是德军的守卫部队的顽强反击和德国空军的轰炸下,英法军队无法在港口立足,最终只得毁掉了纳维克港的设备。并击沉了德国几艘驱逐舰,然后撤离了挪威。

虽然挪威被德国全境占领了,但是挪威从法理上讲,一直没有亡国,因为挪威王室和政府要员带着国库里的黄金跑到了英国,成了流亡政府,对于挪威国内由德国扶持的政府一直都没有承认。但是在事实上,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挪威确实改朝换代了。

苏联和德国在北欧的这一连串举动,让欧洲各国都提心吊胆。荷兰和比利时见到了中立国也不保险,说完蛋就完蛋,马上开始整备军队,准备用武力来自卫一下,但是与德国在西线配备的军队相比。英法比荷4国的人数虽然不比德国少,武器装备上却落了下风,尤其是在坦克和飞机数量上。

此时在西线,小胡子已经基本完成了部署,从荷兰边境一直到瑞士边境,德军一共集结了136个师,其中有12个装甲师和8个机械化师,坦克3500多辆,飞机近5000架。

由冯。龙德施泰德上将领导的A集团军群为中央集团军群,负责担任主攻任务,下辖第4、12、16集团军,总共44个师(其中有8个装甲师和4个机械化师),由第三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在比利时边境一带,他们将翻过阿登山区,绕过马其诺防线,直插英吉利海峡,然后在B集团军的配合下,包围英法比军队与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海岸处。

由费多尔。冯。博克上将领导的B集团军群为右翼集团军群,负责担任突破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然后向法国北部推进,协助中央集团军群在哪里包围英法比联军。它下辖第6、18集团军,共28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师),由第二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在荷兰至比利时边境一带。

由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上将领导的c集团军群为左翼集团军群,负责在马其诺防线正面担任佯攻,牵制法军。它下辖第1、7集团军,共17个师(包括一个机械化师)。

另外,德国陆军在莱茵河一带还布置了47个师的兵力作为预备队(其中1个装甲师和2个机械化师),其中有20个师是3个集团军的预备队,听从集团军群的命令,剩下27各师为总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调配。

盟军方面,由于法国一直认为德国占领波兰之后会进攻苏联,英国认为自己海军强大,只负责在海上封锁德国即可,陆地上的任务由盟国去完成,而荷兰和比利时则认为只要自己严守边境,恪守中立,就可以避免战争。所以这些国家的准备并不充分,一直到1940年3月,当德国入侵挪威之后,这些国家才制定了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