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喝过一巡,李道才道:“今天喊哥哥来,不谈交趾,是问问邕州的‘括丁法’,你们黄州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又不在我们田州和波州施行,管它做什么?”

    李道听了黄楷的话,哼了一声:“你们真这么想?别的地方都施行开了,凭什么就让我们逍遥?”

    “凭的广源州还在!只要广源州不倒,我们两家就稳如泰山!”

    李道叹气:“我就怕有一天广源州不在了呢?”

    “你想什么?就是真有那么一天,我们两个也活不到那个年纪!来喝酒,烦心的事不去管他!”

    李道向前探着身子,盯着黄楷道:“可你有没有想过,徐平通刚找我们的时候,说是一年五百匹,刚过没两个月就翻了一番!为了什么?我可是早就听说蔗糖务里原来用马的地方,大多都替换成了黄牛!”

    “就算有马,朝廷也奈何不了广源州。就算知道是要对付广源州,有钱我们也不能不赚。今朝有酒今朝醉,哥哥,你想多了,自寻烦恼!”

    左江道地区“括丁法”未行,却已经搅动了所有势力,暗潮涌动。徐平心知肚明,各方得来的消息每天他都有留意。几个月的时间酝酿,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不能再等了,不然会适得其反。

    消息一出来,大家都热情高涨,到处都在讨论,都在想这事情是个什么样子,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改变。结果时间一长,只听楼梯响就是不见人下来,耐心便会渐渐被磨光,很难再提起兴趣来。

    天圣九年十一月,右江道地区“括丁法”的施行已到尾声,交趾与广源州战事正酣,徐平正式知会下属各土官,布告各地,自十二月一日起,左江道全面施行“括丁法”。

    为了施行新法的过程中不发生混乱,徐平以提举左江道溪峒事的名义,命各州、县、峒主官在十一月二十五日齐聚迁隆峒,徐平将到那里与众人商议。

    十一月初二,提举司衙门的后院。

    徐平坐在交椅上,看着面前左江地区的地图沉思。他身前的桌子围坐着七八人,对着地图,整理着各种文件。

    这就是徐平战事指挥部的幕僚团,从福建移民和退役厢军中读书识字的那人中选拔,徐平一一亲自考察过。

    从前世带过来的知识,徐平不相信这个年代的战争指挥方式,靠主将和几个幕僚主观判断,脑子一热就可能决定了大军的军事行动。

    命令死板,前方将领拿着一道可能他完全不清楚也不同意的军令,顺风顺水还好,一遇挫折就束手无策。死按命令军事行动就进行不下去,临时变更行动主帅就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前方主将承担无数风险。

    更不要说有的文臣主帅对军事完全没有概念,好学前代那种儒帅的高人风范,纸上谈兵自以为高明,闭门拟出一道命令来,还要执行将领立下军令状。

    下令的时候风范十足,战事不利屁滚尿流。

    参谋制度的完善对人类战争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把军事行动从玄学变成了科学。虽然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参谋制度与幕僚有根本性的差别,幕僚只是主帅的补充,是主帅多出来的手和脚,参谋则是主帅大脑的一部分。战前充分收集敌我各方的情报并进行分析,拟出多种行动方案,供主帅选择。主帅决定行动方案后,把方案详细分解成行动计划,并针对各种情况定出预案,不让参战人员在战场上面对突发情况手足无措。

    徐平对这一套参谋制度并不了解,但他不相信什么高人风范,而是信奉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地做。做事情前要有计划,做事情的时候要按计划认真执行,事情完成后要认真总结,这几个步骤他在工作中熟之又熟,顺便就搬到了战事指挥中来,他这里便有了参谋部的雏形。

    不远处,高大全和张荣带着十几个人蹲在地上围成一个圈子,圈子里地上摆着各种石块,大家讨论得热烈非常。

    参谋制定计划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让指挥人员充分参与,这种互动越充分,制定出的作战计划越有可行性。

    与新成立的厢军接触过几次之后,徐平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在这些人中行不通,厢军指挥人员已经习惯了单方向接受命令。

    说白了,此时的军事系统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对此时的军队来说,打胜仗并不是朝廷的第一要求,不威胁到帝王的统治才是最重要的。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为什么全天下无论官员百姓都知道老弱兵员留在军队中危害巨大,帝王却绝不允许把他们提前淘汰掉,宁可花费巨大代价把这些人养到六十岁,再退到厢军中发半俸养到老死。即使这样做让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也在所不惜。

    对于皇帝来说,军队战力下降可以多招,但让军队人员退出军队到地方则可能引起叛乱。外辱可以忍,内乱不能忍。

    好在徐平还要到了两指挥乡兵的编制。

    乡兵是地方民兵,不归枢密院管辖,完全由地方官掌控,徐平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他们中贯彻下去。

    蔗糖务所属乡兵两指挥,第一指挥的主官是指挥使高大全,第二指挥主管是指挥使张荣,全是随着徐平多年的老人,可以如臂使指。

    天圣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提举左江道溪峒事徐平将在迁隆峒招见属下各土官,所有人都知道自这一天起迁隆峒的独立地位将不复存在,睁大了眼睛看着徐平能不能成功,是以和平的手段还是流血的手段成功。

    而十一初,徐平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各种预案也制定完毕。
………………………………

第92章 猛虎入狼群(十)

天圣九年十一月初八,罗白县衙后院。

    从一大清早,黄安明、韦知州、黄知县、黄宗祥就围坐石在桌边,面色沉重。除了黄宗祥有些懒洋洋,其他人都正襟危坐,一脸严肃。

    太阳升起,草地上的露水慢慢消失,夜晚的凉意被一扫而空。

    韦知州看看太阳,问一边的黄知县:“你可是搞清楚了?从县里来的那一指近厢军要在今天入驻罗白?”

    黄知县道:“没有错了,从前天开始他们便打行装,新建的军营里守着的人也把那里打当干净。”

    黄安明看看韦知州,沉声道:“事情是我们一起定下来的,黄知县知道的我们都知道,你问来问去干什么?凭白搅乱人心!”

    “事到临头了,总是觉得有些心慌。”

    韦知州叹了口气,皱起了眉头。

    黄安明冷哼一声:“事情定下来了,就不要瞻前顾后!你这样婆婆妈妈的,能成什么大事?十几年的知州你是白做了!”

    韦知州无奈地摇头。事前黄安明犹疑不定,是自己冒着风险把他劝到这里来,没想到事情定下来之后,黄安明的态度是最坚定的。

    或许这就是天生做大事的人吧,与这人一比,自己还真不是那块料。

    太阳升到半空,热气开始起来,韦知州越来越觉得有些心慌。

    虽然已经尽量减少了知道事情细节的人数,但数州联手凑起数百人,真地能够保证消息不泄露出去?偷袭朝廷驻军,这可是灭族的罪过啊4使行了“括丁法”,自己还是一州主官,还有偌大的产业,还有荣华富贵,可这件事只要做了,不管成与不成,只要消息走露就再无活路。

    江州不同于其他地方,离太平县不过二十里路,就是自己知州不做了,也还可以凭着地利做个太平员外。

    值得这样冒险吗?事到临头,韦知州心里越发慌乱起来。

    外面传来马嘶声,有人喊叫,越来越近。

    “来了!我们上去看看$3$3$3小$3说,。2≈3。←o!”黄安明一拍桌子,长身而起。

    其他人纷纷起身,沿着梯子上了不远处寨墙上的望楼。

    新修通的从太平县到罗白县的大路上,一队兵马正远远行来,路上的行人摊贩纷纷躲避。旌旗招展,旗上大大的“忠锐”两字格外显眼。

    看见这两个字,黄安明的脸色一下变得惨白,转身厉声喝问黄知县:“你不是说驻扎这里的是本州静江军?怎么外面来的是新招的忠锐骑兵?”

    “我――我怎么知道?无论官府文告,还是我打听来的消息,一直都说是原驻太平寨的静江军,谁知道会换成忠锐军!”

    黄知县一下手足手措,苦着脸在原地转圈。

    “莫不是消息走露了?虽然我们没告诉调来的人是干什么,但只要有人说漏了嘴,有心人也能猜出来。现在徐平发兵来打我们,这可如何是好?”

    韦知州本来就心慌慌,突然见了这一变故,急得要哭出来。

    “乱说什么?派兵来打罗白县会是这个样子来?”倒是一直不说话的黄宗祥依然沉着,瞪了韦知州一眼。“这些兵马明显是行军,不是来作战的。你也做了这么多年知州,没带兵打过仗f知州说你做不了大事,还真是不错!”

    说完,黄宗祥对黄安明道:“虽然不是来讨伐我们,但驻军现在换成了骑兵,我们计划的事也做不成了。只有一百多人,再是死士,对上这些人也是鸡蛋碰石头!其实就是原计划的步兵,也只能趁乱杀几个人,闹闹事罢了,还要靠罗知县这里出力才逃得掉。现在这些人有马,跑哪里去?”

    黄安明叹了口气:“事情不能做了,还是想想怎么善后吧。就是没动手,消息泄露出去,徐通判会放过我们?”

    说完,在原地来回踱步。

    外面的忠锐军已经到了新建的军营,并没有解鞍,只是下马在军营里做饭。行军都是天不亮就出发,天亮之后埋锅做饭,吃饱之后赶路,要到下午扎营之后才吃晚饭。一天两顿,行军的时候与寻常人也没什么区别。

    沉思良久,黄安明停下脚步,看着其余几人道:“事已至此,诸位,黄从贵留不得了!”

    罗白黄知县吓得一哆嗦:“什么意思?莫不是想――取了黄衙内性命?”

    黄宗祥冷声道:“黄知州说得够明白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杀黄从贵还等着他给我们惹祸吗?这几年来,没有我们这些人照顾,他有一百条命也死绝了!保他这么多年,也对得起我与黄承祥的交情!”

    黄宗祥话里的杀气让黄知县浑身发冷,不敢再说话。

    黄安明叹了口气:“不是我们心狠,平白要绕从贵的性命,实在是不得不这么做。开弓没有回头的箭,你以为我们把人撤回去就能万事大吉?没在邕州闹出事来,甲峒不会放过他,好吃好喝好玩的白招待他了?他不回甲峒,早晚落入官府的手里,‘括丁法’施行,我们再也护不住他。而他只要到了徐平手里,黄知县,你觉得他能不能守口如瓶,不把我们供出来?”

    “可――可他死了,我们不就得罪了交趾?”黄知县还是犹豫。

    “我都不怕,你罗白县离交趾远着呢,操什么心!”

    话说出口,黄安明见黄知县还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深深叹了口气:“唉,说起来我也是与他父亲自小相识,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哪里下得了这个狠心。黄知县啊,现在提举司里兵强马壮,我们的脑袋都在人家刀底下,不敢有丝毫马虎啊!”

    听到这里,黄知县已经明白黄从贵这次必须死了。从忠州逃出来,黄从贵逍遥这么久全是因为土官们觉得他有用,现在成了累赘,那是再无退路了。

    黄知县跟黄从贵没什么交情,看着也不顺眼,之所以犹豫不决,是被黄安明和黄宗祥吓着了。需要合作的时候就称兄道弟,转头就亮刀杀人。本来守着一县之地,黄知县觉得自己怎么也算是一方之雄,今天与这两比起来,才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多么可笑。

    上思州和思明州在明江上下游,一头一尾各自坐大,把夹在中间的迁隆峒压得死死的。要不是两州成二龙夺珠之势,迁隆峒早就被吞并了。这样两州的主官,岂是罗白黄知县这种窝里横的货色能比的。

    韦知州也觉得心凉,与这两尊神混到一起,后悔得要死。自己还巴巴地跑到思明州去劝黄安明,想想就觉得可笑。

    “咦,他们怎么又要走?不是驻扎这里吗?”

    一直不说话的黄宗祥突然出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向外看去,只见吃罢饭的忠锐军已经全体上马,继续前行。

    “他们去哪里?再向前走没有大道,全都是山间小路了啊?”黄知县迷惑不解,看着韦知州说道。

    黄宗祥猛地一跺脚:“直娘贼,他们这是要去迁隆峒啊!我们还在这里想着算计徐平,那个恶贼却要直捣我们老巢!”

    说完,转身看着黄安明,沉声问道:“怎么说?”

    黄安明看着寨外正在前行的忠锐军,不但马匹配备整齐,还有不少马跟着驮运物资,粗略一算,竟是大约两人三马。要知大宋缺马,就是禁军里面有的骑兵都达不到一人一马,空占编制而已。却没想到太平军如此阔绰,对手下的厢军也下这么大的本钱。

    黄安明只觉得头一阵发晕,用手扶住额头,缓缓开口:“迁隆峒一失,提举司就控扼住了要害,我们两州成了砧板上的肉,只有乖乖听话了――”

    说到这里,黄安明猛地手一挥:“不行!我思明州数代传承,才有了今天的基业,怎么能够如此葬送!天可怜见,让我们在这里看到,不然的话这些骑兵一到,什么都来不及了。天意如此,那就――”

    说到这里,黄安明抬头与黄宗祥对视一眼,两人都重重了头。

    深吸一口气,黄安明转身对韦知州和黄知县道:“两位看见了,提举司的大军已经出动,必然是直击迁隆峒。徐平口口声声二十五日招见各州主官,还布告全境,告示在白壁上贴得到处都是。搞得跟真的一样,却在今天出兵!所谓兵不厌诈,他才多大年纪,就学得如此狡猾!”

    韦知州和黄知县异口同声问道:“那怎么办?”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被我们看见,他这条计也就破了!我们蛮人跟官府周旋了多少年,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见过,不用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