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远征军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迪威还通过实践进一步地感到:中国军队之所以不能有效地作战,“主要原因是蒋的于扰,他的经常干扰和来信,完全抵消了我的权力。”'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40页,41页,42页。'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指挥权滥加干预当然并不单纯出于他“愚蠢、害怕和防御态度”'注:同上。',从根本上说,蒋介石是出于对日作战不感兴趣。
    当然,史蒋矛盾的产生,并不意味着蒋介石一开始就对史迪威不信任。事实上,蒋出于对英国的反感和对美国的信赖,起初对史迪威是信任的。1942年4月,蒋介石赴缅时,曾在腊戍明确地向中国军队的将领宣布了五点指挥关系,确定了史迪威对中国的指挥全权'注:同上。'。此外。蒋介石还特别叮嘱第5军军长杜聿明说:“你归史迪威指挥”,要他“绝对服从史迪威,对于英方的有关问题由史迪威去办。”'注:同上。'
    综上所述:在第一次缅甸会战中,除了日军在军事上明显占优势而外,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低潮,中、英、美各自战略目标不同(尤其是前两者),以及盟军之间指挥系统紊乱,相互不信任,各行其是等是造成这次会战失败的根本和直接原因。当然,中国远征军自身也有一些因素,如个别将领失职(罗卓英的战略指挥错误),一些部队回避战斗,缺乏战斗力等'注:同上。'。这些都是全面分析第一次缅甸会战失败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三章世界局势与反攻缅甸决策的形成
    第一节首次入缅作战失败后的世界局势
    1942年夏季以后,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出现了一系列转折,尤其在中途岛之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形势的变化更为明显。从东方至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开始转入战略反攻,世界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面发展,这就为盟国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策略转变和调整提供了契机。
    一欧洲战场的变化
    1942年初,苏联取得莫斯科战役胜利之后,又以9个方面军的兵力,在北方、西方、南方战线同时向390万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发动了全线进攻。至4月下旬,苏军在各条战线上,先后将德军击退了150至400公里,削弱了德军的军事优势,使德军失去了战争初期那种突然袭击的有利因素,苏军开始为争夺战略主动权而斗争。
    从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规模空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在这次战役的某些阶段,双方同时参加战斗的达200万人以上,2000辆坦克,25000门大炮和迫击炮,2300多架飞机。整个战役中,苏军歼敌66个师,约150万人,占当时苏德战场德军兵力的四分之一。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最终粉碎和制止了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攻势,迫使德军转入战略防御和退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843页。'苏军从此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开始了战略反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整个战略形势,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开始向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国方面发生根本性转折。
    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进行了二战史上最大的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双方投入总兵力高达400多万人,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了30个精锐师,50多万官兵,3000多门大炮,3500架飞机和1500辆坦克。正如斯大林所说:“如果说斯大林洛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它已经处在覆灭的边缘。”'注:斯大林:《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苏军又发动了夏季攻势,解放了德军占领下苏联国土的三分之二。苏军在人数和装备上均已超过法西斯军队,士气高昂。从此以后,德军在苏联战场上最终完全地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的一系列胜利,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步伐。
    在大西洋战场,1942年德军海军的战略优势开始逐渐丧失,英美海军摆脱了战争初期的不利方面,通过有效的联合作战,狠狠打击了德国海军的嚣张气焰。当年秋天,英美强大的生产能力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功能,军舰的月生产量开始超过被德国潜艇击沉的总吨位。英美海军击沉的德军赖以进行大西洋海战的主力——潜艇的数量,由1941年的36艘增加至70艘。1943年英美击沉德军潜艇达237艘,并迫使德军潜艇停航一月。经过双方的反复争夺,“主动权多次易手。”'注:小戴维·佐克等:《简明战争史》商书印书馆1982年版,第354页。'反法西斯同盟国才掌握了大西洋上从北美至英国和苏联的海上运输生命线。
    二北非地中海战场的变化
    1942年10月,就在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的时候,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发动了阿拉曼战役,到1943年2月,英军将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从埃及境内的阿拉曼一直赶回突尼斯。阿拉曼战役是英国在北非一系列失败之后的重要胜利。丘吉尔评价此战时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伦敦1968年第4卷第541页。'
    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的10万英美联军,在500多艘战舰和大量飞机掩护下,成功地登陆北非,完成了“火炬”计划,“它表明了意德同盟不久将崩溃的前景。”'注:斯大林:《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此后,英美军队合围突尼斯,迫使25万德意军队于次年5月投降。接着盟军又发动了西西里岛战役,导致了墨索里尼的倒台和意大利退出战争,德国在欧洲大陆上从此陷入孤军作战的局面。这样,盟国最终完成了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略转折。
    三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变化
    从1941年12月7日至1942年5月上旬,日本先后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达到了自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的胜利顶峰。
    1942年5月7日,日美海军首次在西南太平洋的珊瑚海交锋。次日,两军激战,大战以来横行无阻的日本海军首次受挫,损失飞机80多架,轻型航空母舰一艘。'注:利德尔-哈特:《第二世界大战史》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486页。'日军被迫放弃了攻打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战略目标。
    一个月以后,日美海军又在夏威夷洋面上展开了中途岛大海战,日本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和约330架飞机,“使帝国海军遭到了1592年以来第一次决定性失败。”'注:N·米勒:《海军空战1939~1945》海洋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日本开始丧失在太平洋上的海空优势。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日美军队展开了持续半年之久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此战结果,日军损失了30多艘各类舰艇,600多架飞机及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以惨败告终。至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1943年9月,日本制定了以退缩和防守为主的“国家绝对国防圈”,在太平洋上转入了全面战略防御态势。
    四中国战场的变化
    1942年初,日本大本营和在华日军就对华政策进行了长时间研讨。3月19日,参谋总长杉山元向天皇提议,“在整个形势,尤其是对苏形势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断然向处理中国事变迈进,以图迅速解决之。”为此,必须对国民党军队进行较大规模的作战,歼灭其主力,使重庆政权进一步丧失统制力,导致军队崩溃,进一步清乡,肃正占领圈内的治安。'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昭和17、18年的中国派遣军》软云新闻社,东京1973年版第15~16页。'
    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利特尔空军中校率领16架双引擎B-25轰炸机,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冲破日军的空中防线,轰炸了东京、名古屋、神户,然后顺风向飞到中国,在衢州机场强迫着陆或跳伞降落。美机轰炸日本,把战争推向日本本土,鼓舞了美国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士气。
    美国空袭日本后,日本决定采取措施制止美国再来空袭,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浙赣会战,确保浙江沿海地区,封锁浙赣路,消除美军利用浙江衢州机场轰炸日本本土的威胁。
    1942年5月,日本陆空配合,以两个师团的兵力,从浙赣路东段分三路进攻,连陷诸暨、义乌、新昌、金华、衢州、上饶、弋阳、横峰等地。这样一来,浙赣路就被敌人打通了。'注:李新等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28页。'此后,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失利,1942年10月,日本大本营决定将作战重点放在南太平洋战场。同年11月,日军在瓜岛争夺战中败局已定,日本大本营决定停止重庆作战的准备,将主要精力用以对付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12月10日,杉山元指示:由于瓜岛战役对日本日益不利,需要从中国战场抽出兵力加强太平洋战场,为此,要极力避免在华进行消耗战,努力提高占领区的治安。
    1943年初,日本在瓜岛战役中失利,太平洋战争发生重大转折,日本从攻势转入守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对华政策的总目标是巩固占领区,以使从中国抽调兵力加强太平洋战场。日本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有末精三指出:“中国问题的重点是粮食,物价和共产党三大问题。”'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昭和17、18年的中国派遣军》第406页。'具体地看,1943年日本对华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加强汪精卫政权,保持对国民党政府的压力和围剿解放区。
    1943年2月27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认为:“重庆抗战力低下”,但相信美英会取得胜利,因而在现在的形势下可能会进行消极抗战。”'注:《战史丛书66,大本营陆军部6》第233~234页。'因此,会议决定对国民党战场维持现状,只在安庆、信阳、岳阳、南昌之间发动作战,以确保岳阳以下的长江畅通。1943年9月,日本决定在太平洋战场退守“绝对国防圈”,在年底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师团调住太平洋战场,另抽5个师团作为大本营预备队。这样,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作战次数进一步减少。因而194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第3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维持国民党一党专制,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揭露和斗争,以及全国人民的反对,国民党才被迫停止了反共高潮。国民党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全面好转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实力,抢夺胜利果实,继续消极抗战。此外,国民党政府还指使部分官兵投降日本,改编成伪军。在战时,协助日军对解放区进行“治安战”,战后则抢占胜利果实。至1943年8月,国民党政府一批高级官兵'cdhyy注:原书如此。'和58名高级将领,50万军队相继投敌。
    在1943年里,日军相继向武汉、岳阳、沙市三角地带发动了“江北歼灭作战”,向洞庭湖至宜昌间的长江南岸地区发动了“江南歼灭战”,广德会战、常德会战。在上述攻势中,中国军队都未能有效地阻止日军的进攻,日军主动进攻多,国民党军队主动进攻少,日军取胜多,国民党军队取胜少,说明这个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确实是消极被动的。
    1943年,日军在华作战的重点是解放区。1943年3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指出:“中共军队不仅在华北,而且在全中国都妨碍日军的行动,因而要“加以铁锤般的打击。”'注:《战史丛书50,华北的治安战》第337页。'5月中旬,日参谋总长杉山元在视察华中日军时要求扩充特务机构,以加强对解放区进行“治安战”。8月28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在作战大纲中规定:华北方面,要在今年秋季摧毁中共军队的根据地。于是,1943年日军继续对解放区进行残酷的“扫荡”作战。
    日军在1943年先后向解放区发动了“冀西作战”,“北岳扫荡作战”,“太行作战”,“沂蒙山区扫荡”。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外线结合,展开了积极的反扫荡斗争,不仅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恢复了解放区,而且还使抗日根据地有所扩大,为1944年的局部反攻奠定了基础。
    五缅甸沦陷后国内的政治经济
    日军占领缅甸后,1942年6月,日本驻缅甸占领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将军宣布在缅甸成立日本军政机构,各级行政机构的工作由日军司令部负责监督,建立起了军事殖民政权。饭田还宣布:在战争胜利结束以后,缅甸将获得自由,缅甸必须准备长期战争,并为战争动员一切资源,违者将由军事当局严加惩处。'注:R·佩恩:《亚洲的叛乱》纽约1947年版,第245~246页。'日本还制定了一个缅甸分阶段独立计划,建立了一个由缅甸主要政治领袖组成的筹备委员会,负责与日本合作并制定缅甸殖民地宪法。
    1942年,日本成立了大东亚省和隶属于日本银行的南方开发银行,负责制定对占领的东南亚各国的政策和掠夺各国的经济。缅甸由于在日本预定的计划中是入侵印度的桥头堡,受到日本的特别重视。
    占领缅甸的日军没收了英国的全部财产,将缅甸幸免于战火的技术设备和原料直接送往日本,发行既无黄金又无商品保证的占领区纸币。农业上,强行规定农民种植日本战争经济所需要的作物,征用牲畜和居民的其他财产,鼓励发展日军需要的家庭手工业,强制居民参加劳动。这样,日本达到了以战养战,维持日军的给养,并为日本战争经济运转输送原料的目的。
    日本确立了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后,以日本三井三菱为首的垄断组织开始操纵缅甸的经济资源,所有大城市都开设了横滨银行的支行。日本的殖民政策使缅甸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群众的生活境况急剧恶化。从这年夏季开始,日本开始在缅甸推行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