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药三分毒-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博士说:“刘大夫,您把西医说得如此可笑,难道西医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

  我说:不是的,西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要比中医深刻得多,在这一方面,中医远远不如西医。

  首先是西医观察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许多临床表现。刚开始往往是关节局部比较轻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逐渐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①晨僵现象与关节僵硬:所有类风湿病人都有这种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其特点是于早晨或睡醒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即觉缓解或消失。晨僵现象表明类风湿病变在活动,晨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变严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发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为三度:轻度晨僵是起床活动之后,在一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中度晨僵是起床后活动在一小时以上至六小时之内晨僵缓解或消失;重度晨僵:在起床后六小时以上,晨僵缓解或消失,或终日晨僵。

  ②关节肿胀或疼痛。这是几乎所有的类风湿病人的必备症状,绝大多数病人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形肿胀,是类风湿病人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甚至剧烈疼痛。由于剧疼,当别人伸手去触摸他的关节时,病人就用手挡起来保护或回缩。若让其主动活动关节,有时还可勉强地伸屈。临床上要注意有无自发痛与活动痛。自发痛即关节不活动时或在安静自然位置状态下也痛,有时甚至从睡眠中疼醒,这表明病变发展较快或急,且较严重;活动痛即当活动关节时才觉疼痛,这表明关节炎症比较轻或趋于缓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特点是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刚开始活动时又加重,如久坐后站立起步和行走则困难,病人常“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手指与肘屈曲过久以后,刚伸直时疼痛加重。但是这些现象经过活动片刻后即减轻,逐渐活动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关节晨僵和肿痛严重时,病人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关节痛在早晨、夜里和阴天下雨、寒冷、受冻尤其是感冒时加重。

  ③受累关节。类风湿病可累及人体全身187个滑液关节的任何一个,包括构成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肌腱、韧带、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见受累发病的关节是指趾、踝、腕、肘、膝、髋、颞颌、胸肋、颈和肩。  

  ④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其他特点。

  第一是游走性。早期关节疼痛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3天,很少超过1周。一旦关节出现肿胀后,则肿胀在这个关节上持续的时间较长,首先发病后的第一个关节肿胀多半持续3个月至一年以上,这一点是区别其他关节炎的重要特征。第一个关节肿胀发病后,多半经1—3个月才能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对关节,即关节肿胀的游走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这是区别于其他关节炎的另一重要特点。此后,关节肿痛就像接力赛跑一样,这个肿痛还未消失,另一个或几个关节又开始发生肿痛。

  第二是对称性。关节炎的疼痛经常是对称性的,关节痛很少是非对称的;单关节炎少见。

  第三是相互制约现象。如果甲关节肿胀游走到乙关节之后,那么甲关节的肿痛较快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全消退,而新发病的乙关节肿痛渐趋严重。

  ⑤关节摩擦音:类风湿的关节炎症期,检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细小的捻发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关节为典型,此表明关节存在炎症。有的关节炎症消退后,活动关节可以听到或触到嘎嗒声响,这在指和膝关节、髋关节最明显,可能是类风湿伴有骨质增生所致。

  ⑥关节功能与活动受限,在早期,关节发生肿胀时,多数病人因剧痛不敢活动,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与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于关节强直和各种畸形所致。关节强直和畸形的程度与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医疗指导、是否注意功能锻炼、病情进展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关节功能严重阻碍时,病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病人翻身、起床、穿衣、梳头、刷牙、拿碗拿筷、吃饭、洗衣、弯腰、行走都发生困难。

常见的畸形有类风湿手、类风湿足等。类风湿手的畸形特征为鹅颈畸形、扣眼畸形、鳍形手等。类风湿足的畸形特征为跖趾关节半脱位、趾关节外翻,以及向腓侧偏移和跖趾关节偏向跖侧,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及步行困难。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周围病变:

  ①类风湿皮下结节。多见于类风湿高度活动,血沉持续增快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时,是确定类风湿与判断病变活动的标准之一。类风湿皮下结节的大小约为0。2—3厘米,犹如扁豆、花生米、胡桃,呈圆形或卵圆形,通常如骨样坚硬,无痛,可活动。其数目一至数十个不等,多见于关节周围,尤其是肘关节鹰嘴处、腕关节、指关节伸侧。另外,全身的结缔组织均可出现。

  ②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及肌无力。关节附近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出现的速度较快,有的于10 天即可发生,数周后多半是明显的,并以伸肌萎缩为著。肌萎缩常伴有疼痛、灼热感、僵硬、无力、知觉过敏或减退、肌肉紧张或压痛。肌无力常表现为握力减退,两下肢行走不能持久、发软或膝有突然跪倒现象。因此,临床上将双手握力和步行时间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在肌萎缩的基础上,会发生肌硬化和挛缩。由于肌萎缩、挛缩和关节脱位,致使指、趾或四肢关节向外侧偏位。

  ③骨受累。类风湿病人可发生股骨头和其他部位的骨无菌性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残废。类风湿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引起骨痛、关节活动受限、自发性骨折。

  另外,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特殊的表现。

  有发热型类风湿:

  ①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本症的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皮疹,关节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血沉增快,白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不消失,血中无细菌生长,抗菌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

  发热前可有感冒、咽炎、扁桃体炎、肺炎、外伤、寒冷等诱发因素。发热多半在38℃—40℃ 以上,常为不规则持续性间歇热。一般于每日午后开始发热,至傍晚或半夜热退。有的病人从午夜或早晨开始发热,黎明或早饭后降至正常。发热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十多年,有的从儿童期开始发热,至成人时仍发热。当发热病人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出现之后,体温转为持续性低热,发热间期延长或迅速降至正常,即所谓“关节一肿,发热到头” 。

  ②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这种病人的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风湿热,但经过密切观察,还是能够确诊的。

  病人体温长期在37。2℃—38℃之间,很少超过38℃。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低热期间全身症状虽不重但较多,且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前驱期表现,如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全身肌肉和多关节游走性疼痛,或不定位的肢体酸痛不适,肢体发凉、麻木及蚁走感等等。这些表现当天气变化、阴雨天、寒冷,尤其感冒时加重。于低热数月之后,才出现关节或全身的僵硬现象,以晨起或睡醒后显著,活动后消失。通常经数月至1—2年低热与上述前驱期表现之后,出现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之后,低热消失或因关节肿痛突出而退居次位。

  还有单关节型类风湿常从髋、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以后病变始终在某一个关节上,反复肿痛,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进行,且常伴有其他关节疼痛,病程可持续一年至数年,最终伴发骨关节病,可留有轻度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多半能够治愈,预后良好。只有少数发展为多关节炎,而病程经过转为慢性。此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也有少关节炎。此型类风湿的关节炎症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常见的发病关节为腕、踝、膝、跖、髋。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间的缓解期,有半数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经积极治疗后可完全控制或治愈,可留有关节粗大、微痛或僵硬、强直。部分病人经数周数月后复发,转为亚急性和慢性。但一年内发病关节不超过四个且未伴有虹膜睫状体炎者,预后良好。此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另外还有干性关节炎。所谓干性关节炎,是临床上以关节僵硬、挛缩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不明显或无肿胀,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得很快,数月或1—2年内即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成残废。此型的类风湿病变可能是首先在骨组织内发生肉芽肿而后波及关节,才致关节的病变,而关节腔内的渗出液很少。

  此外还有内脏型类风湿。内脏型类风湿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炎症活动度高,多数伴发类风湿皮下结节、白细胞增多、血沉持续增快、严重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滴度很高,以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一个或几个内脏受累的表现。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肿痛的表现一般是中等的,有时较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

  ①心脏炎。有人统计类风湿性心脏炎的临床发病率为15%。有些病人的心脏炎极轻,临床无症状,故尸检结果发病率更高,约40%。由此看来类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病率比人们的印象要高得多。类风湿性心脏炎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值得庆幸的是病变很轻,一般无临床症状,只有当类风湿病变高度活动时,才出现一些心脏症状,且不发生心力衰竭,心脏炎经治疗后很快消失。

②血管炎。是类风湿内脏型中最严重的一种,被称为坏死性动脉炎、恶性类风湿。血管的炎症和血管的闭塞性病变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性改变。临床上分为两型:一型是四肢末端的血管炎,表现为指、趾的坏死,甲床淤斑;另一型为累及内脏多器官的全身性血管炎,临床病情急,表现为不对称性多神经炎、发热、白细胞增多、肢体坏死、各种内脏损害等,预后不良。

  ③肺损害:可发生慢性间质性肺炎,表现为长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咯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肺部、罗音,发展为肺气肿,形成肺纤维化。在类风湿活动期,胸膜发生渗出性炎症,可出现胸水,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显著,多在一周内消退。

  女博士说:“刘大夫,您说的晨僵好像是中医术语。”

  我说:“是的,西医也用晨僵这个术语,据说是跟中医学的。晨僵是类风湿病人都有的一种表现。即病人的关节在早晨出现僵硬感,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全身关节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出现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时,受累关节的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但是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因此,晨僵是反映全身关节炎严重程度的一个很好指标。”

  女博士说:“刘大夫,怎么确诊是类风湿呢?”

  我说:化验不准确。

  ① 关节滑膜液的检查,外观应当呈现混浊的草黄色浆液,黏稠度降低,粘蛋白凝固不全,可见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但是这只能用于严重的类风湿的诊断。

  ② 血沉的检查,可作为判断炎症活动度的可靠指标,其升降与类风湿的活动度相一致,也可作为判定疗效及诊断的指标。但是也有血沉始终正常而病情复发或恶化者。而且血沉增快是提示组织的损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无特异性。  

  ③抗链球菌溶血素O,此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而且有人分析,类风湿病人中抗O升高仅占30%左右。

  ④ 类风湿因子RF, 它应当是特异性的,因为类风湿因子是身体内,产生的抗类风湿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但是,类风湿病人约有80%出现阳性,小儿患者为27%左右。而且RF阳性也可出现于恶性肿瘤,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牛皮癣、结节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麻风、矽肺等;甚至正常人群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阳性率可达20%左右。

  因此把RF阳性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绝对证据是不对的,而有些人看到RF阳性的结果时忧心忡忡,以为自己患了类风湿,这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⑤ C反应蛋白,亦称丙种反应蛋白,简称CRP,正常人为阴性。类风湿阳性率为80%;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因此CRP阳性,也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组织坏死、心肌梗死、肝炎、菌痢、结核、疫苗接种之后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故临床上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标。

  ⑥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测定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用于类风湿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类风湿病人为阴性,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为阳性;不过,健康人阳性率约为10%左右。

  女博士说:“刘大夫,看来化验是不准确的;还有其他方法确诊吗?”。

  我说:还可以用X线检查。不过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缺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