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剂
属性:(《霍乱论》) 
治暑秽挟湿,霍乱吐下,脘痞烦渴,苔色白腻, 
飞滑石(四钱) 香豉(炒,三钱) 焦栀(二钱) 黄芩(酒炒) 省头草(各一钱五分) 制浓朴 制半夏 
(各一钱) 
水煎,去滓,研入白蔻仁八分,温服。苔腻而浓浊者,去白蔻,加草果仁一钱。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霍乱论》) 
治湿热蕴伏而成霍乱,兼能行食涤痰。 
制浓朴(二钱) 川连(姜汁炒) 石菖蒲 制半夏(各一钱) 香豉(炒) 焦栀(各三钱) 芦根(二 
水煎温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霍乱论》) 
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口渴烦躁,目 
晚蚕沙(五钱) 生苡仁 大豆黄卷(各四钱) 陈木瓜(三钱) 川连(姜汁炒,三钱) 制半夏 黄芩( 
酒炒) 通草(各一钱) 焦栀(一钱五分) 陈吴萸(泡淡,三分) 
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梦影) 
治温暑痧邪,深入营分,转筋吐下,肢厥 
连翘 丝瓜络 淡紫菜(各三钱) 石菖蒲(一钱) 川连(吴萸水炒,二钱) 原蚕沙 地丁 益母草 
(各五钱) 生苡仁(八钱) 银花(四钱) 
地浆或阴阳水,煮生绿豆四两,取清汤煎药,和入生藕汁,或白茅根汁,或童便一杯,稍凉徐徐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霍乱论》) 
治霍乱后,余邪未清,身热口渴,及余 
鲜竹叶 生扁豆(各四钱) 香豉(炒) 石斛(各三钱) 枇杷叶(刷,二钱) 橘红(盐水炒) 陈木瓜(各 
一 
钱) 焦栀(一钱五分) 
水煎温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梦影) 
治霍乱后,胸前痞塞,汤水碍下,或 
石菖蒲 黄芩(酒炒) 制半夏(各一钱) 川连(姜汁炒,五六分) 苏叶(三四分) 制浓朴(八分) 鲜 
竹茹 枇杷叶(刷,各三钱) 芦根(一两) 
天雨水急火煎,徐徐温服。小溲秘涩者,加紫菀。(此方甚巧,谢城) 
按∶此泻心汤证也,何必另立方治?以暑热秽浊之邪,与伤寒不同,故五泻心皆 
圆柄方凿之格,漫为引用。岂徒无益已哉?兹以菖蒲为君,辛香不燥,一名昌阳者,谓能扫 
涤浊邪,而昌发清阳之气也。合诸药以为剂,其奏蠲痰泄热展气通津之绩,已历试不爽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金匮》) 
治霍乱后,余热未清,神倦不饥,无苔 
麦冬(一两) 制半夏(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炙,六分) 粳米(半合) 大枣(四枚,擘) 
水煎,温分四服。 
按∶海藏以竹叶易半夏,治温热后房劳复之气欲绝者,大效。余谓即不因房劳复,而气液两 
亏,不能受重剂峻补,皆可以此汤接续其一线之生机,余屡用辄效。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霍乱论》) 
治霍乱后,津液不复,喉干舌燥,溺短 
北沙参 生扁豆 石斛 陈仓米(各四钱) 枇杷叶(刷) 鲜竹叶 麦冬(各三钱) 陈木瓜(六分) 
生甘草(一钱) 
水煎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伤寒》) 
治伤寒转霍乱,身热头痛,渴欲饮水。 
白术(石顽云∶宜用生白术) 茯苓 猪苓(各十八铢,按二十四铢为一两,每铢重四分二厘弱 
,六铢为锱,即二钱五分,十八铢即七钱五分) 泽泻(一两六钱) 桂(五钱) 
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愈。 
按∶仲圣于霍乱,分列热多寒多之治,皆为伤寒转为霍乱而设。故二多字最宜玩味,所云∶ 
热多者,谓表热多于里寒也;寒多者,里寒多于表热也。岂可以热多二字,遂谓此方可治热霍乱哉。沈 
果之云∶其用桂者,宣阳气,通津液于周身,非用之以通水道下出也。用泻、术、二苓,以 
通三 
,是热之又热,耗之又耗,速之毙矣。余谓观此,则多饮暖水,汗出愈之义益明。故霍乱无 
阳 
援圣训,浪投此药也。石顽、又可皆语焉未详,河间则加三石以驾驭之,兹复详述方义,庶 
用者,知所取舍焉。而今人治湿热病,不察其有无外挟风寒,内伤生冷之兼证,辄以胃苓汤 
为通用之方,因则偾事者亦多,且古方用散,不过三钱,权量又小,今世改为汤剂,动辄一二两 
,权量又大。宜乎中病者,恒少;而误人者恒多也。岂独霍乱然哉!可慨也夫。 
又按∶此方与苓桂术甘汤,同为温中涤饮之剂,而力较峻。凡霍乱之寒湿内盛,水饮阻闭 
三焦者,虽外无风寒之表邪,未尝不可用也。故亦治水蓄之疝,湿聚之肿。气滞者加浓朴,气 
虚者加人参(名春泽汤),用药如用兵,苟能量敌而选将,斯战无不克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伤寒论》) 
治寒霍乱,口不渴者。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各三两) 
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碎研,温服之,日三夜二,腹中未 
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味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加减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尤氏云∶脐上筑者,脐上筑筑然跳动,肾气上而之脾也。脾方受气,术之甘能壅脾气,故去 
之。桂之辛能下肾气,故加之。 
按∶此阳虚之肾气动,欲作奔豚也。故去术加桂,以杜其上凌之萌。若阴虚而脐上筑筑者, 
大忌刚燥之剂,非峻滋肝肾之阴不可。盖一为水动,一为火动也。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尤氏云∶吐多者,气方上壅,甘能壅气,故去术。辛能散气,故加生姜。 
按∶邹润安云∶即吐且利,有属太阴者,有属少阴者。在少阴,则无用术之理。在太阴,亦 
在可用不可用之列。以术能治脾胃虚,不能治脾胃实。故吐多者,去之。下多者,还用之。盖术能举 
脾之 
矣。尚有如此细密加减之法,何今人既不议病,又不议药,轻于一试,何异以不教之民,而 
使之战耶。吁,可哀已。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尤氏云∶下多者,脾气不守,故须术以固之。悸者,肾水上逆,故加茯苓以导之。 
按∶今人治霍乱,既不辨其证之虚实寒热,亦不察其吐多下多。温补率投,漫无忌惮者 
,吾不知其何心也。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渴欲得水者,津液不足,白术之甘,足以生之。 
按∶此渴因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加术以补脾而致其津夜也。所谓白术能生津液者,其 
义如此,岂热烁津液而渴者,所堪一试哉。 
腹中痛,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腹中痛者,里虚不足。人参之甘,足以补之。 
按∶里虚腹痛,必喜温按。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寒者,腹中气寒也。干姜之辛,足以温之。 
按∶五苓,主热多,谓表有热也。理中,主寒多,谓里有寒也。故方下既有腹中未热,益至 
三四丸之法。此复云∶寒者加干姜,是腹中尚未热。故独于此味,又加重也。盖腹中寒,为寒之真 
谛。 
故仲圣不嫌烦复,而琐琐教人,以此为辨证之法。顾昧者一见吐下肢寒,略不察其腹中光景 
何如,擅以姜、附、丁、桂欲其转热,遂至从此而一身皆冷。呜呼!岂未闻热深厥深之圣训 
乎。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尤氏云∶腹满者,气滞不行也。气得甘则壅,得辛则行,故去术加附子。 
按∶饮热粥一升许,固是助药力,亦是辨证法。设时行热霍乱,不但热粥在所大忌,即使不 
忌 
不知今,是房 之以车战也。 
按∶原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汤 
。加黄连,名连理汤。合五苓,名理苓汤。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伤寒论》) 
治虚人寒湿霍乱。 
浓朴(去皮,炙) 生姜(切,各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一两) 
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伤寒论》) 
治阴寒霍乱,汗出而四肢拘急,小便复利,脉微欲绝,而无头痛口渴者。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甘草(炙,二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按∶附子干姜,非攻荡之品,何以强人,乃可加倍用。盖无论补泻寒热诸药,皆赖身中元气 
载之以行。故气强者,堪任重剂。若气弱者,投剂稍重,则气行愈馁,焉能驾驭药力以为补泻寒 
热之用耶。凡事皆然,用药特其一端耳。顾知之者鲜,所以覆败多而成功少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伤寒论》) 
治阴寒霍乱愈后,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前方加入猪胆汁半合和服。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金匮》) 
治中寒霍乱,肢冷腹痛,吐少、呕 
附子(姜汁炮,切) 半夏(姜汁炒) 甘草(炙,各三钱) 大枣(十枚,擘) 粳米(半升) 
水五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伤寒论》) 
治少阴吐利,厥逆烦躁,及厥阴寒 
吴茱萸(一斤,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洁古) 
治阴寒霍乱,暴泻如水,汗多身冷,气少腹痛 
甘草 干姜 附子 桂(各五钱) 良姜 半夏(俱醋炒,各二钱) 
浆水煎,去滓,冷服。 
按∶石顽云∶浆水乃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今人点牛乳作饼用之,或用澄绿豆粉之浆 
水尤佳。余谓地浆亦可用。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治阴寒霍乱,腹痛,脉沉细,或弦紧,无汗恶寒,面如尘 
甘草 附子 草果仁 橘红(各一钱) 生姜(五片) 
水煎,冷服。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局方》) 
治袭凉饮冷,阴寒抑遏阳气而成霍乱,水谷不分,脉沉而紧者。 
甘草(四两八钱) 干姜 杏仁(去皮尖) 桂心(各六钱四分) 
先将甘草同白沙炒至八分黄熟,(王晋三云,白沙即河沙)次入干姜同炒 
,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候不作声为度。筛去沙,与桂心同捣为散,每二钱,水煎服,或 
沸汤调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 
按∶洄溪云∶此治暑月内伤饮冷证,非治暑也。又甘草多于诸药八倍,亦非法。此等病, 
百不得一,而世人竟以治燥火之暑病,杀人无算,可胜悼哉。余谓以上三方,皆治夏令因畏 
热而浴冷卧风,冰瓜过啖,反为阴湿所伤致病,实夏月之伤寒也。故用药如是,如《名医类 
案》所载∶罗谦甫治商参政与完颜小将军二案,俱用热药,俱不名曰暑病。又吴球治暑月远行 
人案,直曰中寒。盖深恐后世误以热药治暑,故特举病因以称之。可谓名正言顺矣。乃昧者 
犹误谓此等方为治暑之药,诚有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之叹。夫盛夏之有寒病,犹隆冬之 
有热病,虽不多见,而临证者,不可不谛辨而施治也。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景岳) 
治霍乱因于寒湿凝滞气道者。 
丁香 白豆蔻(各七粒) 
二味研末,清汤下。小腹痛者,加砂仁七粒。 
按∶晋三云∶此方治寒湿痧胀有神功。与益元散,治湿热痧胀,可谓针锋相对。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局方》)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伏暑夹阴霍乱 
太阴元精石 舶上硫黄 硝石(各一两,用硫黄为末,微火炒,结成砂子大) 橘红 青皮(去 
皮) 五灵脂(澄去砂,炒令烟尽,各二钱) 
六味为末,醋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伤寒论》) 
治寒霍乱后,身痛不休。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须臾,啜稀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治霍乱后,中虚主剂。 
人参(一钱至三钱) 白术(炒黄,一钱至二钱半) 茯苓(一钱至钱半) 甘草(炙,六分至一钱) 橘 
红(一钱) 
水煎服。肝风动而身痛肢浮者,加木瓜、姜、枣。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治体虚多郁,血热气愆,木土相乘,呕泻腹痛,易感痧秽霍乱者。久服可杜外患,兼除宿恙。亦主肝 
胃久痛,消 ,调经带, 
绿萼白梅蕊(三两) 飞滑石(七两,以粉丹皮八两煎汁制透,去丹皮晒干) 四制香附(三两) 甘 
松蓬莪术(各五钱) 山药 茯苓(各三钱五分) 人参(潞参、洋参、高丽参皆可因人酌用) 嫩黄 
益智仁 砂仁(勿见火,各三钱) 远志肉(甘草水制,二钱五分) 木香(不见火,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甘草(七分) 
十五味,各研细末,合研匀,炼白蜜捣丸,每丸重一钱,白蜡衣之。每一丸去衣,开水调服。 
按∶此方调和气血,舒郁培元,男女皆堪久服。以杜诸 。不仅可已肝胃之痛,而御肠胃 
之乱也。孕妇体坚,或胎气多滞者,正宜用以宣展充畅,惟虚而不固者忌之。 

卷下药方篇第四
方剂
属性:调和脾胃,运化饮食,滋养营卫,消除百疾,可杜霍乱等患。 
人参(酌用同上) 白术(各三两) 橘红 楂肉 神曲(各二两) 茯苓(一两五钱) 甘草(炙,五钱) 
川连(姜汁炒) 白蔻仁(各三钱五分) 
九味研细末,炼蜜捣丸弹子大。每食后细嚼一丸,开水下,严寒时,或用淡姜汤下。 
按∶石顽云∶此古方也。与后人加味者,虽繁简不同,而功效不异。 

卷下药方篇第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