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滋润妙药”——水。

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说,现代人虽然饮食丰富,“吃香喝辣”,但容易上火而致热灼津精,使得体内偏燥,缺乏润泽,所以,容易出现咽干口渴、皮肤干涩、面色不润、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精神委顿等症状。

津精受损,不但容易产生津燥疾病,还容易使津湿乘虚而入,“鸠占鹊巢”,更增胸闷浮肿、肥胖身重等湿病症状。

水作为至简至纯的补津之品,能够补充人体精气神中至为关键的“精(津精)”,还能驱除“鸠占鹊巢”的湿邪,长此以往,便秘减轻,虚胖渐消,人整个如同得到雨露滋润的禾苗一样,焕发出润泽的风采。

《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于身体,水的作用又何尝不是如此?

且慢,本来是讲便秘用“麻子仁丸”中成药治疗的,怎么一下子扯到喝水上了呢?您听我说,很多健康和养生的奥秘,的确如同“白开水”一样简单甚至乏味,不像可乐那样可口,但是,恰如“白开水”一样平凡而重要的养生方式,才能够让你保持生命的“滋润”。

第四章 居家必备十种药,炼精化气更补神 玉屏风散——治鼻炎、过敏等病的“通灵宝玉”

    玉屏风散是一个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的名方,只要是内外风兼有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肾小球肾炎等反复发作的常见病。玉屏风散都能一一“攻克”。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动不动就感冒,经常不由自主地出汗,很多人习惯把这种症状称为“身体发虚”,不过,这种发虚可不要随便吃补药,而要用玉屏风散。既补虚又祛邪,标本兼治,才能把身体发虚而导致的感冒等症状治好。

玉屏风散是家庭常备用药之一,单听这个名字你可能就知道它的价值和效用了吧!所谓“玉”是珍贵如玉的意思,表明古人对这个方子相当珍视,它的用途非常之大;所谓“屏风”,直接就把这张方子的用途说了出来,它的功用就好像御风屏障一样,可以阻挡各种邪风,治疗风导致的疾病。

有人会问,玉屏风散治疗什么类型的风病,外风还是内风?

玉屏风散既治内风之“散脱”(汗出),又治外风之“闭塞”(外感),既治体虚之“本”,又治外感之“标”,属于非常典型的表里同顾、标本兼治的千古名方。我曾经多次用这个方子当例子,启发学生和患者治病和养生应该“标本兼治”。

前段时间,有位患者来找我看病,她患过敏性鼻炎,经常像得了感冒一样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让人觉得很麻烦,特别在社交场合,很影响自己的形象。我们当医生的都知道,过敏性鼻炎已经成为当代很普遍的一个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用苍耳子、辛夷等发散性药物把闭塞的病邪发散出去。但是,对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治疗一开始有效,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没有效果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很简单,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虚实交织、错综复杂。这个患者试过很多专治鼻炎的药物,都出现好一阵之后,然后效果就不明显了的问题。望着她困惑的眼睛,我试图用一个比喻来为她解释鼻炎的复杂机理。

我说,其实,治疗鼻炎也和人生选择一样,充满着顾此失彼的矛盾。为什么用一些专治药物,会一开始效果好,而后来效果就差了。其实,这个谜题清代名医柯琴早就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他说“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意思是攻打(驱)和防守(御)必须并重才能避免顾此失彼。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治疗疾病的药物,都有偏性,万病都是靠药物偏性来治疗的。“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流连,终无解期矣。”意思是,如果专事发散(比如采用专治鼻炎的药物)就会导致外风虽去,内风又生;而若采用专治内风的收敛药物,又会使外风不去,邪气流连,最后使得疾病始终没有完全解除。所以,治疗病因复杂的疾病,必须考虑双(多)管齐下的法则。

就像慢性鼻炎的治法,应该既要通过发散外风之邪来“治标”,还要凭借收敛内风之散来“治本”。玉屏风散就是一个这样的好方子,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得补中寓散,攻补兼施。有人把它当成治疗虚体感冒的专用方,其实,只要是内外风兼有的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肾小球肾炎等反复发作之病,都可以使用这个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的名方。只不过很多疑难病症需要医生亲自开方调理,而频繁出现的三大常见病“感冒、鼻炎、过敏”则可以靠玉屏风散进行“异病同治”。

这个患者高兴地收起我写好的处方,看来我这番讲解把她的一大心病解决了不少,剩下的就是她吃药慢慢调理了。后来,她每周都来诊室复诊,几个月后,动不动打喷嚏的病症大有好转。这时,我告诉她说:“过敏性鼻炎是需要长期治疗才能逐步调整过来的,而且,对很多慢性疾病来说,药物终究还是‘治标’,‘治本’更要靠加强运动来实现。内风和外风都会伤及精气神的‘气’,而运动是大补元气的最佳方式,远胜于救急用的人参等名贵药物。”

从第二天开始,这个患者就把健身当成了每日的必修课,一年后,鼻炎的症状差不多没了,她还把玉屏风散给家里容易感冒的姥爷服用,姥爷经常感冒的老毛病也减轻了一多半儿。她还推荐容易皮肤过敏的妈妈来服用玉屏风散,妈妈使用后,动不动就皮肤过敏起红斑的老毛病减轻了很多。

以我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标本兼治”的方子其实并不多见,因为治标和治本时常相互冲突,甚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对于养生来说,运动和乐观却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本良药”。

第四章 居家必备十种药,炼精化气更补神 藿香正气水的用途不止说明书上所说

    请注意:只要是符合“津湿、气郁、外风”的病因,无论什么病,用藿香正气水都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像肠胃炎、湿疹、痱子、蚊虫叮咬、外阴瘙痒、外痔、头癣、手足癣、疖、白癜风等等,都能用藿香正气水来治疗。

这样的小毛病估计每个人都曾碰到过:天气又闷又热,人也被“闷”得全身不舒服,胸闷、头痛、恶心、闹肚子,说是大病吧,还不至于,说是小病吧,还挺难受的。

碰到这样的患者,我都建议他们喝上几小瓶藿香正气水,很快就会有“拨云见日”的感觉,浑身变得清爽。

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特别常见,当湿邪侵袭人体,合并上外感,就会导致这种突发性的不舒服,严重的还会上吐下泻、恶寒发热。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医论《用药如用兵》,说治病救人要像用兵打仗一样。那么,对于像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这类疾病我们应该如何“用兵”(治疗)呢?这种病的病根儿到底在哪里呢?

恶寒发热,说明是外感表证(和感冒类似,外风所致);上吐下泻,则可能是由于津湿中阻而导致的脾胃不和;胸膈满闷、脘腹疼痛,一般是由津湿引发的气郁而形成的。其实,这也就是一位中医看病的分析过程。像这种疾病,病根儿是由津湿、气郁、外风叠加而成的。具体到精气神上,当属精、气两者俱伤,神也略受影响,所以人就没了“精神头儿”。

因此,治疗的时候,就要兵分三路,三支部队直捣三大病魔的方阵:

具有解表功能的药物藿香、紫苏、白芷组成第一支分队,直接攻击“外风”病魔;具有祛湿功能的茯苓、白术、半夏、桔梗组成第二支分队,猛攻“津湿”老巢;具有理气功能的大腹皮、陈皮、厚朴组成第三只分队,包抄“气郁”病魔;还有,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后勤队伍,为前线将士们提供物资保障。就这样,十三味药物就组成了藿香正气水的精锐部队,虽然药味繁多,但却井然有序、相互呼应。

之所以要把这么专业用药组方的奥秘,逐一给您道来,是为了防止大家在选用中成药的时候简单地“对病下药”,认为只有恶心呕吐和拉肚子的时候要服用藿香正气水。其实,藿香正气水治疗的是“内湿、气郁、外感三合一”这个类型的所有疾病,而不仅限于恶心、拉肚子。只要是突然间感觉自己往昔的“精神头儿”没了,明显的“人有些焉儿”,大多是外感合并湿气,通常不是什么大病,不妨先用藿香正气水自己调理一下。如果用了以后,很快恢复昔日的“精气神”,那就说明对症了。

所以,我建议,每个家庭的常备小药箱中都要必备藿香正气水,因为肠胃炎、湿疹、痱子、蚊虫叮咬、外阴瘙痒、外痔、头癣、手足癣、疖、白癜风等等,都能用藿香正气水来治疗。请注意:只要是符合“津湿、气郁、外风”的病因,无论什么病,用藿香正气水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药物说明书上写的治疗“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只是给你列举这种病根儿常见的表现,如果你把这些外在的病症当成用药指南,那可就像古代寓言“刻舟求剑”的故事一样,错把“记号”(说明书上的主治病种)当成了你要找的那把“利剑”(中成药的针对病根儿)。

有人还会有疑惑,难道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就这么大?您能不能讲得更透彻些呢?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寻找疾病“藏身之处”的过程犹如抓捕罪犯。只不过,西医擅长辨病,而中医长于辨证。可以用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西医的“辨病”就好像得知了罪犯的情况,比如,这起犯罪的嫌疑人是拉登团伙。而中医的“辩证”则可能并没有得知罪犯的情况(不知道是否是拉登团伙),但却得知了罪犯的藏身之处(比如,罪犯藏身在某个山区方圆100里内)。

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都是治病的手段而已,没有高低之别,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西医治病就好像已经得知犯罪嫌疑人的准确资料(比如,已经知道是拉登,或者知道病人患有肺炎),但要抓捕他还需要进一步知道他的藏身之处(相当于知道疾病的精确性质)。这就好像西医虽然知道你得了肺炎,但因为不能判断是什么病菌引起的而难以治疗。

而中医辨证则倒过来,可以不知道病名,只凭辨证来治疗。正如一起杀人案发生之后,根据线索,犯罪嫌疑人虽然不知道是谁,但却知道此人乘坐的是一辆红色的桑塔纳轿车,目前的活动范围还没有离开本市。那么,警察就可以把侦破范围锁定在当地的红色桑塔纳,通过排查该类汽车的相关信息,获取进一步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当然,也有可能无法破案)。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中医并不知道现代医学的术语和治标,而只是根据疾病的辨证(比如,是湿、寒、血淤、气郁)也有可能治愈疾病的原因所在。如果这个疾病符合“津湿、气郁、外风”的病因,用藿香正气水治疗,一定也会有良好的效果。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神奇之处。

嗦嗦说这么多,就是希望你能够通过小小的“藿香正气水”,参悟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奥秘,明白在复杂万变的表象之下,一定能够探寻到大道至简的本质。有时候把这个世界想得复杂了,反而会遮住你的一双慧眼,你说是不是呢?

第四章 居家必备十种药,炼精化气更补神 别把身体全部交给医生—从补中益气汤得到的启示

    有这样一类人:一碰到某种场合就开始“底气不足”,要不就是“冷若冰山”,这样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说,跟你的气虚体质有关,补中益气丸就是一味良好的治疗气虚体质的中药。经常服用,你会发现“气”也开始足了,也不随便怯场了。

经常有病人来看中医的时候,什么也不说,似乎中医大夫一搭脉,就能把你的五脏六腑全都摸得清清楚楚。古装电影里也常有“悬丝搭脉”的情景,白胡子老御医仅靠一根连在贵妃手腕上的红线,就能把贵妃的病情诊断出来……

前两天,门诊上来了一位老先生,只见他面色萎黄,一副体倦乏力、懒洋洋的样子,似乎喘不过气来,给人有气无力的感觉。他也不愿意说话,一般病人见了医生就会主动和医生说自己的病情,而他只是漠然地把手伸出来让我把脉。

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一下有底了,这不就是《医宗金鉴》上所说的“少气懒言”吗?再问诊,病人头晕目眩,时常自汗,一走路或做其他动作就加剧,家里人害怕了,莫非老人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我则心里有数,这是典型的气虚病症。

这种病很常见。我再给老人把脉进一步确认,他的脉象虚软无力。所以,我很有把握地对老人说:“你是不是有时候常会出很多汗呀?”老人点点头,还是没说话。“你是不是饭量变少、大便稀薄啊?”老人还是点点头,没说话。“你是不是在上厕所的时候有脱肛的现象啊?”老人终于开口说话了:“大夫,你真是神了!我什么都没有说,你怎么都知道啊?”

中医学上有句话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指的就是望诊的效果。其实对我们中医来说,一点都不神奇,因为这位老人的病状特别典型。实际上我们对大多数病人的诊断很难达到这种“望而知之”的神奇水平,因为多数亚健康或慢性病患者往往都是两三种、三五种疾病交织在一起,必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够分辨出来。所以,如果你在门诊上什么也不说,非要测试中医师望诊和切脉的水平,那么,吃亏的可就是你自己了。

话题还是回到这位患者的气虚病症上。由于这位老人中气不足的症状非常典型,所以,我才敢“借题发挥”,说出了老者没有告诉我的症状,并且一说一个准儿。

其实,现代人中,气虚的病症真是不少。比如,有些年轻人看起来不爱说话,有些冷漠,那十有###是气虚的表现;有些人碰到场面上的事情就怯场,感到“底气不足”,也有可能与气虚体质相关。中医就这么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