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诗文阅读-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分)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3分) 
【分析】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这些年来文言文翻译均安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今年的试题则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当然,文言文的翻译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不是纯粹的客观题,所以在对考生答案的要求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1)题“其李将军之谓也?”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2)题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不能得满分。 
六.高考综合仿真训练
'返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访之于勋 访:询问。B.而诣勋求谢   诣:到……去。
C.勋被三创  被:覆盖。D.乃以兵捍众曰  捍:抵挡。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     B.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C.羌精骑夹攻之急       D.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C.鹄从其言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余嘉其能行古道
B.众相视而惊                                 D.幸于皇太子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故燕王欲结于君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勋忠于自己的职守的一组是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②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③勋被三创,坚不动。④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⑤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⑥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正和敢于审查仗势横行的武威太守的罪行,盖勋虽然与苏正和有私仇,但能公正地劝告梁鹄,使梁鹄不杀苏正和。
B.北地羌胡侵扰陇右,盖勋受命带兵抗击,后因救助被包围的夏育,被强敌打败,困境中仍坚持作战,危难时宁死不屈。
C.盖勋任汉阳太守,采取有效的方法救济饥民,带头拿出自家粮食,救活了千余人。任京兆尹时,能审查恃势贪赃的杨党,并拒绝贵戚求情,因而遭到报复。
D.小黄门高望受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皇帝宠臣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做孝廉,盖勋不怕得罪这三个有权势的人,敢冒生命危险而绝不这样做。
(二)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盖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乃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今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书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家金陵               家:安家
B.谭谢不纳                谢:感谢
C.抱衾寝母               寝:使…安歇
D.庶万一可冀                   冀:希望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泣告以故                        B.环亲为烹药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伯章若无所闻                             D. 相持大哭
旁一蟆,若将跃舞                            故人蒋干相访
8.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民骨肉不相保B.轻慢与较
C.又不知伯章存亡D.复呼妻子出拜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④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⑤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⑥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的老母在“家破”后“无所归”,到儿子的挚友安庆太守谭敬先处投身,谭谢不纳,老母的小儿子竟然也拒不奉养老母。他们的行为为社环奉养常母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B.杜环与常母关系并不密切,却能急常母之难,殷切接待,并无微不至地关照她,最后为常母送终。这些都体现出了杜环的高尚人格。
C.如果说杜环起初接待老母尚属友谊之举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的时局下,杜环扶危济贫,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质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D.常母性情急躁,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且疾病缠身。杜环毫无怨言,告诫家人顺其所为,并且亲自服侍。这深深地感动了常母。
(三)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产,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之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1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举于朝举:推荐
B.谓丞儒也,易之易:轻视
C.丞慢我慢:耽误
D.不来,诛未晚诛:讨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B.立释之,乃自以中/良乃入,具告沛公
C.急且有变,奈何/不出,火且尽
D.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忠镇浙东,聘(履)为郡学正。
B.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巫)为神。
C.易氏逃死耳,非反也,(公)招之当来。
D.会改州为县,召之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吴履于是改变做法推崇宽容,让人民休养生息
B.履阅狱问故,立释之——吴履察看监狱问明原因,立刻放了他们
C.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世家大族易氏依仗险地自己防守,江阴侯吴良将要攻击他
D.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请登记那些愿意当兵的人当兵,您不愿意可以不勉强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履任官能为民谋福利的一组是()
①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
②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③良从之,易氏果至。
④互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
⑤他县民多破产,潍民独完。
⑥包履遂乞骸骨归。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履任南康丞,当地民风强悍,认为他是个没有能力的读书人。数月期间,他便深入了解了情况,揭发了那些潜伏未露的坏人坏事,使得那些行为不端的人有所顾忌而收敛归正。
B.知县周以中巡视时遭到辖区一个人斥骂,周以中没抓到这个人,便拘禁了他的乡邻。吴履了解情况,释放了这些人,并劝说周以中不要罪及无辜。后采取措施,废除了蛊惑人心,贻害百姓的不合礼制的祭祀。
C.吴履任安化知县,江阴侯吴良要攻打据险自守的易氏,吴履认为易氏并非反叛,可以招抚,吴良听从而果如其言。后来吴履又劝吴良在登记百姓当兵之事上,应按照百姓的意愿办理。
D.吴履任潍州知州,山东军队常征用牛羊代替秋税,吴履考虑到百姓的利益,让百姓按照上级长官的要求运送粮食到陕西缴纳秋税,使潍州百姓没有像别的县百姓那样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参考答案
1.C2.B3.A4.D5.C6.B7.C8.D9.C10.C11.C 12.D13.B14.D15.B16.D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