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止园医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97-止园医话-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咳嗽(五)咳嗽中医咳嗽病名太笼统,本编所列之咳嗽,近似西医急性传染病之肺炎及气管支炎一类之病症。凡轻微之咳嗽,及慢性传染病之肺痨,小儿之百日咳,均不在此例。中医对病人初起之咳嗽,往往不甚注意,在感冒风寒或轻微之咳嗽,一经治疗,或即自愈。然若患者罹真正急性传染之肺炎,再遇毫无西医知识之中医,往往误于医药,致伤人命,此非余轻视中医,在西医诊断治疗此症,绝不致误,然中药更有奇效,惜中医书太冗杂耳。盖以中医书论咳嗽,谓五脏六腑三焦,皆能令人咳嗽,说太支离,向无急性传染病之名,故中医对此危险之大传染病竟以咳嗽二字概之,贻误病家,不知凡几,小儿患此症尤多,且更危险。故余特为说明,愿中医注意也。

徐玉泉者,余友也,伊充吾乡庆祥茂商号之经理。一日患病,余闻之,急趋视,玉泉正苦咳嗽、胸痛、不能卧下,诊断结果,认为格鲁布性肺炎,余即亲赴西药房,力其调剂送回,令其速眼。至晚间,又往视之。则见其正煎中药,且玉泉见余有惭色,再视案上,则西药仍在,并未开瓶,坐间且有中医某君亲为煎药,盖亦玉泉之至友也。余处此场合,颇觉为难,乃辞出。七、八日后,闻玉泉已病重,因往伊家作友谊之探视,至则五泉已病危(自始至终吐锈色痰,不能卧下)肾囊及腿均肿甚,然某君仍昼夜尽心调治,不离左右,其真挚友爱之情令人感愧。所可惜者,中医书初无肺炎二字之病名,不得不谓为一大缺点,而医者为人治疗疾病,有时格于情势,不得尽其所长,亦余医话中之重要经验也。

(原因)本病约分两种,1.所谓气管支肺炎,2.格鲁布性肺炎是也。中医往往将此等病症概括为咳嗽一门,且多认为小病不甚重视,以致冶不得法,酿成危险大症者,数见不鲜。实则中药治此症,确实奇验,不可泯没,只要中医参照西医病理,认识此症,谨慎治疗,绝不致误人性命。故余谨将此症,根据西医病理,说明于下,以补中医之缺点也,①气管支肺炎,此症系由气管支,传达于肺之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多局限于肺之一小部,并生无数病灶,该部之气泡内,则有渗出物(痰)充满其间,所谓加答儿性肺炎是也。本病直接原因,系由细菌先侵小气管支,而后波及于肺,故多续发于麻疹痉咳(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窒扶斯,其次则因吸入刺激之瓦斯及蒸汽,或因异物侵入气管支,均可诱起本病,老人及小儿,均易侵犯,尤以小儿为最多而小儿于麻疹后,尤易传染,且多危险。②格鲁布性肺炎,其原菌为双球菌,感冒及外伤,为本病之诱因,嗜酒家,尤易感染。

(症候)1.气管支肺炎,于诊断上最为紧要者,即为热之状态,本病之热型,极为不整,有强度之驰张,不分利,而徐徐涣散,脉搏非常增加,数脉,咳嗽频发,呼吸亦增加‘微喘),咯痰为粘液样‘稀痰),若肺脏大部分被侵害,因分泌物(痰)阻于气管,则呼吸更觉困难,小儿不能吐出痰液愈危险,死亡数亦愈多。热度增高,神识不清,凡衰弱小儿,由于疹后传染者更危险。本症体温,恒持续二十四及四十八小时以上,又在三十九度以上,若单纯之气管支炎,则无高热。咳嗽时,有胸痛、注意并皮肤苍白,均与单纯之气管支炎不同。此症小儿患者,胸挺目吊,已至危险期。

2,格鲁布性稠痰极粘肺炎,本病与气管支肺炎相反,多数以忽然寒战,或呕吐而起,嗣即发热,达四十度以上,胸内刺痛,尤以咳嗽及呼吸时为甚,脉强实。初起干咳,第二日后则吐血痰,再经二、三日,则为锈色痰(微蓝色,,诸症持续,高热亦不通(稽留约七八日,。而胸痛为奉病最重要之症状,尤应注意,热多分利·下降痰之稠粘及锈色,亦为诊断上主要之点,其馀则有不眠、谵妄、头痛、小便赤短、舌苔黄厚、大便秘结等,亦可供参考。老年人及小儿患者,尤危险。此症分充血期、变肝期,(肺肿似肝样)融解期(尽成脓汁),皆属于解剖病理,兹从略。本病体温率稽留数日,则分利下降,然分利过早(假性分利),则温度恐仍然上升,后再经一、二日,乃呈真一分利而退热。以上二种咳嗽多不能卧。

(治法)西医对于以上肺炎之疗法。多用下热剂、水治法、温浴、冷浴祛痰剂、麻醉剂、强心剂等,均有确效。其预防注射,于本病大流行时,尤为必要,不可忽略。惟冷浴治法,不但不合于中国人之习惯,且实际上亦无多大之效力,反有增加病势之流弊,此余由经验所下之断语,不可以其治法来自西洋,即冒然认为金科玉律也。中医有治此症极效之药,惜中医多半谬于种种古说,用药滥杂,反致误病。盖此症初起,多有寒战,继则发热,乃一定病程,中医往往认为感冒。伤寒,而忽略其本症,于是发散辛温之品纷进,而病势愈加,迨至病重,又按其发现类似之病症,成方成药,遵古杂投,例如肺咳,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则用麻黄汤。肝咳胁痛,不可转,转则胁下满,用小柴胡汤。肾咳,则腰背痛,用麻黄附于细卒汤等之谬说,不一而足。设使肺炎既重,若觉心痛则疑为肺咳,用麻黄汤,若觉胁痛,则疑为肝咳,用小柴胡汤,若觉腰背痛,则疑为肾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试问此种药物,用之于正在进行之肺炎,是否杀人,真令人不寒而栗矣。然临症之中医,用此方仍振振有词曰,根据古书,脉症用药相符,而病者死矣,呜呼1孰杀之?创造无稽谬说之古书,与夫笃信古书之医者杀之也。余临诊此种危症,检查过去所用药方,十之八九,不出此范围,尤以此症治不得法;久咳不止,谬加收敛药品,更觉荒谬绝伦,此虽不必尽用成方,然剪裁成方,凑合而成,以至酿成大患者,不知凡几,病者哀求,家属环泣,病已至此,余亦只有怜悯耳。(犹记一十四岁之幼子,抱其一息仅存之病父微微呼曰:“罗先生来矣,这就好了。”其声幽咽令人闻之酸鼻,此景如在目前,此即死于肺炎之一例也。)心所谓危,故不觉言之过激,愿中医猛省也。而小病酿成大病,以致误人性命,良可慨矣。此症在西医预后,虽不无多少危险,然以奇效之中药治之,余敢断言百不失一。兹谨将余经验治法,说明于下:1.凡咳嗽初起,甚重,(第一日)热度甚高,恶寒时间太长,又兼头痛、身痛、脉紧,又在冬季注意此二字,当然按照表证,于治咳嗽药中,杏仁、贝母,苏子、桑皮、橘红,药量适宜。加入表散之品,苏叶,防风,甚则加麻黄,药量宜轻,微微取汗,姜三片、梨一枚为引经过一、二日,若无效,恶寒必去咳嗽发热更甚,即有肺炎嫌疑,注意不可发散。万不可再用表药发汗,此际必以大剂相当之品,例如霜桑叶、绿豆皮、竹叶、杏仁、粉丹皮、金银花、川贝母、鲜生地、鲜芦根每味四、五钱或五、六钱至一两,痰多可稍加橘红。等,以冀消炎。若系疹后,自初即不可用表药,更宜重加连翘,药量加至七、八钱可也,更须注意患者之大便,此是要诀不论如何,均宜酌加瓜蒌一、二钱。若有高热,而大便又三、四日不通,或泻极臭之便即宜于原方酌加熟大黄。若小儿胸挺气促神昏,不可骤用大黄,(若大便闭亦可用)宜于前药加犀角、羚羊角三、五分,但前药之量宜减。此症初起,虽以恶寒战栗而起,但其恶寒时间若甚小,且非冬月寒凉,而脉又洪数者,右手更显明总以不用表药防风、苏叶、麻黄等为是,而表药中之桂枝一味,尤为大忌,临症时应格外注意也。高热有时参用西药之撤曹及安其比林等,不可忽视。此症唯一奇效之中药,已如上述,此外中药治嗽之品,不可滥用,此实余经验之谈,愿医者相信也。此症本非必死之病,而吾乡则死于此者,木知凡几,均余所亲见,十之八九,皆药误人,惜哉。

(医验)严宅幼科,一岁,住东四牌楼汪家胡同十五号,于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来诊,咳嗽、喘促、神昏、身有高热、目闭、胸挺,询知以前曾眼药发汗,现在病已数日,不能食乳,小便短少,兼有白粉样沉淀,断为肺炎波及脑膜及肾脏,均发炎,症属危殆,因以经验之方清肺之剂与之,并介绍西医,嘱其速行血清注射疗法,其方列下。余曾主张中医不可滥用炎字,本编说明病症用此字,系希望医理易于明显,并非医案也。

第一方,丹皮一钱绿豆皮二钱竹叶一钱桑叶一钱杏仁一钱贝母一钱瓜蒌五分鲜茅根——钱梨一枚引,煎服。嘱其煎妥分六次,一日夜灌下,乃第二日来诊,竟诸症皆减,大有转机,亦未请西医注射,惟大便未通,痰多,而精神则略清醒,乃照前方大意加减与之,其方列下。

第二方,丹皮一钱绿豆皮二钱竹叶一钱桑叶一钱橘红三分杏仁一钱贝母一钱天花粉一钱熟军五分通草一钱鲜茅根一钱梨一枚引,煎服。嘱其仍照前法服之,第三日来诊,已退热,咳嗽亦渐止,小便沉淀渐少,大便泻一次,极臭,诸症均减,精神清醒,乃与第三方,仍本第一方大意,其方列下。

第二方,丹皮五分绿豆皮二钱竹叶一钱桑叶一钱杏仁五分贝母五分金银花二钱瓜蒌仁三分寸冬五分鲜生地五分橘红三分鲜茅根一钱梨一枚引,煎服。嘱其仍照前法服下,此方连服三剂,完全告愈,始终未用西药。本书正在付印时,此孩又患此症喘热甚重,仍以此方加重药量治愈,兼用撒曹六次,并识之。

此等方,治愈肺炎重症,不知凡几,药虽平常,效实奇人,其药量,计成年人可用至七、八钱亦无妨,惟药量太轻则无效,杂以他药亦无效,此方几成标准方矣。以上医验,系一岁量,余可类推,前于疹疾门,列有女孙惟静并发肺炎极重一方,可与此参看,中医治病最活,其长处即在此,宜细参之。咳嗽症关于肺脏之西医病名极多,凡有热性之新得咳嗽,除肺痨外,此方统治,故不列举。

肺痨(六)肺痨此症包括于中医书所称痨瘵、虚劳、咳嗽、肺痿、肺瘅、失音、吐血等病名之中,殊嫌含混,兹揭肺痨病名,似较扼要。

此症已于前病理学中,阴虚发热条下,略说明之,可参看此症虽多以咳嗽及吐血为病征,然其根本来源,即在虚弱二字,所以此症自始至终,亦有不咳嗽、吐血而死亡者,若将虚弱根本治愈,使之强壮,则咳嗽、吐血,发热、自汗等现象,亦随之而去,可见咳嗽等症状,犹本症之标病也。近世震于西医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并无特效根本治法之说,遂以为既得此症,必无生理,新识愈高,惶恐愈甚,其实此种心理,皆一偏之见,倒果为因,不能不有多少之错误。盖皮毛医者论此症,根本对中西医学,并不能作精密之研究,其言固不足以信,即或学理研究,已有相当程度,而又缺乏长时间临床之实验,骤下断语,亦必不能中肯。西医说非不可信,但彼只根据西医之学理与解剖而立论,学术虽至精当,然只囿于一方。中医古书,散漫庞杂,不合逻辑,而又参以各种荒唐不经之玄谈,操以不学无术之庸医,致使灵验奇效,远胜舶来品之中药,埋没弗彰,此辈罪不容诛矣。

余凡百学问事业,皆不如人,然对于中西医理,尤其对于肺痨病一症,实已消耗四十馀年之心血,乃至现在学理方面,实验方面,根据本明了此症之所以然,而能有极和平,极有效之治疗法,确能超过西医之拘板治法,更能洗清中医之杂滥流弊,而得其真谛。兹谨说细陈述,句句是断语,字字是经验,愿信余者,信余言也。立论不合中医古书,则人谓为非圣无法,不合西医书,则人谓为反科学。余不敏,对此症理论及药物,均不能与中西医吻合,余只知治病有效,不敢从同。故此章反驳中西医处,赤裸露骨,不留馀地,愿识者谅之。

亡原因)肺痨病之病源,为结核杆菌,渐次发生,因炎性产出物而起之化脓性分解,为长久持续之肺组织崩溃,同时其他脏器,亦呈同一之病症。本症于结核菌外,更有他种细菌,所谓混合传染也。该菌侵入人体之径路,大约不外吸气、血管、淋巴管。细分之为,①与空气同吸入,②由口腔传染,例如对痰、唾液,③食物传染,例如含杆菌之牛乳,④器物传染,例如病人用具,⑤损伤传染,例如皮肤破损,杆菌由破处侵入淋巴管而深入。⑥生殖器传染,有结核之男子精液及妇人生殖器,因交媾而互相传染,或传染初生儿。凡有以上传染机会,均易感受。然该菌发育极缓,且该菌侵入体内,并不常久固着体内排除体外,故亦有传染之后,幸有不罹本病者。例如兄弟姊妹,均有血族上之传染,因而死亡,其中一、二人,终身竟不感染者有之。亦有一种特异质之人,对结核菌感染后,最易发育,且以极迅速之病程而致命。俗名百日痨关于此症之诱因,亦有数种:①体格体质虚弱,及长身孱赢,胸狭颈细者,(痨瘵质)最易发生此症。⑧年龄尤以十八岁至三十岁为最多。③环境空气污浊,日光缺乏。④生活滋养不足,运动欠缺,忧愁、妊娠、产后、及过劳、恶嗜、暨大病之后等。

⑤外伤,⑥肺及肋膜之疾患肺炎,肋膜炎等。以上各项,均易辗转诱起肺痨病,年龄一项,不得为诱因,但在此时期,最易罹此症也。尤以身体衰弱一时的过劳亦包括在内之时为甚。

(症候)此病大约分三期,第一期,本期初起多徐缓,往往易于忽略,此期大率肺尖部稍有结核,病者或有干咳或无,常年羸瘦脱力酸软,不思饮食,失眠,精神过敏,或抑郁善怒,女子多有月经不调、贫血等症,普通人往往以为虚弱,漫不经意。第二期,病灶日益扩大,怯弱证象,一律皆现,患部呈结核性浸润,于是咳嗽,吐痰,咯血多量则为肺出血,自汗,盗汗,怔仲,喘促,失音,咽干,寒热,两颊微红等症相继而来,此时期已决无与他病误认之虞矣确定期。第三期,以上诸症加重,体温亦高,衰弱愈甚,则浸润部分崩溃而成空洞,患部糜烂已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