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愣严经白话(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白话(下)-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
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
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
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
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
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
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若诸末世愚
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
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
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 *

阿难,像这样的十种禅那境地,未及圆通,在中途便误入颠狂知见。因依颠狂知
见,不自觉知,在迷惑中得少为足,于未足中生满足证。这都是识蕴之中,用心不
正,妄念与正念交互涌动,故生出这样的结果。众生愚顽迷妄,不能够自己思量判
断,逢此境界现前时,各人以自己所喜爱的和原来的业习薰染去相应它,从而迷心
而休息不前,认为这就是最终的归宿圣地。自称已满足了无上菩提道,造成大妄
语。当这种同外道邪魔感应的作业终结之时,便堕入无间地狱。声闻、缘觉,不成
增进。你们应当留心秉持如来的破魔法道,将这法门,在我灭度后,传示于末法时
期,让广大的众生觉了修禅中途成狂的十种差别之义,不使他们在修道中同魔相应
而自遭沉孽。保护救度禅定中修行人,消息邪见之缘,使他们的身心投入佛的知
见,从始自终不遭遇岐途。这个法门,从前的世代,如恒河沙那样多劫时之中,像
微尘般多的如来,都是乘这个法门而得以心开,成就了无上圣道的,识蕴如果消尽
绝灭,那么,你现前的眼耳鼻舌身意诸根都能互相圆用,从这互相圆用之中能够入
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从中发化出神通变行。犹如洁净的琉璃,内中含藏宝月。
像这样乃至于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甚至菩萨所行的金刚十
地,具备了同于佛的觉悟圆明之心,进入如来妙庄严海,圆满了菩提圣道,归于无
所得的涅槃境界,这就是过去的先佛世尊在奢摩他正定之中,用觉明之心去分析辨
别微细的魔事。如能遵佛所说,当魔境现前时,你就能够谙识分辨,心体中的尘垢
既已洗除,便不会落入邪见,阴魔消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夺魄逃逝,魑魅魍魉
不再出来作祟。这样直达菩提,诸种功德,无诸少乏,下劣增进,对于大涅槃境
界,心体不迷惑沉闷。如果在末法时期,愚钝的众生,不晓得识别禅那境象,不懂
如来的说法,但乐意去修三昧禅定,你怕他们堕入魔道,可以一心劝导他们持诵我
佛顶陀罗尼咒。如果不能诵读,就写在禅堂中,或者带在身上,这样,一切的邪魔
都不能扰动他们。你应当恭敬钦承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遗留下来的轨范。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
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
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净心目。以
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 *

阿难立即从自己的座上起身,聆听完佛开示和教诲后,顶礼膜拜,恭恭敬敬地奉持
著如来法旨,心中忆持著勿使忘失。阿难在大众中,反复向佛说,如佛你所说五蕴
相中,五种虚妄,是本想心。我们平时没有听过如来的微细开示,还有这五蕴是一
并消除呢?还是依次而除尽?像这五重妄想,在哪里为其界线呢?唯愿如来发大慈
悲,宣示大法,为这里的大众进一步开示,清净他们的心目,并且也为将来末法时
期的众生作正确的眼目。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
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
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
生妄心计度。*

* *

佛告诉阿难,精微真如是妙明的,本觉是圆融清净的,并不留有生与死以及种种的
尘垢杂染。甚至于虚空,都是因妄想而生起的。这都是源于本觉妙明真精,一念妄
动便生发出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以虚为实。妄的根本是无因的,于妄
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之为自然。那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都是
众生妄惑之心的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
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
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
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
为坚固第一妄想。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
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
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
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
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 *

阿难,若是知道妄想有所起处,可以说妄想以为因缘,若是妄想原无起处,当体全
空,如果再说妄想为因缘者,也同样原无所有了。何况外道不知道因缘,推为自然
的了。因此如来为你们发明真相,要你们知道五蕴本因,同是妄想的道理。如你的
身体,先因父母想生,再由自己想心,与父母想心,感应和合,进而可传续命根。
如果自己无想,有应无感,则不能来续命。正如我从前说过的,心中想著醋味,口
水便生出口水,心想登高,足心便生酸的感觉。然而,并没有悬岩也没有醋物,你
的身体必然不是虚妄之类,为何你的口水会因谈醋而出呢?可知口水由想而来,而
你的身体虚妄应同于口水。因此当知你现前的色身,叫做坚固第一妄想,即如此所
说的,临高想心,便能使你的身体真的感受到酸涩,这说明因受心生,能感动色
体。所以你现前顺益而乐违损而苦两种交互来往现象,叫做虚明第二妄想。由于你
念虑,支使你的色身,身体并不是念虑虚这类东西,为何你的身体会随念虑而动。
种种取像,心念一生,随念取像,这个色身时时与念相应。这念虑寤时为想像之
心,寐时为梦中之念,则你的想念摇动妄情,这叫做融通第三妄想。人现前身中迁
流变化之理从不停住,运运密密,指甲长长,毛发生起,生气消退,容颜衰皱,日
日夜夜,生灭灭生,迭相更代,但自己却没有感觉。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
隐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
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妄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
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 *

阿难,这若不是你,为何说是体的变迁?假如真的是你,为何你又没有感觉呢?你
现前行蕴,念念不停,这叫做幽隐第四妄想。还有你离于诸想无复生灭的精明不
动,名之为恒常者,在身体上不出见闻觉知。如果确实是精真不动恒常之性,不能
容留妄习,为何你从前曾看见过的奇异之物,经过数年后,忆忘了,其后忽然重又
看见这异物,记忆宛然复现,并不曾遗失。这是习气内薰之力,种子仍在八识田
中,则这精明了知之性,即现前见闻觉,同一无分别性,湛然不动之中,前念后
念,不断受薰,并没有停止之时,分别其间头数,无量无边,无法筹算。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
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
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 *

阿难,应当知道这湛然不动摇,并非你的精真本性,正如急流之水,看起来似平
静,其实因为流急了而看不见,并不是不流。如果不是妄想根元仍在,怎么能受妄
习所薰染?除非是寂灭现前,六根互用合开成就,此妄想方可绝尽,不然,妄想永
远也不会消灭。所以你现在见闻知觉中,串穿习气微细种子多少,令不遗失,则湛
然明了阿赖耶识内,一分无明,即名罔象。这无明为能串,六根中习气为所串,和
合真如,非一非异,故言虚无。居四蕴之后,为第五。凡夫计为命根,二乘计为涅
槃,无而作有,虚而作实,故为颠倒,对前四蕴行相粗显,故言微细精想。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
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
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
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
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 *

阿难,这五蕴为五种妄想所成,你现在要想知从识蕴到色蕴,彼此相因的界线,以
及其中浅深之义。只有色与空,是色蕴的边际,只有触与离,是受蕴的边际,只有
记与忘,是想蕴的边际,只有灭与生,是行蕴的边际。湛入合湛,是识蕴的边际,
这五蕴之元,重叠生起,生是因依识而有,灭随从色而除,已得圆通,即齐佛果,
五蕴妄想,顿然俱空。但无始习气,遇事便兴,如要遇事不兴,非可顿然而除,因
而必须安立圣位,历事造修,才可除灭。我已示你劫波巾结,为何你还不明白,再
来询问呢?你应当将这妄想的根元,以及心得以开通的法门,传示给将来末法世中
的众修行著,使他们认识虚妄,深厌妄想自生,知求涅槃境界,而不贪恋三界。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
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 *

阿难,如果有人将遍满十方所有虚空装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般多的众佛们,一心
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你以为如何呢!这人以此施佛的因缘,所获得福报多不多呢?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
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 *

阿难回答说,虚空无尽,珍宝无边。从前有一个众生向佛施舍七文钱,舍身之后便
获得了转轮王位的大好福报,阿况现前虚空穷尽十方,佛土又充满虚空,都施珍宝
于其中,虽然穷劫思之议之,尚不能及其分量,这样多的福报如何更有边际呢?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
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
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
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

佛告诉阿难:众佛如来,说的话从不虚妄,假如有人身犯了小乘的四重罪和大乘的
十波罗夷罪,瞬息之间经过这方、那方的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地狱,没有
不经历的,但只要能够以一念将此法门,在末法之世中去开示那些未学之人,那么
这人的罪业孽障,应念之间便已消灭,立即变他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土。他所得
到的福报超过前面所说那位施者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此乃至于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
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
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
作礼而去。*

* *

阿难,如果有众生,能诵念这部经,能够持诵这个神咒,那么他的功德如我广说,
穷劫不尽。依我的教导,如教去修行办道,直到成就菩提圣果,不会遭遇魔业。佛
说完这部经,在座听法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以及一切世间的天人
阿修罗,他方世界的菩萨,二乘圣仙童子,以及发心向佛的大力鬼神等,皆大欢
喜,向佛礼敬而离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