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本草品汇精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1-本草品汇精要-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疮○以十四条合苦酒三升渍之蚓死但服其汁治中蛊毒或吐下血若烂肝○粪合盐研敷治蛇犬 
咬并热疮○合生甘草汁调轻轻涂小儿阴囊虚热肿痛○又水和为泥火干极赤研细如粉合腊月猪 
脂调敷疗齿龈宣露日三瘥○又合猪脂敷小儿耳后月蚀疮有效【解】解诸毒及射罔毒又人中蚯 
蚓毒先饮盐汤一盏次以盐汤浸足愈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羽虫
内容:x无毒 化生x 
(音噎) (乌红切)主久聋咳逆毒瓦斯出刺出汗(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鼻窒(陟栗 
切)○土 
房主痈肿头风(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土蜂 蜾裸【地】〔图经曰〕生熊耳川谷及 或 
人家屋间今处处有之黑色细腰虽一名土蜂而不在土中作穴但KT (刀展切)土于人家壁间 
或 
器物傍作 
裸负之注螟蛉桑虫也蜾裸蒲芦也言蒲芦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妪养之以成其子又扬雄法言云 
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裸祝之曰类我类我注云蜾裸遇螟蛉而受化久乃变成蜂尔陶隐居乃谓生子如 
粟米大在其房中乃捕取草虫以拟其子大为粮耳又有人坏其房而看之果见有卵如粟在死虫之上 
皆如陶说又段成式云书斋中多 好作窠于书卷或在笔管中祝声可听有时开卷视之悉是小蜘 
蛛大如蝇虎旋以泥隔之乃知不独负桑虫也数说虽不同人或疑之然物类变化固不可度蚱蝉生于 
转丸衣鱼生于瓜子龟生于蛇蛤生于雀白 之相视负螽之相应其类非一若桑虫蜘蛛之变为蜂不 
为异矣如陶所说卵如粟者未必非祝虫而成之也宋齐丘所谓 之虫孕螟蛉之子传共情交其精 
混其气和其神随物大小俱得其真蠢动无定情万物无定形斯言得之矣【时】〔生〕无时〔采〕 
无时【收】阴干【用】身及房【质】类蜂而小【色】黑【味】辛【性】平散【气】气之薄者 
阳中之 
刺【合 
油敷蜘蛛咬疮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介虫
内容:x有毒 化生x 
葛上亭长主蛊毒鬼疰破淋结积聚堕胎(名医所录)【地】〔陶隐居云〕葛花开时取之身黑 
而头赤喻如人着玄衣赤帻故名亭长此一虫五变为疗皆相似三月三月在芫花上即呼为芫青四月 
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即呼为王不留行虫六月七月在葛花上即呼为葛上亭长八月在豆花上即呼为 
斑蝥九月十月欲还地蛰即呼为地胆此是伪地胆尔主疗犹同〔唐本注云〕今检本草及古方诸方 
未见用王不留行虫者若尔则四虫专在一处今地胆出豳州芫花出宁州亭长出雍州斑蝥所在皆有 
四虫出四处其虫可一岁周游四州乎且芫青斑蝥形段相似亭长地胆貌状大殊豳州地胆三月至十 
月草菜上采非地中取陶之所言恐乱证之尔〔绍兴校定云〕葛上亭长乃斑蝥芫青之类然别是一 
种验其破血之性亦不远矣大抵破畜血坚积多见用之本经云味辛微温有毒是矣注云一虫五变若 
以一岁能周游四州者即无据矣惟山东州郡多产之【时】〔生〕无时〔采〕六月七月取【收】 
曝干【用】身黑头赤者良【色】黑【味】辛【性】微温散【气】气浓于味阳也【臭】腥【主】 
淋 
栋上一宿然后入药用【治】〔疗〕〔图经曰〕取得折断腹腹中有白子如小米着白板子上阴干药 
成久患淋服三枚或二枚服时以水着小杯中内药盏中爪甲研当匾匾见于水中乃令病患饮之勿令 
着牙药虽微小直至下焦淋所少顷药当作烦随饮干麦饭汁或饮水亦可则药势止也老小者服三分 
之一当下如脓血石淋状如指头或青或黄男女服之皆愈【禁】妊娠不可服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介虫
内容:x有毒 化生x 
斑蝥(出神农本经)主寒热鬼疰蛊毒鼠 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疥 
癣血 
积伤人肌堕胎(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龙尾 晏青 发 斑蚝(音刺) 龙苗 斑菌 盘 
蛩龙 
甲上黄黑斑文乌腹尖喙如巴豆大就叶上采之古方书多有用此其字或作斑蝥亦作斑蚝也【时】 
〔生〕四月五月〔采〕七八月露中取【收】阴干【用】身【色】黄黑斑文【味】辛【性】寒 
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主】鼠 淋沥【助】马刀为之使【反】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豆花【制】〔衍义曰〕凡使须在糯米中炒待米色黄为度去翅足用【治】〔疗〕〔药性论云〕消 
瘰 
之即根出又治沙虱毒以二枚一枚为末服之一枚烧令烟绝研末敷之立瘥及妊娠或已不活欲下胎 
者烧末服一枚即下【合治】以半两微炒为末合蜜调敷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 
者○以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干薄苛末四两同研令匀合乌鸡子 
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治大人小儿瘰 内 
消【禁】妊娠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凡入药不可令生生即吐泻人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介虫
内容:x有毒 化生x 
芫青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名医所录)【地】〔图经曰〕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其 
形颇与斑蝥相类但纯青绿色背上有一道黄文尖喙三四月芫花发时乃生多就花上采之〔雷公 
云〕芫 
蝥背上一画黄一画黑嘴尖处一小点赤在豆叶上居食豆叶汁亭长形黑黄在蔓叶上居食蔓胶汁地 
胆额上有大红一点身黑用各有处【时】〔生〕三月四月〔采〕三月四月取【收】曝干【用】 
身【 
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头及翅足更以乱发裹之挂于东壁角上一宿去毒至明 
取用【治】〔疗〕〔陶隐居云〕治鼠 疮【禁】妊娠不可服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介虫
内容:x有毒 化生x 
地胆(出神农本经)主鬼疰寒热鼠 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以上朱字神农本经)蚀疮中 
恶肉 
鼻中 
【地】 
〔 
乘误矣【时】〔生〕夏〔采〕八月取【用】身【质】类大马蚁【色】黑【味】辛【性】寒【气 
】气之薄者阳中之阴【主】鼻 瘰 【反】恶甘草【禁】妊娠不可服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介虫
内容:x有毒 卵生x 
蜈蚣(出神农本经)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以上朱字神农本 
经) 
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地】〔图经曰〕生吴中川谷及江南今江浙 
山南唐邓间皆有之多在土石及人家屋壁间以头足赤者为胜其性能制蛇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若 
黄足者最多人以火炙令赤以当之不堪用也〔衍义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者是畏蛞蝓 
遇其所行之路辄不敢过若触其身则死故人取以治蜈蚣毒也【时】〔生〕无时〔采〕七月八月 
取【收】曝干【用】头足赤者良【味】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也【臭】腥【制】〔雷 
公 
亦可【治】〔疗〕〔图经曰〕去尸疰恶气诸方皆用〔日华子云〕除症结邪魅〔别录云〕为末治 
蛇疮○汁治小儿撮口病但看舌上有疮如粟米大者是也刮破指甲研敷两头内瘥【治】以一条炙 
黄为末合苦酒敷之大治射工水弩毒亦治口噤○炙黄去足为末合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灌 
之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者○以干者一条合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部二钱同为末以醋调涂 
丹毒瘤【解】人中其毒以乌鸡屎水稠调涂咬处或用大蒜又桑汁白盐涂之并效【赝】千足虫真 
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嘴尖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鳞虫
内容:x有小毒 卵生x 
蛤蚧主久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名医所录)【地】〔图经曰〕生岭南 
山谷及城墙或榕树间首若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色黄为土长四五寸尾与身等形如大守宫一雄一 
雌常自呼其名蛤蚧最护惜其尾或见人欲取之多自啮断其尾人即不取之凡采之者须存其尾则用 
之力全在尾故也人欲得其首尾完者乃以长柄两股铁叉如粘 (丑知切)竿状伺于榕木间以叉 
刺 
之皆一股中脑一股着尾故不能啮也行常雌雄相随入药亦须两用之或云阳人用雌阴人用雄 
【时】〔 
咸【 
雄者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者为蚧口尖身大尾小凡修事服之去甲上尾上并腹上肉毛毒在眼 
如斯修事了用酒浸才干以纸两重于火上缓隔焙纸炙待两重焦干透后去纸取蛤蚧于瓷器中盛于 
东舍角畔悬一宿取用力可十倍勿伤尾效在尾也〔日华子云〕去头足洗去鳞鬣内不净以酥炙用 
良【治】〔疗〕〔日华子云〕清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海药云〕除肺痿上气咯血咳 
嗽 
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滓候服尽 
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半升如前服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 
中气塞胸膈噎痛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裸虫
内容:x有毒x 
水蛭(出神农本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以上朱字神农本经)堕 
胎(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音蜞) 至掌 马蟥 石蛭 草蛭 泥蛭【地】〔图经 
曰〕生雷泽池泽今近处河中多有之此有数种生水中者名水蛭亦名马蟥生山中者名石蛭生草中 
者名草蛭生泥中者名泥蛭并皆着人及牛马股胫间啮咂其血甚者入肉中产育为害甚大水蛭有长 
尺者用之当以小者为佳古法有用水蛭啖疮者缓急所须亦不可得雀知悌令预收养之以备用此物 
极难死如火炙经年得水犹可活也石蛭等并头尖腹粗不堪入药误用之则令人目中生烟不已渐致 
枯损不可不辨也【时】〔生〕无时〔采〕五月六月取【收】曝干【用】水中小者为佳【色】 
黄【味】咸苦【性】平微寒泄【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主】通经脉破血积【反】畏石 
灰盐【制】〔图经曰〕采得当以 竹筒盛之待干又用米泔浸经宿然后出之曝已又用冬月猪脂 
煎令黄乃堪用干蛭当展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治】〔疗〕〔药性论云〕主女子月候不通欲成血 
劳症块并 
当下畜血效【禁】妊娠不可服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甲虫
内容:x无毒附 (尸扬切)螺 胎生x 
田中螺汁主目热赤痛止渴(名医所录)【地】〔陶隐居云〕状类蜗牛形圆而极高硕小者如 
桃李 
不能 
秋取 
汁除热醒酒〔唐本注云〕壳疗尸疰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泻〔日华子云〕田螺治手足肿 
及热疮生研汁敷之〔陈藏器云〕田中螺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香港脚冲上小腹急硬 
小便赤涩手脚浮肿○碎其肉敷热疮〔食疗云〕汁服之压丹石【合治】水中螺蚌肉合葱豉椒姜 
煮汁饮三两盏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田中螺大者七枚洗净新汲水养去秽泥重换水一升 
浸洗旋取于干净器中着少盐花于口上承取自出者用点目中治肝热目赤肿痛【禁】不可常食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甲虫
内容:x有毒x 
贝子(出神农本经)主目翳鬼疰蛊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烧用之良(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除 
寒热 
南海亦 
皆紫色此 
家 
以饰鉴带画家以砑物用之盖兽二为友贝二为朋诗曰锡我百朋是也【时】〔生〕无时〔采〕无 
时【用】壳【质】类紫贝而小【色】白【味】咸【性】平【气】气味俱薄阴中之阳【臭】腥 
【制】〔 
和了将贝齿于酒蜜中蒸取出却于清酒中淘令净研用之【治】〔疗〕〔药性论云〕能破五淋利小 
便治伤 
乳并烧过入药用〔别录云〕治食物中毒取一枚含之自吐【合治】以十枚烧灰合珠子等分细研 
除目中息肉取一胡豆大点上仰卧如炊一石米饮久乃灭○以一两烧灰研如面合龙脑少许点小儿 
黑花眼翳涩痛【解】食面 毒漏脯毒射罔在诸肉毒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甲虫
内容:x有毒附草石蚕 化生x 
石蚕主五癃破石淋堕胎○肉解结气利水道除热(神农本经)【名】沙虱【地】〔图经曰〕 
生江汉池泽石上形如蚕为生气之物犹海中蛎蛤辈附石而生不动皆活物也所在水石间亦有之取 
以为钩饵今马湖石门出此最多彼人亦好啖之福州及信州山石上一种草四时常有苗青色有节其 
根亦名石蚕三月采根焙干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服之〔衍义曰〕草根 
似蚕而名石蚕者别是一种若以水中石上者谓之草则谬矣经曰肉解结气注中更辩不定此物在处 
有之附生水中石上作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色如泥蚕在其中此所谓之石蚕也【时】〔生〕 
无时〔采〕无时【色】灰褐【味】咸【性】寒【气】气薄味浓阴也【臭】腥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毛虫
内容:x无毒 卵生x 
雀瓮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疰(神农本经)【名】天浆子 雀儿饭瓮 (与蚝同) 
毛 
虫棘刚子 蚝(七吏切)虫 (音髯) (音新) 躁舍 雀痈【地】〔图经曰〕雀瓮 
房 
也生汉中木枝上今处处有之 蚝虫也亦曰 毛虫好在石榴木上似蚕而短背上有五色斑刺螫 
人有毒欲老者口吐白汁凝聚渐坚硬正如雀卵故名之又名雀痈痈瓮声相近耳其子在瓮中作蛹如 
蚕之在茧也久而作蛾出枝间叶上放子如蚕子复为虫也一曰雀好食其瓮中子故俗呼为雀儿饭瓮 
旧注以瓮为虫卵非也【时】〔生〕无时〔采〕八月取【用】窠【质】类雀卵而小【色】紫白 
而斑【味】甘【性】平【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腥【主】小儿惊痫【制】蒸之或捣汁 
用【治】〔疗〕〔陈藏器云〕小儿撮口病先KT (力咨切剥也)小儿口傍令见血以瓮击碎取汁 
涂之及与平常小儿饮之令无疾【合治】天浆子有虫者合白僵蚕干蝎三物各三枚微炒捣罗为末 
煎麻黄汤调服一字治小儿慢惊日三服之随儿大小与之大效○合鼠妇生捣汁涂小儿口傍治撮口 
不得饮乳者 

卷之三十一虫鱼部下品
鳞虫
内容:x有毒 卵生x 
白花蛇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 
能久 
有之 
诸蛇 
弃之 
不陷 
白【 
凡使 
酥尽 
切蛇 
斑 
昔如此三过去骨取肉 以五味令过熟治疥癣遍体诸药不效者使顿啖之瞑眩一昼夕乃醒 随皮 
便退其人即愈【禁】四月勿食食之害人【解】遭恶蛇所螫贴蛇皮于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