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声明也明确表明了罗党反对建立超国家机构、搞联合计划和合营企业的主张。罗党认为,已提出的诸如制订和成立包括经互会所有成员国在内的联合计划和单一的计划机构、成立国家间的技术生产部门的联盟、成立几个国家共有的企业、成立国家间的经济组合等形式和措施,其实质在于把某些经济管理的职能从属于各自国家的职权变为属于某些超国家的机构或组织的职权,因此这些措施是不符合构成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声明强调,国家经济的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和不可改变的特性之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要求自己有效地和充分地拥有各种实际体现这些特性的手段,把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手段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是把这些手段转移给超国家的或非本国的机构,就会使主权变成毫无内容的概念。并指出,国家计划是完整的和不可分割的,不能从中把任何部分或部门分离出来而转移到国家之外,罗党主张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应是在双边和多边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种计划。
  声明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应以民族独立和主权、权利平等、互利、同志式的援助、不干涉内政、尊重领土完整和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13
  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出现分歧是可能的,但任何时候都应当以同志式的、本着相互谅解的精神来分析和处理,而不是使用给别人扣帽子、贴标签以及施加压力和采取歧视性的措施的办法;共产党和工人党必须考虑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但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或宣称某一个个别现象具有普遍的价值,并试图强使其他国家接受它们;鉴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因此不会有、也不能有单一的形式和方法,谁都不能为其他国家或其他党来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制订、选择或改变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应当是每一个马列主义党的事情,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
  声明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依靠本国的力量,不能由一个国际中心来解决问题,由一个国际中心解决这一国或那一国工人运动问题已不再适合于世界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段了,过去那种错误的、干涉别国党的内政以及撤换党的领导干部、甚至撤换整个中央委员会,从外部强行指定领导人、镇压各党卓越的领导干部、斥责甚至解散共产党的做法应该摒弃;在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大家庭中,没有、也不能有“老子党”和“儿子党”
  ,“上级党”和“下级党”
  ,任何一个党都没有、也不能有特殊地位,都不能把其路线和意见强加给别的党。
  声明指出,从公开论战一开始,罗党就完全支持结束论战的建议,并建议中、苏和其他兄弟党之间立即开始协商成立一个由一些党的代表组成的委员会,着手准备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议以维护和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和世界
  02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团结。并表示罗党反对召开只有一部分党参加的会议,因为这将违背团结的事业,将使情况恶化,使某些兄弟党孤立,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造成分裂。罗党重申,凌驾于任何分歧之上的是所有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共同的东西,它比任何意见分歧都强大许多。
  声明的发表,一方面表明了罗党对共运面临分裂的危险表示“忧虑”
  ,不赞成中苏两党公开论战,同时也表明了罗党坚决抵制苏共推行的干涉别党内政,凌驾于别党之上的“老子党”的一套错误作法。
  第三节 罗共“九大”开始了齐奥塞斯库时代。
  “四五”
  (196~1970)
  计划的指标、任务和完成情况
  1964年3月,罗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乔治乌—德治因病逝世,47岁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继任罗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党的接班人。从此罗马尼亚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齐奥塞斯库,1918年1月26日出生在奥尔特县斯柯尔尼切什蒂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困难,11岁时就前往布加勒斯特一家修鞋铺当学徒。
  14岁时因参加罢工和游行而被捕。
  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共产党。
  193~1936年先后任普拉霍瓦和奥尔特尼亚州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委书记。
  1939年任团中央书记。
  1936~1944年间曾多次被捕,并在狱中结识了德治。
  1944年“八。二三”武装起义胜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23
  利后,参加了罗共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夺取并巩固政权、建立民主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此后,相继进入罗马尼亚军事学院专修班、布加勒斯特经济学院和罗共“斯特凡。乔治乌”学院(高级党校)学习。
  1944年当选为罗共候补中央委员。
  1946~1948年任罗共多布罗加和奥尔特尼亚州委书记。
  1948~1944年先后任农业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和第一副部长,并兼任军队总政治部主任。
  1942年升为中央委员兼中央组织局委员。
  1944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从1944年罗共“七大”起至1964年德治逝世,齐一直是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主管组织工作和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
  1964年7月举行了罗共“九大”
  ,作为党中央第一书记的齐奥塞斯库在会上作了党在“八大”和“九大”之间党的活动的总结报告。齐在报告中说,社会主义在罗城乡已取得了完全胜利,在整个经济中建立社会主义关系的过程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现象永远消灭了,罗已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这次大会提出了196~1970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指示草案和关于能源发展和国家电气化的十年计划,草案中规定党的政策的中心仍然是国家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工业。齐在报告中强调,没有国家的工业化就不可能使罗达到高度的文明和福利,就不可能向共产主义迈进;工业化是通向进步和文明、保证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唯一途径,也是缩小同经济上先进国家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五年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将比1964年增长约64%,平均每年增长104%,这样,到五年计划结束时,只要24天就B
  2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可以达到1938年全年的产值。
  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资料的生产将优先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为1%,而消费品的生产将以10%左右的速度发展。为扩大本国原料基地的建设,五年计划期间将拨款160多亿列伊用以大力发展煤、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开采工作,煤的产量将达到20~200万吨,比1964年增长70~80%。电力生产将达到320亿~340亿度,为此将建设阿尔杰什以及比斯特里察水电站。
  钢铁工业也将得到巨大发展,钢产量将达到630万吨,生铁产量将达到410万吨;人均钢产量将比1938年约增长17倍。
  机器制造业的产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2%以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机器、设备将由本国产品提供。化工生产将增长约13倍,即平均每年增长184%。这五年间,将新B建一批氮肥和磷肥、合成纤维、塑料、纸浆和造纸等厂。轻工业生产将增长40~4%,食品工业将增长40%,这两种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84~9%,为此投资也将比1961B~1964年期间增加1倍。
  “九大”确定,本五年计划的总投资额为240~2600亿列伊,比1961~1964年期间的投资总额增加约40%,其中140亿将用于工业。到1970年国民收入将比1964年增加大约40%,而其中的60%则来自工业。对外贸易额将比1964年增加40%以上。劳动力的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今后五年里职工人数将超过400万,即增加90万人,其中大约40万将来自农业人口。
  “九大”
  确定,在继续高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发展农业和提高农牧业生产。五年计划中,农业将获得340多亿列伊的投资,这比1961~1964年期间增加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23
  60%,农业生产总值将比1961~1964年增加约20%,每年平均增长率为34%。农民的实际收入将增加20%。
  B在罗共领导下,五年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胜利完成了。
  到1970年社会总产值增长了41%。
  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部门如:电力、热力、冶金、化工和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64年的42%提高到1970年的401%,其产值已超过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五年计划结束B时,电子工业增长了18倍,自动化设备增长了46倍,化B学纤维增长了27倍,塑料和化肥增长了2倍,钢产量达到B了640万吨,人均钢产量达322公斤。这五年间建造了许多新的工业项目,如648匹马力的电力机车、“达契亚”和“阿罗”牌小汽车、电子机算机、程序控制机床、自动化仪表等。
  由于国家工业化的实现,使工业成了罗马尼亚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决定性部门。
  到1970年,工业已拥有了整个固定资产的379%,从事工业的人数达到了227万。工业化的结果大B大地改变了罗马尼亚的面貌,罗在不到24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工业不发达和农业落后的典型的农国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工业和处于全面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工业农业国。
  “九大”
  在罗马尼亚的历史上是一个新的转折。
  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更改国名的建议,同年大国民议会通过了新宪法,决定把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还决定把党名恢复为罗马尼亚共产党,并通过了新的党章。罗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齐奥塞斯库为总书记,并选出了由14名委员和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42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由7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常设主席团,以及由8人组成的中央书记处和9人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423
  第五章保加利亚为加速经济发展和“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而斗争
  第一节 提前两年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1948~1962)
  1948年保共“七大”通过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要求首先发展机器制造、黑色和有色冶金、化学工业等,进行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农业方面要求更充分利用土地、机械和其他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巩固合作社经济,增加社员收入。鉴于当年国内出现了巨大的劳动热潮和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10月,日夫科夫便在保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加速发展经济的可能性和提前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设想,号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带领群众,挖掘潜力,加快建设步伐。
  1949年1月日夫科夫向全会提出《加速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状况,改组国家和经济领导》的报告提纲,获得通过。全会认为在加速经济发展时必须消除过去在国家和经济领导工作中过分集中的弱点,使地方和劳动人民得以更充分参加国家和经济的管理。不久后,国民议会根据全会决议精神通过了重新划分国家行政和经济区域的决定,把过去的乡、
  62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县、州三级行政管理改为乡、州两级管理,将原有的117个县、13个州改组为30个行政经济州。
  这时撤销了工业部等6个中央部,改设若干委员会,负责经济协调工作,将经济领导实权下放到新设立的州里。但是实践证明,在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把集中的部门管理一下子改变成为地区管理,不但助长了分散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倾向,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规划和领导能力。一两年后,不得不恢复中央部门的管理体制。
  这期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迅速,开始兴建克列米科夫齐冶金联合企业、德夫尼亚化工联合企业等大型项目,机械工业一直保持着发展的首位。在经互会分工下,电子工业也于60年代开始起步。
  这些年的工业投资额以每年平均增加292%的速度递增。
  1960年底国家的统计数字表明,原定于B1962年达到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社会总产值达到100亿列弗,工业产值比1947年增加60%,商品零售额比1947年增加40%,外贸总额比1947年增加44%,均已于1960年底完成或超额完成。只有农业产值落后于原定1962年完成的指标。
  1960年的国民收入为1939年的2819%,工B业产值为1939年的12倍,农业产值为1939年的1423%。
  B1948年到1960年,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116%,明显高B于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年增长率(81%)。可见这时B保加利亚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高的。
  在这期间,保共中央肯定了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联合扩大规模的做法,认为并社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1949年并社活动达到高潮。到1960年,全国329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已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23
  合并成为932个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每个大社平均占有耕地4266公顷,有社员1700余人。农业社的合并使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都更为集中,对农业生产现代化起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社员收入分配中的土地分红比重迅速下降,1949年基本上由社员“自动放弃”
  土地分红,实现了农用土地的公有化。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相当一个时期,保共都把这次变革视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和进步”
  ,以为它会为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专业化开辟广阔的天地,这就是保加利亚继4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之后社会主义农业的“第二次集中”。
  在完成第三个五年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