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月24日,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八届四中全会。全会免去总理爱。巴比乌赫等人的职务。当天,约。平科夫斯基被任命为政府总理。
  8月30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又举行八届五中全会,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斯。卡尼亚通报了政府委员会同罢工委员会谈判的情况,批准了政府委员会的工作。
  当天,在什切青,以副总理卡。巴尔齐科夫斯基为首的政府委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62
  员会同以马。尤尔奇克为首的什切青厂际罢工委员会签署了一项议定书。双方就建立自治工会、提高工资和复工等问题达成了妥协。
  8月31日,以副总理米。雅盖尔斯基为首的政府委员会同以莱。瓦文萨为首的三联城厂际罢工委员会签署了协议议定书。
  9月3日,以副总理亚。科佩奇为首的政府委员会同以雅。显克维奇为首的卡托维兹地区厂际罢工委员会也签署了议定书。这些议定书,基本上满足了罢工者的政治经济要求。
  “八月危机”暂告结束。
  9月初,各地工人相继复工。
  9月6日,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八届六中全会。
  全会对这次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错误的根源首先是领导人的唯意志论,它造成追求巨额的投资、农业的落后和巨额的外债。全会解除了盖莱克的党中央第一书记和政治局委员职务,选举斯塔尼斯瓦夫。卡尼亚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根据政府委员会同罢工委员会签署的议定书,新工会在承认波兰统一工人党对国家的领导作用和遵守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定的各项原则的前提下被允许建立。新工会的全名是波兰独立自治“团结”工会,简称团结工会。
  1980年10月24日,总部设在格但斯克的团结工会在华沙省法院登记。
  11月10日,波兰最高法院批准团结工会登记。团结工会成为合法的工人组织,会员人数很快发展到数百万。
  团结工会成立后,团结工会和政府间的冲突不断发生,零星罢工持续不断,经济形势日趋恶化。
  1981年2月11日,议会根据波兰统一工人党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任命国防部长
  07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沃。雅鲁泽尔斯基大将为部长会议主席,以代替约。平科夫斯基。次日,雅鲁泽尔斯基在议会发表施政演说,呼吁团结工会停止罢工,结束动乱。他说:“现在我要求给我三个月勤奋工作时间,即90天安定的日子。
  我们想利用这个时间整顿我国经济中的基本问题,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处理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制定并开始实行稳定国家经济的纲领和长远的经济改革。“
  ①他提出了供应居民生活必需品,首先是食品,确保短缺消费品在社会监督下的公平合理的分配等10件当前政府工作的大事。他还向国内一切反社会主义力量提出警告:“一个国家里不容有两个政权并存”。
  但是,雅鲁泽尔斯基的呼吁没有得到团结工会方面的响应。
  罢工浪潮在继续蔓延。
  波兰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3月上旬,政府拘留了团结工会的顾问库龙、米赫尼克等人。政府和团结工会的对抗在加剧。社会主义力量和反社会主义力量处于决战的前夕。
  1981年7月14日至20日,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了第九次非常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根据党中央第一书记卡尼亚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通过了协商和革新的路线。
  卡尼亚指出:“造成目前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70年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一成不变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整个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二是党中央政治局不民主,脱离社会主义原则。”
  他说:“日益增长的不满,给开展反社会主义的敌对活动提供了土壤。成立了保卫工人委员会并开展了活动。一些集团创立了
  ①《雅鲁泽尔斯基选集(1981~1987)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72
  今天的独立波兰联合会。这些活动得到了西方颠覆中心的怂恿和支持“。
  卡尼亚重申,党将继续坚决实现去年八九月协议。
  团结工会中的极端派和他们的顾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有恃无恐,把波兰统一工人党提出的协商和革新路线视为软弱的表现,使对抗进一步升级。
  1981年9月4日,团结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格但斯克开幕。
  参加代表大会的有896名代表,他们代表全国940万会员。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历时18天,于10月7日闭幕。
  大会通过的工会纲领,改变了登记时承认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的初衷,谴责该党对国家生活的“垄断”
  ,宣称:现政权已无力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和有效地进行活动。为此必须由团结工会接管政权。纲领宣布要建立多党制的“自治共和国”。
  大会还通过了告东欧劳动人民书,号召东欧工人建立类似波兰团结工会的组织。鉴于保卫工人委员会的成员都加入了团结工会,保卫工人委员会宣布自行解散。大会选举莱赫。瓦文萨为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
  波兰统一工人党在1981年10月16~18日举行了九届四中全会。全会讨论了当前形势,接受卡尼亚辞去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要求,选举沃。雅鲁泽尔斯基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全会以后,以雅鲁泽尔斯基为首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进步力量,为反击团结工会的夺权斗争作好一切准备。
  1981年12月3日,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在腊多姆召开秘密会议,决定通过总罢工和建立武装工人卫队,夺
  27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取全国政权。
  12月11~12日,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领导人,齐集格但斯克总部,决定在12月17日,即1970年十二月事件10周年之际,在华沙和格但斯克同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通过“不流血革命”
  ,夺取政权。
  波兰当局决定先发制人。为了避免内战和外部干涉,于1981年12月13日宣布全波兰进入战时状态,成立了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沃。雅鲁泽尔斯基大将为首的救国军事委员会。雅鲁泽尔斯基发表了广播电视讲话,阐明了宣布战时状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这是避免内战,防止国家崩溃的唯一出路。他宣布已经拘捕了包括瓦文萨在内的团结工会和反对派组织领导人以及在70年代对导致国家深刻危机负有责任的前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其中有前党中央第一书记盖莱克和前部长会议主席雅罗谢维奇。全国大约有近400人被拘捕。
  同一天,军队进驻工厂、矿山和企业。绝大部分职工遵守军事管制法令,照常上班,为恢复生产作出了努力。波兰进入了为期一年半的战时状态时期。波兰当局以非常手段渡过了1980年危机——波兰战后的第三次危机。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72
  第二章
  卡达尔执政的匈牙利鼎盛阶段
  第一节 “完全建成社会主义”阶段与三个五年计划
  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工农革命政府,认真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按照匈牙利民族特有的“慢而稳”的节拍,探索“匈牙利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1946年事件后的短短数年内,他们拨乱反正,励精图治,反对“忽左忽右”
  ,努力弥合党和群众的分歧,稳定了人心,巩固了政权。他们努力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超额完成了1948~1960年三年计划,并于1961年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62年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奠定社会主义基础阶段的结束。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入了以卡达尔的名字为标志的历史时期的鼎盛阶段。
  在1962年11月20~24日举行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卡达尔代表党中央作了报告。在报告
  47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中他断言,匈“结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奠基工作”。
  ①他强调过去三年中的最大成果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这阶段,农业生产也有所提高。
  1949~1961年的农业平均产量比前三年增长84%,国家收购的农产品总量比1948年提高了B13%。卡达尔进而阐明,在匈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占了绝对优势。
  目前国民收入近96%来自社会主义成分。
  工业品的98%由社会主义企业生产。
  农业中约96%的耕地为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所经营。他宣布“匈牙利人民进入了完全建成社会主义的阶段”。
  这一对发展阶段性质的表述适用于卡达尔执政时期的几乎整个全盛阶段。
  在此前后,在某些文件或领导人讲话中虽也曾使用“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提法,但正式表述仍为“完全建成社会主义”
  ,尤其在1966年匈党“九大”
  、1970年匈党“十大”上,这一对发展阶段的认定得到重申。
  直至1974年3月17~22日举行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11次代表大会,才正式提出“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②鉴于1948年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制定的纲领声明主要目标业已完成,这次大会制定了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声明。纲领声明明确指出,“在未来14~2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继续沿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前进,在我国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加接近我们的历史目标
  ①引自《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八次代表大会记录稿》,匈牙利科苏特出版社1963年版。
  ②引自《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11次代表大会记录稿》,匈牙利科苏特出版社1974年版。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472
  ——共产主义“。
  纲领阐明“在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特点随着阶级差别的缩小而加强。
  随着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逐步地转变为全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领导力量仍然是工人阶级。
  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共产主义社会的自治因素将日益充分地显现并发展起来“。
  “在今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差别的缩小,党将逐步变为全体人民的马列主义先锋队”。
  纲领还具体提出了新发展阶段党在各方面工作的任务和指标。其中,在经济方面,纲领提出人均国民收入要提高到已有水平的2~24倍,工业生产提高到24B~3倍,农业生产提高到14~2倍,建筑工业生产提高到24B~3倍,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4~3倍,实行五天工作B周,劳动收入的实际价值提高到2倍,人均消费达到已有水平的2~24倍,并建造140~200万套住宅,等等。由于国B际经济环境形势恶化和匈牙利本国经济决策连续出现严重失误,匈牙利社会主义建设逐步陷入困境,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未能得到贯彻实施。
  在这一发展阶段内,匈牙利先后执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即1961~1964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6~1970年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和1971~1974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
  1961~1964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要继续发展工业,首先是重工业,指出工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技术水平和改善产品质量。计划还把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关键环节。计划并规定,五年内国民收入增长36%,工业生产增
  67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长48~40%,农业总产量增长22~23%,消费基金提高22~23%,职工人均实际收入提高16~17%。
  由于计划指标偏高,相当部分计划任务未能完成。五年内,国民收入只增长24%。工业生产增长47%,机械工业尤其化学工业增长更快,但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低于原计划,计划完成较多依靠增加职工人数,经济粗放发展的特征仍较明显。农业生产仅增长10%,但已实现粮食自给。进出口增长幅度均大于生产增长,但外贸出现逆差。职工人均实际收入增长18%,实际工资提高9%,消费基金增长22%。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农业未按期完成计划,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后半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
  196~1970年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规定基本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经常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在数量、质量和品种方面改进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协调,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提出提高生产率,减少生产开支,普遍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计划较现实地规定,五年内国民收入增长19~21%(年均4%)
  ,工业生产增长32~36%,建筑工业增长24~28%,农业生产增长13~14%,人均实际收入提高14~16%,实际工资提高9~10%。
  由于计划执行期间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工作成效提高,国民经济取得持续均衡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计划执行结果是,五年内国民收入增长31%(年均7%)
  ,工业生产增长34%,建筑工业生产增长62%,农业总产量增长16%。
  计划期间,出口增长速度(4%)快于进口(47%)
  ,外贸逆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72
  差减少。居民消费增长32%,人均实际收入增加34%。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快于职工,工农收入水平拉平。同时,社会福利进一步扩大,实行了儿童抚养补助等福利措施,工业、建工部门普遍实行44小时工作周。
  但劳动力使用不当,生产率增长慢于计划,生产技术水平、投资效益未能相应提高,投资战线过长等问题依然存在。
  1971~1974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规定,经济政策的主要方针是大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要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迅速提高,购买力的增长要与生产的提高相一致,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