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平‘呼’的从小木凳上立起来,一边思索着,一边来回在屋里走着。

    蓝氏和三个孩子知道他在想事情,怕打扰到他,也都默不作声,静静的望着安平走过来,再走回去,手轻捏着下巴,嘴里兴奋的喃喃自语,具体说些什么也听不清。

    “娘……”小乐渊到底还小,他终于忍不住动了动身体,眨着一双葡萄眼睛,可怜巴巴的:“娘,我想如厕……”

    “你呀”蓝氏刚要起身,乐云按住她:“娘,叫我来吧。”说着牵着乐渊出去了,不一会儿,回来了,又打个手势,意思是进屋哄乐渊睡觉,便直接进里屋了。

    又过了一会儿,安平才从那种状若颠狂的状态里恢复过来, 坐到蓝氏身边:“孩子娘,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在家做好培养基,弄好菌种,做成木框之后,再卖给村里人,这样村里人即不会学到技术,还能养菇赚钱,多好的事情?再说咱们自己,卖菇框又可以赚一笔。

    至于销量么,咱们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酒楼收购,不怕被别家的抢走,这些是不用担心的。我还想,要是咱们能联系上家做货运的大户,还可以将村里的菇子晒干后成批收购, 然后贩给货运大户,这样即解决了村里人的问题,咱们又能赚一笔。”

    “这法子好呀。”蓝氏高兴的拍拍手:“孩子爹,还是你能耐,这脑瓜子是啥做的呢,怎么能想出这么多法子来呢?”

    安平笑嘻嘻的收下蓝氏响亮的马屁,开了一句玩笑:“你挑的男人, 那还能有个差?”

    蓝氏窘的脸上一红,狠狠拍了他一下,小声的:“死鬼, 乐清还在这呢”

    安平笑着:“我又没说啥,你看你。”

    乐清自动忽视了爹娘脸上不正常的红晕,拍着手儿补充道:“爹爹想的法儿好,要是这样的话,咱们还可以卖蚯蚓给别人,叫他们喂鸡,又省粮,鸡下的蛋还多。”一副高兴的模样,完全像是受了安平的启发,灵光一闪而想出来的。

    “对”安平一捶手:“这法子也可用。好好好,那就这么办。明儿一早我就到里长家里去一趟,罢了再跑趟镇上,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个货运大户。不行的话,托托文陵也可以,他认的人多,里面定也有货运大户,叫文陵牵牵线,咱们也放心不会被骗。”

    “行行,就这么办。先收拾收拾早早睡吧,明儿好起的早点儿。”蓝氏起身,端起桌上的烛火先将乐清送去她跟乐云的房间,点上那屋的油灯,再撤回来,回了自己的里屋,安平已经脱鞋上炕了:“今天晚上,我看乐云情绪还行,放心了。”

    蓝氏神秘一笑:“那是因为你上里长家去之后,咱家来了个特殊人,咋样,起作用了吧?”

    安平略一思索,便道:“难道是杨少爷?”是呀,今儿的事情闹的这么大,杨家也不可能不知道。杨少爷跟乐云那么要好,怎么会不来?

    “自然”蓝氏笑着躺下来:“乐云走时还怔愣怔愣的,回来就有说有笑了。”

    安平‘嘿嘿’笑起来:“这小少爷是我看着长起来的,性子虽然不太好,但人倒不坏。他要是能对乐云好,倒也是个不错的女婿人选。现在咱家这么折腾,以后也不一定就比杨家差,我看这门事情,是个不错的”

    “你呀还没咋样呢就把闺女卖出去了”蓝氏笑着嗔他一眼,起身将灯吹熄:“快睡吧,明儿还要起早, 好多事情要办呢。”

    第二日一早,安平便去了一趟里长家里。里长听了安平的想法,自然很高兴,如果村里能得到这些,不用出几年,就可以脱贫了。他当下大笔一挥把那块河岸地免费批给了安平,并说了些鼓励的话。

    安平从里长家里出来,又马不停蹄的去了一趟镇上,跑了几圈都没货运大户愿意鸟他,只好又去找了文陵。文陵工作性质特殊,不方便介绍本镇商户给安平,只好答应托薛捕快在洪县找找,到时再介绍给安平。

    得了文陵的话儿,安平才回来了,又赶紧组织人开挖鱼池。

    按照那日商量的,家里预定要请三个小工,现在已经有一个周一丁了,还差两个。安平打算其中一个请大生,大生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他跟安平关系一直不错,他媳妇又跟蓝氏相好,让他过来帮着照顾菇屋,也放心。这样有大生照顾菇屋, 有周一丁看着鱼池,只要再请个人帮自己往镇上跑着送货就行了。

    这一个人, 安平打算请赵大山家的独子,赵安强。

    赵大山一家只有安强一个儿子,大山夫妇年事已高不能干活儿,家里只有安强一个撑着,本来有那十亩地的时候日子免强过的去,可是后来田地归了张赵氏这一支,大山家的日子就越来越困难了,现在没有办法,安强只好把佃地里的活儿丢给老婆和父母,他跑到镇上打短工,日子过的苦哈哈的。

    怎么说大山也是安平的大舅,再说两家关系也一直不错,于情于理,安平都要帮他家一把。再说安强这两年也变得稳重干练起来了,做事有条有理的,很叫人放心,他又在镇上打了好长时间的短工,各路都熟悉,叫他帮着自己往镇上跑,最是合适不过。

    跟这两个人都说了,两人都很高兴,当下便安排了家里的活计,就跟着安平来上工了。大生和安强心里都清楚,在安平这做活,发的薪水比进镇打一天最累的短工赚的还要多,何况这活儿也轻省,而且离家也近,抽空儿就能把家里的地料理料理。

    安平又叫了大斗得顺几个来帮忙,加上周一丁和大生安强几个身强力壮的农家汉子挥着镐头就在安平家门口西面的河岸地上忙开了。

    村里人很快听说了安平要卖培养基和蚯蚓的事情,纷纷跑来围观安平家挖鱼池,有热心的干脆拿着铁锨挥膀子帮着干了起来,一时间,安平家门口热闹非凡。

    这却慌了刘和平和张三栓。

    刘和平心知肚明,依他家现在跟安平家这样的关系,安平说是要拉帮一下村里人,实际上这个‘村里人’里头绝对不会包含自己一家。本来他家靠着自己有两亩地,院子里还有一棵大桃树,闲时刘和平再进镇打个短工,日子过的也还可以,在贫穷的张家村也能算得上是上等人家,也算是不错。

    可是现在叫安平这样一闹,不出两年,家家户户都成了个有钱人,相比之下,自己家岂不是要成了最穷的?这叫向来心高气傲, 喜欢不时的踩低别人两下的刘和平心里怎么能平静得下来?

    而三栓心里,想的跟刘和平是一样的。安平家向来跟刘和平不和,这次的好事情,肯定没有刘家的份儿。可是自己家跟刘和平住的这么近,两家关系这么要好,安平会不会将自己家也恨上呢?再说上回大春放狗去咬人家的娃娃,那狗还是自己家的狗呢。要是跟刘和平一起被安平孤立出来,到时候全村垫底的可就是他刘和平跟张三栓了。到那时候,刘和平那个人可不会看在两家的交情上,而少踩他两脚。三栓越想越不对,当下便去了安平家一趟。

    三栓这一趟,自然是去讨好安平,顺便撇清跟刘和平的关系的。

    安平其实真没想那么多,他现在要扩鱼池,雇小工,还要组织村民学习养菇,跟他们讲用蚯蚓养鸡的好处,还要扩养蚯蚓,做菇框,忙都要忙死了,哪有心去想什么刘和平,张三栓?所以三栓去了一说,安平就立刻应下来,抽身又去忙别的了。

    三栓从安平家出来,顿时浑身轻松起来,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刘和平,就跟躲蛇蝎一样避了开去,刘和平怎么能猜不出是怎么一回事?气的他立在那破口大骂,骂完回家继续发愁去了。连三栓都抛弃他而去,相信不远的将来,他就是全村所唾弃的‘贫困户’了。

    安平这边,有了村里人众相帮忙,鱼池很快就挖好了。由于他并不打算将养鱼的任何一点技术传出去,所以鱼池盖好后,又加了细竹墙,密密的将鱼池围起来,然后又引水淤池,只消淤上个十来天,就可以引苗养鱼了。

    忙完这些,安平又加紧安排雇来的那两个人的工作,大生负责菇屋的照料和采摘,工作也算是轻松,不过过些日子如果安平要收购村里人的菇子的话,就有他忙的了。周一丁这边,现在一个鱼池就挺忙的了,又加扩了养蚯蚓池和鱼池,等这些也进入正常运转,恐怕周一丁一个人忙不过来,正好安强的活儿空闲大,只要不往镇里跑,他就空闲着,去帮周一丁看鱼。

    接下来,还要忙着做培养基,虽然卖这个也能赚一笔,但到底是个体力活,又不能叫许多人来帮忙, 安平带着大生安强几个,好好的忙了几天。

 第一百三十一章新阶段

    第一百三十一章新阶段

    村里一共一百来户人家,为怕出现哄抢事件,安平答应每家只供应两只木框,至于蚯蚓么,则无限量供应,只要你买得起,我就卖得起。

    村里除了一些长年在外做事的人家,剩下的全部都愿意买安平的木菇框,他们是亲眼看着安平当时是如何靠着这些不起眼的灰溜溜的东西发起家来的,现在安平愿意叫他们也养这个, 高兴之余,又感概安平做人厚道,发财也不忘村中人,一时间,安平在张家村的声望甚至高过了杨家。

    近三百只木框,安平几个人忙活了快一个月,才陆续的做完并分发到各村民手里,这几天虽然累,但卖菇框也赚了近十两银子。

    安平很大方,大生安强和周一丁几个除了照常的薪水之外,又加了奖金,又给帮忙的得顺和大斗一人分了三两银子,再除去木框本钱和粪肥钱还有安平费上的工夫, 这个月忙下来, 安平顶算是一文不赚,还要倒赔。

    不过他本来也没打算赚这菇框钱,他打的是村里人都养上菇之后,所产的菇子的主意。只要文陵那边能帮着跟船运大户搭上线,这事就不成问题。

    安平这次可是卖出了将近三百只木框,如果按一只木框每三天能收一斤菇子来算,那么村里每三天就能收起三百多斤红头菇,平均一天就有一百斤,这么多菇子, 不管是拿去镇集还是村集上去卖,都不可能全部消化完, 而东西过剩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再金贵的东西,价格也可以贱的叫人想跳楼。

    但是如果张家村能形成规模性生产,所出的菇子能全收上来统一销售,货多了就可以与船运大户合作,将东西运到别处去卖。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村民的利益,安平也能从里头赚许多钱,哪怕一斤只赚一文呢,一天也是一百文的钱那。

    不过这个统一收菇,统一卖菇的活计,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全张家村,也就只有安平能做得到。一来,菇框是安平卖给村里人的,村里人对安平这种分享发财路的做法很是称赞,他在村中的影响无人能及。二来,当时卖菇框时,安平就说下话,以后种出菇来如果卖不了,可以再卖给他。三来么,在这种通讯设备和消息封闭的年代,区区一个乡下种地的庄稼人,想要与船运大户搭上关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即便寻到了船运家,也不一定可靠,那时候都是船运家把东西卖完了回来再与商户算钱的,许多船运家一走就再没了踪影,便是手里握有契约也干瞪眼,不少人受过这种骗。

    为了照顾一下老院儿那边,安平白给了老张头四个菇框,并承诺按市价回收老张头养出来的菇子。这一下子大大缓解了老院儿的情况,养菇是个轻快活儿, 安宝也能跟着帮忙,这样攒上几年钱,就可以在张家村开个学堂叫安宝去教学了——这事儿已经跟里长提过了,里长也很赞同。

    以前总共就有邓秀才一个,可人家是在靠山村教学的,所以张家村没有学堂,娃娃都要大老远跑到靠山村去上学。现在又有了安宝和修田两个秀才,修田还小,明显还要继续往上考,所以能开学堂授课的也就只有安宝了。

    很快,村民们便按照安平所说的回家养菇框小心的伺候上了。情况果然如安平所料,菇框开始发菇之后,村民们开始争先恐后的跑到镇上和靠山村那边去卖,起先菇子的卖势和价钱很少,不少人几天就把本钱捞回来了。可是没出三四天,屯货的现像就开始发生了,菇子卖不出去,拿回家一隔夜就要坏,只能贱卖,可是原本卖二十文的东西,现在卖十文八文甚至五文三文,这叫村民们心里如何舍得?

    其实安平的心里也着急。

    情况都像预料中的那样发展,可是文陵那边一直没有消息。如果联系不上船运户,他也不敢就这么大张旗鼓的开始收购村民们的菇子啊。可是如果不收,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村民们贱卖掉手里的菇子,安平都要替他们心疼。无奈之下,只好叫村民们先不要着急,产出的菇子如果卖不了,就趁着天好晒成干菇, 等他联系好船家,村民们就可以把干菇送去他家,只要比市价低个五文左右就可以。

    村里一时间又掀起了晒菇热潮,家家户户门口都晾晒着朵朵鲜菇,点点红色给灰土土的张家村添了不少亮彩。除了摆弄干菇,村民们还天天有意无意上安平家门口走动,盼着他说的那个什么船运大户早点出现,要不然家里屯那么多干菇,卖也卖不掉,吃又吃不了,这不是要愁煞人么。

    屋漏 偏逢连阴雨,家家户户正按照安平说的将卖不掉的菇子晒起来的时候,天又下起了秋雨,没有太阳,菇子晒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好的东西烂掉,急的村民们直跳脚。

    最叫人气愤的是,正在这时候,刘和平趁机跑出来到处说,安平打着带动村民致富的幌子,其实是没安好心眼儿哩,这菇子养是会养了,可是卖不了,那有个屁用?他安平这就是空画一张大饼叫大伙儿往上扑哩。

    好在有里长在,村民们虽有被刘和平误导的,倒也没有引起大动乱。安平也心疼那些烂掉的菇子,只好又冒着雨挨家挨户的跑出去教乡亲们用炕炉烘干菇子的办法。秋雨很快停下,村民们的怨声也随之消失,他们也不是傻子,看得出来安平是真心要帮大伙儿的,那刘和平明明是跟安平有过结,特意跑出来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