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政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山政治-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梁山政治 作者:赵玉平      
作者简介     
  赵玉平,男,河北丰宁人,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自幼酷爱古典文学,具有多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领导理论、企业运营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现于北邮讲授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管理等课程;所任课程2004年被评为北邮精品课程1等奖,著有管理学畅销书《比强者更强》。目前开发的培训课程有《团队管理原理与技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方法与艺术》、《商务沟通》、《渠道管理与提升》、《营销变革》等,同时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诺基亚等多家大型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并受邀请先后为北京、山西、河南、重庆、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多家公司进行培训,受到广泛欢迎。         
书评:品位智慧 再上梁山 ※ 赵欣燕     
  刚看题目的时候,我以为这有是一本很口水化的通俗读物,无非采用清蒸红烧水煮麻辣一类手段,借着对原著的戏谑解释发些感慨耍点小聪明。不过,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这不是一本随意之作、戏谑之作,而是一本严肃之作、精巧之作。难得作者在原著人物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了12章30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反映了日常管理中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作者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基础,有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更难得还有着优美的文笔,把一本管理类书籍写得如此生动优美,只读一读结尾就能感受到书中的语言魅力,“那夜,酒喝得很畅快!后来萧让吹萧,我操琴,孔明孔亮击水而歌。月亮已经挂上了中天,浩淼的水泊上一片银光,宛如仙境。再后来,大家都乏了,我让艄公寻空旷处停船靠岸,弃了小船,沿山路来送公孙先生。我二人在山前分手,等我一个人登上山顶时,山下众人也已散尽,八百里水泊又恢复了宁静。只有一条空荡的小船悠悠的飘在草厅边。正是:曲终人散,一轮明月水如天!“在内容安排上,《梁山政治》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现实管理问题与古典管理智慧的结合。所以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智慧。  
  信手拈来就可以举上好多例子,如讲“近严远宽“,“身边的人日常工作和私人接触都很多,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不容易确立的是权威;而远处的人日常和私人的接触都很少,容易确立的是权威,不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为了保持平衡,防止偏于一端,也需要采取近严远宽的策略。“如讲一个好的领导者要有静气,“‘见利不动,遇事不慌,半只冷眼,一颗素心’,遇到大事件的时候,要稳住心神,压住阵脚,这样下属们的心思才能稳定,局面才不会乱;而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则要兢兢业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下属做事情才能够不松懈不荒废,这叫做‘以有事之心处无事,以无事之心处有事。’“最有创意的是作者对“宋公明“三个字的解读:干事业,最要紧的是聚拢人心,群策群力。而要聚拢人心,最基本的事情是要合理回报,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送“。送的过程中,还有两个要害必须把握,否则送得越多,效果越差。第一个要紧的事情是要“公“,公正无私。第二个要紧的事情是要“明“,明察秋毫。所以梁山头领就叫宋公明。  
  这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精心设计的故事结构让人爱不释手,每一章都象说评书一样做一个扣子,下一章承接上文,结构丝丝入扣,读来妙趣横生。我喜欢的几个情节设计是:用“黔之驴“典故演绎出的人事危机策略;为了提职安排宋清去端盘子;萧让用借调的方法增加自己的职位竞争力;着火的时候裴宣居然不让大家救火;安道全拔剪用剪子而不是钳子。真是可以用独具匠心来形容。  
  好书难得,这本《梁山政治》可以说是炎热夏季刮来的一阵智慧凉风,让人不禁神清气爽,会心微笑。         
书评:生动的故事 细节的道理 ※ 邓慧学     
  本书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贴近管理的日常实际。  
  在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中,《水浒》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卓立千古的不朽之作。侠义之士“双拳起处云雷吼,飞脚来时风雨惊“痛快淋漓的故事,刻画出令人痴迷又望而生畏的人性。借水浒的人物总结和发扬古代的管理智慧,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又有意义的工作。  
  玉平一边进行博士专业的研究,一边写作这本书,在实验室的小会议室里度过了一百多个不眠的夜晚。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以神机军师朱武的身份,为我们创作了眼前这本《梁山政治》。  
  一本好书,如巍巍峨峨一座山,可以登高望远,也可以曲径通幽。玉平的这本书,恰是这样一座山,远远望去,树木繁茂,貌似无路可寻。走近一看,早已经过了人工的修整,胜景处有碑文介绍,艰险处早已搭好了桥,铺好了路。玉平以平实典雅的文字,幽默诙谐的语言,于有血有肉的故事中,于梁山兄弟激情澎湃的人生中见管理,见哲学,见智慧。  
  书中内容涉及组织行为、人力资源、领导方法、管理沟通、员工激励等若干管理学的热门领域,而这种涉及并非常见的泛泛而谈,而是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如“天王意外“里讲领导,用的是汉代《韩诗外传》子贱子期的故事,和《战国策》里赵奢的观点;“萧让借调“里讲领导风格,用了《庄子》里龙蛇之变的典故,讲用人,用了墨子殴骥的故事;“帅气郭吕“里讲管理实践,使用了六祖慧能的禅宗公案;“英雄排位“里讲上下级行为,引用了宋代苏洵写的《心术》一文,使用了《史记》、《孙子兵法》、《贞观政要》、《康熙庭训》等文献里的经典例证。  
  作者不只引用文献,而且把管理智慧展现在很多原创的细节上,如“拉近和别人距离的方法:热情但不主动,在小事上示弱“,“功劳别人说是黄金,自己说就是黄土“,“做大事不求全功,求则必乱;做小事不求全名,求则必辱“。  
  有一个关于朱武的细节文字给我印象特别深,“我有一个习惯,跟重要人士交谈的时候,手边一定要有一个茶杯,我习惯于把手放在茶杯的把手上,这样对方说道复杂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在他结束话题开始提问前,顺势拿起茶杯喝上一口,不为了润喉咙,只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清理思路的时间。这个习惯保持了很久了。“管理在于细节,智慧也在于细节。这种细节的智慧让人若有所悟,为之神往。  
  在讲细节做总结的同时,作者还进行说服,把自己的观点转化为具有巨大说服力的语言,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如“花荣养花“里说:“受了委屈要喊疼,喊了疼让人家都知道你受委屈了,然后再自己默默的忍下来,这样不但获得了大家的同情和支持,也向领导展示了自己的忠诚。受了委屈就扛着,而且表现如常,这样并不好。首先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在乎领导,不在乎组织给你的认可,有轻视上级的嫌疑;其次让人觉得或许你真的不够资格,自己心虚;第三让觉得你不真诚,明明受了委屈,还在那里笑呵呵的什么也不说,够有心计的。要知道历来城府过深的人都会给领导压力感和威胁感的,受了委屈还落这么个印象实在是鸡飞蛋打!“说得实在透彻。  
  真正能走向世界,能代表中国研究古典管理智慧的好书是要有层次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一目标就决定了它重要的不只是通俗,而是要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所以古典的智慧是要从古典中来,到现代中去。借助于国内外对中国古典名著的认知和认可,从中剖析出可供现代人借鉴的智慧,则正是应了现代管理者的需求。  
  让我们循着神机军师朱武老兄的足迹,在“纵横河港一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中见证人间的智慧吧。         
前言     
  能有机会写一些文字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一直是我的心愿。  
  读的西方管理著作越多,这个心愿就越强烈。看着被称为管理经典的翻译书籍中长长的外国人名和英汉对照的专门术语,听着大学里汉英夹杂的案例讨论,每一次,我都能感觉到自己血液深处澎湃的写作冲动。  
  中华文明中的管理智慧如高山巍巍,如大河滔滔,要写一本这样的著作对我来说实在是个很大的挑战。我是靠激情与热爱克服了内心的恐慌之后才开始动笔的。  
  当年周武王得天下以后,马上召见姜子牙,向他咨询“藏之也简、行之也博“的治国谋略。这八个字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评价谋略的普遍标准。我的写作也是依照这个标准来进行的。近来流行的传统名著戏说潮流给了我很多启迪。《梁山政治》的最初构思是在读着《沙僧日记》捧腹大笑的时候萌发的。  
  我选择了《水浒传》中一些笔墨不多的人物作为主人公,重新设计了一些情节,在情节中安排了48个管理中常见的、比较经典的问题。对每个问题都量力而行地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全书内容尽量在简要的基础上做到通俗化和生动化,并且尽量和《水浒传》原著保持风格和情节上的一些呼应。  
  要感谢前人倾尽自己的心血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智慧财富,在蔚为壮观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将闪放着经久不衰的光芒,照亮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灵,伴我们走过蒙昧和自卑,给我们自信和自豪。此刻,我脑海闪出一部部经典:司马迁的《史记》、孙武的《孙子兵法》、刘向的《战国策》、苏秦的《鬼谷子》、韩非的《韩非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冯梦龙的《智囊》、赵蕤的《长短经》、韩婴的《韩诗外传》……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写作的过程本身再一次让我对华夏古国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充满了敬畏和怀念。  
  限于个人水平,文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指教。  
  赵玉平  
  2005年4月10日         
题记     
  有一条小鱼问海王:  
  什么是海,海在哪里?  
  海王说:  
  你中有海,海中有你,  
  你生于海,归于海……         
引子     
  寒窗苦读十年短,  
  朝房待漏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  
  功名利禄不如闲。  
  我嘲笑樊瑞睡懒觉的时候,他大大咧咧的哼出这么几句。看着他披头散发心满意足的样子,我也笑了。  
  已经接近中午,我喜欢空气这股炊烟的味道,喜欢锅里金黄喷香的玉米粥和用木炭火炙烤牛肉干的滋滋声。  
  归隐之后的生活就是这样平静而悠闲。入云龙公孙胜、混世魔王樊瑞还有我神机军师朱武,我们三个人选择了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过起了每天养鸡种菜的日子。  
  我们分别给自己取了新的名号,入云龙号一清道人,樊瑞号一厚道人,我号一贞道人。  
  人真的能忘记过去吗?  
  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萦绕的唯一一个问题。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两位老友正在窗下欣赏我种的芍药花。  
  一清道人手上拿着一张素笺,上边是他寥寥几笔画的一幅山村消夏图,配了我口占的一首七言:  
  玉米如蕉乍灌浆,瓜棚深处蝶寻香;雏鸡才识捉蚱蜢,追逐蜻蜓过矮墙。  
  一直以来,我和樊瑞与一清道人都是种半师半友的关系。有了烦恼总要请他点拨。我跟他谈起了自己的心结,问他为什么自己总按捺不住想写一些文字记录过去,他平淡的笑了,“子房托言黄石公,苏秦托言鬼谷子,古今策士有所言必有所托。一贞先生以梁山旧事为托也未尝不可。况且昔日圣人有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立功。立言也是正道。“我常想自己要是有一清道长那样的智慧,肯定就不会这么沉迷于写这本书了。现在写,说明我还没有忘却没有超脱,我想,或许在书的结尾处我会找到新的人生境界吧。  
  不过有一点我确信,我写书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那107位英雄和我们共同创造的那段光荣。如果人能有机会从头活一次,我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再上梁山!  
  我想请一清道长在这本书开头的时候,写一点可以流传的东西在第一页。他写了,是一首短诗,内容却令我迷惑不解——  
  陌上花开春意深  
  佳人如水水如云  
  红妆卸尽如凝脂  
  一笑蛾眉总动人  
  为什么他会写这样的一段呢?不明白。  
  我想,迷惑本身就是智慧的开始吧……         
第一回     
  本回提要  
  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技巧、  
  谋略三要素、  
  如何聚拢人心、  
  干部问题的基本内容         
第一回之——朱武小传     
  毫无疑问,梁山最大的管理难题是干部问题。梁山干部多,而且来自不同的山头,各个小有名气,武艺在身。干部多,人多嘴杂,互相攀比,狼多肉少;山头多,小群体活动频繁,意见不容易统一;名气大,自我意识强,不好领导;有武艺,一旦不满意就容易闹出事情。管理好梁山,必须要把干部问题处理好。梁山上很多干部的成长都蕴藏着玄机。  
  古往今来,干部问题包含的基本内容,首先是解决使用问题,安排好职位,给予权力;其次是解决待遇问题,诸如工资、奖金、住房、职称;第三是在内部政治上寻求平衡。干部的使用和待遇表面上看是干部自己的个人问题,其实不然,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背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比如东溪村上山的晁盖旧部、闹江州一起上山的团队、二龙山派、桃花山派、少华山派、清风寨派、祝家庄派等,这些团队多有自己的利益特征,并且团队成员之间也会互相支持互相维护。有时候为了一个人的得失,团队之间往往会产生明显的纷争甚至引发冲突,比如在花荣待遇问题上的是非问题,就引发了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