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约公元757至790年,是一座祀奉湿婆的神庙,象征着湿婆隐居在喜马拉雅 

山中的神山——凯拉萨山,神庙峻工后,曾在高塔外表涂有一层白色灰泥, 

使人产生一种银辉闪烁的雪峰的幻觉。凯拉萨神庙是镂空整块山岩凿成,由 

门楼、祠堂、前殿和主殿四个基本建筑单元组成。神庙内外布满了大量浮雕 

嵌板、壁龛和饰带,雕刻题材主要是有关湿婆的往世书神话和史诗故事。几 

乎每件雕刻都抓住了故事中最富戏剧性的瞬间和最富活力的动态。其中最重 

要的一件近似圆雕的高浮雕是神庙北廊内的《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整件 

雕刻分上下两部分表现。下层是楞伽岛的十首魔王罗婆那,他因诱拐罗摩的 

妻子悉达而受到惩罚,被囚禁在凯拉萨山下的洞穴里,雕刻表现他正挥动多 

条手臂摇撼凯拉萨山。上层的湿婆及其仙侣帕尔瓦蒂高踞山顶,湿婆只用足 

尖一压,就使凯拉萨山恢复了平静。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态戏剧性效果,尤其 

是帕尔瓦蒂,她本能地斜倚在湿婆身上,回头惊恐地张望,似乎已感到大山 

的震颤,她身旁的侍女也惊惶逃避。而湿婆的沉稳镇定,更加反衬出帕尔瓦 

蒂与侍女的激动不安和罗婆那的喧嚣骚乱,这些动态的形象在壁龛变幻的光 

影映衬下更显得活跃,犹如舞台上灯光照射下活动的演员,演出了这幕惊险 

生动的戏剧。 

     其他的高浮雕作品如《阇陀优奋战罗婆那》、《舞蹈的湿婆》等,也是 

动态夸张而强烈。而神庙主殿高塔外壁上一个个凌空飘舞的飞天雕像,更具 

火山般的爆发力和流星般的跃动感。此外,在凯拉萨神庙入口走廊圆柱之间 

的壁龛中仁立着三尊高浮雕的河流女神:恒河、叶木那河与萨尔斯瓦蒂河女 

神。这些女神雕像既保持着笈多古典主义的高贵、和谐,又充溢着印度巴洛 

克风格的华美、活泼,被公认为是印度雕刻中女性美的典范。 

     凯拉萨神庙雕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表现运动的活力,形象夸张、扭曲, 

追求戏剧性、装饰性的效果,它既有笈多时代的典丽,也有帕拉瓦王朝的秀 

逸,变化丰富,活力充沛,代表了印度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成就。 

     与凯拉萨神庙同时期开凿的象岛石窟湿婆神庙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 

术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巨型雕像《湿婆三面像》,高约5。5米。湿婆三 

面分别象征着宇宙创造、保存、毁灭的变化:左侧一个面孔严肃、蓄须,具 

有男子气概,手握眼镜蛇,头饰骷髅王冠,与右侧一个面容温柔,妩媚动人 

的女性相对应。他们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毁灭和创造。中间一面呈现冥想 

相,睿智超脱,闭目沉思,中和了女性的妩媚风雅和男性的威猛刚毅,把宇 

宙变化形态相反的两面有机地联系、协调、统一在一起。《湿婆三面像》集 

狞厉、崇高、优美于一身,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和谐,成为印度雕刻的不朽杰 

作,举世闻名。 


… Page 75…

                             3。北印度的艺术 



     中世纪北印度诸王朝奉雅利安文化为正统,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吸收达罗 

毗荼文化的因素。孟加拉、阿萨姆等地流行的■多罗教(性力崇拜),对印 

度教、佛教、耆那教及其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世纪称霸北印度东部孟加拉和比哈尔的波罗王朝,是佛教在印度本土 

的最后庇护所。比哈尔的佛陀伽耶大菩提寺,那烂陀寺等寺院在这一时期得 

到扩建。那烂陀等地出土的雕刻,如宝冠佛、多面多臂观音,密教女神多罗 

菩萨等,也感染了印度教艺术繁华怪诞的巴洛克风格。波罗王朝艺术对尼泊 

尔、中国西藏等地的佛教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北印度中世纪印度教神庙群集中分布于奥里萨和卡朱拉侯两地。奥里萨 

神庙是北方式神庙的亚种之一,代表作有布巴内斯瓦尔的林伽罗阇神庙,布 

利的扎格纳特神庙、康那拉克的太阳神庙等。其中的康那拉克太阳神庙,是 

奥里萨建筑与雕刻艺术的顶点。 

     康那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奥里萨邦孟加拉湾海滨康那拉克。该神庙祀奉印 

度教太阳神苏利耶,约建于公元1250年。神庙东向,坐落在一道高厚的围墙 

之内。原先在中轴线上排列着主殿、前殿和舞殿,现只剩前殿。整座神庙被 

设想成太阳神苏利耶的金色马车,24个辉煌壮丽的巨大车轮雕于台基两侧, 

前殿正门七匹腾跃的骏马,仿佛在拉着太阳神车奔驰于天界。车轮直径约3 

米,车轮辐条上饰有富丽堂皇的浮雕。康那拉克太阳神庙的车轮通常被作为 

印度文化的象征。在前殿角锥形屋顶的重檐之间,站立着成行大于真人的圆 

雕音乐天女,或击鼓、或打钹、或吹笛,为太阳神奏乐。她们的造型与传统 

的印度女性纤弱秀媚造型不同,显得浑朴粗壮,堪称印度雕刻中的奇格。 

     可与奥里萨神庙群比肩的是卡朱拉侯神庙群。卡朱拉侯位于今中央邦哈 

德尔普尔县城东南约29公里。卡朱拉侯神庙建筑的形制称为卡朱拉侯式,也 

是印度北方式神庙典型代表之一,高塔(悉卡罗)呈竹笋状,主塔周围环峙 

多层小塔,给人一种山脉相连、群峰怒涌的运动的幻觉。这是卡朱拉侯式神 

庙独具的特征。 

     卡朱拉侯雕刻以神庙外壁高浮雕嵌板带上千姿百态的女性雕像和爱侣雕 

像著称。这些女性雕像高约1米,包括阿布萨罗(天女)、娜卡(贵妇)、 

娑罗嫔姬卡 (树神)、苏尔孙德丽(舞女)等。她们的身体扭曲度很大,将 

三屈式夸张到了极点。代表作有《情书》、《母与子》、《染红脚掌的舞女》 

等。《情书》可谓印度雕刻的压卷之作。约作于11世纪,塑造了一位体态丰 

满、雍容华贵的少妇,正在树荫下聚精会神地写信。少妇神情妩媚,若有所 

思,托着木板的左手拇指显得异常紧张、用力,表现了内心的激动。三屈式 

的身体有些扭曲变形,却更突出了肥硕婉丽的女性人体美。《情书》并非单 

纯表现世俗爱情,这位少妇的情书是寄往天国的神秘信息,表白虔诚的信徒 

对神的眷恋。《母与子》亦作于11世纪,母亲抱着婴儿,低头用慈爱的目光 

注视着他,婴儿亦报之以微笑。这虽然表现的是世俗的母子之爱,但也带有 

宗教的神秘寓意:婴儿是信徒与所爱之神心灵交感的产物。 


… Page 76…

                         十、中国隋唐时期的艺术 



     隋、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 

混乱,至隋归于一统。隋朝虽然历史短暂,但为了巩固其统治,采取了恢复 

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稳定了社会秩序。在此基础上,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国家强盛,经济繁 

荣,文化发展,对外交通发达。唐王朝成为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 

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国。 

     首都长安是唐朝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中心城市之一,都城内的建筑体系完 

整,宫殿雄伟壮丽。手工业的发达推动了工艺美术的创造和提高,陶瓷、漆 

器、金银器、染织等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精巧、华丽、新颖、多样的特点。 

雕版印刷的发明,不仅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也开创了版画艺 

术的新领域。 

     由于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皇家贵族的生活也丰富多彩,收藏书画、鉴 

赏书画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主要嗜好之一,也成为显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 

之一,因此书画艺术得到极大发展,名家辈出。绘画领域不断扩大,有了明 

显的分科。人物画在唐代达到鼎盛,在反映贵族生活和城乡生活上都取得重 

大成就。山水画也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并形成风格迥异的两种流 

派。花鸟画分科独立,出现专擅花鸟的画家。石窟艺术达于极盛,数量之大 

已空前绝后,且技艺精湛,富有独特的时代风格。盛唐时,书法达到空前的 

高峰。楷书极盛,成为以后历代书家的楷模。 



                          1。气势恢宏的建筑艺术 



     隋唐时期国力空前强大,建筑艺术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在继承两汉以 

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其艺术风貌雄伟质朴,布局严整,装饰华丽,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盛期的时 

代精神。 

     长安是隋唐两代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长安城东西 

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面积超过83平方公里。布局方整对称,有明 

确的中轴线,皇城区设在城北中心部位,纵横交错的棋盘形道路将其余部分 

划分为108个里坊,克服了汉长安“宫室与百姓杂居”的缺点,也改变了汉 

长安宫廷堡垒的性质。庞大的宫殿区、附有园林特色的宅邸和遍布全城的寺 

院、寺塔形成了唐长安城市建筑的独特艺术风貌,人工引水入城和对绿化的 

重视,则进一步美化了城市。日本平城京等也是效仿长安城而建的。 

     宫殿建设,穷奢极侈。大明宫,是宫殿建筑中最宏伟豪华的。大明宫位 

于长安城外龙首原上,宫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面积约3。3平方公里。 

宫城内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及太液池等园林区。含元殿是大 

明宫的正殿,建在龙首原高10余米的高地上。整组建筑作凹字形,殿的左右 

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殿前广场有3条平行 

大阶道登上殿前,各长70余米,称为龙尾道。这组建筑群充分体现了皇权至 

上的主体意识,它北据高原,南望可见终南山,俯瞰全城,前视空间十分辽 

阔。殿与阁的组合气势雄伟壮阔,开朗而辉煌。从广场或龙尾道“仰瞻玉座, 

如在霄汉” (《剧谈录》)。含元殿是大明宫中最重要的主题性建筑,正如 


… Page 77…

唐李华在《含元殿赋》中所描绘的“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以其巨 

大的规模、雄浑壮丽的建筑风格显示了大唐盛世中国建筑昂扬的时代风貌, 

而串连三殿及后部设置园林的建筑布局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由于经济的发展,隋唐时的园林建筑十分繁荣,私人花园日渐增多。这 

些私家园林,不拘形式,不求豪华,只取其精神,以怡情养性为宗旨。文人 

还与园艺匠师合作,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品——以太湖石作的假山。假山 

似山非山,似雕非雕,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余地。 

唐代私家园林,如王维的■川别业、宋之间的蓝田别业,白居易的草堂等, 

都把陶冶性灵放在首位,这与南北朝时期大而全、实用多于审美的综合性庄 

园有所不同,这一变化,使园林真正纳入了艺术领域。 

     隋唐佛教大盛,佛寺众多,据唐人统计,共四万多所,遍布全国各地。 

但绝大多数都已毁坏无存。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是现存唐 

代佛教殿堂较完整的。五台山自古为佛教圣地,唐时香火格外旺盛。早期佛 

寺建筑布局多与大型宅第衙署相似,所不同的是佛寺内有塔。挺拔高耸的塔 

成为佛寺乃至城市的特殊点缀,如有著名画家画迹的三绝塔、庄严寺木塔及 

慈恩寺塔等都是当时京城内著名的高层建筑。现存隋唐时期的塔有山东历城 

柳阜镇的四门塔、西安兴教寺玄奘塔及大雁塔、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 

寻塔等。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元年 (公元707年),平面方形, 

密檐式共15层 (现存13层),外观尖耸秀丽,是反映唐代艺术风格的代表 

作。 



                           2。宗教艺术的世俗化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时席卷社会各个阶层。连年的 

战争动乱,使人们将希望寄托于宗教之上,苦修苦练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 

之类的雕塑绘画题材占据了主导位置。随着国家的统一,战争的结束,社会 

安定,经济繁荣,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佛国净土也依稀可见,盲目、 

痛苦地呻吟变为冷静地思考和乐观向上。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佛 

教艺术的主要特征。根据经典创造的佛像体现了现实的要求,菩萨天女体态 

丰腴,容貌端庄秀美,一派贵族妇女的尊容,当时有“菩萨似宫娃”之诮。 

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这种明显的变化。在题材内容上,表现佛国净土、西 

方极乐世界的题材成为主导,表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重视。 

     隋朝虽只有三十七年短暂的历史,但修窟造像活动空前兴盛,至唐代达 

到最高潮,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品。 

     敦煌莫高窟发展至唐代达到极盛,今存隋窟70个,唐窟有238个,占莫 

高窟现存492个洞窟的二分之一强。由于莫高窟开凿在砾岩壁面上,石质松 

散,无法就岩雕造,因此造像均采用泥塑的形式,并与壁画相结合,造成塑 

绘统一的完整效果。莫高窟彩塑技巧在隋代逐步走向成熟,佛、菩萨、弟子 

开始以圆雕的形式出现,形象上也开始个性化。但由于技巧上不够成熟,肢 

体比例不相称,一般头大,体壮,下肢较短。至唐代,莫高窟彩塑达到了技 

巧表现的高峰,形象开始生活化、个性化,真实生动,亲切感人。特别是在 

菩萨像的制作上,尤为令人惊叹。她们身段秀美,气度娴雅,修长的眉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