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十国-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汉使者向大帅潘美通禀之后,潘美征战十几年还从未见过波斯美女,高琼等左右副将也是新鲜好奇。潘美道:“即是献美女求和,先带进中军一见。”
  使者出营八媚珠唤进中军大帐,只见这位波斯美女面带红绸帕,只露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珍珠短衣露腰,灯笼粉裤赤足,一副西域异族打扮。
  这位波斯美女肉欲丰满,裸露迷人,难得一见。满营将官收荆州、取蜀川,如今南下两广,猛然一见波斯美女,众将官看得目瞪口呆。主帅潘美也是第一回见,当营便令媚珠为众将献舞。
  媚珠挠首弄姿,便跳起波斯舞。在帐中挑了两圈,媚珠边舞边拿起酒壶为众人斟酒,媚珠第一个就看到帅椅所做之人,虽然不知潘美姓名,但只此人便是宋军的主帅。
  媚珠躬身斟满一杯酒,正巧胸前悬挂的珍珠串也垂了下来,最下面一颗珍珠垂到酒杯之中。这颗珍珠上面涂抹过慢性剧毒,浸泡酒中即可溶解。媚珠顺势为潘美敬酒,那可有毒珍珠自然又带出酒杯。
  这下毒的动作只在一眨眼的工夫, 媚珠做的也是干净利索,潘美接过酒杯,端至嘴边正要饮下。只觉手腕一痛,“唉呀!”潘美丢掉酒杯,见有一根筷子打来。
  潘美捡起筷子问道:“何人所发暗器?”
  只见大将高琼一脚踹翻桌案,拔出腰中宝剑对媚珠怒道:“小贱人!休害元帅!”
  原来媚珠斟酒之时,那可粘毒珍珠泡进酒中,正巧被坐在一侧高琼看到。高琼自幼熟读兵书,见媚珠献舞心理就猜想莫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突见珍珠串垂进酒杯,潘美是当局者迷,高琼却是旁观者清,顺势将手中的筷子打向潘美的手腕。
  霎那间,潘美吓了一惊,心想高琼莫不是喝多了,正要询问,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潘美低头再看三在地上的酒,竟有灰白的烟气飘起。
  潘美大怒:“好贱人,安敢行刺!” 高琼一跃而出遂揪住媚珠的头发。
  媚珠不会武功,以为下毒之计神不知、鬼不觉,就能刺杀宋军主将。没想到毒计败露,头发揪的又痛,慌乱之下嘴里有波斯语嗷嗷乱喊。高琼二话没说便将媚珠一剑捅死。
  潘美见刘继兴并无诚心归降,号令三军南下连克英德、南雄。宋军不日便到广州,南汉主刘继兴急的不知所措,
  宫中有个大太监名叫乐范,向刘继兴奏道:“奴才闻听南洋有诸多岛屿,可先到南洋避乱。宋军由北而来,一时造不出渡海的战船。待个三年五载,陛下在率水军杀回两广,为时不晚。”
  刘继兴听信乐范谗言,立刻派人召集巨舰十八艘,把朝中的美妃、金宝塞满其中。
  十八艘大船将美女、珠宝装载已毕,飞骑探马来报,潘美率宋军离广州十里扎营。刘继兴闻听此报,哈哈大笑:“美女、珠宝皆已装船,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刘继兴遂传旨出海,小太监下去传旨。不一会儿,那小太监又急急忙忙返回,面带惊恐,满头大汗,跪地言道:“启禀陛下,大事不好!”正是:
  海崖尽头命难求,欲乘巨舰汪洋游。
  九州版图当一统,逃至何方是尽头?
  欲知太监所报何事不好,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章:周宋统一 第九十二回:薛居正笔落《五代史》 李后主命终《虞美人》(全本终)


  
    第五章:周宋统一
  

刘继兴得知潘美率宋军杀来,暗自庆幸已追备好十八艘大船逃走。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跑到宫中对刘继兴奏道:“启禀陛下,大事不好!”
刘继兴见小太监满头是汗,气喘吁吁,便知事发不妙,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小太监哆哆嗦嗦答道:“内侍总管太监乐范率大船已经出海。”
刘继兴吓得瘫倒龙椅,口中不住哀道:“宦官负朕!”一时心理没了主张。
大太监乐范是个贪财之人,干预朝政,把持朝纲。得知北宋的兵马即将杀到广州,南汉亡国在即,心中暗想宋军讨伐的是南汉皇帝,刘继兴逃到南洋宋军就追到南洋;若是自己摔满船的美女珠宝逃走。宋军抓住皇帝,就无心再追自己了。乐范心中诡计想好,还没等刘继兴等船,便假传圣旨率领十八条巨船载着已经上船的美女与珠宝提前逃走。
刘继兴万念俱焚,想再派人追回,已无能出海的巨船;想抵抗宋军,南唐不发救兵,自己贻误战机,大势已去。
宫中还有个太监名叫龚澄枢,也是个哄骗皇帝的祸害,不思如何退敌,反而在宫中商量:“北兵此来,主要贪图我国的财宝,不如把城内库藏一把火都烧掉,敌人占据空城,必不能久驻,肯定很快就回军撤走。”于是,哄着刘继兴找来一帮军士,纵火焚库府宫殿,一燃而尽。
潘美率宋军攻入城中,南汉主刘继兴才玩火梦醒,只得率众臣投降。大将高琼请斩昏君,潘美道:“皇恩浩荡,姑且押下刘继兴,以显大宋仁义。”遂将刘继兴宗室及高官九十七人,又下令杀龚澄枢等宦官一百多人。南汉六十州二百四十县,十日之内纷纷向北宋请降。
南汉主押至京师,赵匡胤贬其为侯, 刘继兴保得一命,谢恩退朝。偏巧太史令薛居正求见。薛居正年近七旬,两腿已不能下跪,赵匡胤劝道:“老相国年迈,面君无须大礼,赐坐说话。”
薛居正道:“老臣今年岁已高,难当重任。鸟死返乡,狐死首丘。恳请陛下,准老臣辞去官职,还乡故里。”
赵匡胤道:“朕闻相国在前朝为官,曾监修史书。朕欲为梁、唐、晋、汉、周五朝修著一部史书。教化皇子,借以为鉴。欲请老相国主持监修,卿看如何?”
薛居正一捋白须,抱拳言道:“梁、唐、晋、汉、周五朝连年征战,编撰成为一部史书,老臣心有余,只恐力不足。”
赵匡胤道:“国不可一日无史,君不可一朝无鉴。朕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主修史官,老爱卿为监修,驳正违失,审读查阅。还望爱卿担此大任。”
薛居正专于修史,闻听此言,不由得感激涕零,奏道:“修国史乃正朝纲,利国家之大事。陛下圣明,老臣定当不辞劳苦,修筑五朝史书。”
春来秋去,斗转星移,编修史书,不做细说。一年六个月之后,薛居正上朝奏道:“陛下当年命老臣编修梁、唐、晋、汉、周五朝国史。老臣历时一年六个月监修史书,如今五国史书已成,请皇上御览。”
赵匡胤大喜:“老相国若不上奏,朕几乎忘却此事,快快呈上。”
一起编著的翰林学士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各抱书卷,呈上御案。赵匡胤打开札记索引,细细览读。
薛居正见赵匡胤翻阅书卷爱不释手,走道:“陛下兴文教,重政史,这五朝史书还请陛下赐名。”
赵匡胤道:“梁、唐、晋、汉、周五朝更替,世代沿袭,朕赐名为《五代史》。” 
《五代史》从宋太祖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著成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薛居正、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史官,不辱君命,勤于研修,才著成此书,五代各朝均有实录,共计一百五十卷。
江南诸州皆已归宋,唯有南唐占据江东。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不知军情,丞相冯延鲁又为李煜引荐了四位诗词高士,这四人是:江梦孙、刁言能、胡则、毛炳。
小周后问冯延鲁道:“举荐四位高士,有何才学?”
冯延鲁道:“江梦孙诗有仙境,词通山水,人称灵圣人;刁言能诗词绚丽,文笔壮阔,绰号万里雕;胡则点字成金,曲赋精湛,人称胡之乎;毛炳酒后能诗,醒来载舞,绰号病酒仙。四位诗人,皆是文坛怪才”李煜与小周后大喜,即可传诏命四位怪才进见。
江梦孙、刁彦能、胡则、毛炳四人上殿,个个长得迂腐穷酸,还有些桀骜不驯。四个诗人分坐两侧,李煜摆下酒宴款待。江梦孙道:“鄙人献诗一首,为国主助兴。”作诗曰:
江南细雨落绿翠,歌舞升平兴不寐。
绽开紫红千千朵,企盼吾主万万岁!
李煜听了大喜:“快为江先生看赏!”
小太监端过一盘金银,江梦孙谢恩收下。刁言能看了李煜赏赐厚重,赶忙言道:“在下也善诗词,愿为周娘娘献诗一首。”
小周后听了心中欢喜,命其诵来。刁言能诗曰:
仙女九天降吉祥,母仪四海幸皇纲。
汉宫飞燕羞无色,王母娘娘几分像。
小周后听刁言能把自己比作王母娘娘,更是大喜,又命太监重伤。
胡则见前两位诗友都得了重赏,羡慕不已,赶忙咬文嚼字也做起诗来,诗曰:
龙兮风兮江山兮,世间兴哉心甚怡。
南国烟雨鸟知乎,来日醉酒又何期?
李煜夫妇闻听大笑,真是个“胡之乎”,满嘴蹊跷字,又命人为胡则看赏。小周后问道:“四位先生已有三位作诗,毛先生为何沉默不语?”
江梦孙道:“毛贤弟是个醉中仙,娘娘不赐酒,毛炳怎能赋诗。”周后遂命人赐毛炳好酒。
毛炳生性好酒,一闻宫中佳酿,遂连饮数盏。毛炳醉意大发,摇摇晃晃起身作词,词曰:酒秃酒秃,何荣何辱?
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
前三位诗人皆夸赞太平,唯有毛炳诗有讽刺,李煜、小周后只是嘿言不语。这才是:
醉仙酒后吐真言,衣冠将随古丘寒。
诗情画意还几日,遥遥江北烽火天。
后主李煜整日醉生梦死,忽有大将陈乔来报,宋兵会合吴越兵马,三面攻南唐。吴越国兵入常州,宋军主帅曹彬围润州,大将潘美率兵抢渡秦淮河。诸路人马大败南唐守军,已合围金陵。
李煜惊叹:“宋王与我情同手足,怎会犯我南国?”
陈乔奏道:“可点金陵户口,组成籍兵,拖延时日,等待勤王兵马。”
丞相冯延鲁言道:“臣闻南汉刘继兴归降北宋,尚不失王侯之位,国主何必与宋军决一死战?”
李煜只求太平苟安,便准奏冯延鲁之计,率百官开城投降。大将陈乔气得怒发冲冠,回转府中哭忆林仁肇、潘佑等人,最终自缢而死。李煜同皇族大恨三百余口押往京师之日,虽是沮丧,却在舟船之上做下《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曹彬、潘美收复南唐各州郡,越王钱元俶自知中华一统,乃大势所趋,遂也归顺大宋,举族入京。大江南北皆为北宋疆域。不到一年,赵匡义已皇太弟之名继承皇位,改名赵光义,便是宋太宗。赵光义大赦天下,将归降大宋的降王,各加封赏。南汉王刘继兴为恩赦侯、吴越王钱元俶为忠懿候、南唐后主李煜为违命候,属朝廷供养,世袭爵位。大宋朝皇恩浩荡,百姓又得太平。江南久经战乱,而今已是兵甲入库,放马南山。
单说后主李煜,自从的了宋王封赏,与小周后自得其乐。在宫苑之中,吟诗起舞,毫无亡国之悲。
这一日,李煜与小周后正在后花园赏花,忽然有个小厮匆匆来报,说赵光义掌事太监来至府上。李煜正要去迎,掌事太监已迈进花园,手托圣旨。
李煜与小周后率众家人撩衣裙跪倒听旨,闻太监读曰:
“天子诏曰:悉闻李煜之妻周女英饱读辞赋,才艺俱佳,诏命周女英中秋佳节,入宫陪御驾赏月观花,共度佳节,钦赐!”
后主李煜听罢圣旨,如同五雷轰顶,气炸肝肺。掌事太监喊了数声接旨,却不见李煜答应,撂下圣旨,拂袖而去。
李煜怒骂:“赵光义欺人太甚!大丈夫在世,岂能受夺妻大辱?”
小周后哭得泪流不止,劝道:“此时非彼时,夫君已不是国主,怎好顶撞天子。”
李煜此时才怀念起亡国之恨,又不敢得罪赵光义,只得等八月十五把小周后送进宫内。原来李煜夫妻恩爱如同佳话,赵光义得知此事,心中生疑。暗想周女英何方神奇女子,竟使李煜乐不思蜀,甘坠情欲。遂传下诏书命小周后进宫陪王伴驾,使得李煜夫妻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
中秋佳节,宫中张灯结彩,宫娥太监个个喜气洋洋。宋太祖赵光义与晋王赵匡义、城乡范质、薛居正等人各着盛装共庆佳节。众人坐毕,太监来报,后主之妻周女英送至宫中。
薛居正问道:“中秋佳节,陛下为何将李煜之妻诏进宫中。”
赵光义道:“久闻李煜在金陵取了美女大周后,怎知大周后的妹妹更是天姿绝伦,竟把姐姐气死。这般美人若不能见,岂不遗憾?”
这时,大殿外缓缓走进一女,正是小周后周女英。此番入宫,周女英是浓妆艳抹,容颜照人,再不情愿,也得强装笑脸。赵光义命小周后在左右服侍,一同赏月观花。周女英又是作词,又是抚曲,惹得赵光义乐不拢嘴,众人皆是赞叹小周后才貌,
庆贺已毕,众臣各自回府,赵光义命小周后当晚侍寝。周女英面带忧愁独坐内室,赵光义却先做试探,凌辱调戏。赵光义早知当年花蕊夫人险些刺杀太祖,心中害怕小周后像花蕊夫人一般,拼死保节。怎知小周后生性胆怯,贪图性命,对赵光义百依百顺,做下男女之乱。
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恩爱似水深。次日天明,小周后被送回府中,一见李煜是痛不欲生,泪流满面。李煜自幼生在皇宫内院,哪里受过这般窝囊气,却又无处发怒,独坐阁楼之上,写下《子夜歌》词曰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赵光义见李煜夫妇软弱可欺,遂命小周后白日浓妆艳抹入宫侍驾,夜晚回府,夫妻才得团聚。李煜见小周后整日以泪洗面,满怀沮丧登楼望月。又做《虞美人》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这首《虞美人》作的精湛,题写在阁楼墙壁之上,被府上几个小厮时时传诵。在朝的文臣也得知《虞美人》手笔不凡,皆有称赞。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也不知几时,这首《虞美人》传到太宗赵光义龙书案上,赵光义看罢这首词,心中大怒,暗想李煜整日作词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