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本经逢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9-本经逢原-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卷二隰草部
薇衔
内容:苦涩温,无毒。《素问》谓之麋衔,《唐本》曰鹿衔,《千金》曰鹿药草,言鹿 
有疾,衔此草即瘥也。其叶大而面绿背紫者为真。苏恭言有大小二种。保升言叶似茺蔚,丛 
生,有毛者,吴凤草也。 
《本经》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血,悸气贼风,鼠 痈肿。 
x发明x 鹿衔《本经》专主风湿痹,历节痛,《素问》同泽术治酒风身热懈惰,汗出如浴 
,恶风少气之病,亦取其能除痹着血脉之风湿也。又治惊痫悸气,吐咯诸血,以其能走胃与 
肾肝血分,专理血中邪湿,而无留滞之患。近世治吐血、咯血用之,以其能温补冲督之精血 
也。陕人名为鹿胞草,言鹿食此,即能成胎。其性温,补下元可知。今吴兴山中间亦产此。 
每于初夏,群鹿引子衔食乃去,洵为确真无疑。采得晒干,一味浸酒最为有益。但性专助阳 
,力能走散阴精,故藏器云∶妇人服之绝产无子,良有见乎此也。其子名延寿果,味微涩而 
甘,惟秦地有之,不特有益于老人,而婴儿先天不足者尤为上药。惜乎,南方罕得也。 

卷二隰草部
夏枯草
内容:苦辛温,无毒。 
《本经》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x发明x 夏枯草,《本经》专治寒热瘰 ,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以辛能散结,苦能除热 
,而症结瘿气散矣。言轻身者,脚肿湿痹愈,而无重着之患也。佐以香附、甘草,治目珠疼 
夜甚者,以其禀纯阳之气,而散阴中结滞之热也。又能解内热,缓肝火,从治之法,并治痘 
后余毒,及肝热目赤者效。久服亦防伤胃,以善走厥阴助肝木之气耳。 

卷二隰草部
刘寄奴
内容:苦温,无毒。 
x发明x 刘寄奴破血下胀,又能止血。故产后余疾及金疮血,大小便血皆用之。《千金方 
》治折伤瘀血,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水煎,加童便服。《集简方》治大小便血,刘寄 
奴末空心茶清调服。《卫生易简方》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红酒煎服。时珍治小儿尿血,取刘 
寄奴研末服效。《丹方》治大便血用刘寄奴半两,腊茶一钱,乌梅半枚,煎服即效。但性走 
散,不可过服,令人吐利。 

卷二隰草部
旋复花
内容:x《本经》名金沸草x 
咸甘温,小毒。 
《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x发明x 旋覆花升而能降,肺与大肠药也。其功在于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 
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除噫气,故肺中伏饮寒嗽宜之。仲景治伤寒汗下后 
,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旋复代赭石汤。《金匮》半产漏下,有旋复花汤。胡洽治痰饮在 
两胁胀满,有旋复花汤,皆取其能下气也。但性专温散,故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用之嗽必愈甚。《本经》言补中下气者,甘能缓中,咸能润下,痰气下而中气安,胁下满 
结,寒热惊悸,水气皆除矣。 

卷二隰草部
青葙
内容:x即鸡冠花x 
苦微寒,无毒。 
《本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子治唇口青。 
x发明x 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目疾,而主唇口青,为足 
厥阴经药。其明目之功可推,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卷二隰草部
红蓝花
内容:x即红花x 
辛温,无毒。 
x发明x 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汁与之同类。故能行男子血脉,通妇人经 
水,活血,解痘毒,散赤肿。产后血晕及胎死腹中,并宜和童便服之。少则养血,多则行血 
,过用使人血行不止,且性兼上行,不可不知。亦主蛊毒下血,堪作胭脂,治小儿 耳,解 
痘疔毒肿。产后血闷,以红花十斤煮汤盛桶,置于横格之下,舁妇寝上熏之,汤冷再加,半 
日乃苏。 

卷二隰草部
胭脂
内容:甘平,无毒。胭脂有四种,一种以红蓝花汁染胡粉而成,一种以山燕脂花汁染粉 
而成,一种以山榴花汁作成者,一种以紫矿汁染绵而成。皆可入血病药用。又落葵子亦可取 
汁和粉而成,可作面脂,不入药用。紫矿渣名火漆,匠工补水用之。 
x发明x 胭脂色红并可为活血之药。其治痘疮肌肉结硬,用绵胭脂同紫草煎汤,乘热频将 
胭脂擦之,渐软即能发出;又痘疮护眼,黄 膏用油胭脂调涂,则痘无入眼之患。 

卷二隰草部
大蓟、小蓟
内容:花甘温,根微凉,无毒。 
x发明x 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 
补,兼疗痈肿。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 
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丹方》治吐血不止,用小蓟、山楂、生地一服即止, 
止中寓泻,劫剂中之良法。近世医师咸用其花,总取散血之义。然其性皆下行,故脾胃虚弱 
,泄泻少食者忌用。 

卷二隰草部
续断
内容:x《本经》名属折,《别录》名接骨x 
苦微温,无毒。去根尾,酒炒用。 
《本经》主伤中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x发明x 续断入肝主续筋骨,为妇人胎产崩漏之首药。又主带脉为病,久服益气力,利关 
节、治腰痛,暖子宫,疗金疮折伤,散痈肿瘀血,疗妇人乳难。《本经》治伤中补不足等病 
,总取和血通经之义。又能止小便多,治遗泄。古方血痢用平胃散一两、续断三钱为末,每 
服三钱,水煎服即愈,宁无顾名思义之实乎。 

卷二隰草部
漏芦
内容:x《本经》名野兰x 
苦咸寒,有毒。 
《本经》主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漏痹,下乳汁。 
x发明x 漏芦苦寒解毒,乃足阳明经药。《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 
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 
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昔人治婴儿疮毒,令母服此,使药性从乳中过之,每致 
乳子利下白沫,大损元气,故气虚及疮疡不起发者,咸非所宜,而妊妇尤为切禁。 

卷二隰草部
苎麻、黄麻
内容:甘寒,无毒。 
x发明x 苎麻专行滞血,产妇枕之治血晕。产后腹痛,以苎安腹上即止。渍苎水疗热渴, 
苎根治小儿赤丹。其黄麻苦温,专散陈久瘀血,取陈年者烧灰存性,酒调服之。络麻根烧灰 
治锁喉风神效。 

卷二隰草部
胡芦巴
内容:苦大温,无毒。 
x发明x 胡芦巴乃海外胡萝卜子,声音相近之讹耳。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 
不得归元者宜之,小肠奔豚偏坠及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用胡芦巴丸。肾气不 
归,上热下寒,厥逆呕吐者,用黑锡丹。皆与金铃子一寒一热同用,其导火归元之功可知。 

卷二隰草部
恶实
内容:x又名鼠粘子、牛蒡子、大力子,皆别名也x 
辛平,无毒。 
x发明x 鼠粘子肺经药也。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痘疹之仙药也。痘 
不起发,用此为末,刺雄鸡冠血和酒酿调,胡荽汤下神效。疮疡毒盛,生研用之即出疮头; 
酒炒上行能通十二经,去皮肤风,消 疹毒。惟气虚色白,大便利者不宜。 

卷二隰草部
苍耳
内容:x古名 耳x 
实甘温,叶苦辛,小毒。酒浸炒用,忌猪肉。 
x发明x 苍耳治头风脑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恶肉死肌,皮肤瘙痒,脚膝寒痛,久服 
亦能益气。其叶久服去风湿有效。服苍耳人最忌猪肉及风邪,触犯则遍身发出赤丹也。妇人 
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倒不知人事者,用苍耳草嫩心阴干为末,酒服甚效。此味善通顶门 
连脑,能走督脉也。 

卷二隰草部
天名精
内容:x《本经》名蛤蟆蓝,一名地菘,子名鹤虱x 
甘寒,无毒。 
《本经》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 
x发明x 天名精功专散血,有破宿生新之功,故《本经》言下血止血,又能涌吐风痰, 
杀虫解毒。擂汁服之,能止痰疟,漱之止牙痛,捣之敷蛇伤,煎服除淫秽邪毒,从小便泄出 
。凡乳蛾喉咙肿痛,及小儿急慢惊风,牙关紧急,不省人事者,捣绞和酒灌之。咽喉肿塞, 
痰涎壅滞,捣汁鹅翎扫入,去痰立效。亦治猪瘟。 

卷二隰草部
鹤虱
内容:苦平,无毒。 
x发明x 鹤虱入厥阴肝经,善调逆气,能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方中最要药。《录验方》 
疗蛔攻心痛,一味丸服。小儿虫痛亦单用鹤虱研末,肥肉汁服,其虫自下。药肆每以胡萝卜 
子代充,不可不辨。 

卷二
隰草部
内容:辛苦寒,小毒。采叶阴干入甑中,层层洒酒与蜜,九蒸九晒用。 
x发明x 苦寒,略兼微辛,故有小毒,为祛风除湿而兼活血之要药。 丸治风湿, 
四肢麻痹,骨节冷痛,腰膝无力甚效。但脾肾两虚,阴血不足,而腰膝无力,骨痛麻痹者, 
大非所宜。时珍曰∶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晒则去风痹,故云无毒。或云 
甚益元气,不稽之言也。生者捣服能吐风痰,其能伤胃可知。 

卷二隰草部

内容:甘寒,小毒。 
x发明x 箬生小竹而叶最大,故可以之为笠。烧灰治吐衄、呕咯及便溺诸血。又能通小便 
,利肺气,散喉痹,消痈肿,每服不过一钱匕。又治痘疮倒靥,以箬叶灰一钱匕入麝香,酒 
调服之。干箬蒂煎汤治胃热呃逆。其性较柿蒂稍平。取灰以香油调涂汤火伤甚良。 

卷二隰草部
芦根
内容:x笋名 芦,茎名苇茎,花名蓬 x 
甘寒,无毒。 
x发明x 芦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热。利小便,治噎哕,反胃呕逆,不下食,妊娠心热 
,时疫寒热,烦闷。解河豚诸鱼毒,其笋尤良。 芦治脐下坚癖,小便不利。苇茎中空,专 
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千金》苇茎汤以之为君,服之热毒从小便泄去最捷;芦 
花煮汁治干霍乱心腹胀痛,若烧存性治吐衄诸血。 

卷二隰草部
甘蕉
内容:x即巴蕉x 
甘大寒,无毒。 
x发明x 甘蕉性寒,治天行狂热,解消渴烦闷,利小便。治湿热黄瘅,和酒服疗痈肿,并 
以滓涂肿处良。小儿游风卧蕉叶上即愈。治火烫以箸插入,出箸瓶盛,取油涂之。《别录》 
治痈疽结热。《肘后》治发背肿毒。《圣惠》治血淋涩痛,苏颂治风痫欲倒,饮之取吐效, 
惟阴疽不赤肿者禁用。 

卷二隰草部

内容:x即巴蕉之色白者x 
辛温,有小毒。忌铁。 
x发明x 荷有毒而能攻毒,为主蛊之最。中蛊者服 荷汁并卧叶上,即能呼出蛊主 
姓名。其治喉舌疮烂,妇人月闭,及伤寒时气,壮热头痛口疮,用之皆取其辛散也。 

卷二隰草部
麻黄
内容:苦温,无毒。去根节,汤泡去沫,晒干用。若连根节用,令人汗不绝,其根专能 
止汗。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 
坚积聚。 
x发明x 麻黄微苦而温,中空而浮。阳也,升也,入足太阳,其经循背下行,本属寒水而 
又受外寒。故宜发汗去皮毛气分寒邪,以泄寒实。若过发则汗多亡阳。或饮食劳倦,及杂病 
自汗表虚之证用之,则脱人元气,祸患莫测。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二物虽为 
太阳经药,其实荣卫药也。心主荣血,肺主卫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经之剂,桂枝为手少阴 
心经之剂。伤寒、伤风而咳嗽,用麻黄汤、桂枝汤,即汤液之源也。麻黄乃肺经之专药,故 
治肺病多用之。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夫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荣 
即为血,在卫即为汗。寒伤营,营血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故无汗发热而恶寒。风伤卫 
,卫气不能内护于营,营气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是证虽属太阳而肺实受邪气,盖皮 
毛外闭,邪热内攻,肺气怫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助表,佐以杏仁 
泄肺而利气,是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邪郁之药也。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 
而肺气自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 
泄木而固脾,皆是脾肺之药。是则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又少阴证发 
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本经》 
治中风,是主缓风瘫痪而言;云温疟系湿疟,乃传写之误。破症坚积聚者,表里兼治,非神 
而明之,难效其法也。 

卷二隰草部
木贼
内容:甘微苦,无毒。去节用。 
x发明x 木贼与麻黄同形同性,故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专主眼目风热暴翳止泪, 
取发散肝肺风邪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而伤暑或暴怒赤肿亦勿用之。 

卷二隰草部
石龙刍
内容:x一名龙须,即席草x 
苦微寒,无毒。 
《本经》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疰。 
x发明x 龙刍生水中,性专利水。《本经》所主心腹邪气,亦是因水湿潴积所致,其败席 
治淋及小便不通。昔人用以煮服,莫若烧灰酒服更良。 

卷二隰草部
灯心草
内容:甘寒,无毒。欲入丸剂,粳米粉浆磨之。 
x发明x 灯心轻虚甘淡,故能泄肺利水。治急喉痹,烧灰吹之。又烧灰涂乳上饲小儿止夜 
啼。烧灰入轻粉、麝香治阴疳。 

卷二隰草部
生地黄
内容:x《本经》名地髓,又名 ,音户x 
甘苦寒,无毒。禁犯铁,忌莱菔、诸血。 
采得鲜者即用为生地黄,炙焙干收者为干地黄,以法制过者为熟地黄。 
《本经》主伤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