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魔前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棋魔前传-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号棋队地训练条件、训练环境都是地方棋院所不能比地。他现在最需要地就是一名高水平。有实力为海淀棋院拿分拿将。露脸增光地得力干将。区区一点点住宿。管理费用何足道哉。每天早晨除了提前半个小时到楼底下长跑晨练外。其他地行动大家差不多都是在一起。
    这一天也是一样。王一飞绕着小区跑了两圈。完成每天固定地活动量后回到宿舍。其他队员们刚刚起床。有地在刷牙漱口。有地在打水洗脸。卫生间里热热闹闹。一刻不得松闲。客厅里地餐桌已
    。正中间摆着地是一个绣笸。笸里面盛着油条焦圈儿等早点。笸两边则是三个浅浅地碟子。分别装着咸菜丝。腌黄瓜。酸豆角。再往旁边一点儿是一个大号地不锈钢锅。黄黄地小米粥正在里边冒着腾腾热气儿。
    “飞飞。锻炼回来了?来。尝尝新熬地小米粥。有钱都买不到地好东西。”魏炜正在桌边替大家盛粥。见王一飞回来了便招呼道。
    “嗯,真好喝,魏教练,您怎么想起熬粥来了?”以前的早点大多是豆浆,油条火烧,虽然这是老北京常吃的早点,但时间久了难免乏味,今天突然改了食谱,不由得令王一飞食指大动,坐下来先喝了一口,马上便称赞起来。
    “呵,昨天我表弟来北京办事儿,顺便给我捎了二十斤家里自已种的小米儿,这可是好东西,和超市里卖的那些不一样,一点化肥农药都没用过,真正的绿色天然食品。来,再配根油条,绝了。”魏炜顺手再递给王一飞根油条。
    “嗯好吃,魏教练,以后天天都熬这个吧,比豆浆好喝多了。”王一飞一边吃一边是赞不绝口。
    “呵呵,那可不行,浆是从外边买回来的,小米粥是我一大早起来熬的,好喝是好喝,你得看搭进去多少功夫呢。”魏炜笑道。
    集体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家的感觉就象是一个大家庭,热闹而又温馨。
    洗漱完了,其晚起的队员们也纷纷来到餐桌旁坐下开始吃早饭。
    “魏教练,昨天我听叶领队说最近们有任务,是什么任务啊?”一边啃着火烧,汪定华问道。
    “什么任务?听风就是,就你耳朵长。不知道领导谈工作的时候不能偷听吗?”魏炜训斥道:他是国少队教练组的成员,国少队短期行动,长期计划他当然都很清楚。
    “嘿嘿,那也不能算偷听啊,那时候我厕所上大号,叶领队是后边跟进来的,他说话的时候我总不能提着裤子跳出去大喊‘本人在此方便,不许大声喧哗’吧?”汪定华做了个鬼脸笑道。
    “恶不恶心你,正吃着呢你么上大号。”照着汪定华的后脑勺给了个粟子,祝凤梧不满地叫道。
    “嘿嘿,五谷轮回,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对了,你别打岔,魏练,您还没说是什么任务呢?”揉了揉后脑勺,汪定华并没有忘记自已的问题。
    “你都听到什么了?”计划任务那么多,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天知道汪定华问的是哪种,魏炜要先把情况搞清楚。
    “叶领队是用家乡话说的,没听大明白,不过里边好象说什么去韩国,联合组队什么的。”汪定华想了想答道。
    “联合组队?,噢,知道了,昨天上午棋院接到韩国方面来的邀请函,邀请中国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棋手去韩国进行交流比赛,时间大概是一个星期,人数在八名左右,叶领队可能是在和人商量代表队人员组成的问题吧。”魏炜答道:这种问题属于正常交流活动,没必要瞒,而且也不可能瞒的住,自已这时说还是等队员们到了棋院自已想办法打听区别只是早晚的问题。
    “什么?”听到魏炜的回答,正在吃饭的国少队员们不由自主地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棋手,换句话说这支代表队将是由国青队与国少队成员联合组成,那也就是表明自已有可能做为代表队的一员到韩国去交流比赛!
    天天苦学苦练,为的不就是这个吗?假如象一流棋手那样差不多每个星期都有比赛要打,又何必训练的这么辛苦?要知道一场实战胜过十次演习,训练再怎么严格真实也不可能比得上真正的比赛。
    “呵,怎么,心里都痒痒了?吃饭吧你们,名单没那么快就出来。与其满脑子胡思乱想,不如把日常训练抓紧好好表现,你们的一举一动陈教练和叶领队可是清楚的很。”魏炜扫了众人一眼开口笑道。
    八个名额和国青队共享,分给国少队多五个,少三个,最有可能是一人一半,都是四个,而不论三,四或五,总之国少队的队员不可能全去,总有一部分会留在北京,至于谁去谁不去,那就得看负责训练的陈兴华和国少领队叶荣添的想法了。


第一第七百章 初段风暴

    午十点半,中国棋院三楼的小会议室的门打开着,椭室顶端坐着的是黄家贞,在他的左手边是叶荣添,陈兴华,过百年,三个人的对面是一男一女,女的年纪在四十左右,齐耳的短发,脸上总带着和善的微笑,一对眼睛左右张望,显得非常灵活,男的大概也在四十二三岁左右,中年发福,肚子向外凸起,头上微微有点儿谢顶,鼻子很大,顶端向下稍弯,形状恰似鹰嘴。
    这一男一女就是国青队的两位主要负责人,女的叫韩湘萍,是国青队的领队,男叫的吕传科,则是国青队的主教练。
    韩国棋院发来邀请函,请中方派出十八岁以下青少年棋手到韩国进行友好交流比赛,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的很,这样的比赛名为交流,实则却是摸底,韩国棋院是想通过这样的比赛了解中国十八岁以下年龄段青少年棋手的现状,进而评估未来中国围棋的发展前景,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虽然这次比赛只是一次邀请赛,比赛成绩也不会计入棋手等级分中,但中国棋院的管理层还是相当重视,也因此,分管围棋工作的黄家贞才召开这次会议,让国青,国少队的主要负责人都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该如何应对。
    首先,黄家贞把邀请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谈谈你们的想法吧。”黄家贞随后说道。
    短暂的沉默后,科清了清嗓子先开始表态。
    “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儿。:在各种比赛搞的不少限制条件大多较高,年轻棋手很难参加。韩国棋院这次花钱邀请咱们去就相当于免费给了咱们的年轻棋手一个磨刀的机会。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年轻棋手们每天刻苦的训练,为的不就是和人家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吗?甭管输赢,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这是实话,也空话,不说不行说了也等于没说。
    “呵,老吕,黄主任问的应不是这个意思吧?韩国人把邀请函发了过来,这就是正式文件个比较激烈的词那就叫挑战书。挑战书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敢不敢来和我打?不敢来,那就输了就是栽了面。所以依我看,不要说这次是韩国人主动掏钱,就算费用自理,咱们也必须站出来应战!人能被打死,但不能被吓死。
    用太好听的话,那就是‘死也得溅你一身血!’”叶容添纠正道。
    当今界棋坛中日韩三国共称三强韩国围棋近些年来进步明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棋手世界比赛地舞台上大显身手。摘金夺银如吃饭喝水一般平常地冠军数量竟然比另外两国加起来地总数还要多上一倍。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家过年还不能吃顿饺子?偶尔一两年爆发一下也在正常范围内。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这样地情况不是只有短短地一两年。而是连续六年都是如此。所以不管大家心中服不服气。韩国是现在地围棋最强国。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所以。叶荣添才有刚才地那番发。因为他知道这场比赛地结果韩国必定要占上风。但为了维护中国围棋地尊严。这场比赛又是绝对不能推掉地。换言之。吕传科地发言是出于具体地技术层面。而他地发言则是站在宏观地指导方向层次。不过思考地出发点虽有不同。但得到地结论却是一样。或许这就叫做异路同途吧?
    “呵。叶领队。您地思想也未免太悲观了点吧?现在咱们地世界比赛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那是在整体地角度看。单在青少年棋手这个层次。咱们地成绩应该还算不错地。”韩汀萍笑着插言道。
    叶荣添是去年年底才从成都棋院调到中国棋院工作。没有历史地包袱。说起话来自然就可以刻薄一些。而象她和吕传科、陈兴华这些已经在现在地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很长时间地老人可就不可能那样轻松。因为那意味着他们以前地工作并没有取得相应地成绩。
    “不错?呵。与成年棋手相比这地确是对地。不过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一年下来。总共才有几场比赛。就算全输了。那也不过就是两三次。看在眼里。写在本儿上当然显不出有多特别。但实际情况呢?简单举起几个例子吧。韩尚秀。今年十七岁。去年十二月份入段。入段地第一年便在国手战中崭露头角。
    赛开始便一路连战连胜。直接打到四小天王吴志明+已经进行地五番棋决战中以二比一暂时领先。崔明哲。十八岁。同样是去年十二月份入段。在今年地LG杯世界棋王战国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连续淘汰四人得到大赛入场卷。而最后一轮淘汰掉地对手则是四小天王中名气最大地李永铉。金炳辉。十五岁。同样是刚刚入段地年轻棋手。名人战预选赛中连胜五人进入八人循环圈。现在经三胜一负地成绩和李永暂时并列第一。由于这三个人都是刚刚获得职业段位地初段棋手。却又在比赛中同样表现得异常突出。所以韩国棋坛称这种现象为‘初段风暴’。而据这三个人说。韩国棋院地院生里具备他们这样实力地人并不在少数。
    同志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呀?我们现在有这样的人才吗?李永,权五中,金灿宇,吴志明四小天王就已经把当今的世界棋坛搅得是天翻地覆,昏天黑地,等韩尚勋,崔明哲,金炳辉这些人再上来那就又形成了一个梯队,而我们的后备梯队在哪里?他们能够和这些韩国新锐抗衡吗?同志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咱们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啊!”
    叶荣添语重心长地说道。
    到底是曾经主管过一方事务的一把手,叶荣添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这几位大多从一线棋战下来后便从事具体教学带队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他更习惯于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解读具体问题。
    “叶领队,对您的观点我有点不同意见。什么初段风暴?依我看那就是几份韩国报纸的炒作行为。他们在报道中有意引导别人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三个人的初段身份和他们取得成绩之间的巨大反差,却不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巨大的反差。
    韩国的围棋人才选拔机制和我国还有日本都不相同,一个孩子想做棋手,先要在围棋教室接爱普及教育,有天赋者将被送至围棋道场深造,在道场学习的孩子可以参加韩国棋院每周进行的‘研究生大会’,竞争研究生资格。韩国棋院研究生仅为一百名,按程度分为一至十组,每周要打内部比赛,三次循环下来,每组的前四名上升,后四名降组,所以韩国的孩子只要接触了围棋,实际就等于进入了一个长期竞争的氛围之中。
    但做了研究生,入段却并不容易,因为每年只有六个入段名额,一年中有三次入段大赛,除了一个名额给予在内部比赛中常常何持优势的研究生外,其他九十九名研究生及另外的业余棋手将竞争那五个入段名额。
    在这样的选拔机制,每一位院生可以说从他成为院生那一天起便处在激烈的竞争中,每周一次的内部比赛,定期的上下升降,其激烈程度并不比真正的职业比赛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韩国棋院院生的实力之强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连曹熏铉都曾经说过,以他的实力如果和院生中的佼者下让先棋,他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这句话虽有曹熏出于鼓励后辈的因素,但也说明韩国棋院院生的实力确实是极强,可因为韩国棋院每年的入段名额太少,只有区区六个,所以才会造成许多具备职业棋手实力的人却入不了段。韩尚秀今年十七岁,崔明哲十八岁,金炳辉十五岁,从年龄上看,他们都是在院生阶段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处在院生第一组,其内部比赛对手的实力还有比赛的强度实际上并不比一般的棋战水平差,甚至强一些也不是不可能。韩国的国内比赛之多堪称一绝,且大多数比赛时间短,采取的又是单淘汰,这样的赛制激烈是够激烈,刺激也够刺激,但偶然因素太大,单独举例,未必有太大的可信度。这三个人本身就具备相当的实力,能够参加的比赛又多,突然冒出来放个卫星并不新鲜。
    依我看,除了金炳辉的进入名人战八人循环圈值得特别注意,另外两人的成色是不是那么纯,就得看韩尚秀能不能挑战成功,崔明哲能不能在LG战决赛阶段进入第二轮了。”
    对叶荣添的论断吕传科不能接受,因为从年龄上看,韩尚秀和崔明哲都是国青队去应付的对手,哪里未曾出战先长涨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的道理?  


第一第七百零一章 私心

    个人的发言针锋相对,各持一词,一个认为韩国第|已经形成威胁,开始在棋战舞台上显露头脚,相形之下中国同年龄段青年棋手的发展情况就不那么令人满意;另一位则认为现在就断言中国青少年棋手落后于韩国为时尚早,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才能下结论。ZHe
    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不过今天开的是赴韩交流准备会,而不是青少年棋手培养方法反思会。
    “呵呵,叶领队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改革培训体制这件事儿牵涉面太广,影响太大,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所以咱们还是把话收回来,先把摆在眼前事情解决了吧。至于其他的问题,可以单找个时间再好好研究。”黄家贞笑着为双方打着圆场。
    黄家贞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既然开了口,叶荣添和吕传科自然也不会再继续纠缠于这个话题。
    “呵,主任要咱们务实,那咱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