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清- 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给杨猛二三十年的时间,将浮动炮台转化成潜艇,也是杨家所属的必经之路,但如今,如今只能暂时的放弃了。

    杨猛要面对战争的压力,近期之内切实而有效发明创造,才是他所需要的,比如说铁甲舰、比如说化肥厂、比如说转炉炼钢法。

    “知道了。三爷以后广州船厂、大湾船厂。必然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铁甲舰上的!”

    李明福的誓言。在杨猛看来却是大错特错了,铁甲舰虽说是崛起的关键,但他并不是唯一,如今缺的东西太多了,将杨家的所有力量投入到铁甲舰的建造上,那才是最大的败笔呢!

    “又错了,要建铁甲舰的只是广州船厂,就跟马口铁厂生产锚雷不能耽误外销与民用一样。西山所属、广州所属,除了要在铁甲舰上有所建树,其他各项事业都不能有一丝的懈怠。

    战争所需是战争所需,洋务发展归洋务发展,许多事情不能混为一谈的!

    这就是老子让你来京师的目的,洋务战争照打不误,其余的项目正常进行,这就是老子的要求!

    无论是西山、广州、黄鄂还是大湾,人力还是那些人力,可以增加。但是绝不可以因为战争抽调这几处的人力!

    明福啊!洋务战争,可不是那么好打的。老子也知道,依着你手下的那群人,要在一年半之内,建造一百艘铁甲舰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就是洋务战争的目的,以原有的人力物力,加上大清的四万万百姓,你要在一年半之内,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才是战争!洋务战争!

    本来这次是打算留你在京师的,既然有了肆明这小子,你就回去吧!

    回去之后,你要调派广州船厂的一批精英来京师,战争所需你下属的广州船厂、大湾船厂,要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完成!”

    若是洋务战争,喊几个口号,聚集一些人力物力,就能轻松的打胜,那就不叫洋务战争了,杨猛的这些条件撂出来之后,李明福本就皱在一起的眉头,几乎就没有间隙了,压力太大,许多事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三爷在杨家说啥是啥,别的事业不停,想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建造一百艘铁甲舰,即使在原有的木壳商船基础上改建,这样的压力对广州船厂来说也是不可承受的。

    “属下尽死力!”

    “不止是尽死力的问题,你们广州船厂所属,要里军令状的,一年半的时间做不出一百艘铁甲舰,船厂上下,一律发配到蒙古修铁路!”

    “三爷……”

    “这是战争!你李明福是将,老子是帅,这前线的仗打不好是要死人的,后方的仗打不好,死的人更多,别跟老子说船厂有十余万人,老子的京津前线,弄不好要死几十万人的!

    别说发配你们去蒙古修铁路,若是因为铁甲舰不足,影响了战局,即使战败,老子也要先屠了广州船厂!

    明福,这么跟你说吧!若是老子败了,杨家的技术不会有一丝泄露的!”

    无论是西山还是广州船厂,都藏了许多可以引领时代潮流的东西,这些东西,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杨猛也不会轻易让洋鬼子得手的,实在不成,就只能屠杀技术人员了。

    “三爷……何必呢?”

    杨猛的意思,李明福清晰的了解了,一旦战败,许多东西怕是会烟消云散吧?

    “这一切都是老子打造的,老子得不到的东西,谁也不会得到!

    有些东西,若是给了洋鬼子,咱们就再也没有崛起的希望了,为了保护崛起的希望,死再多的人老子也不会眨眼的!

    你与葛师傅不同,这也是老子召你进京的原因,涉及到一族之崛起,天下无人不可杀!

    明福啊!努力吧!尽死力去努力!不然,如今的大好局面,将来都会化作土灰的!”

    这是一个技术与人口双双为王的时代,而技术的地位要远高于人口的数量,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口再多也是猪狗而已!

    将洋务,提升为洋务战争,杨猛也有这些方面的考校,技术人员,不将他们逼入死路,这出成果的速度,是不会很快的。

    如今的战场,就是一个最大的试验场,杨猛不在京津战场,投入白。磷。弹、铜壳子弹、壳装炮弹、五发装德莱赛、m14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战场检验的成熟产品,没必要过早的投入到战场之中,这些东西投入战场之后,只会加速欧美列强的技术创新,而一些杨猛不了解的东西,才是要在战争之中实验的,经过战争这个大型的试验场,许多东西的可行性就会得到充分的验证。

    杨猛手里的那些秘密武器,一旦投入到战场之中,或许能够保证战争的胜利,但那些武器泄密之后,霸权可能就要一去不复返了,以欧美的工业能力,赶超他所掌握的东西,只是几年的时间而已!

    几年之后,这些东西会衍生出什么东西,谁知道呢?一旦局势变成了那个样子,即使还能图谋霸权,要付出的牺牲,也是现在的几十倍上百倍,因为巨量的牺牲,崛起之路被扼杀也是很有可能的!

    一边说服着李明福,杨猛也在一边说服自己,这些话说了之后,他也觉得,这洋务战争,是必须要打的!

    “知道了,不成功便成仁!属下不会让一丝技术,一个技术人员,逃离的!”

    杨三爷把后果摆在了李明福面前,李明福的严谨,让他意识到了技术外流的威胁,做杂学的李明福,与那些儒教的读书人不同,他更看中的是实效与结果,为国为民,西山和广州的技术都不能有一丝的泄露!(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七章 漏洞

    留下了李肆明和李明福带来的一众手下,杨猛将李明福直接打发了回去,在京师呆了不过半天的李明福,登船的时候,脊背都是弯弯的,这次他不止带回了自己的任务,也给西山和大湾带回去了,很难完成的任务。

    广州船厂的一批精锐技师,被三爷留下了,这对李明福来说也是重大的损失,而西山和大湾还有黄鄂,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多达四五百人的精锐技师团队入京,对杨家的几处工业基地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啊!

    “肆明,这就是你要走的科学之路、洋务之路,许多时候,都是不由人的,你看你老子,快被压力压垮了。

    无论是科学还是洋务,吃谁的饭就要为谁干活,造福人类造福百姓的话,只是面子话而已,最终这些还是要为一国服务的!

    如今老子说的算,无论是西山还是广州亦或是黄鄂,老子一句话,所有的重心都要转移到战争上来,而且重心的转移还有一个前提,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研究!

    无奈!苦楚!或许就是你老子的想法吧?弄不好将来还要扼杀自己的一切成果,值得吗?”

    这世道有多无奈,体会最深的不是那些苦海之中的百姓,他们的生与死,大多时候,只是受困于粮食。而杨猛这些能看清世道的人,才真正的无奈,有些事儿力所难及啊!

    八里桥一役,杨猛也想少死些人,但是不能!

    京师的肃顺变乱。杨猛也想少死些无辜。但是也不能!

    洋务或者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杨猛也想给他们一个优良的环境,但如今的局势就是这么个鬼样子,浑浑噩噩的自保都难,更别说崛起了,不踏着尸山血海,不葬送一批批的百姓,许多事儿,只能夜里想一想了。

    “三爷。您不是给了父亲解决的办法吗?有了办法接下来就是下苦功夫了,一年半的时间,若是没日没夜的干,可以顶五年的!”

    李肆明这小子涉世未深,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一年半顶五年,这也是杨猛在做的事情,但做这个,需要累死多少人,杨猛心里也是清楚的!

    没日没夜。几天的功夫就能熬死人,李明福。怕是这次能活下来,也要大伤元气的,杨猛交代的那些东西,实际上就是要李明福的老命啊!

    底下干活的,还能来个两班倒、三班倒,以李明福为首的广州船厂的技师们,就没有这个福分了,累死人,早在杨猛的预料之中。

    “下苦功夫?说的简单,肆明,接下来的三个月,你白天跟着老子跑腿儿,晚上学一学西洋的科技吧!三个月的时间,熟记一切要用的东西,你也下一下苦功夫吧!

    每日里的考校若是不能过关的话,老子这个师傅,可有的是折磨人的法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是你接下来三个月要面临的人生!

    计长,知会云南的刘一贴,派出一批养生的高手到西山、广州、黄鄂,让他们看着咱们的技术人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怕是会累死好多人的,尽量保住咱们的技术人员,实在不成,在他们死前找好了继任者!这些地方的运转,不能因为死人而迟滞!

    唉……累死总比饿死好吧?”

    扫了一眼不知天高地厚的李肆明,杨猛给徐子渭下了一道李肆明听不太明白的命令,这累死人的事儿,怕是这小子从来也没有见识过吧?

    “三爷……技术人员培养不易,这些人,比睚眦都金贵啊!您的担子是不是压得有些重了?

    云南耗费了十年的时间,耗资数以千万计,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呐!如今正是半生不熟的时候,您这么做,就不怕折本?”

    什么是家底儿?李明福这样的就是家底儿就是老本儿,有了这些人,杨家还是杨家,没了这些人,新军哪来的枪炮?江河之上哪来的驳船?

    十艘铁甲舰,零零总总花了五六年的时间,一百艘铁甲舰,一年半的时间,不说这铁甲舰的质量如何,单说这恐怖的数量,怕是会压死人的啊!

    徐子渭知道,即使有医学馆派去的名医国手,许多人也是要累死的,这么做,不值啊!

    “这洋务、科学也跟打仗一样,需要优胜劣汰的,死人,老子也不愿意的,但是无奈!

    三瞪眼的时候又到了,这次可是真正的玩命了,新军、民团要死一个尸山血海,他们好歹还是有医学馆照看的,待遇更是十倍百倍于新军民团,这样再承受不住,老子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呢?”

    投入就要有回报,西山这一脉,杨猛投入的太多,现在到了索取的时候了,杨猛的索取也是穷凶极恶的!

    “唉……什么世道啊!”

    从来不抱怨世道艰难的徐子渭,也开始抱怨了,许多事儿不值!

    “还能怎么着?谁让咱们活在这个时代呢?计长,最近让人多关注一下英法联军的事儿,想必他们的运兵通道在埃及!”

    “哦……这事儿,今天就有回报,说是法兰西在埃及要开一条贯海的运河,四年之前就已经着手设计了,随着战事的临近,那边近期也在忙活着动工了!”

    “哼!运河?怕是如今已经晚了吧!既然已经有回报了,那英法联军的装备如何?”

    “没有特别的提及!”

    “此事老子不是已经交代下去了吗?为何没有提及?”

    “或许过几天会来的!”

    一番问答之后,杨猛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心气儿自然有些不顺,说话的声音也高了几度但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没有确切的情报,也是不能作数的。臆测只会害了前线的人马!

    等待是个很煎熬的营生。战前的等待更是如此。若是依照前面的情报,英法两国的联合舰队,已经该到港岛了,可至今未至,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这次英法联军的行动,战船与兵员是分开的。

    绕道非洲,需要的时间不短。海上补给的难度也很大,而且非洲航道也不是风和日丽的,与其让大军跟随舰队一起行动,倒不如,舰队走舰队的,军队走军队的。

    英法的联合舰队,应该是极为庞大的,船只数量应该在三百艘到五百艘之间,除去那百十艘战舰,最多的应该是商船。或许在红海或是印度洋周边雇佣商船,就是英法联军减小战争开支的一个办法。

    不走海路走陆路。也意味着英法联军的数量不少,与之前的情报印证一下,十万人的预估数量,应该还是靠谱的,加上沙俄的雇佣兵,只怕这次的英法联军在数量上,还真能突破二十万大关。

    这样数字的军队,走海路,除了补给的困难和庞大之外,海上几场事故、几场疫病就能葬送几万人的生命,若是在红海上船,这样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就会被消弭于无形之中。

    从红海上船,到港岛,之间是很短暂的,若是顺风顺水,怕是半个月就能到达,这样数十万大军短时间挤在狭小的船舱之中,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疫病的发生,看来经过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法两国也长进了不少。

    英法联军、沙俄佣兵,这些天像胸口的大石一样压得杨猛寝食难安,数量、战力、登陆地点,如今都是未知数,一旦与杨猛的预计不符,灾难也会随之降临。

    如今的杨猛,也是一个红了眼的赌徒,他把自己的赌注几乎全压在了京津一带,若是英法联军在江南登陆,那战争的结果和持续的时间,就很难预料了。

    除了预判战局,准备后勤之外,杨猛也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行政,勉勉强强就可以了,他有许多行政的好法子,但如今的朝廷还是大清,不是他杨家的,行政只要能支撑战争就足够了。

    至于那些瑕疵之处,与杨猛何干?他又不是为了振兴大清,杨家自有杨家的一套运行方法,只要下面的土地足够,杨家的武庄、田庄,就能自己运行下去,现在不用多管,即使要管,如今的杨家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战事为重,底下勉强维持就好。

    利用武力令一国崛起是很容易的,只要人口有了,装备有了,战略战术不是太差,总可以崛起的!

    但要凭着行政的力量使一国崛起,这里面的投入太大,需要的时间太多,拿出一套合理的行政方案,并切实的执行下去,这是一代人的营生,几年怕是不成的!

    在行政强国方面,杨猛还没有这样的奢望,再说了,这样的年月,你说啥依法治国、人人平等,不是扯犊子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