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清-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三爷提拔,我这就交接!”

    马青虎一脸喜色的谢完了恩。而杜降虎的脸色却有些苍白了,马青虎只是一个新丁,这一出去就是一万多人马,而自己这个老人,却成了守着一帮杂牌的留守,悔不当初啊!

    “下去吧!”

    杨猛的手轻轻一摆,两人就退了下去,见杨猛如此刺激杜降虎,丁保钧也开了口。

    “三爷,这对杜家兄弟来说。是不是有些……”

    杜氏三虎,绝对是不错的带兵之将。杜伏虎跟着杨猛大过永昌,而杜擒虎也是个手底子硬朗的好汉子,就这么废了,还是有些可惜的。

    “看看这杜降虎的反应,若是有怨言,他杜氏三虎就活到头了,若是兢兢业业的做事儿,过段时间自有他们的出头之日!

    不说这个了,一个反骨仔坏了一家人的前程,没什么好说的,云南的人多得是,不差这三个!

    丁叔,把你手下的人交给我,我要动手了!”

    腾越边境的探险队,不是要试探吗?那就给他们个态度瞧瞧,自己也要试试英吉利人的底限。

    “全宰了吗?”

    “全宰了?这多血腥,下了他们的枪,让他们滚蛋就是了!”

    杨猛这话说的就有些扯犊子了,数遍了杨家哪个杀人最多,非他杨老三莫属,这就是个杀才,血腥?扯淡呢吧?

    “您是爷,您自己安排!我那八百人,就是给您带的,您愿意干啥就干啥!”

    见杨猛不说底细,丁保钧也就不问了,他这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勐腊那边的给养,克钦、掸邦的傈僳族,都是他的事儿,将八百精兵交代给杨猛,丁保钧也准备回大理坐镇了。

    “嗯!”

    应了一声,送走了丁保钧,杨猛又开始研究英吉利那个探险队的营地了,这地方选的很是棘手,想要不声不响的拿下这个营地,极为不容易。

    对于地形的理解,常年作战的英军一点也不弱,将营地扎在一个小山谷里,水源和食物,都能就地补充,谷口的栅栏是第一道防线,山谷之中的营地,是第二道防线。

    这地界虽说容易被包围,但也可以坚守啊!有了美塞的那一千五百人遥相呼应,硬打这个地方,凭朝廷还真不好下嘴儿。

    “杨巴,不动刀枪,生擒这几百人,你有把握吗?”

    现在也是检验山猴子本事的时候,二百山猴子,加上八百精兵,对付这三四百人是足够了,可要生擒,就有些难度了。

    “有!”

    杨巴知道三爷这是在考校自己,一点也没犹豫,就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怎么弄?最好别死人!”

    腾越这边与勐腊不同,勐腊的那是叛匪,腾越这边的是老百姓,要是弄死了洋鬼子,这借口就不好找了。

    “在他们的水里下些乌头,保证他们乖乖的躺在营地里动弹不得!

    谷地的水是活水,乌头的毒性虽然大,散到溪水之中,就没那么大的毒力了,而且那些洋鬼子喝的都是热水,药性就会低上不少,应该药不死人的!”

    傈僳族擅用毒箭,这乌头就是箭头上的毒药,这点杨猛是清楚的,只是没想到这乌头还能拿来当做蒙汗药用。

    “嗯!带着你的人,今夜去办吧!利索点儿,尽量别弄死人!”

    三四百人,杨猛也不怎么在乎,若是出了人命,全宰了就是了,找,怕是他们翻了山也找不着这些人的尸首。

    开战在即,杨猛也没闲着,就呆在腾越的县衙里练刀练枪,这些营生,都是不能离手的玩意儿,一旦生疏了,到时候保命就难了。

    杨猛的那三十个护卫,除了当保镖,就是当陪练,杨猛没事儿练这个,也是无奈之举,这么个时代,娱乐项目匮乏的很。除了玩女人。就是听堂会。杨猛对戏曲不怎么感冒,这女人老玩也受不了,闲暇之余,只能操练自己了。

    从川西到腾越,大半年的时间,杨猛本不拿手的刀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无回八刀,早已练得纯熟无比。

    杨猛现在习练的是八卦门的一门秘传刀法。十八节刀,这是从大伯父孙顺那里淘换来的刀法,这刀法凶悍,说他是刀刀要命也不为过。

    练拳练刀,都是个苦差事,会了,只是初级阶段;练到骨子里,算是中级阶段;你来我往身体做出本能的反应,算是高级阶段;看到一招,身体能依着本能准备好几招十几招。这才是顶尖的高手。

    东西就是这么些玩意儿,实战的招数。数来数去,就是那么几下子,练到基础,这就是功夫了。

    杨猛的拳法算是高级阶段的拳法,论杀伤力,杨家几乎没人是对手,两三招要命,就是杨猛的本事。

    而刀法,杨猛堪堪摸到了中级的门槛,这还是有拳脚的底子在,不然没个十年八年的苦练,练不出这样的本事。

    这实战的刀法也是个稀罕玩意,刀法可不是能杀人就叫刀法,这刀法是一套连贯的动作,一刀出去,接下来的招数都是后手,实战刀法是根据对手的反应,研究出来的杀人技巧,说白了,一套实战刀法出炉,不是靠脑子想出来的,而是杀人杀出来的。

    练刀练到后半夜,把多余的精力发泄完了,杨猛也就睡下了,第二天一早,杨巴就给他带来了好消息,那个劳什子探险队的三百九十四个人,全被活擒了。

    “还不错!准备干粮行装吧!这批人我会放掉的,你带上五十个人再带上一批信鸽,跟踪这批人,看看他们与缅国的势力有没有交集,再看看他们在何处落脚?

    我估摸着这批人,是从美塞来的,在这边遇到了麻烦,他们多半还会回去的,另外安排三十人带着信鸽在美塞的必经之路上等着他们。

    大事回报,小事儿就不必了,咱们的信鸽,可不能让他们发现了。”

    跟踪这个离开的探险队,杨猛最主要的目的,是看看缅国有没有亲近英吉利的势力,要是有的话,那山猴子以后就有活儿干了。

    “知道了!我马上去安排!”

    “安排手下人就是了,带我去看看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探险队。”

    英吉利的这个探险队,绝对就是在掳虎须,驻扎的地方,紧紧的贴在边境线上,也难为他们,能找到勘界的文书,这位置选的可是极为微妙啊!

    从腾越县衙,到这伙人驻扎的营地,不过半个时辰的脚程,这帮犊子,遇上了自己也算是倒霉了。

    五百支火。枪,二百只短。枪,小型铜炮六门,刀剑几百把,这伙犊子,完完全全是支军队啊!

    “我们是科学考察团,而且我们是在缅国境内,你们没有权力扣押我们,你们这么做,是要引起国际纠纷的。”

    ……

    好嘛!这群犊子准备的倒是充分,几个翻译也是汉话土语不绝,没有充分的准备,杨猛可不相信,会说彝族话的翻译,能随随便便的找到。

    三百九十四人,都是被湿麻绳捆绑的,这可是傈僳族猎手的手笔,就是挣断胳膊腿,也挣不断他们身上的绳子,杨猛不理他们的喊叫,继续看着缴获的物资。

    装备,是杨猛最关心的东西,皮制的武装带、刺刀,这些都没什么问题,只是那木制的水壶有些小了,在雨林里行军,这样的水壶,显然是不够用的,这些人能平平安安的走到这里,这征兆可不怎么好啊!

    “去问问他们来的时候有多少人?”

    整个探险队,还有三百九十四人,弄不好来的时候,就是四百人的一支队伍,差不多有一个营的人马,一路上只死六个人人,那就说明这一营英军,绝对有雨林作战的经验。

    “三爷,他们来的时候是四百人。”

    果不其然啊!遇上硬茬子了,这帮子人应该是仰光那边的驻军,不然不会这么熟悉雨林的,靠这么一个小水壶,就能在雨林行军,这一营人马,也算是精兵了。

    营帐什么的,没什么检查的价值,杨猛走进了营地的主帐之中,摆在桌子上的东南半岛地图,比杨猛手里的精确了太多。

    “狗日的玩意儿,果然没安好心,目标果然是勐腊!”

    在东南地图好不好用,还在其次,最主要的就是几个关键的地点,美塞、勐腊都属于是这样的关键点,占据了这些地方,就是占据了主动。

    地图上画出了敌我的态势,以及这支所谓的考察团,撤退的后路,直指美塞,这帮人,就是想让大清的兵马囤积到腾越一线,然后他们好趁机占据勐腊。

    翻了翻主帐之中的东西,腾越一带的地图草稿也在里面,还有几幅从美塞到腾越的补给图,图上标注的地方,应该是有清洁水源的地界。

    仔细看了看桌子上的地图,杨猛也发现了这些人的心机,东南半岛的地图精确,再往北的地图,就只是个大概了,但昆明这样的字眼,出现在地图之中,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拿起地图仔细的看了看,从勐腊到昆明附近,果然有几道浅浅的划痕。

    “嘿嘿……果然是找老子来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科学考察团(中)

    地图上的划痕代表了什么?这只能代表有人推演过进军自己老巢的路径,这要说与云烟没有关系,打死杨猛也不会信的。

    由于地图不精确,只有一个大略的位置,杨猛也还原不出他们之前推演的路线,这个也不是太重要,只要知道了他们的目的就好,从缅国入云南,最好的路子,就是勐腊和腾越,其他地方,让他们走,也不一定能摸得进来。

    克钦以后有乔孤乃守着,腾越镇这边,一镇的绿营兵,加上杨家武庄的实力,守土还是没多大问题的,自己新建的蓝旗军,在外面堵住勐腊的通道,这个漏洞也算是堵上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试试英军的战力如何了。

    刚要起身,那些消失的铅笔痕迹,又勾起了杨猛的兴趣,在桌子上找了半天,他终于找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呵呵……有了这东西,这趟南疆之行,就够了!’

    杨猛手里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一块橡皮,这玩意儿,无论是制鞋还是造船,都用的着,看到这东西,杨猛的眼睛也亮了,这也是他忽略的东西,当年的金三角,附近也有很多橡胶林的。

    天然的橡胶虽然不能做轮胎用,但只一个制造鞋底,就能解决大麻烦。

    而且这东西滇粤都能种植,东南亚更是种植橡胶的沃土,这一块橡皮,就当是这三百九十四人的赎身之物吧!

    找到了橡皮,杨猛也把这座主帐当成了宝库,一样样东西都翻了一遍。测绘用的仪器。各种制图的书籍。要说他们是个科学考察团,还算是合适的。

    而杨猛最大的收获,则是一本皮装书《战争论》,口语是杨猛的强项,但读写就不成了,大体上翻了翻,杨猛知道这是最近十年出的一本战争著作,里面的许多东西。都是可以用的。

    虽然大部分东西看不明白,但《战争论》这个书名,就足够了,也不知道明湖书院那边,翻译过这本书没有?

    匆匆结束的寻宝之旅,杨猛这才开始查看自己的战俘,三百九十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趴在了地上,在俘虏群中走了一圈。杨猛又发现了问题。

    这帮人绝对是急行军过来了,许多人的脚上都有伤。由于是早起的时候被下的药。多数人的脚板上空空如也,驻扎了一个多月,脚上的伤还没好,这对杨猛来说又是一个大麻烦。

    “杨巴,把那些人的鞋都给老子脱了。”

    果不其然,穿鞋的应该都是执勤的士兵,八十几个人的脚上,都有伤口,有的士兵的伤口已经溃烂了,这对杨猛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纪律,绝对是最厉害的武器,英军脚底下的这些伤口绝对是一个月之前急行军途中留下的,至今不好,只是因为他们每天都穿着靴子,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大部分人脚上的伤口没有溃烂,只能说明他们的意料措施不错。

    脚上有伤,还依旧穿着靴子,这就是纪律性的体现,这样的伤口,只要三五天不穿靴子就会愈合,而这个营地里的大多数人,脚上都带着伤,代表这他们的警惕性,一刻也没有放松,遇上了敌人的精兵,对杨猛来说怎么能算是好事儿呢?

    围着战俘们转了几圈,在杀与不杀之间,徘徊了一会儿,最终杨猛还是决定放过他们。几百人,杀与不杀无关大局。

    杀了,只能让英吉利政府找到大举出兵的借口,以印度为基地,英吉利在东南亚的战争潜力还是极大的,仓促展开大战,对杨猛的谋划不利;不杀,在境外的美塞开战,即使英军强行进入云南境内,那自己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即使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保家卫国,也是个极好的借口。

    “唉……科学考察团!”

    不用问也知道,英吉利的这支科学考察团,在来这边之前,肯定是做足了前戏,一旦对他们下手,战争的发起者就成了大清朝廷,那正义与邪恶的立场,就要转换了。

    在战俘之中,转了几圈之后,杨猛还真找到了一个熟人,被自己驱逐的一个英吉利传教士,看来这货的贼心不死啊!

    “呦……这不是老熟人吗?怎么?上次的人肉锅子没吃够,这次又想到老子这里来打秋风么?

    说说吧!这次想吃几个人?后边可是齐刷刷的三百九十三人,仔细点吃,足够你吃个三五年了!”

    云烟,绝对是云烟,看来这次争端的始作俑者还是云烟呐!瞧这位传教士的打扮,绝对是个受重视的人物,换掉了神袍穿上了西装,这位还真有些鸟枪换炮的意思啊!

    “杨领主,我们是科学考察团所属,您不能危害我们的安全。”

    一见正主杨猛,这位被遣返的传教士,脸色立马泛青了,这个恶魔怎么来了。

    “科学考察团?来考察云烟的配方么?既然是科学考察团,那咱们就聊聊吧?

    杨巴,给这个犊子松绑,再让他点出几个有头有脸的来,咱们谈谈这买卖该怎么做!”

    安排人找了几个临时制作的凳子,在营地之中,摆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