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清-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错!三爷就是这么个意思,你很不错,我还怕你弄不明白呢!”

    化妆品这玩意,毕竟有些超前,既然刘一贴能够充分理解就再好不过了。

    “咱们用的羊胰子也是一样,这样就变成了香胰子,肯定是个不错的买卖。”

    “好!好!好!就是这么个思路,洋人的肥皂,比咱们的羊胰子好用,你可以找一下西山的葛师傅,让他给你弄来肥皂的制法,将咱们的东西加进去,再返销给洋人。

    至于那秘药,也要分出种类来,无毒无害的高价销售,有些毒副作用的,往国外买,这东西也是个搂钱的耙子,尽量简化药方。

    在明湖之外,找一处场地,专门做这些东西,那些有歪才的人,也就能物尽其用了,但有一条你要记住!凡是卖给自己人的东西,都要无毒的,至于洋人那边,他们喜欢什么造什么,至于有没有毒,你就不要管了。”

    思路开阔的刘一贴,绝对是个人才,有了他在医学馆坐镇,自己就不用费心了。

    “嗯!我知道了,夷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用他们来试药,也是个路子。”

    掌控医学馆,不仅让刘一贴的思路开阔了,而且洋人的所作所为,刘一贴也有了很深的了解,祸害半壁江山的鸦片,就是洋人带进来的,虽说在学着西医,但刘一贴对洋人并没有什么好感。

    “你很不错!医学馆的路子也要按照这个法子来,你回去联络一下,这两天我就在庄子里,有了眉目给我报上来。

    至于后宅的化妆品也就交给你了,按着我说的路子来做,先让夫人们尝个鲜!”

    刘一贴要走,杨猛也耍了个手段,把他弄来的那些好东西,都藏了起来。先让刘一贴给后宅的诸女诊了一下脉,将东西依据各人的需求,分成了几堆之后,杨猛就抱着一个小箱子,走进了魏夫子的居所。

    “爷,您来了!”

    “来来来,专门给你弄得好东西,来瞧瞧。”

    作为医者,刘一贴很是谨慎,每一样东西,都有用法和疗效,一样样的看过之后,魏夫子的眼中也孕满了雾气。

    “爷,原来您都做了,刚刚刘一贴来给我诊过脉,说我缺的就是这些。”

    “卖嘴有个好去处,来试试吧!”

    “白天呢!真是的……”

    爽了一半,杨猛就匆匆的离开了魏夫子的院子,到了莲儿的宅子之中。不由分说。当着马青莲的面就把莲儿给办了。

    起初有些懵懂。最后那一股热流,让莲儿喜极而泣,这才是她最需要的东西。

    “青莲,你也别闲着,让夫人教你些本事也好。什么时候咱们来个双莲并蒂,那该是场美景。”

    “嗯!青莲你过来,俯下身来给三爷弄一弄。”

    马青莲也是个听话的,莲儿怎么说她就怎么做。完完全全,就是莲儿的小跟班。

    “过些日子,召你哥哥回来,咱们把事情办一办,怎么也得给你个名分,现在做通房丫头,倒是委屈你了。”

    忍着冲动,擦去了马青莲嘴角的一丝亮线,先给名分再上车,这也是对马青虎的重视。

    接下来的时间。杨猛抱着箱子挨个走了一遍后宅,箱子里的东西。对后宅的众女,绝对比珠宝强多了,但凡是接了箱子,就没有一个不高兴的。

    后宅太大关系太乱,杨猛也不得不耍一些手段了,身心并收才是王道,不这么做内斗还算是小事儿,万一哪天飘出顶帽子来,那就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三个丹巴女,是后宅的不安定因素,而好斗的拉姆,是个关键人物,继魏芷晴之后,杨猛身边又多了一位女扮男装的书童,第一个选的就是拉姆,其他两人,也是要轮番上阵的。

    半下午的时候,刘一贴就匆匆的赶了回来,这事儿倒是稀奇,这办事效率也太快了。

    “这么快就办好了?”

    “大体有了路数,三爷要忙的事情很多,这些小事儿,不能劳烦三爷的心神。我回去大体的问了一下,三爷所说的化妆品大有可为,而这肥皂,咱们这边却没有原料,听三爷说,现在云贵川藏都是咱们的地盘。

    川西和藏边才是做肥皂的好去处,只有那边的油脂最多,而牛羊油就是最好的原料。四川养猪的人多,这猪油也是可以用的。

    据洋医所说,这猪鬃也是制作牙刷和鞋刷的原料,把厂子设在四川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这牙刷可是个好东西,以前我这牙,就不怎么刷,遇到洋医之后,就用了牙刷和牙粉,现在吃东西,都感觉很有滋味了。

    在牙粉里加一些薄荷碎,嘴里的臭味也没了,三爷您也可以试着一用,这是我加了薄荷膏的牙粉,送来之前我用了一下,效果很是不错。”

    刘一贴零零碎碎说了一堆,杨猛越听越高兴,让刘一贴管着医学馆,还真是屈才了。

    这位是个医者,而且还是中医,中医对于药材的源地很是重视,遍观云南的诸人,也就他能从原料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吧?

    而且这位还能举一反三,又是肥皂又是牙刷,这回更好,还弄出薄荷味的牙膏来了,自己哄骗魏夫子的那句话,简直太值钱了,这就是好人有好报么?

    “带牙刷了吗?我试试!你出去叫来丁管家。”

    看着银盒里绿油油的薄荷牙膏,杨猛也很是惊讶,这东西都能想得出来,这脑子是咋长的?

    这事儿其实也就是巧合,刘一贴这货有口臭的毛病,平日里没事儿,就会嚼一些薄荷叶,这东西不仅清口而且还能提神。

    与洋医合作之后,洋医一口大白牙,而自己一口铜锈牙,刘一贴就不理解啊!同样是人,而且自己也天天用青盐搓牙,这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一问就有了牙粉和牙刷,牙粉的清洁效果是不错,可不除口臭啊!刘一贴灵机一动,就把薄荷叶焙干揉碎,加进了牙粉了,可薄荷叶的颜色不好,容易留在牙缝之中,最后就有了这碧绿色的牙膏。

    非是个中医,而且会玩膏方的,绝对弄不出这个玩意儿的。

    “三爷,这不朝不晌的怎么还刷起牙来了?”

    丁泰辰一进门,就看到了捧着茶碗刷牙的杨猛,这事儿怎么个说道?

    “嗯嗯嗯……刘一贴是个人才,这牙膏不错!值得投银子!”

    杨猛含含糊糊的嗯了几声,吐掉了嘴里的泡沫,这才打上说话。把刘一贴的事情重复了一边,丁大管家,也对这不怎么起眼的刘一贴竖起了大拇指。

    “这法子好!你的路子更好!看来在医学馆,也算是屈才了!”

    丁泰辰这么一赞,刘一贴并不领情,一听这话头,就是要把自己调出医学馆啊!这事儿可万万不成。

    “三爷,我在医学馆就挺好,去了别处,也当不得大用!”

    “嗯!就听你的,你就呆在医学馆吧!泰辰,刘一贴的路子很不错,以后有些事情,就照着这个路子来,多联络一下云南的洋人,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挣钱的门道。

    现在咱们的盘子虽大,但花销更大,云烟只能撑一时,像化妆品、牙膏、牙刷这样的物件,才是长长久久的买卖。

    化妆品、牙膏、猪鬃、肥皂,这几样买卖,立马安排下去,正好川西那边没什么厂子,这样一来,咱们也能多安置一些人手。

    借着滇墨的渠道,把这些东西,也销往大清的各个地方。

    还有就是这猪鬃,若是有钱赚的话,让云南的百姓也大批的养猪,滇西那边要注意一下,别冲了回回,那边要是买肥皂的话,也单辟一个厂子,专门用牛羊油脂做原料。

    有些东西,注意保密!”

    哄骗女人的一句话,竟然弄出这么大一个买卖来,这也是杨猛没有想到的,这些东西若是大行其道,那利润绝对是相当可观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 硕果累累(一)

    化妆品这项事务,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全仗刘一贴脑子灵活,这个做事方法,也是以丁泰辰为首的杨家管事该学的方法。

    刘一贴的事情,处理完了,杨猛又成了丁泰辰的教师爷,他脑子里所知不多的管理知识,基本都倒给了丁泰辰,能不能发扬光大,就看丁泰辰的本事了。

    “反正时间还早,你就说说最近的情况吧!从大面上说,细处的东西,要紧的东西,这两天咱们一起去转一转。”

    云南的其他事情,杨猛大多交给了下面的人,有些事儿,基本不用他操心的,财权在杨家,军队也在杨家,这两样抓住了,没什么人,能在云南翻得起浪花,再说了杨猛背后还有一支影子部队呢!

    多操心死的快,不如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打,自己一路乱打,不也打出了四省之地了吗?

    “从大面上说,就从三大学堂开始吧!

    明湖书院、西山书院、女子学堂,是云南最大的三所学堂,如今的广州船政也是西山所属,现在规模最大的就是西山书院了。

    广州船政学堂,现在办的最快,据那边的消息,已经陆续的招收了三万人了,七成是将来的技工,三成是未来的海军。

    西山书院,最近的规模也扩大的厉害,最近几个月,就找了两万多青壮,算上原来的人员,西山书院,已经将近五万人了。

    明湖书院,若是算上各地的私塾。那人数就是最多的。大概六七十万人。这两年明湖书院,培养了三万多人才,半数做了杨家商号的管事,小半做了各地的官员,剩下的那些,大都投入各地的私塾里了。

    这两年,通过壬雷斯的关系,咱们派了八千学童。去了米利坚,今年,他那边也来了消息,可以派一到两万人,到米利坚的船厂做工,我这边正在筹备这事儿。

    还有就是,壬雷斯走通了米利坚军校的路子,说是可以派二百人过去学习,这事儿也是刚刚知道的,还没有给您报上来。

    女子学堂。这两年也发展飞快,有了三夫人出面。女子学堂的很多人,都开始出来做工了,这是个好现象。

    这三大学堂,去年的花费足有两千七百万两,其中两千万两,是西山花的,这些花费也包括了机械设备,剩余的七百万两,则是三大学堂的正常用度和补助。

    这一年云烟的利润,八成都投到了这三大学堂之中,其余的两成,大多换成了军械。

    自今年开始,广州那边的耗费也大了起来,现在云烟的产量,已经到了每月三十万斤,但还是有些供应不足,照着这个规模走下去,月产五十万斤,才能应付需求。”

    三大学堂的花费,杨猛大体有个数目,可西山两千多万两的消耗,确实有些大了,再加上广州那边的船厂,今年的耗费是三千万还是五千万呢?

    这些花费大多是云烟支撑起来的,但一个月五十万斤,就是两千五百吨啊!这么大的产量,西方列强能够消耗得了吗?

    一个月两千五百吨,以吸食量来说,一个人一月一两,已经相当可观了,两千五百吨,五十万斤,五百万两,算上有钱没钱的,这两千五百吨云烟至少需要三五千万人来消耗,很可能这个人数会更多,大清有四万万人,平均一下两万万的列强人口,登去不吸的一半人,三五千吨的月产量,还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继续扩大毒厂的规模,五十万斤就是极限。另外也要开辟新的财源,让帕特里克父子,调查一下,不吸食云烟的是哪一部分人,咱们针对他们,再弄一些新的财路。”

    四省之地到手,杨家的花费将越来越大,那些正常的买卖,想要挣钱,还需要时间,云烟的产量已经这么大了,想必列强各国,也该动一动、打一打、谈一谈了,云烟至少还能维持几年。

    “三爷,东印度公司供应的烟土不够了!三十万斤,当初是按照东印度公司的供应量来扩大的,再增加二十万斤,咱们难道要再开烟土的种植?”

    有些事儿,杨猛张张嘴下面跑断腿,可这次丁泰辰真是跑不出来了,没有原料,想要扩产也是难事儿。

    “咱们不种!让东印度公司扩大供应量,这段时间原料不够,就从大清的地界弄,川东、还有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大规模种植烟土的,也正好摸一摸各地烟土商人的底细,等东印度公司那边的供应量足够了,直接对大清的烟土商人和田庄下手,想必他们的财富,足够咱们一两年的花费了。”

    大清的银荒是在朝廷,民间的银子虽说也缺,但有些人不缺,这些弄烟土的杂碎,就是快速发家致富的典范。

    抢他们杀他们,那就是替天行道,对此杨猛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自己要是开了种植的先例,难免就会有人私底下做这样的买卖,这么做与自己的初衷相悖,禁都禁不了,这事儿绝对不能提倡。

    “知道了。”

    丁泰辰拿出了随身的纸笔,将杨猛的吩咐东西,记录下来之后,整理了一下思路,又开始了总结。

    “三爷,广州那边和湖广那边运来的粮食越来越多,再加上去年咱们这边的收成不错,咱们手里的存粮有些多了。

    这两年陆陆续续建了不少大粮仓,这些粮仓存满之后,足够云南全省,一两年的需求,加上其他三省,紧巴巴的一年也够了,这些粮食还要继续存着吗?

    没了灾荒,大量的存粮虽说让人安心,可随着一批批粮船的到来,继续扩大云南的粮仓,就有些多此一举了。

    各地的农庄本就有粮仓。粮食也存不了太长时间。时间一长。这些粮食就会霉烂,对咱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没了灾荒,继续存粮,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云南本就湿热,在其他干燥的地方,粮食能存个三五年不坏。在云南也就存个一两年。

    存新粮吃旧粮虽说是个办法,但进来的粮食太多,即使新旧交替,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存粮霉烂,对于存粮,丁泰辰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越来越多的粮船,让他有些挠头了。

    “嗯!这也是个问题,川黔藏也是缺粮的地方,照着云南的规模也在这三个地方建立粮仓。四省一两年的需要的粮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