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清-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不方便了?我现在穿得是男装!”

    既然魏芷晴要过去,杨猛也不阻拦,马头一调,一行人就慢慢的向水渠走去。

    这开渠也不是件容易事,这地低过河岸的地方还好说,挖条沟渠就成了,田地高过水渠的地方,不仅要人工引水,这水渠的建造也是有讲究的。

    先要在地面上筑个梯形的土堤,然后才能在土堤上开掘水渠,为了能用的时间长一些,这些土堤都要夯实的。

    别说这些开渠的都是杨家田庄的人手,刀手们他们不认识,可杨家三爷,整个宜良的庄农佃户不认识的可不多,一见三爷来了,修水渠的庄农佃户也就停下了手头的活计,呼啦啦跪了一地。

    “都起来吧!大伙都歇一会,这位公子要问你们些问题,有什么说什么。来个人,带我瞧瞧新修的水渠。”

    既然来了,杨猛也不想闲着,宜良兴修水利的投入不少,这两年人力、物力都加上,也有个几万两了,具体是个什么状况,杨猛也不清楚。瞧一瞧、看一看。说不定自己还能提些意见呢!

    三爷为重。负责这段水渠的管事。找了几个识文断字的庄农佃户去应付魏芷晴,自己一溜小跑就到了杨猛的跟前。

    “这群人里有些不认识我的,是从外地来的吧!”

    “三爷眼力真好,正是这两年从云南府周边还有贵州、四川等地逃过来的灾民。”

    管事的回答,让杨猛皱起了眉头,难道这贵州。四川也遭灾了?朝廷的邸报上没说这事儿啊!

    “贵州、四川也遭了灾?”

    “不是的!他们是在两省活不下去的,到云南这边烧山开荒,这不遇上干旱的年景了。没有什么吃食,就下山讨生活来了。”

    “烧山开荒,云南周边这样的事情多吗?”

    “不少,多是贵州、四川那边来的,经常与云南当地的械斗抢山,几十年前就有了。”

    “嗯!你回去给丁管家上个条子,让他查查这事儿。”

    “知道了。”

    烧山开荒不怎么科学,云贵川三省在杨猛的心里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山秃了没什么问题,可泥石流的厉害杨猛是清楚的。这个问题还是要提前遏制一下的。

    “宜良这边的情况怎么样,庄农佃户们过得可好?”

    “很不错。这二年粮价大涨,宜良的庄农佃户手里多少都有些余粮,一些勤俭的人家,已经开始在农庄里筹建砖瓦房了。

    这些都是三爷的恩德啊!我以前是周大牲口的雇的长工,家里也分了三十多亩山田,这一年下来,算上三爷给的月俸,再加上地里剩的几千斤粮食,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红火。没有三爷,这两年的光景,起码得有三成的庄农佃户饿死。”

    “嗯!好好跟着杨家干,少不了你们的好处,家里建宅子,都是照着庄园给的图纸盖的吗?庄园那边给出了多少银子?”

    农庄的建设,杨猛之前就有安排,建筑什么的各个农庄都有规划图纸的,宜良这一个个农庄,所处的位置都是事先选好的关键位置,一旦开战,这些农庄都要转化为军寨的。

    因此杨猛对农庄的建筑有严格的要求,除了草屋竹楼,谁要建砖瓦房,都要由庄子里到杨家庄园申请,从水井、院墙、大门到屋子,杨家庄园那里都有一定的标准,当然每建一所房子,杨家给的补贴也少不了。

    “我家的宅子,庄园给补了六成五,我自己出了三成,加上家里出的劳力找补了一些银钱,我算是占了大便宜的。

    新起的宅子青砖碧瓦,地面也是砖石铺就的,这样的宅子住着那叫一个顺心。

    那宅子加起来之后,全庄子的人都红了眼,都嚷嚷着要攒钱建房子呢!”

    说起自家的新宅子,这位管事也是眉飞色舞,恨不能带着三爷亲眼瞧瞧自家的宅子。

    “嗯!好!你们庄子里,多少人起了新宅子?”

    杨家的管事酬劳丰厚,这个是做不得数的,而普通的庄农佃户,才是杨猛衡量得失的标准。

    “家口大的,劳力多的,有那么几户,其他人要想起宅子,还得再干上个三五年。”

    “嗯!这水渠这样就算建成了?”

    两人边走边聊,杨猛也在不断的打量着,新建的水渠,这水渠看着可不怎么地道啊!

    “嗯!完成了,这也是丁管家下的命令,土堤一律用三合土夯实,开出的水渠,都要掺上石灰的,这样不仅水渠用的年数长,而且这些石灰对地也有些好处。”

    听了管事的话,杨猛用脚踹了踹已经夯实的水道,确实不错,但土制的水道,还是经不起水流的冲刷啊!

    “这水渠能用几年?”

    建造这些地上的水渠,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少,但经不起冲刷,杨猛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经常修补,能用七八年,不修的话,三五年吧!”

    “如果用上青砖呢?”

    “那就算是子孙货了,只要建的时候仔细一些,把青砖的砖刃磨平,淤上一次这水渠就不漏了,起码二三十年没问题,而且好清理,水渠里的淤泥也是肥田的好物事。”

    这位杨家的管事,倒也是个精通水利的。磨平青砖的砖刃。这是要减小缝隙。加上淤泥的作用,那水渠坚持的时间就很长了。

    “叫什么名字?”

    “杨陆。”

    “这名字有点怪啊!”

    “小的原本叫周六的,这姓氏也是当时周大牲口给改的,这不到了杨家就想改叫杨六,结果这名字庄园那边有人用了,咋就花了三钱银子,请了个算命先生,给改成了杨陆。”

    “杨陆是吧!待会儿跟我会庄园。把宜良修水渠的任务交给你成不成?”

    “小的不敢,小的目不识丁,就怕耽误杨家的事情。”

    “不识字,以后跟着先生学,你在修水渠上有些本事,以后这水渠就用青砖来造,多花费些不算什么,牢固耐用的才是好东西。”

    三爷这话一说,那位管事的头上可就出汗了,都怪自己嘴贱。这事儿能随便撺掇吗?青砖的水渠,单单青砖的价格。就要高过现在的花费,自己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嘛!

    两人正说着呢!魏芷晴那边也热闹了起来,打眼一看原来是丁泰辰来了。

    “正好丁管家来了,咱们过去给你谋个好差事。还有这烧砖的土是从哪里来的?”

    “烧砖的土多是从好田里取得,土质不好烧出来的砖也不结实。”

    烧砖必须得取土,而且还得取好土,烧的砖多了,毁掉的田也多,这个杨猛也没主意了。

    到了魏芷晴那里,丁泰辰也加入了他们的圈子,正在给魏家女讲着宜良的变化呢!

    而魏家女的表情可不怎么好,看着这位怕是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了吧!

    “泰辰,这个杨陆不错,以后宜良修整水渠的事就交给他了。这些夯土的水渠太不耐用了,以后修造水渠,全部用青砖。”

    杨猛一开口,丁泰辰就知道必然是管事多说了话,这青砖的水渠他不是不想修,而是耗费太大,这两年宜良庄园本就有些入不敷出,再修青砖的水渠,那可真是要连本上仓了。

    “三爷,修青砖的水渠不是不行,但耗费太大,再有就是烧砖毁地,宜良的田地多是肥田,两相对比,不若用夯土的水渠,虽说这个需要每年修整,但咱们的人手不少,不怕出力的。”

    这水渠如何修造,不是丁泰辰一人定下的,而是在明湖书院,经过高手指点的,夯土的水渠虽然易毁,但成本低,修造的速度快啊!

    “河里的淤泥能烧砖吗?”

    “这个倒是可以,不仅可以烧砖,而且好的淤泥还能肥田呢!”

    “那就把整修河道与修造水渠、烧砖,连到一起来做,这两年正好云南干旱,河道里的水量少,发动起宜良的庄农佃户,清淤!

    还有宜良不是每年都会毁掉一些良田吗?挑出的淤泥,一部分用来改造历年毁掉的良田。再看看如何能遏制山洪毁田,宜良附近如果有烧山开荒的,也要制止。”

    改造良田什么的,丁泰辰还能接受,可河道清淤的花费,那可是个无底洞啊!

    “三爷,为了几块青砖去治理河道,是不是有些耗费了?”

    “基础建设就要不惜工本,借着时节好,正好清清河道,这连年大旱,弄不好接下来几年就会有水灾的,多花些就多花些吧!无非就是个百八十万两,咱们的商路不断,这些只是小钱。”

    现在杨家真是不怎么缺银子,宜良是杨家的根基,做的比别处好些也是应当应分的,再就是现在改造宜良并不是白出力。

    滇西已经成了杨家的地盘,在宜良这里实验好了,总结一下得失,再把好用的法子搬到滇西去,那就是事半功倍了。

    “无论是治水、修渠、改田还是烧砖,你都要和明湖书院的那帮人拿出个章程来,宜良这边用的好,等时机到了,就在滇西推广。”(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降服

    杨猛一句不惜工本说的很轻巧,可丁泰辰是干什么的?他就是控制工本的,宜良只出不进,除了粮食这宜良就是杨家的一个销财筒子。

    云南的新军,宜良这边出俸禄,出粮食、出衣物鞋帽。一个新军的士兵,一年的俸禄就是六十两,衣物吃食也是尽着好的来,总起来也差不多是六十两,这还不算军火,单单八千人的云南新军一年的耗费就在百万两上下。

    明湖书院也挂在宜良,那里一年的耗费也有个二三十万两,庄园那边,管着杨家大半管事的耗费,这个数目一年也在二十万两上下,宜良还驻着幕僚团,一个幕僚的年俸最少的也是千余两,加上幕僚团办事的耗费,一年也得十万上下。

    兴修水利、开掘河道、改良田地,说起来轻轻松松,可花费至少在百万两左右,三爷一个不惜工本说出来,翻一番、翻两番,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算多余的花费,宜良一年的耗费就在三百万两左右。

    而宜良庄园的收入,与三百万的耗费一比就少的可怜了,即使这两年粮价打了几个滚,可庄园的收入依旧不过百万。

    马帮现在又划拨给了云南商号,丁泰辰这个宜良庄园的大管家,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开源节流。可宜良是个农业大县,根本没有开源的路子,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节流了。

    “三爷,宜良每年的耗费太大,而收入太少。我也知道您的法子是一劳永逸的好法子。可咱们不能这么做啊!

    您说的那些。我刚刚粗略的算了一下,耗费起码在百万两银子以上,宜良开了头,滇西再照着样子做,宜良一个县百万两,滇西几十个州县,几千万两银子,抬抬手的功夫就没了。这么做不成啊!

    咱们家的收入,现在就靠着广州商路,去年那边解回来的现银,有三百多万两,大清各地的货物,还有商埠那里的洋货,总额也不过五六百万两,而货物全部给了云南商号。

    云南商号那边,统管着川滇藏三省的商路,大爷不止要购置田产、茶山。还要支付滇西武庄的耗费,商号去年结余的银子还不足三百万两。

    而那五六百万两的银子的货物。单单利润就不止二百万,大爷在滇西一年就花了五六百万啊!这几年咱们家的买卖越干越大,可除去耗费,盈余与之前差不多,您说的这些工程,都是不起眼的,咱们这不是瞎忙活吗?”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止旁听的魏芷晴被吓到了,杨猛也被吓了一跳。

    自家的生意究竟能赚多少钱,杨猛并不清楚,但一年结余的银子,他还是有数的,没想到滇西的花费,竟然这么高。

    不过想想也是,滇西那边养着几万新军呢!比比韦驼子手下的那八千新军,滇西那边的花费还不算太高。

    “知道了!这不是还有盈余嘛!宜良的事情就照我刚刚说的做,多花些银子就多花吧!滇西那边再做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分出轻重缓急,十万火急的先做,那些能凑活的,就先凑活一下,但是做这样的基础建设,我还是那句话,要不惜工本。

    你这水渠现在看着投入是少,可二三十年的时间,起码要重建三四次,这个花费更大,以后再做这样的基础工程,计算成本是参考,使用年限同样也是个参考,这样重复的工程,尽量一次完工吧!”

    以前杨猛也接触过修路、盖楼这样的工程,可那时候盖的不过是三层楼,修的无非是水泥路,机器设备一上,一两个月完事,在这方面他还真没多少经验。

    “知道了!三爷,您要那些牛羊、布匹、盐巴,是要去农庄吧?”

    “是啊!怎么了?”

    “三十里外有个庄子,今天有家娶媳妇的,就到那边去吧!那边的长桌宴正在准备呢!您要是过去,我招呼他们一声。”

    杨猛一听有娶媳妇的,双眼立马就亮了,这可是好事儿,正好刺激一下魏家女。

    杨猛走到魏芷晴的耳边,轻声问道。

    “芷晴夫人,认不认输?”

    “这才走了几处地方?当然不认了!三爷,能不能别叫我芷晴夫人呢?”

    魏芷晴明显有些底气不足了,刚刚他与这些庄农佃户稍微谈了一会儿,就能看出他们对杨家、对杨猛的感恩之心,魏芷晴也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哪些表情和言语没什么作伪的地方,可一旦认输,就会把身家输个一干二净的。

    而从她的称呼上,也能听得出来,芷晴夫人,现在叫还有些早,等以后再说吧!

    “芷晴,前面有个庄子,办喜宴咱们过去瞧瞧?”

    “哦……好吧……我去可以吗?毕竟……”

    一听喜宴魏芷晴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拒绝,可想起她第一次被半路退婚的事,她有想去看一看。这些年魏家也算是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住不了多少年的,总要不断的变换住址,在加上魏芷晴是个孀居的女人,在大部分人看来我,魏芷晴这样的女人是不吉利的,所以即使有这样的事情,她也不会被邀请。

    “你是三爷的芷晴夫人,在宜良哪个敢、哪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