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金山 作者:许晓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想金山 作者:许晓辉-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金山,那种感觉不亚于代表Intel的心境。
  恩伯尔人给我以足够的尊敬,我觉得这不止于过去的关系,那另一层金山所给我的光环也在我的头上闪光。与客户沟通产品,交流天津的发展,谈PC业的趣闻……
  当我代表金山时,我不用再与人兜圈子,不用担心他们会拒绝我们(因为他们没理由拒绝)。在所有的寒暄过后,直指我们的目标。目的达到了,我相信这里面除了我的谈判能力之外,就是金山所给我的骄傲起的作用。
  我现在所接触的仅是金山一小块业务,但是我感觉得到我身后金山强大的力量,更广阔的前景在向我们招手。我自豪,我是金山人。
  就先写到这里吧,未来我用行动描写
  从这些真实的文字中,金山人对金山的热爱和激情处处可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金山〃做中国最好的软件〃、〃做世界一流的技术公司〃这样的理想和壮志。
  我时刻准备为金山〃战死〃 在金山,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永远处在第一线的指挥部。
  雷军认为,一项具体业务的领导者,类似于一场战役的指挥官,指挥官如果不亲临前线,永远不可能带领队伍打胜仗。一个好的指挥官不要指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金山在长期的实战中推崇的就是高管要亲临一线,了解一线的业务情况。
  2005年,在《封神榜》公测前后的两个月中,雷军和几个副总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从胶州湾畔的齐鲁大地到天府之国的巴蜀古都,从烟雨江南的西子湖畔到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作为指挥这场恶战的指挥官,金山高层首先要作的一件事情就是〃跑网吧〃。而这一〃跑〃,每天往往就长达10个小时,一圈跑下来要拜访数百家网吧。
  回到北京,雷军和几个副总几乎每天都会给所有的大区经理,甚至是区域业务经理打一圈电话或开电话会议,每次几乎都在半小时以上,前线与总部保持着最快捷的畅通渠道。
  金山领导的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员工。每一场誓师大会都能见到这些热血澎湃的员工。在《封神榜》公测前,相关员工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这个动员大会开得异常热烈,有人在台上发言的时候讲着讲着已经泪流满面。
  在动员会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个清瘦的男孩走上讲台,讲述他参与《封神榜》项目的经历。虽然他的演讲并非激情四射,但言语中流露出来的真诚打动了每个人。结束的时候,他高举拳头,大喊一声:〃我时刻准备为金山〃战死〃!〃霎时,全场肃静,3分钟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遗憾的是这个镜头没有被数码相机、DV等记录下来,却留存在在场所有金山人的脑海里。这个没有被记住姓名的员工所代表的金山精神,将被一代又一代新的金山人传递下去。
  第76节:天天向上
  第二章天天向上
  有一次雷军去台湾拜访同行,他在一家著名企业看到他们把源程序放在一只大保险柜里,回来后,他也去银行租了保险柜,把金山所有的源程序也保管起来;金山在做杀毒软件市场前,雷军买过趋势科技公司的繁体字版传记,后来又买了简体版的传记,连续读了4遍,还买了80本,见到同事就送,并把这本书当〃教科书〃;为了将《金山词霸》的包装做得更漂亮,他到美国和日本买来了很多同类软件,研究他们的包装和用材雷军说:〃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善于学习、乐于分享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企业文化。〃金山的强大在于学习能力,这是我们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原因。我们的营销队伍要想成为业内最强大的队伍,首先需要建立学习的文化和不断进取的文化。〃这是雷军对一个叫做〃金山星期二〃的学习活动的寄语。
  从一家几个人的小软件公司到香港上市公司,金山在学习中成长起来。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是金山的传统。
  第一节 〃价值10万的课程,只有金山才拥有
  年10月,金山召开第一次中层经理会后,被称为金山干训班的制度开始沿袭下来。在这个训练班上,整个讨论是开放式的。一般雷军会设置一些开放式的议题,这些议题有对具体工作问题的讨论、金山过往成败的探讨,也有对行业或世界格局的探讨。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在雷军保留的2001年第一季度的训练营演讲PPT上,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做经理从着装开始〃等内容。这期的训练营教会大家如何商务着装、如何会见客户、如何开会、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
  除了干训班之外,金山还有针对营销领域的〃金山星期二〃、针对程序员的沙龙、针对网络游戏业务的季度交流会等,这些都是金山学习文化的体现。
  在IT圈,这种学习交流沙龙很多。中国比较早的IT人士聚会是
  ,每周五晚上8点在北京的世纪城举办,由donews创办人刘韧主持,一般是一个嘉宾访谈加两三个本周热门话题讨论;Techweb主办的〃IT龙门阵〃在每周二晚上8点举办,探讨IT领域的新现象、新事件、新观点;由搜狐科技主办的〃IT博客沙龙〃在业内也颇有影响力。
  这些聚会,参与者与其说是为了思想碰撞,不如说是为了结识更多圈内的朋友,聚会成为一个交友的平台。而在金山,这种聚会更多的时候会呈现出学习精神,通过聆听主讲人的演讲以及集体探讨问题的方式,来达到学习和扩大视野的效果。雷军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也一定会到场,并进行点评和提问。他最初提的目标是这个活动要至少坚持一年,〃金山星期二〃做到了。
  由于金山的培训不求理论的完备而是讲求实战,邀请来做演讲的嘉宾多是业界知名人士,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有人戏称金山的培训是〃价值10万的课程〃。
  第77节:天天向上
  星期二,陈词时间到
  每个星期二,在北京金山最大的会议室,每张桌子上都会摆上水果,有时候是香蕉,有时候是桔子,有时候是小西红柿,花样百出。市场部的员工都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在会议桌上摆上不同的水果。
  这就是著名的〃金山星期二〃。〃金山星期二〃因强化学习文化而设,已成为金山市场营销体系内部培训学习的一个每周例行活动:每周二下午5点?7点,柏彦大厦21层永遇乐会议室,仅限内部市场人士参加,听众有几十人。
  〃金山星期二〃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围绕一个话题开放式的讨论,也有对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的学习解读,也有邀请业内名家来演讲,主题都是围绕市场、公关、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等。截至2007年11月13日,〃金山星期二〃已经举办了38期。
  在这个会议上,雷军只要在北京,都会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学习会,表明金山高层对这个活动的重视。〃金山星期二〃并不会每次都邀请嘉宾,有时候是内部员工的讨论会。大到一个大型营销事件策划的集思广益,小到一篇新闻稿的撰写,不一而足。此外,雷军还经常推荐好书和员工一起分享,请员工发表读后感或是集体辩论。
  有时候,金山人也会在星期二的培训会上分享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故事或文章。一次,雷军在培训会上说:一些创业的CEO总觉得企业虽然做得比以前大了,却常常怀念过去那些自己起家的时候亲自跑销售的日子,感慨现在的人不如以前敬业。总是觉得自己与自己的企业失去了什么?到底是失去了什么呢?大家的回答千奇百怪,但都不无道理。
  雷军给在座的员工推荐了王鹏越的文章《哪些CEO丧失了本能?》,其中讲述了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故事。他在12年里以零售的方式卖出了13?001辆汽车,其所创造的汽车销售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在乔·吉拉德的名片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假如一生当中,你买过一次我的汽车,我就会让你一辈子无法忘记我。〃因为他认为推销活动真正的开始在成交之后,而不是之前。他每月会给他曾经的顾客寄出上万张亲笔签名的贺卡,正因为吉拉德没有忘记自己的顾客,他的顾客才不会忘记乔·吉拉德。做别人不肯做的事,乔·吉拉德是一个非常〃用心去赢得他人的人〃。
  听完这个故事的人都在思考:〃我是不是像乔·吉拉德那样善于倾听用户的需求?我是不是对我的顾客足够用心和真诚?我是不是足够的努力,至少比别人更努力?
  雷军这样点评说:〃像别人一样付出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有希望成功。即便如此,努力也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在若干个这样的〃金山星期二〃里,大家每一次都会带上纸和笔还有一颗思考的脑袋,记下这些也许受用一生的知识、经验、理论抑或是小小的故事,同时也会反思自己。
  那些讲台上的前辈
  在〃金山星期二〃的讲坛上,金山还邀请了很多叱咤业界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台上带来的不仅仅是讲述自身经历和对未来的预测,更重要的是他们提供的、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经验很有指导意义。
  曾到〃金山星期二〃演讲的嘉宾多是业界大名鼎鼎的人物:
  蔡文胜,一个原本在福建石狮从事服装贸易的商人,凭着敏感的商业嗅觉,先后注册了几千个重要域名,并成就了他的财富传奇。随后,他又学习hao123的成功打造网址站265,最后卖给了谷歌。他在金山讲述了他的域名经营经历和做网站的技巧,非常具有实战性。
  侯迅,因为向往中关村,还没毕业就从学校溜到北京,然后在华旗一步步成长。在他的努力下,华旗从一个销售公司变成了一个拥有自主品牌的高科技公司。他讲述了华旗如何将做一个自主品牌而大获成功的故事。
  毕胜,〃海归〃,为百度品牌的推广和百度上市贡献了重要力量。离开百度后,他创业建立了比邻网,继续寻找自己的下一个梦想。他讲述了百度是如何做市场的前前后后。
  第78节:天天向上
  孙陶然,北大经济管理系毕业。当年曾为了找一份工作在北京奔走,后来代理广告掘到第一桶金之后进入移动电话领域。他运作的商务通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语红遍大街小巷,几乎成了手持电子产品成功市场运作的典范。他讲述了如何通过营销创造一个产品的神话。
  ……
  在金山,每个星期二都是一次饕餮盛宴。当金山人在感慨这些台上的前辈的时候,也在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很多人都面临过同样的机会,为什么他可以做到与众不同?这些做人做事的范例都给了每一个听众以巨大的启发和鼓舞。
  曾有人抱怨星期二从5点到7点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占用了一个小时的下班时间,但是每个抱怨者在听完一次学到很多东西后,又都希望这个会能接着开下去。曾有金山员工对一个兴致勃勃花费巨资念了MBA的朋友描述〃金山星期二〃的培训会,这个朋友听完后,感叹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第二节 金山训练营
  在金山,除了有金山研究院、金山实验室等旨在对前瞻科技进行研究的机构外,还有强化学习和训练的机构,比如训练营。如果说研究院和实验室通常没有硬性的业绩指标,更多的是对前瞻技术和科技进行研究的话,那么,训练营则更强调〃速成〃,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编程实战的技巧,并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迅速融入到真实的软件项目中去。
  2007年3月,以培养优秀程序人才为目的的金山训练营开课。训练营一天10小时,一周6天,对入选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吃住和训练,而且发放薪水。这10小时中,还有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军训,教官有退伍士官,还有驻澳门仪仗队士官。经过训练营高强度培训和考核,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程序高手。
  事实上不仅训练营,金山这种学习精神伴随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中。因为学习,很多并非科班出身的员工成为了技术高手。这其中的例子数不胜数,有学文学的、有学美术的、还有学医的。在金山内部,这种比拼也无处不在。
  魔鬼训练
  年3月12日早8点,珠海金山的操场上排列着一支整齐的队伍。在金色的阳光下,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矫健的步伐做队形练习。9点整,大家准时集中在教室里,开始了他们在珠海金山的挑战之旅,金山程序训练营第一期正式开课。
  金山软件曾以培养了大批优秀软件开发、市场营销人才而闻名业界,被称为软件业〃黄埔军校〃。关于金山培训学校的开设,雷军对公司内部的说法是:〃我们将参照印度理工的教学模式,以每周比赛淘汰的方式进行军事化训练。三个月后能够留下来的一定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将被委派到重要岗位,薪资上不封顶。
  金山的这个程序员培训中心,耗资200万,由研发管理部总监董波担任〃校长〃。消息一出,引起了诸多程序员的向往,甚至有很多在校学生通过邮件表达了对参加金山培训培训的向往。
  在训练营里授课的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总监级别以上的程序员精英,其中有1993就加入金山、现在担任训练营〃校长〃的董波,有1995年加入金山的沈家正,两人都是金山第一批最优秀程序员中的杰出代表,也是WPS研发的灵魂人物。此外,参与授课的还有各个业务部门的技术总监,也有从各个大学里请来的专家教授。
  因训练强度较大,董波把这个培训叫做〃魔鬼训练营〃。这个训练营区别于其他培训的是: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将以批量培养顶尖高手为目的,所有学员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在编程上有较大天分。并且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课程强度极大,学员间竞争非常激烈,在每个阶段都保证一定淘汰率,三个月后能够剩下来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是程序员队伍里的〃飞虎队〃。最后要作为骨干力量充实到金山各业务线当中去。
  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