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具无分别明等差别妙三摩地,虽修习此,然终不能断除我执,故云“然彼不能坏我想。”由其我执未能断故,其后仍当生诸烦恼,故云“其后仍为烦恼恼。”若尔由修何等,能得解脱耶,即前引经无间又云:“设若于法观无我。”谓若观察无我之法,能生智慧了无我义。又云:“既观察已若修习。”谓已获得无我见者,若能修习无我正见。又云:“此因能得涅槃果。”谓此因即能得涅槃果。如由修此能得解脱,若修余法能解脱否,又云:“由诸余因不能静。”谓除此外而修余道,若全无此,若及烦恼不能寂静。此言明显,惟无我慧乃能永断三有根本。《修次论》中,亦引此文破和尚执,故于此义当获定解。
  外道诸仙亦有定通等德,然由缺乏无我正见,故终不能略越生死。如是前引《菩萨藏经》亦云:“未知经说诸真实义,惟三摩地而生喜足,即便于此起增上慢,谓是修习甚深义道,故终不能解脱生死。故我于此密意说云,由从他闻解脱生死。”此是大师自取密意显了宣说。从他闻者,谓从他闻解释无我。又此定为破除邪执,谓外不从善知识所,听闻思惟无我深义,内自能生,故说“从他闻”等。
  总诸佛语,有者直显真实性义,未直显者,亦惟间接令于实性趣向临入。乃至未发真实慧光,不能灭除愚痴黑暗,发则能除。故惟由其心一境性奢摩他者,智不能净,亦不能灭愚痴黑暗,故当寻求达真实性无我空义,定解智慧。如是思已,定须求慧,如《修次中篇》云:“其次成就奢摩他已,应当修习毗钵舍那。当如是思,世尊所有一切言教皆是善说,或有现前显示真实,或有间接趣向真实。若知真实,便能永离一切见纲,如发光明便除黑暗。惟奢摩他,智不能净,亦不能遣诸障黑暗。若以智慧善修真实,即能净智,能证真实。惟以智慧正断诸障,是故我当住奢摩他,而以智慧遍求真实,不应惟由奢摩他故便生喜足。云何真实,谓于胜义一切有事,由补特伽罗及法二我空性。”又此真实,是诸度中慧度所证,非静虑等所能通达。莫于静虑误为慧度,更须生慧。如《解深密经》云:“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密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观自在,以般若波罗密多取。”前引《修信大乘经》,亦于此义密意说云:“若诸菩萨不住般若信解大乘,于大乘中随修何行,我终不说能得出离。”
    [科]卯二  学习毗钵舍那之法分四
            辰一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
            辰二 毗钵舍那所有差别
            辰三 修习毗钵舍那之法
            辰四 由修习故毗钵舍那成就之量。
          今辰一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
    亲近无倒了达佛语宗要智者,听闻无垢清净经论,由闻思慧引发通达真实正见,是必不可少毗钵舍那正因资粮。若于实义无决定见,必不能生通达如所有性毗钵舍那故。又此正见,要依了义而善寻求,不依不了义,故须先知了不了义所有差别,乃能解悟了义经义。此若不依定量大辙解密意论,如同生盲又无导者而往险处,故当依止无倒释论。为当依止何等释论,谓佛世尊于多经续明了授记,能解深义圣教心藏,远离一切有无二边,曰圣龙猛遍扬三处,应依彼论而求通达空性见解。
    [科] 辰一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分三
             巳一 明了义不了义经
             巳二 如何解释龙猛意趣
             巳三 决择空性正见之法。
             今巳一 明了义不了义经
  诸欲通达真实性者,须依佛语。然诸佛语由种种机,意乐增上亦有种种,当依何等求深义耶,谓当依止了义佛语通达真实。若尔何等名为了义,何等名为不了义耶。答,此就所诠安立。诠显胜义是名了义,诠显世俗应知即为不了义经。如《无尽慧经》云:“何等名为了义契经,何等名为不了义经。若有安立显示世俗,此等即名不了义经,若有安立显示胜义,此等即名了义契经。若有显示种种字句,此等即名不了义经,若有显示甚深难见难可通达,此等是名了义契经。”
  若由显示世俗成不了义,显示世俗其理云何,又由显示胜义而成了义,显示胜义复云何显。即彼经中明显宣说,如彼经云:“若有由其种种名言,宣说有我,有情,命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于无我中显似有我,此等名为不了义经。若有显示空性,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生,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及无我等诸解脱门,此等是名了义契经。”此说开示无我及无生等,断绝戏论是名了义,宣说我等是不了义。故亦应知无我无生等是为胜义,生等是世俗。《三摩地王经》云:“当知善逝宣说空,是为了义经差别,若说有情数取士,其法皆是不了义。”《中观光明论》云:“是故应知,惟说胜义是名了义,与此相违是不了义。”《入一切佛境智慧光明庄严经》云:“所有了义是名胜义。”《无尽慧经》说无生等是名了义,故定应知惟无生等说名胜义。故中观理聚及诸解释,应知如实宣说了义,以广决择离生灭等一切戏论真胜义故。何故如是二种宣说,而名了义不了义耶,谓由此义不能更于余引转故名为了义,或义定了。此义即是真实性义,过此已去不可引转,所决择事到究竟故。诸余补特伽罗除此不可引显余义,由其具足能成量故。如《中观光明论》云:“何等名为了义,谓有正量依于胜义增上而说,此义除此,余人不能向余引故”由此宣说之力,其不了义亦能了解,谓若此义不可如言而取,须引余义释其密意,或虽可如言而取,然彼非是究竟真实,除彼更须求彼真实,故非了义,或义未了。
  有作是说,诸了义经是如实说,故若彼经宣说无生无补特伽罗等,应须执为全无有生补特伽罗。若不尔者应非了义,以其言声非如实故。然不应理,如是说法大师,现见众多了义之经,遮生等时加胜义简别。若有一处已加简别,于未加者亦应例加,是共法故。又此即是彼法真实,岂能成立如是说者为非了义。若不尔者,总破生故亦别破句,故不能立如是宣说了义之经。故经或论,若不就其前后所说总体之理,惟由其中少分语句不可如言而取义者,应知不坏为了义经。又若彼语纵可如言而取其义,然亦不成非不了义。
  [科]巳二  如何解释龙猛意趣
  第二如何解释龙猛意趣?《般若经》等宣说诸法,皆无自性无生灭等,其能无倒解释经者厥为龙猛。解彼意趣有何次第?答,佛护,清辨,月称,静命等大中观师,皆依圣天为量,等同龙猛。故彼父子是余中观师所依根源,故诸先觉称彼二师名根本中观师,称诸余者名随持中观师。
  又有一类先觉知识作如是言:“就立名言而立名者,略于二类大中观师,谓于名言许外境者,名经部行中观师,及于名言不许外境者,名瑜伽行中观师。就立胜义亦立二名,谓许胜义谛现空双聚,名理成如幻,及许胜义谛惟于现境断绝戏论,名极无所住。”二中初者许是静命论师及莲华戒等。其如幻及极无所住之名,印度论师亦有许者。总其印藏自许为中观之论师,虽亦略有如是许者,然仅决择龙猛菩萨弟子之中大中观师有何宗派,若诸细流谁能尽说。又其觉慧大译师云:“就胜义门所立二宗,是令愚者觉其希有。”此说极善,以彼所说,惟就理智比量所量之义为胜义谛。理智所量顺胜义谛故,假名胜义。《中观庄严论》及《光明论》俱宣说故。又诸余大中观师,亦不许惟以正理断除戏论便为胜义谛,故非善说。
  智军论师云:“圣父子所造《中观论》中,未明外境有无之理,其后清辨论师破惟识宗,于名言中建立许有外境之宗。次静命论师依瑜伽行教,于名言中说无外境,于胜义中说心无性,别立中观之理。故出二种中观论师,前者名为经部行中观师,后者名为瑜伽行中观师。”次第实尔,然月称论师虽于名言许外境有,然不随顺余宗门径,故不可名经部行者。如是有说同婆沙师,亦极非理。雪山聚中后宏教时,有诸智者于中观师安立二名,曰应成师及自续师。此顺《明显句论》,非出杜撰。故就名言许不许外境定为二类。若就自心引发定解胜义空性之正见而立名,亦定为应成自续之二。
    若尔,于此诸大论师应随谁行,而求圣者父子意趣。大依怙尊宗于月称论师派。又此教授随行尊者之诸大先觉,亦于此派为所宗尚。月称论师于《中观论》诸解释中,惟见佛护论师圆满解释圣者意趣,以彼为本,更多采取清辨论师所有善说,略有非理亦为破除,而正解释圣者密意。彼二论师所有释论,解说圣者父子之论最为殊胜,故今当随行佛护论师月称论师,决择圣者所有密意。
  [科]巳三  决择空性正见之法分二
          午一 悟入真实义之次第
          午二 正决择真实义
          今午一 悟入真实义之次第
  何者名为所应现证实性涅槃及能证得涅槃之方便,其悟入真实又从何门而悟入耶?答,若内若外种种诸法,实非真实现似真实,即此一切并诸习气永寂灭故,于一切种悉皆灭尽我我所执,是为此中所应证得实性法身。如何悟入真实之次第者,谓先当思惟生死过患令意厌离,于彼生死生弃舍欲。次见若未永灭其因,则终不能得还灭果,便念何事为生死本。由求其本,便于萨迦耶见或曰无明,为受生死根本之理。须由至心引生定解,发生真实断彼欲乐。次见若灭萨迦耶见,必赖发生智慧,通达无彼所执之我,故见必须破除其我。次依教理观察其我,有则有害,能成其无而获定解,是求解脱者,不容或少之方便。
  如是于我我所无少自性获定见已,由修此义而得法身。如《明显句论》云:“若诸烦恼业身作者及诸果报,此等一切皆非真实,然如寻香城等惑诸愚夫,实非真实现真实相。又于此中何为真实,于真实义云何悟入耶。兹当宣说,由内外法不可得故,则于内外永尽一切种我我所执,是为此中真实性义。悟入真实者,慧见无余烦恼过,皆从萨迦耶见生,通达我为此缘境,故瑜伽师当灭我,此等应从入《中论求》。”又云:“修观行者,若于真实起悟入欲,而欲无余永断烦恼及诸过失,应如是观何者为此生死之本。彼若如是正观察已,则见生死以萨迦耶见而为其本。又见我是萨迦耶见所缘境界,由我不可得故,则能断除萨迦耶见。由断彼故,永断烦恼及诸过失。故于最初惟应于我谛审观察,何为我执所缘之境,何等名我。”
  又于无量各别之法,佛说无量破除自性之理,然修观行者悟入之时,应略决择修习我及我所悉无自性。此是《中论》第十八品之义,月称论师依佛护论师所说而建立。《入中论》说补特伽罗无我,亦即广释第十八品之义。若谓此中,岂非宣说悟入大乘真实之法,故惟灭尽我我所执,非是所得真实性义。又惟决择我及我所悉无自性,亦未决择诸法无我,故名悟入真实之道不应正理。答曰:无过。于一切种永灭我我所执略有二种,一若以烦恼更不生理而永断者,虽于小乘亦容共有,然由永断内外诸法戏论之相,皆无可得,即是法身。又若通达我无自性,于彼支分诸蕴亦能灭除有自性执,譬如烧车则亦烧毁轮等支分。如《明显句论》云:“依缘假立,诸具无明颠倒执者着为我事,即是能取五蕴为性,然所执我为有蕴相耶,为无蕴相耶,求解脱者当善观察。若一切种善观察已,求解脱者见无所得。故于彼云:‘我性且非有,岂能有我所。’由我不可得故,则其我所我施设处亦极不可得,犹如烧车,其车支分亦为烧毁,全无所得。如是诸观行师,若时通达无我,尔时亦能通达蕴事我所皆无有我。”此说于我达无性时,亦能通达我所诸蕴无我无性。《入中论》释云:“由缘色等自性成颠倒故,亦不能达补特伽罗无我,以于诸蕴施设我事而缘执故。如云,乃至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此说未达蕴无自性,不能通达补特伽罗无我性故。
  若即通达补特伽罗无自性慧,而是通达蕴无性慧,则有通达二种无我二种觉慧成一之过。法与补特伽罗二各别故,能达彼二无性,二慧亦应各别,如达瓶柱无常之慧。若即通达补特伽罗无自性慧,不能通达蕴无自性,则正通达补特伽罗无我之时,如何安立亦能通达蕴无自性耶。初问非许,当释后问。谓正通达补特伽罗无自性慧,虽不即执蕴无自性,然即由此慧不待余缘能引定智,决定诸蕴皆无自性,能断蕴上增益自性诸增益执。故说通达补特伽罗无自性时,亦能通达蕴无自性。如佛护论云:“属我所有名曰我所,若我且无,由无我故何能更云此是我之所有。”譬如定知无石女儿,虽不即由此慧执云无彼耳等,然能断除计有耳等增益妄执。故若定知无真实我,则能灭除执彼眼等真实有故。
  若尔自部说实事宗,许补特伽罗为假有者,亦皆不许补特伽罗为胜义有,则彼诸师亦当通达眼等诸法皆无自性。若如是者,眼及苗等诸粗显法,彼等亦皆许为假有,亦应通达皆无自性。若谓实尔,违汝自许,应不更成苗等无实。善恶业道亦应建立于相续上,应许相续是无自性。如《显义论》云:“若同梦者,无十不善及布施等,则未睡时岂非同于已睡之时。”则中观师说彼如梦无实之时应无驳难,故说实事自宗说胜义世俗成与不成,与中观宗说世俗胜义成与不成极不相顺。故彼诸师世俗所许诸法,由中观师自量断之成胜义有,彼师许为胜义有者,中观义成世俗有,全无所违,应详辨别。又彼诸师所许假有补特伽罗与此论师所许假有补特伽罗,二名虽同,其义各异。以此论师说彼诸师,皆无通达补特伽罗无我见故。由未通达诸法无我,亦不能达补特伽罗无我义故。故此论师,许其乃至未舍诸蕴实有之宗,亦执补特伽罗实有,彼宗诸师未能通达补特伽罗胜义无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