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批判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帝内经批判系列-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作者:刘凤飞

第一篇 黄帝没有高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道:“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黄帝内经…灵枢…经水》记载道:“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天地都是无限广大的,都是人力所无法测量的。《山海经》对天地范围的认识与《黄帝内经》明显不同。《山海经》的作者认为大地是可以测量的,并且给出了大地的测量数据。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道:“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山海经…中山经》记载道:“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周髀算经》对天地范围的认识也与《黄帝内经》明显不同。《周髀算经》的作者认为天地范围都是有限的,并且给出了天地范围的具体数据。
《周髀算经》记载道:“天离地八万里,冬至只日虽在外衡,常出极下地上二万里。” “冬至昼,夏至夜,差数所及,日光所逮观之,四极径八十一万里,周二百四十三万里。” 
古希腊人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年一公元前193年)在公元前240年左右测算出地球周长为39690公里。埃拉托色尼选择同一子午线上的两地西恩纳(Syene,今天的阿斯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夏至日那天进行太阳位置观察的比较。在西恩纳附近,尼罗河的一个河心岛洲上,有一口深井,夏至日那天太阳光可直射井底。与此同时,他在亚历山大里亚选择一个很高的方尖塔,并测量了夏至日那天塔的阴影长度,这样他就可以量出直立的方尖塔和太阳光射线之间的角度。埃拉托色尼通过观测得到了这一角度为7°12′,即相当于圆周角360°的l/50。下一步埃拉托色尼借助于皇家测量员的测地资料,测量得到这两个城市的距离是5000希腊里。地球周长只要乘以50即可,结果为25万希腊里。为了符合传统的圆周为60等分制,埃拉托色尼将这一数值提高到252 000希腊里,以便可被60除尽。埃及的希腊里约为157.5米,可换算为现代的公制,地球圆周长约为39375公里,经埃拉托色尼修订后为39690公里,与地球实际周长引人注目地相近。(参见:百度百科…埃拉托色尼 baike。baidu/view/24392。htm) 
古希腊人喜帕恰斯(约公元前190年…公元前125年)在公元前150年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30倍。喜帕恰斯用一百多年前最大胆的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所发明的方法,在公元前 150年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当时希腊人已经猜测到,月食是因为地球走到太阳与月球之间而引起的。阿利斯塔克认为,掠过月面的地球阴影应该能够显示出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几何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以地球直径来表示),喜帕恰斯重复了这项工作,算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30倍。如果埃拉托色尼求得的地球直径为12800公里是正确的话,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就是38。4万公里(24万英里)了。(参见:《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宇宙学?宇宙的大小》oursci/archive/lib/AsimovGuide/A_Cosmos/01。h)
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计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月亮与地球距离的19倍。阿利斯塔克所著《论日月大小和距离》一书流传至今。在这一著作中,他应用几何学知识在科学史上第一次试图测量日、月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他设想在上、下弦,即月半圆时,日、月和地球应当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日、月和地球距离的角距,就可以测算太阳和月亮的相对距离。他根据测得的角度87°,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月亮与地球距离的19倍。他又根据日食情况,推得太阳直径是月球直径的19倍。他在月食时又计算了地球影子的宽度,得出地球直径是月球直径的3倍。阿利斯塔克认为,如果假设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而恒星因为看上去不动而无限遥远,那么天体运动就非常容易理解。(参见:百度百科…阿利斯塔克  baike。baidu/view/126770。htm)
由上述对比可见,在天地范围这个问题上,《黄帝内经》作者的智慧并不高明,不仅远低于古希腊智者的水平,而且低于《山海经》作者和《周髀算经》作者的水平。
虽然《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天地无限广大、不可测量,但是他在发挥“天人相应”那一套理论时却默认天地为有限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如果承认天地是无限广大的,就不能说“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也不能说“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第二篇 地理不容左撇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道:“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作者认为: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这两类人不符合天地阴阳的大道理。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第三篇 脑渗为涕肺为涕?
《黄帝内经…素问…宜明五气篇》记载道:“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记载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到底是脑渗为涕还是肺为涕?《黄帝内经》各篇论文作者各说各话,互相矛盾。后世信徒,基本上采取“不争论”的原则,各取所需,很少评论谁对谁错,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理论,稀里糊涂的治疗,稀里糊涂的痊愈。
    现在上过初中的都知道,之所以哭泣时鼻涕眼泪齐流,是因为它们的来源相同,都是眼泪!《黄帝内经》的两篇论文都是胡扯!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第四篇 大病死者十有六!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记载道:“黄帝曰:虚邪之风,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少师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
   《黄帝内经》这篇论文的作者在两千多年就对流行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对未来的流行病情况进行预测。《黄帝内经》时代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流行病最严重时,病死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可叹的是,中医信徒至今却不愿意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处理。中医信徒还经常吹嘘什么“中医保护了中国人,避免了因瘟疫而导致的大规模死亡。”这跟《黄帝内经》记载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号!
   历史旁证。张仲景《伤寒论…伤寒卒病论集》记载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匪今斯今的博客
第五篇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真相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记载道:“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之,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如何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篇论文隆重推荐的的第一功法为五色气功,想象用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等五气护身,另加想象头顶北斗星,然后即可安全进入疫区。这一功法听起来很像义和团刀枪不入的功法。后世信徒念念不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咒语,经常向不明真相的群众宣扬,但从不推广五色气功大法,即使在非典时期,也对这等功德无量的济世大法秘而不宣,实在是愧对黄帝!
这篇论文隆重推荐的另一大法为小金丹法,通过很复杂的工序,制作出小金丹,服用方法也很讲究,据说服用小金丹之后即可达到免疫效果。现在看来,小金丹法实际上是古代人对疫苗充满渴望的幻想。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匪今斯今的博客
第六篇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真相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当病人来到面前时,医生不可能对病人说什么“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混帐话,那等于承认自己医术太差,无法医治眼前的病患。就像车坏了;我们到修车铺去修车;修车铺的人说:“我们这儿不修已经坏了的车,只修还没坏的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会给他念念三字经的。《黄帝内经》之所以如此有名,绝不是因为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原则,而是因为提出了“治已病”的各种方法。《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不治已病”进行了明确的反驳,指出“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道:“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匪今斯今的博客
第七篇 放血疗法及血灵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记载道:“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
从这篇论文可以明显看出,黄帝内经时代的众多针法中有不少放血疗法。这一段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血灵实例:对癫狂病人实施放血疗法,把放出来的鲜血存放在葫芦里,等到病人再次发作时,葫芦内的血自己会动。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匪今斯今的博客
第八篇 胎儿脉道不通血气不行?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记载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这一段也是后世信徒津津乐道的黄帝高论。众所周知,婴儿出生以后几乎立刻放声大哭,然后剪脐带、洗澡、穿衣服,然后才吃奶,难道在吃奶之前婴儿的脉道还没通、血气还没运行?出生前几个月胎儿在子宫内就伸胳膊踢腿,难道那个伸胳膊踢腿的小胎儿脉道不通、血气不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