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移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危险的移动-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他能够看出你内心的每一个波折;在他面前你总有一种赤身裸体的感觉……
  吴运韬与苏北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这也是吴运韬明明知道苏北有写作特长而没有让他参加“秘密组织”的原因之一。但是吴运韬看了那个糟糕的写作提纲以后,避不开苏北了。他做了一个很不情愿的决定。
  新年前夕,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搞联欢包了附近一家酒店,请来了Z部廖济舟常务副部长、李旭东副部长。
  联欢会由活跃人物刘涛主持,这家伙有这方面的天赋,把会场弄得十分热闹,对领导的恭维和关照一点儿也不留痕迹……在这样闹着的时候,吴运韬和廖济舟、李旭东说着别人听不到的话,和他们坐在同一桌的都是东方文化出版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和头面人物:富烨、孙颖以及金超、师林平、苏北、夏昕、郑九一、沈然、韩思成等等。
  李旭东问:“谁是金超?”
  金超说:“我是。”
  “哦……见过。”
  “有一次我到机关取文件……”金超说他们见过面的事,但是李旭东已经不注意他了,在问苏北是谁。
  廖济舟做过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主任,又搞了好几个月整顿工作,对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新老员工都很熟悉,用不着介绍,但是他不认识苏北,苏北是整顿工作结束以后调来的,听到李旭东问苏北,就把目光从金超脸上移开,转向苏北。
  吴运韬说:“这是苏北,他现在是我们这里的编辑室主任。”
  苏北欠欠身。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没给廖济舟留下多么深的印象。
  师林平的眼睛像流星一样在领导脸上掠来掠去,想找机会要说出他准备好的一句话,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一个姓周的退休职工唱了一段京剧《五加坡》,年轻小伙子们起哄说:“周爷,您看这儿有消防斧子,您就用它把我劈死在这儿,反正您是别再唱了……”
  众人都笑。但是周爷意犹未尽,嚷嚷着再唱一段《临行喝妈一碗酒》,说这是他的强项,但是被刘涛把话筒收回来了,周爷四面抱拳,在声讨中坐回到座位上去了。马上有人递过了酒杯让他“润润嗓子”。
  刘涛站到领导席边上,说:“早我就听说咱们李旭东副部长是讲故事的高手,我们欢迎李部长讲一个故事好不好?”
  李旭东歪着头,蹙着眉,好像很着恼的样子。廖济舟知道这是他孩子气那一面来了,就推他:“讲一个,讲一个。”李旭东就站起来,笑了:“讲一个就讲一个。”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枯燥而冗长,人们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金超的掌声尤其热烈,他没有像师林平那样注意到吴运韬把苏北叫到窗前,把文件袋交给苏北。师林平根本想不到提纲会有什么问题,事实上今天他一直在等着听吴运韬的赞扬,他正在奇怪吴运韬为什么绝口不提提纲的事情。
  吴运韬说:“这里有一个东西,你看看,你趁放假这两天看看……”苏北要抽出里面的东西,吴运韬说:“回去再看。”他们一同回到桌边,金超也注意到了。
  刘涛把话筒硬塞给苏北,苏北推挡着,最后还是唱了一首老歌:
  美丽的夜色多么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
  “老吴跟苏北干什么去了?”金超问师林平。
  师林平用一只手捂住嘴,贴在金超的耳边说:“呆会儿我跟你说。”
  ……
  又闹了一阵子,廖济舟和李旭东还要到另一个单位去参加联欢,离开了会场。吴运韬把他们送到酒店外面。
 元旦放假两天,苏北把材料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这已经不是吴运韬看的那几页简简单单的材料,它现在扩充到了四十多页。在这四十多页文字里,卢荻老人以过来人的安详姿态平静地回述了自己的一生。很多地方,苏北甚至看得激动起来。那是一种轰轰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生活,一种选择空间大得多的生活。
  苏北认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被当时那个社会所认同的生活主流,个人只是一道道小溪,所有小溪不可避免都要汇入主流。如果有哪一条小溪敢于在主流之外徘徊,那么,你有两种命运:一是你和另外的小溪汇合,形成新的主流,二是你被炙热的阳光蒸发,消失在一片沙海之中,最终干涸。形成新的主流需要很多历史条件,大多数情况下,小溪都无法逃脱干涸的命运。能够形成主流的小溪的命运是令人赞叹的。
  苏北在札记中写道:“个人的历史从来都是和社会的历史紧紧相合的,你的选择其实不仅仅是你的选择,那也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一个人的命运是那个时代先验地决定了的,甚至可以说是前世就决定下来的。一个人生或者死,不是个人意志的选择,而是自然规律的选择。同样,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成功者,成为主流生活的弄潮儿,也不仅仅是个人追求的结果,时代和历史参与了对于你的最终选择。”这段话成为他理解卢荻和表现卢荻的出发点,苏北看到了卢荻一生经历背后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使他感动。
  他已经风闻一些“秘密小组”的活动,他认为没有必要把这件事搞得这样神秘。无非是写一本书。他现在越来越反感围在吴运韬周围嗡嗡叫的金超、师林平一类的人了。是他们为了虚荣神秘化了这件事情。他准确估计到是他们的写作不顺利,所以吴运韬才让他看一看这些材料,他知道吴运韬期望解决什么问题。
  苏北觉得用第一人称写作这个东西会受很多局限,无法对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做出历史评价。他决定依据材料提供的主要线索,按照报告文学的体裁进行结构。他用一整天时间拟出了一个大纲,包括三十二章,一百三十四个小节的所有标题和内容提要。他为这本书起名为《一个中国妇女的传奇》。
  和所有写东西的人一样,苏北对自己的东西总有一种偏爱。他看着针式打印机打出的提纲,对自己说:“这将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
  上班以后,苏北把提纲送交给吴运韬,开玩笑说:“您不说让我看这个材料要做什么事情,但是我想只能是写一本书了。这是我拟的一个提纲。”
  苏北拟出提纲并不使吴运韬感到意外,苏北毕竟是作家。这个人有超人的感悟力,他知道你在想什么,他做什么和怎样做似乎都能够和你内心的企望吻合,也就是说,他了解你的动机和愿望。这使得吴运韬和苏北之间总是隔着什么。人总是喜欢和比自己傻的人打交道。吴运韬把提纲从苏北手里接过来,观察苏北。这是他第一次从苏北介入到这件事情当中的角度观察苏北。
  吴运韬以为苏北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是苏北没有,他颇感意外。
  吴运韬和颜悦色地说:“苏北你坐下,你坐。”
  苏北顺势坐在沙发上。吴运韬也在写字台那一边坐下来,怀着很大兴趣看提纲。他看提纲时的表情好像沉浸在了某种情境之中。最后,他用发亮的眼睛迅速闪了苏北一下,“啪”的拍了一下稿纸,说:“好!好好好!”他把提纲平放在面前,就像抚摸某种贵重物品一样。“太好了!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提纲。”
  吴运韬又坐下来,仍掩饰不住激动:“这个东西一下子就动起来了,成一个整体了,而且情绪非常饱满,有激情,这正是我想要的东西。苏北,太好了。”
  苏北不惯于被人夸赞,但是他内心很熨帖。
  他愿意做让吴运韬高兴的事情。。
  “我马上把金超他们叫来……苏北,你看,事情是这样的啊……”吴运韬简单说明了原委。他强调邱小康很重视这件事情。“我没忍心打搅你,先让金超他们做了一些前期工作。我想你恐怕要参加进来……我先让他们看一看你这个提纲,一会儿咱们再在一块儿商量一下……”
  “那我就走了。”
  “行行行,”吴运韬又站起来,“你先回去,回头我叫你。”
  一个小时以后,吴运韬的电话打到了苏北的办公室,客气地请他“来一下”。
  苏北来到吴运韬办公室的时候,金超、师林平、郑九一已经在这里了。他们三个人已经看过提纲,吴运韬打电话叫苏北,他们就知道提纲出自谁之手了。苏北进来时,只有郑九一的目光友善地面对着他,师林平沉在思绪之中,金超厌恶地拿着提纲,看或不看的样子。吴运韬让苏北坐下,苏北坐在郑九一身边。
  吴运韬看着金超说:“都看了吧?怎么样?”
  师林平看看金超,又把目光转向吴运韬,就好像他说的同时也是金超要说的话似的,明知故问:“这是谁写的?”
  吴运韬心情很好,说话都是开玩笑的语气,笑着说:“你不用管谁写的,说说提纲怎么样吧?”
  金超窝着一股火,冲动地说:“不怎么样。我认为不怎么样……”
  吴运韬注意到了金超的情绪。
 “郑九一你看呢?”
  郑九一清了清喉咙,呐呐着说:“我认为这东西不错,我觉得……”
  吴运韬并不是真的想听大家的意见,他只是想找到说话的由头,于是打断郑九一的话,说:“我和郑九一有同感。这是一个不错的东西。这本书要是按照这个架子搭起来,我想是 不错的。”他停顿一下,看看大家,说:“这是我请苏北搞出来的……”没有一个人感到诧异。“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我想是这样……”吴运韬继续说。他有绝对权威让自己的意志成为这几个人共同遵守的原则。“苏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苏北说:“这事……我介入得晚,金超他们实际上把大部分工作都做了。我参加也行,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吴运韬心里也一下子踏实下来了。
  苏北的出现使吴运韬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关照他、扶助他。多少年来,他总是习惯性地用这种观点来审视他在人生旅途上遭遇的一切祸福。最近他突然感觉那种力量友善地支持着他,所以他才得到了现在这个位置,才有了邱小康让他组织人为卢荻写作这件事情,才在金超他们卡壳了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苏北……这种观点多多少少冲淡了一些他对苏北的感激,但是他仍然对苏北产生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对此他自己都有些奇怪。
  他分析过自己,最后他结论为自己爱才,对一切有才能的人,他从心底里喜欢。在东方文化出版中心领导班子的会上,吴运韬适时地说出了这一点。富烨笑着什么也不说:他想到了吴运韬著名的关于“三种人”的定义。
  现在,吴运韬见到苏北就和见到金超一样,总是笑眯眯的。过去吴运韬分身不开时,有很多重要的会议都是金超替他参加的,现在,他给了苏北这种殊荣。苏北不会像金超那样为此感激涕零,但是他想从苏北身上得到的也不是这种东西。他认为这个人的质量决定了他有资格参与这类活动。
  苏北一下子上升成了东方文化出版中心重要人物,许多人迷惑不解。
  第一次见到卢荻老人是在一个飘雪的下午,吴运韬专门带苏北去看老人家。苏北以为会看到特权人物让人瞠目的居所,他万万想不到,在一条狭窄的胡同深处,一个并不显赫的普通的院落里,竟然住着这样一位有显赫地位的人。
  这是一幢旧式楼房。
  来开门的是保姆小王,一个面目清秀的女孩,她把吴运韬称为“吴叔叔”。她把他们让到一层的客厅,然后到楼上去叫“奶奶”。“奶奶”就是卢荻,她显然是在睡觉,从脱漆的木楼梯上下来时头发乱着,脸上的表情还没有开朗。
  吴运韬和苏北都站起来。
  卢荻让他们坐下,说:“我早锻炼以后总是睡一会儿。”
  吴运韬抱歉地说:“影响您休息了。”
  老人脸上浮现出笑容,说她实际上已经睡好了。
  坐下。
  吴运韬说:“我想了一下,咱们这事,恐怕还得加强一下力量,所以我又把苏北请来了。”他指指苏北,“这是苏北。”
  卢荻老人和善地看着苏北,说:“给你们添多少麻烦。”
  “苏北是我们的编辑室主任。他是一个作家。”
  “哦!”老人笑起来,“还来了一个作家!”
  然后,话题就转到了正在进行的工作上。当时的工作还处在这样的阶段:用提问题的方式对老人经历上的空白点做一些弥补。苏北已经在金超他们包的蓟城饭店三十二层那个房间里参加过一次讨论。采访工作是金超和师林平做的。
  “小金和小师怎么没来?”
  “他们没来。”吴运韬说。
  苏北打量客厅。房子很大很高,客厅和餐厅之间有一个隔断,然后是厨房。
  餐厅里摆着一只巨大的白色冰箱,陈旧的餐桌上放着一些碗碟,也许里面有饭菜,客厅里都可以闻到气味。餐厅左面有两个房间,其中一间是老人的书房;客厅右侧靠门的地方,还有一个房间,保姆小王的寝室。小王给客人沏茶以后,就回到她的房间里面去了。从客厅可以推断,这幢房子的内墙涂的都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的大白粉,所有门窗用的都是棕红色的调和漆。
  客厅很大,靠窗的地方摆了两盆龟背竹,繁茂的叶片上落满了灰尘,龟背竹旁边有一个陶质鱼缸,里面的金鱼缓缓地游着。一只高几上,有两盆蝴蝶兰,亭亭玉立,煞为惹眼。通向后面的门窗都关闭着,这个角落被封闭成了小小的温室,一些不知名的蔓生植物攀援到了窗户上,客厅里光线很暗,房顶上吊的四十瓦日光灯管,也不足以营造较为舒适的光亮环境,感觉很压抑。
  客厅墙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装饰,只挂着一个三十厘米见方的画框,画框没有玻璃,里面贴着一张油画印刷品,画的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站在伏尔加河边向远方眺望,他身后是河、小木船、几个随行人员、一个船夫和浓云密布的铅灰色天空。画框下面,是一只书橱,书橱里面书不多,都是反映我党我军战斗历程的纪实性作品。
  吴运韬和卢荻正在谈老人经历中的一件事情。卢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