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虽然懂了,但力量还不够,你还要“因次第尽”一步步,一点点来,庵提遮女问文殊菩萨也是这个问题:“

师父啊,明知道生死是空的,却就是被生死之流转动了,跳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文殊菩萨回答说:“其

力未充”道理你虽然懂了,但上起座来你就是放不下,空不掉。所以要渐修,你要一点点做功夫才行。


附录

说明

讲课期间,根据平常的习惯,课余我们还经常就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继续请教怀师,有时包卓立同学甚至还用

他半生不熟的中国话,直接与老师沟通,说出几个关键的字,用身体作一个动作,然后问老师:“是不是这样

?”“是不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我们旁边的人不是很明白他在说什么,但老师会笑着告诉他对或者不对。

那种情形也真是十分的有趣,当然,这种沟涌方式也可能导致了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老师课余的开示只是点到为止,没有长篇系统的论述,而且也没有录音。我们根据这些课余开示,以及我们自

己平时修持的心得,就上下册分别整理出两篇附录,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裨益。文字内容多是拾老师牙慧,

并非完全自己的发明。但如有不准确的地方,咎在我等,敬请各位先进不吝赐正为感。

包卓立  赵海英(佩瑜)

二00三年九月四日晚于北京
  
关于五蕴

掌握五蕴的道理对修行非常重要,但一般人都不喜欢学习五蕴。觉得很枯燥。这主要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如何

把五蕴的道理应用于实际修持,用于理解自己修行的各种经历,判断自己修行进步的程度,而把它当成了纯粹

学术的理论探讨。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发光动地的境界,都没有超过五蕴的范围,甚至都没有超过色蕴与受蕴的范

围。生命就是一个五蕴,那些现象也都是生命本来就有的功能,没有什么神秘的。那些脑海里出现的光啊、佛

啊、身体感觉的暖啊、乐啊等等,不过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互相交感的影像反应而已。且不说一般人修行打坐的

身心感受,即使你得了各种三摩地的境界,那也不过是五蕴的作用,意识的幻象而已。放下对五蕴的执著,方

能寻得本心。

一切现象和境界都是暂时的存在,如梦幻泡影。但大家太执着于修行路上的风景线,因此迷失了本心。佛在《

楞严经》上说,“现前纵得九次第定,犹是法尘分别影事”。佛苦口婆心,把五蕴的道理做了仔细的分析,把

各种境界和现象的范围作了详细的分类,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些现象都是心外之物,别受骗上当,正所谓“

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关于净色
   
五蕴的理论中提到净色一词,现代科学还不知道净色到底是什么,净色是比基因,DNA更基本的物质,它也是由

四大及空大组成的。净色只存在于生命组织中,像其它生命那样,它也有生老病死。通过静坐,使净色更充满

和健康,所以身体感觉会更加灵敏。现代科学一直在寻找心与物的连接点,净色即是这个连接的关键所在。事

实上,我们的眼耳鼻舌五根的生理组织弥漫着净色,因此五根才能与五识一起配合起作用。

以后,科学会知道到什么是净色,目前,只有那些得到很高三摩地境界的人,才能认识到什么是净色。譬如说

,当修持者感到全身细胞都在喜乐境界的时候,就等于说他全身的净色都启动了。净色弥漫于我们的色身之中

,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变成一个佛,佛经中有很多这样的描述,修持报身成就就是把每一个细胞都转化成净色,

这是修行的一个大秘密,西藏密宗也没有把这点指出来。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前面介绍的很多三摩地境界和现象,在其它宗教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其实不管你是佛教还是基督教、印度教、

伊斯兰教、犹太教、神道。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显教、密教、道家、儒教,或者任何其它宗教,只要你专心

修持,都可以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四禅八定是共法,是各种三摩地境界的概括,代表不同的心的清净程度。

所有宗教的圣者都有三摩地,否则他们不可能成为历史上的圣人,就像《金刚经》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

   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只要你进入一定的禅定境界,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色身的变化,这些现象并不神

秘,生命本来就有这些功能。譬如前面提到过的神尼传中的故事,入定以后,手可以像面筋一样越拉越长,西

方天主教的修女也有类似的记录。譬如说拙火,其它宗教描述的没有佛学这么详尽。但也有类似的说法。在印

度教叫“SHAKTI”,也就是精神力量的意思;伊斯兰教的苏非派叫分离之火;基督教则叫神火。再譬如说轻安

的境界,在基督教神秘学里,也有与轻安类似的概念,他们叫“洗足”,因为当轻安从足部发起时,感觉就像

清风或柔软的清凉之气从脚上飘过。这种境界与性交所产生的喜乐截然不同。

轻安境界开始出现的时候,脑下垂体会分泌有点甜味的荷尔蒙,有利身体健康。在希腊古文化中,这被称作“

神的食物”;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教派,称为甘露;在中世纪基督教神秘学派,称为圣酒;在密教经典中称为神

酒;在伊斯兰的苏非派禁欲神秘主义教派,称为甜酒;还有很多其它各宗各派,包括中世纪的炼金术,都称此

为长生不老的仙露。印度吠陀教义的《奥义书》这样描述这种境界;当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的气息已经自

在可控,甘露已经在身内流动,这时心才出生。这里描写的就是呼吸已止,甘露已生,即将到达三摩地的炼精

化气的过程,所以,世界上的各宗各教都是相通的,只是描述的方法和精细程度不同而已。

再譬如说空无边处定的境界,这是一个有形的空的境界。一切思绪妄念都没有了,只有一个无障无碍、无量无

边的虚空。印度教大师阿什塔夫(ASHTAVAKRA)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个境界,他描述说:“我就像虚空一样无量

无边,宇宙就像一个大容器,被虚空围绕,被虚空充满;不须放下、接受、或销落什么,这就是智慧;没有黑

暗,没有光明,也没有停止,这里根本就是空无一物;没有天堂,没有地狱,甚至也无所谓解脱。修道人眼前

无有一物。
               
唯识五位

以唯识的分类,修行有五大阶段: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一个人要想修行,首先要积累

功德智慧的资粮本钱就像开公司赚钱,首先要投资一样。至少要积德行善,严守戒律,不放纵欲望。

积累了足够资粮,然后才到加行位。到了这个阶段,修行者开始精进的修持气脉拙火,修持各种三摩地及智慧

,为见道位打下基础。只有通过三摩地和智慧的修持,才可能截断妄想,识得空性;没有三摩地的定力,不可

能真正见道。前面介绍的那些气脉修持成就以及拙火,不过是加行位而已,只是为明心见性打基础,还没有见

道。

只有见道以后,才谈得上真正的修行,这之前的修持不过是为见道所作的准备工作而已,正如禅宗五祖说过的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但即使见道了明心见性了,仍然要悟后起修。所以叫修道位。最后一切圆满了,得

到了法身、报身,化身三身成就,才是究竟位,才是真正成佛。

不管是禅宗、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还是基督教,都要遵守这个基本的修行次第。只有见道以后,才知

道如何是真正修行。当然,各人根基不同,修行次第的表现形式不同,根器好的、智慧高的人,可能很快就可

以直接见道,而不需经过前面的气脉修持。

有的人有很高的气脉成就,也有拙火境界,基至各种神通,他们修持的功德很大,死后可能会转到很高的天人

境界,但这不代表他们已经见道。见道是智慧的成就,那些功夫境界是共法,明心见性才是佛法独有的。

四禅八定与三界天人

以佛法来看,众生痴迷。不断在三界中生死轮回,而修行就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谓三界指的是:

“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比欲界清净。而无色界比色界更清静。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欲界是一个物质的

世界,色界更接近于一个能量的、物理的世界,而无色界则好比是一个更高层的精神世界。欲界众生最根本的

烦恼之一是性欲,色界天天人已经没有性欲的缠缚。

我们人类属于欲界众生,当你修行达到四禅定的境界时,你的心就跳出了欲界,与色界天天人的境界一样了;

当你达到四空定的境界时,你心的境界就与无色界天天人的境界一样了。达到这些禅定境界的修行人,他们身

在这个世界,但心的境界已经与天人相合一了。

初禅境界与道家的精气神修行次序又有什么关系呢?初禅已经超了欲界天,所以,要想达到初禅境界,首先要

能作到解脱性欲、不漏精,在道家这是炼精化气的阶段,正是因为“精”充满了才能达到初禅的身心喜乐境界

。也可以说,此时你身体的细胞都转化成净色了,都充满了生命本来的能量,每个细胞都在快乐之中。在炼精

化气的境界,气机已经达到大脑,烦恼妄想减弱了。

 密宗说,精不降则乐不生;道家说,炼精化气,精满不思淫。把这些说法与我们上面讲的联系起来,那么初

禅的境界与精、气、神的转化一定是密切相关的。同样的,双修的目标必定是通过修持拙火、空乐双运,从而

达到以欲除欲,并进一步进入初禅境界。注意。初禅境界已经超越了欲界天,属于色界天了,所以不同的宗派

的修持方法其实是相通的,一个智慧的修行人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根据历史记录,古时的基督教圣人和一些其它修行者都曾经进入到一种“极喜”的境界,事实上,众生对自己

的身体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抓得很紧不肯松手,如果能够一念放下,放下对身心感受的执著,甚至放下身

体这个念头,身体内部气的流动将更加通畅,你自然就会体验到身心的喜乐。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身心是一体

的、合一的。达到初禅境界并不见得能够解脱受阴,因为还有喜乐,只是说此时是乐受,不是苦受了。

  如何修持达到二禅的境界呢?熟练掌握初禅境界后,用你的般若智慧观察那些更微细的心理结使和妄念,

慢慢把这些微细的烦恼也放下,就能进入二禅了。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其实就像黎

明前的黑暗,只要不执著于初禅的境界,不断的精进下去,就是黎明,就能到达更深、更细、更清明的二禅境

界了。

  从色身转化的角度来讲,初禅境界对应的是道家“炼精化气”阶段,二禅境界对应的则是“炼气化神”的

阶段,此时已经可作到气住脉停,气已止,脉已通,已经不需要口鼻的呼吸,身体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呼吸。道

家名言: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所以如果要修持道家的辟谷(禁食)最好是差不多达到初禅以后。当然,

佛家与道家的修持境界不能绝对的一一对应,我们只是想说明,各种不同的修持方法其实是相通的,互相有关

联的。
  同修持二禅的境界一样,要想达到三禅的境界,需要在二禅的基础上,用你的般若智慧观察那些更微细的心

理结使和妄念。在初禅和二禅境界,既有心理的喜受又有生理的乐受。到了三禅境界,智慧已经能够观察到“

喜”亦是尘,放下“喜”之束缚执著,即进入一个更清净的境界。三禅叫“离喜得乐”,仍有生理的乐感,仍

是色阴与受阴境界,但这种乐比初禅、二禅更加微妙,非欲界众生那种粗乐感可比。三禅境界对应道家之“炼

神还虚”阶段,心境更空灵了,此时甚至脉搏都会停止了。

  四禅境界比前面三禅更清净,初禅到三禅仍在色阴与受阴境界,四禅已经跳出色阴与受阴的束缚,开始修持

想阴了。一切喜乐境界都离不开第六意识的分别作用,到四禅境界,只有极细微的妄想及很淡的我执,很多阿

罗汉由此境界证得解脱。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说初禅是“有寻有伺”境界;到二禅与三禅是“无寻有伺”境界,一知便了

;到了四禅则是“无寻无伺”境界,下面要讲的各种空定境界也是“无寻无伺”境界。不过,这些仍是小境界

的“无寻无伺”不是大境界的“无寻无伺”(编按:此段所说为别部传承)

 前面讲过,四禅的定的境界是分层次的,越到高层,定的境界就越大,所以修持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从

较粗的初禅、二禅、再到三禅、四禅逐步达到更微细、更广大的禅定境界。但四定不同,他们都是属于无色界

,不能说哪个定境更高,只能说他们各有自己的定的特征,修持时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顺序。当然四定在功夫修

行的层次上有微细的不同,起观的物件目标也是不同的,也可以勉强按清净的程度排列。另一方面,四禅对应

的是色界天的境界,四定对应的是无色界天的境界,因为无色界高于色界天,我们可以说四定高于四禅,但从

一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不能机械的说无色界比色界天境界高,他们就像盐与糖,只是不同而已。

成道的障碍

   障碍我们得定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贪嗔痴慢疑五毒是最基本的障碍。这五毒是众生基本的习气结使,会

时时刻刻生出各种各样的烦恼与障碍。正是这些烦恼与障碍将众生紧紧束缚,使众生不能得定。譬如说,打坐

有进步,身体会生出乐感,但众生对身乐感的贪恋会障碍你进入更高的定境,使你无法进步。有人甚至因为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