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资本主义社会或商业社会的物质成就已经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观察到的成就相形见绌了。   

鼓励专业化和交换的规则的演进   

但是,不能说这些国家只是通过专业化就富起来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专业化真的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你肯定会问,让每个国家都采用劳动分工的办法,这样不就都能富起来了吗?答案是,那些〃国家〃实际上不能〃采用〃像商业社会这么复杂的体制。个体也做不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章中简洁地阐明了他的观点: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   

分工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的,没有人设计这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甚至没有人想过要设计它。独立的个体希望从专业化中获得好处,所以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活动。他们的决策使他人的决策变得更容易。同时,人们逐步完善社会制度,使交换变得更加容易,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人们也从中获得了更多利益。   

货币就是这些制度之一,而且是特别重要的制度,我们在后面会讲到。但是,尽管重要,货币制度其实并不是被谁发明的。和劳动分工的发展一样,货币体系也是在个体推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亚当·斯密的老师之一,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在他1767年出版的著作《论市民社会的历史》(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当中正确地论述道:〃国家偶然发现了现存的社会体制,这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并不是人类任何计划的推行〃;人类社会常常经历〃最伟大的变革,其中没有一个变化是人的计划〃;甚至政府官员也〃总是不知道他们会用他们的计划把国家引向何方〃。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14节: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7) 

这不是说有远见不重要,更不是说政府无法为经济体系的成功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亚当·斯密肯定不相信这些。他坚持认为,只有〃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才有广泛专业化的发展,产量的增加,以及〃全面富裕〃。政府必须维系一定的条件,让商业社会得以发展。斯密在1755年的一份手稿中指出(这份手稿成为后来《国富论》的基础):〃从最卑下的野蛮行为演变到最高级的富裕状态,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条件,只要和平、税赋较轻、政府有相当的公义即可;其余的事都由事物的自然过程产生。〃   

这样,我们就又回到了第一章介绍的重要概念游戏规则,以及它在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特征明确界定并得到充分保护的产权。如果没有对产权的合理保障,人们就不会为将来投资,也不会制订什么有用的计划或是创立某种昂贵的事业。这意味着,在实践当中,政府至少必须保护社会成员免遭他人盗窃和抢劫,维持一个相对公允和可预测的司法系统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端,并保证政府不会掠夺公民财产或独断专行。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在以〃法制〃为特征的社会里生活了一辈子,却常常不知道政府很少能达到这些标准的要求。   

合理保障的产权及其重要推论产权交换的自由是商业社会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有效地合作,创造并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彼此的需要,经济才会增长。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贫困就不可避免,也许有极少数人可以通过榨取大多数人的劳动享受丰裕的生活。   

其他因素也有影响。当一个民族努力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时,气候是一个重要因素,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即使不像有些人想象的有那么大的影响。战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会使卷入战争的国家的财富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会使一部分人屈服于另一部分人的独裁和剥削。如果我们在看过历史之后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那么有一件事至少是明确的,就是政府必须建立法制社会,使其治下的人们有望得到他们的投资和努力的收益(当然也要付出代价)。没有法制,商业社会无法成功发展。   

简短回顾   

商品交换主要是所有权的交换,或产权的交换。产权是〃游戏规则〃的一个重要部分,用来规定谁拥有什么以及财产应该如何使用。如果一个社会体系有明晰的产权,且对产权交换约束较少,那么这个社会就能产生价格机制,以帮助那些追逐自己比较优势的人们发现他们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市场过程能告诉人们他们的机会在哪里,这样人们就能利用这些机会发现有效率的方式来创造净收益。   

好东西就是多多益善的东西,相反的,坏东西是越少越好的东西。稀缺品必须以某种好东西或选择者认为有价值的别的什么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所以,稀缺品只有通过选择、挑拣或某种权衡才能得到;免费品则不是选择的对象。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理论,关注的是稀缺品的生产和交换。我们如果生活在没有稀缺性的世界里,也就无所谓经济学问题了。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机会成本一词常被用来强调一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次优机会的价值,人们在选择这一行为时以次优机会为代价。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财富指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人们自愿交换产权,是因为他们感到这是创造个人财富的有效方式。自愿的交换总是包含价值较低的东西(投入)和价值较高的东西(产出)两方面。从来不存在等值的交换。和农业、制造业一样,交换也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事实上,交换是自己生产某种东西的另一种方式。   

经济效率取决于对价值的评估。尽管物质和技术方面的事实可以直接决定效率,可是它们并不能确定相对于其他生产过程的相对效率。对于一项计划或活动,决策者总会问自己,是否值得为之付出一定的成本,这和问这项活动是不是有效率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因为经济效率的概念就是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   

从根本上说,对某个过程是否有效率的争议就是对某人的评价应赋予多大权重的争议。因此,经常也是对游戏规则的争议,对谁应该对什么资源拥有什么权利的争议。   

机会成本决定比较优势。人们从事专业化活动是为了交换,进而从中获取财富。他们专门从事自认为有比较优势的活动。有些产品和服务,他们认为自己生产的成本太高,所以他们自己不生产,而是通过交换获得。生产可能性边界描绘了这个过程中财富的增长。无论人们从事的是地区贸易还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法则〃都有效。   

信息本身是稀缺品,这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很多经济活动都可以理解成对信息稀缺的一种回应。交易成本是安排合同、契约和贸易的成本。生产信息的成本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如果可以发展出一个具有适当激励机制的系统特别是市场过程人们就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的生产了。   

备受诋毁的〃中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生产的专家,他们能降低交易成本。这是中间人的比较优势。就像股票经纪人能在潜在买主和潜在卖主之间牵线搭桥一样,一般零售商给消费者提供生产商的产品销售信息,而且使得生产商能和那些想要他们产品的顾客建立联系。中间人认为,他们的比较优势在于能提供某种信息进而降低交易成本,能协调跨地区的市场交换,能把地方性市场整合到更大的经济系统中去。   

游戏规则决定了我们彼此协作(和竞争)的方式。确认私有产权的法制也允许产权的自由交换,激励人们专门从事他们有比较优势的活动。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出现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也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国家的财富比另一些国家多。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5节: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1) 

第3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 关于〃需要〃   

3。2 边际价值   

3。3 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   

3。4 需求曲线   

3。5 需求法则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会变   

3。8 所有事物都依赖于其他事物   

3。9 通货膨胀导致的错误感觉   

3。10 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3。11 需求价格弹性   

3。12 对弹性的思考   

3。13 弹性与总收入   

3。14 垂直需求之谜   

3。15 所有稀缺品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分配   

3。16 只有钱重要吗?货币成本、其他成本和算账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对于权衡进行了不少讨论。我们知道,大多数物品是稀缺的,这就是说,只有通过以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才能获得。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考虑稀缺性的进一步应用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没错,任何事物都有。这就意味着,明智的选择从现有的资源中尽可能多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节约的选择要求比较采取其他选择时的预期额外成本和预期额外收益。日常的选择需要权衡。我们将提出消费者需求的概念来解释买方是如何面对权衡的,以及市场上的价格信号是如何鼓励买方进行节约的。   

3。1 关于〃需要〃

刚才我们说到,人们面对〃权衡〃,这和人们有真正的〃需要〃有什么联系?请看下面4句话:   

● 一个人平均每天需要喝8杯水以维持最佳健康状态。   

● 所有公民都应该得到他们需要的医疗条件,无论是否付得起钱。   

● 糖尿病人需要胰岛素。   

● 你需要读你的经济学教材。   

这4句话都谈到了某种必要性。虽然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否认人们有真实的需要,但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仍然认为这4句话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导。我们可以稍微〃突破常规〃思考一下。   

先来看最后一句话。你需要读你的经济学教材。你的教授把这句话写在课程大纲里,她当然认为这是对的。的确,如果你不能跟着课程的进度读书,你的成绩也就不会好。如果你的教授有博士学位,作为学生,你们会收到博士老师的指令,就像处方一样。但是,事情不仅仅是你的教授认为你为了通过这门课需要做什么,而是学生们实际上将要做什么。学生们面对稀缺性,因而面临一系列的权衡。你知不知道,有些学生甚至连教材都不买,仅仅是因为书太贵了?而另一些学生倒是花钱买了书,可是一学期下来连翻都不翻。(他们一定认为他们花的这笔钱是一种〃沉没成本〃,我们在后面几章中会讨论到这个概念。)有些学生勇敢地尝试去读经济学教材,可他们还〃需要〃读微积分教材、哲学教材、物理学教材,这样,他们就只能粗略地看,而不是仔细地读那些指定的章节。物理的期中考试近在眼前,抬高了读经济学的指定章节的成本。   

所有的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读经济学教材需要付出代价。随着代价或成本的升高,学生们读得就少了。他们转而寻求替代品。比如,你可能会问一个(读过这一章的)同学书上的要点是什么;或者,你可能把书放在枕头底下,希望睡觉的时候能吸收一点书里的内容;或者,你指望考试的时候撞大运;或者,假如你有足够的勇气,你也可能会在老师答疑的时候请求老师解释书里的内容,向她暗示你已经看过这些内容,只是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些小花招,我们一清二楚。)这些就是读书的替代品。   

上面这些可能会与你的经验产生共鸣,那么第一句话又怎么样呢?一个人平均每天需要喝8杯水以维持最佳健康状态。当然,医学权威已经证明了这句话是对的。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人们的健康,而不仅仅是学生的分数。我们要看到另外一些事实。一个普通人也许愿意少喝水,而代之以喝咖啡、喝啤酒、喝汽水或者吃桔子。这些都不是水,而是水的替代品。(顺便问一句,近来你是否足量摄入了每日所需的蔬菜和水果呢?如果没有,为什么?)那些现在每天喝8杯水的人又怎么样呢?比如说,如果水价上涨到2美元一杯,他还会每天喝8杯水吗?如果涨到5美元一杯呢?50美元一杯呢,还喝不喝?   

现在来看第二句和第三句话,显然,这两句更难处理。所有公民都应该得到他们需要的医疗条件,无论是否付得起钱。但是每个人需要多少医疗条件呢?如果一位女士得了严重的阑尾炎,自己又付不起医疗费,可能我们都会同意用纳税人的钱来给她做阑尾切除手术。如果换成一个少年想治粉刺,症状并不严重,我们会同意吗?医生的服务和其他医疗资源是稀缺品。即使我们要求每个医生免费给病人看病,医疗资源仍然是稀缺品。如果每个人有一丁点小病就去咨询医生,那么有多少医生都看不过来。的确,看病的价格越低,人们看病的次数就会越多,而从医生那儿得到的建议可能不过是睡睡觉、多吃水果和蔬菜、放宽心或者耐心等待。人们可以想象得出,降低看病的费用肯定会使其他种类的成本变高,比如排好几个小时的长队或是门诊几分钟就被打发走,等等,因为医生的服务是稀缺品。   

糖尿病人需要胰岛素。没错。没有胰岛素的话,至少非常难受,还有可能会死。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他当然可以用别的东西去替代每天的8杯水,也可以用和同学讨论来替代自己读书,但是,他肯定没有东西可以替代胰岛素,对不对?结论别下得太快。一般地说,他可以用健康的食谱和适度的锻炼来替代。整体护理和系统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即使这些不像胰岛素那么有效,人们确实已经用它们来替代胰岛素治疗,不像那个完全不读书,只想着考试撞大运的学生。)因为,胰岛素对大多数糖尿病人来说也是稀缺品,使用胰岛素也需要权衡,或者以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为代价。   

3。2 边际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