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挑战世界首富的网络巨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正义--挑战世界首富的网络巨子-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在软件银行的董事会上,决议借由发行公司债来偿还所有的银行贷款。但是,通过财务代理人方式发行公司债,完全出自北尾一人的策划,所有相关事务都由他一人独力进行,其后续发展可能会造成软件银行与银行间的关系极度恶化,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仅是其他的董事不知道,即使孙正义也不知道,因为北尾没有告知他们。

“刚好总经理到美国出差,所有的事情都由我决定。”北尾原是准备等孙正义回国后再报告一切的情况但兴银却直接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孙正义,并指出以财务代理人方式发行公司债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成功的可能性极低。“总经理不清楚什么是财务代理人方式,在即将回国前问我:‘河北,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将各种风险详细说明给总经理,并且强调如果考虑软件银行未来的发展,就必须走这条路。”

就在那一个星期五下午两点,软件银行召开一次临时董事会,结果在所有董事都表示同意之下,决定以财务代理人方式发行500亿日元公司债。

董事会结束后,孙正义叫住北尾,表示要顺路送他回家,途中北尾对孙正义说:“总经理,如果这件工作无法顺利达成的话,请把我免职,以这都是北尾一人的主意为由,与银行重修旧好。”

“我百分之五百信任你,就算不发行公司债软件银行也不会因此倒闭。”

“我知道了。我一定会成功达成这个任务。”

对于取得公司内部同意与总经理信任的北屋而言,另一个问题则是大藏省是否同意首度以财务代理人方式来发行公司债。

据北尾指出,当时兴银等多家银行不断对大藏省施压,要求他们别让软件银行以财务代理人方式发行公司债。如果大藏省听从银行方面的意见,北尾已经准备对大藏省提起行政诉讼。

结果,大藏省却表现出“默认”的暧昧态度,软件银行终于在1995年9月以3.9%的合理利率,发行500亿日元十年期无担保普通公司债。北尾回忆道:“如果当时没有发行这500亿日元的公司债软件银行将无法成为今天总资产超过11000亿日元的大公司。”

从银行融资中解除手镣脚铐的软件银行,在其后的一年半内,积极展开一连串购并行动,分别以ZI柳亿日元、1600亿日元与418亿日元,购并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金士顿科技公司,以及朝日电视台头号股东的旺文社媒体公司。

在这段期间,软件银行通过无担保普通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市价增资方式,一共募集了大约4878亿日元的资金。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身为财务、会计负责人的北尾,发挥其过人的能力,才能筹募到这么庞大的资金。

北尾说:“现在,软件银行已经是一家大规模的公司,不过几年之前,它的规模还很小,能募集到4184亿日元的资金,实在相当不容易,其间经历了许多困难。”

清楚北尾借由精明干练的手段,克服一连串困难的人士指出:“软件银行的购并策略,其实是由北尾一手主控和编剧。孙正义只是在北尾写好的剧本里演出。”

的确,北尾编好的进行购并所不可或缺的资金剧本,但真正的原著剧本却是孙正义写的。换言之,这场购并剧主要是由孙正义担任原著与导演,而由北尾孝吉负责改编剧本,主要的演出主角仍是孙正义。

北尾说:“孙先生拥有异于常人的洞察力与先见之明,并陆续描绘出许多远景。为了实现这些远景,他会说他想要哪一家公司或想收购某家公司,至于是否可以筹措到购井所需资金,是否可以回收购并的资金等问题,则必须由我给予周全的考量。基本上,我会向总经理提出三个提案。

“例如,购并齐夫戴维斯公司时,在协商过程中必须向对方提出购并金,因为总经理实在太喜欢这家公司,他愿意用2000亿日元收购。但是,我却没有把握是否能够顺利筹集到2000亿日元,总经理曾问我:‘阿北,还好吧,可以准备到2000亿吗?’

“购并协商会议我一定会出席,一边观察协商情况一边思考购并资金的来源,考虑是否能够筹措到这笔资金。以齐夫戴维斯为例,我有把握可以筹到,所以当总经理问我时,我回答他,我会试试看。”

尽管孙正义描绘出远景与拟定各种购并策略,背后若没有资金的支持,终归是画饼充饥!对于孙正义的询问,如果北尾说“不可能”的,孙正义的购并策略多半遭遇极大的挫折。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在软件银行所有的购并案中,北屋从未说过“不可能”这三个字。

“如果我认为不可能的话,当场我就会坚决地告诉总经理,这绝对不可能!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这种事。不过,完成金士顿公司的购并案后,我曾经建议总经理暂不要再从事购并活动。因为,公司无法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如果进行一桩大型的购并案,在成果尚未显现前,又要进行下一个购并案,如此一再重复,未来恐怕将无法取得投资人的信任。

“就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金融而言,担保品是资金筹借的最大极限,所筹得的资金金额绝对无法超过担保品的价值。同样地,直接金融也有它的极限,那就是无法争取到投资人的资金,以软件银行为例,投资人将会怀疑,公司为什么要重复这么多大型的购并案呢?这家公司真的可靠吗?最后将无法再筹集更多的资金。如此一来,无论公司释出多少利息,投资人还是兴趣短缺。相反地,一旦出现负面资讯,股票马上有大跌的危机。

“在购并金士顿时,我已经嗅出这股味道,因此我才会向总经理建议暂不要再从资本市场上筹募资金来进行大型购并行动。当时总经理同意了我的意见”。诚如北尾所担心的,当时软件银行的直接金融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许多投资人开始出现“这家公司真的可靠吗?”的质疑。在购并金士顿的第二年,投资人不安的心理一度让孙正义陷入困境。

内部检举书引发股价狂跌

世人对每一件事,总是存在着正反两面的看法,毁誉褒贬是人之常情。但对孙正义而言,却总是贬多于褒,他经常成为别人“毁”和“贬”的打击对象。他所描绘的远大梦想,经常被人挪输为说大话;不理会别人的闲言闲语,继续热切述说自己梦想的孙正义,又被人指为吹牛;甚至连杂志偶尔也会以“是稀有天才?还是稀世的骗子?”来看待他。软件银行业绩不错时,这种情况算好,只要业绩稍微走下坡,或股价一下跌,“毁”和“贬”马上倾巢而出,尤其在1997年下半年,这种情况特别严重。1994年7月上柜的软件银行,上柜价每股为1.l万日元,上柜首日收盘价为1.89万日元,到了1995年9月,股价飘涨至31万日元的最高价,随后股价即呈向下盘整的格局。

软件银行经过连续几次大型的购并行动,的确造成许多话题,但是投资人却也对软件银行的未来开始产生疑虑,市场也以冷淡的态度来看待整个事情的发展。

北尾所担心的事终于成为事实。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证券市场,似乎都不肯定软件银行这一连串性急的购并策略。证券市场上,反而弥漫着一股“这家公司真的可靠吗?”的质疑声浪。

同一时期内,又突然出现许多贬损孙正义的言论,更进一步加深市场的不安。捏造成股价下跌的恶性循环。

事件源于1997年8月,前软件银行员工所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内部检举:软件银行的扭曲经营》。书中引用许多深具说服力的数字、图表与资料,指出软件银行在经营上的各种问题,文字相当耸人听闻。

“为什么报纸证券分析师都没有察觉软件银行的危机”

“在营业额增加一倍的背后似乎另有隐情”

“北尾常务满意的人事导功秘密”

“孙正义式超计器飞行经营的盲点”

“粗糙的企业购并策略、合资策略的内幕’

“运用MAC提升业绩已经到了极限”

“MAC的资金不足,开始撼动软件银行的基础”

从它的目录,就可以看出书中充满煽动的字眼。

书出版后,软件银行以内容不实,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出版社赔偿4亿日元的损失,并刊登广告道歉。同时亦针对书中重复指出有问题的资产管理公司与MAC股份有限公司(软件银行最大的股东,1998年12月以推动经营透明化为由与软件银行合并),迅速公布这两家公司的财务。

书中指出,MAC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购购并对象企业的亏损部门,以及吸收海外投资所产生的汇兑损失等,来提升软件银行的业绩,如今MAC已经陷入庞大的资金负担泥沼中,促使软件银行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

在这份检举书出版后不久,软件银行常务董事宫内谦曾语气轻松地接受媒体访问。

“在软件银行中,有各种意见的员工存在。这本书的确使用了些正确的资料,但是也充满许多不实际的指陈。不仅是信息有误,而且似乎有恶意中伤之嫌,尤其是有关MAC的叙述更是如此。

“例如,购并的对象企业有一个部门亏损,但除了这个部门之外,它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一旦放弃,马上就会被其他公司买走。话说回来,如果连亏损部门一井井入软件银行的话,又未免太对不起我们的股东,因此总经理才会通过MAC,由他个人吸收亏损部门。若以恶意解释这件事,便可以说成这是在故意美化软件银行的业绩,或是通过手段来操控股价。

“过去软件银行并未对外公布MAC的详细资料,因此看到这本书的人,免不了会产生疑虑。为避免投资人这种多余的疑虑,我们才会决定详细说明。从旧的经营角度而言,我们提早采行了一个新的经营方式,站在传统大型企业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异数,因此才会经常引来攻击。尤其是近几年,软件银行从一家无名的小型创投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与许多大型企业齐名的大公司,跌破许多专家的眼镜。我认为这就是大企业经常打击我们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时期,软件银行的股价虽然持续下跌,但还能够维持在5700日元左右,公司也怕读过检举书的股东信心产生动摇,进而造成投资人的不安与不信任,股价有可能进一步探底,在检举书出版之后接受访问的宫内谦,可能是为了避免事态恶化,才表现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但是,软件银行的股价还是持续下跌,11月更一度跌到1670日元的历史新低点。另一方面,员工的信心动摇也逐渐扩散,公司内部充满一股不安与不信任的气氛。

嘴边总是挂着微笑的孙正义,谈起这件事,表情突然严肃了起来。

“1997年下半年,市场上流传一些不实的谣言,与软件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完全不符,严重毁损我们的声誉。受到这个影响,股价大幅滑落,令我们相当困扰。”

这时候软件银行正准备由上柜转到第一类股上市,结果这件事刚好救了软件银行。

孙正义指出:“检举书出版后杂志与网络同时流传着类似的不实消息,大肆宣传我们伪造决算处理等讯息。如果这一切属实的话,软件银行绝对无法在第一类股上市。

“大藏省与东京证券交易所当然也耳闻这些语言,他们一定会以最严格的条件审查我们的上市案,而我个人也希望他们这样做,因为我们自信没有做过任何不法的事。结果,经过一年以上的严格审查,软件银行被判定在会计处理与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可以挂牌上市。这点充分证明我们用严格的标准在经营管理,也因为如此,软件银行再度取得投资人的信任。”

软件银行上市后不久,笔者再度遇到孙正义,他向我表明:“已经没问题了!”从他笑容明朗的脸上,仿佛还可以看到半年前他所面临的窘况。

孙正义在看到这本内部检举书时,并没有想到它会对软件银行造成那么大的伤害。读完书后,孙正义宛如事不干邑似地自言自语道:“也太委屈阿北了!”当时他认为,这件事不过是对负责财务、会计事务的北尾孝吉的人身攻击。不错,书中的确有相当部分将矛头指向北尾孝吉个人。

当时,手腕灵活且充满自信的北尾,当然不可能保持沉默,任人攻击。数月后,1997年12月,北尾出版一本《价值创造的经营》,阐述自己的思考模式、经营手法与行动的正确性,来驳斥检举书中的说法。

从此以后,软件银行开始以“价值创造的经营”为公司最大且最高的目标,而从孙正义口中,也开始听到“价值创造的经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等字眼。随着价值创造的经营目标成形,孙正义的经营方向与软件银行的发展方向,也出现极大的转变。








孙正义挑战世界首富的网络巨子第十四章 持续三百年的网际网络财阀






第十四章 持续三百年的网际网络财阀

重视企业价值创造经营

北尾孝吉在野村证券工作了大约ZI年,其间从事吕年以上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事业法人第三部部长任内,至少接触过300家企业,而《价值创造的经营》正是他从事金融业务的历练的成果与结晶,这本书同时介绍了具体的经营活动。

北尾在这本书中指出,现行倚赖潜在资产的日本式经营体制即将走到尽头,企业价值创造的经营将成为今后企业经营的主流。

究竟企业价值创造经营的内涵为何?北尾在书中做了以下的说明:

企业价值一股票的市价总额十负债的市价总额一将来预期收取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的目前价值

自由现金流量二可利用所有资本提供者(负债与股票)的企业,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现金收入)总和一税后营业收益十折旧一运转资本需求一设备投资额

自由现金流量的目前价值一事业用资产自由现金流量的目前价值,亦即事业所产生自由现金流量扣减资本提供者最低必要收益率所得的数额。此一扣减率可视为企业整体的资本成本。

北尾在书中,也对“资本成本的定义”。“股东最低必要收益率”、“投入资本收益率”等专有名词,提出详细的说明。通过彻底理解这些专有名词,以及繁琐的计算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